我勸學佛重抖擻

原創 蒙光 2022-05-08

我勸學佛重抖擻

正信偈講讚·與韋提等獲三忍

剛剛大家在錄影上看到瑞默老師,一段是正式的法座,一段是我們當年私下裏向老師請教、親近老師的錄影。可以看到,瑞默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沒有離開佛法的。口無雜言,從來沒有隨順世間種種五欲六塵的言語。老師從不說“我在持戒哦”、“我很精進哦!”,只是自然的流露——沉浸在佛法中,只覺佛法最真實、最有味道。其他東西對老師來說,就引不起什麼興趣。所以我們跟在瑞默老師身邊,自然而然也就沒有其他的想法,都是跟老師談論經典,請教佛法的問題。

這樣的人格,大家現在確實不容易遇到。我這樣說是客氣話,其實除老師之外,我就再沒有遇到過。但是因爲見過真正以佛法爲生命的人,就知道佛法的真實是在一個遠遠超出我們日常生活的層次,所以用一般人的經驗和理解去探測,就會落空、會懷疑、不相信,也是自然的。而見到老師之後,就知道佛法的真實,既不是以經驗,也不是用言說、思想來討論驗證的,從善知識安心安堵於佛法、於身口意中自然流露的氣息中,得窺見其一鱗半爪。天親菩薩說的“愛樂佛法味,禪三昧爲食”,並非是到淨土才頂戴的人格,而是於娑婆即可拜見的念佛人的尊貴示現。

我勸學佛重抖擻

原來,人生之道是活出來、不是說出來的。我們自己,尤其是身為老師的同朋們,可以好好反省一下:如果朋友和學生,跟自己在一起的時候,老是談一些題外話,哪怕是談一些知識的、文化的話題,如果都和心性無關的話,那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沒有站住腳跟。所謂的知識也好,文化也好,如果沒有回歸到自身心性的成長,都是沒有力量的,只不過是生命的一種裝飾。這些裝飾,到了業力現前時,也就煙消雲散了。我們現在可以誇誇其談。說得天花亂墜。到業力現前時,真正能剩下的東西是什麼呢?

大家看瑞默老師的身體好像沒有很健康,但是老師言談舉止間流露出的那種力量,像泰山一樣穩重而有力。那種力量不是要顯露出來給別人看,而是自然流露,所以才有力量帶動他人。

有這樣一位老師為鏡子,也就顯出我們是多麼輕浮。比如我們現在來學習佛法,隨身的經教有沒有準備好?學習的心態呢?有沒有把佛法當佛法?該有的恭敬心呢?

這些都不是教條。

有沒有恭敬心,不是看做出來的樣子,而要反躬自省,自己有沒有從內心深處認為佛法是最尊貴的。現在和大家說,打起精神認真上完這一堂課,一人獎勵一萬元,立刻就來精神了,對不對?

我勸學佛重抖擻

在世間,稍有一點好處,我們都能抖擻精神。這個抖擻,最早來自“頭陀”的異音,有振作奮發的意思。一般以爲頭陀是苦行,怎麽會振作奮發?那是外人這麽想,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卻不是外人能了解的。真正能行頭陀行的人,不是因爲他苦才去行,而是真切感受到樂在其中,才會勇猛精進地去實踐。如果有把佛法當真,將來我們是要到極樂世界成佛作祖的,你有沒有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有沒有這樣的真實感?有這樣的真實感出來,來學習的狀態就會不一樣。

這不是開玩笑的事,一旦業力現前,到時候閻羅王問你,這輩子遇到了真宗,都學到了什麼?在那種業力的侵襲之下,你有沒有一句能拿得出手?

我勸學佛重抖擻

當年元照律師,也是一輩子修學,持戒精進,誦讀經典,到最後,出來的就是“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就這一偈,他就能破地獄、出離生死。

大家頂戴《真暗闇》也是如此。在真暗闇的狀態下,能出來的那一句是什麼?如果出來的是“糟糕!怎麼辦?”“哎呀!我要死了!”那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要問自己,我們這一生學習是為了什麼?在業力現前的時候,能出得來的是什麼?

學佛,是“真劍勝負”的事情。

我勸學佛重抖擻

在沒有遇到佛法之前,我們都在醉生夢死,和動物沒什麼兩樣,絕大多數人每天生活的主題,就是飲食男女而已。

人和動物不一樣在哪里?動物不知道去探求生命的真相。而人如果真正在學習,不可能碰不到這個問題,這時候你要去探究它。你會遇到不同的解釋——有人說命運由神操控,有人說是偶然發生的,也有人說這是因果、是我們自己的業力……究竟哪種解釋才能自圓其說,符合事實?有沒有一種教義,能告訴我們真相,並給予我們解決方案?

這些問題,每次都要從頭想起,直到真正想徹底來。不要以為聽過了說教的言語文字,就聽懂了。佛法是要不斷不斷重複聽聞的。瑞默老師法座上也講了,你不斷不斷重複聽聞,聖教的文字是有功德的,它會跑出來教你。

不要以為自己有讀過就好。有人喜歡去和別人談些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境界和格局,但實際上這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裝飾,跟音樂、美術、書法的分量也差不多。許多人來聽一場講法,就和去看一場熱門電影一樣,都是花了一點時間,得到一點心靈上的撫慰而已。如果是這樣,那就只是結個緣罷了。

結緣之後呢?下一生連得人身都不能保障。所以這問題是很嚴重的。學佛要講真實的東西。我們的人生,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只要不是在學佛,只要不是在憶念佛法,你都是在念煩惱。因為我們凡夫本來就是煩惱捏成的(“妄念本是凡夫的質地”——橫川法語)。而一旦念佛,這念佛的當下就被轉念,當下就是被大喜充遍身。這是我們生命決定性的方向。自己不要掉以輕心,這是要念茲在茲的事。

我勸學佛重抖擻

一開始覺得佛法挺好的,有講座就聽聽,有書也看看,這樣的程度也可以。但如果一直都只是這個程度,說明自己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受用。學佛不要看別人如何,這是自己的事。要知道無常迅速!人是無常到了就會死,而不是老了才會死!

我們來到世間,唯一有價值的,就是能遇到真實的教法。這樣,此生才不算空過。因為真實的教法,不僅能讓自己解脫,還能利益到有緣眾生。否則,只是以凡夫的關心和愛心,真的有用嗎?凡夫就是凡夫,大家都是虛假不實的。不要以為自己的關心,自己的愛心能有多大作用,更何況你的心也在變啊!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只要是人的感情,順著自己的時候都很好,不順著自己的時候也很痛苦——你愛得越深,生氣起來也越強烈,這方面的經驗,想必大家都有不少了。人生就是這樣,都是相對性的。

我勸學佛重抖擻

所以,有同朋說,自己心情不好,父母不理解,諸事不順,這時念佛也不得力。我說,一旦你事情順了、親人又喜歡你了、突然自己心情開朗、覺得生命很可愛的時候,你可能就不會想學佛了。你會覺得人生這樣就夠可以的了。懂得的人,就會看到,佛法在這位同朋的敘述中,排序是在最後的。這就是我前面說的,把佛法當成人生的裝飾、點綴,而不是根基和主榦。

這樣的學佛,只是作為人生的安慰劑,自欺欺人罷了。你並沒有真正把佛法的智慧用起來,去看到:那逆境是很苦,但其實順境也同樣是苦。因為順境可以下一秒立刻切換成逆境。你愛得有多深,到時候恨得就有多強烈。當初得到的時候有多開心,失去的時候就會有多痛苦。因爲所謂順逆愛惡,都是從自我出發,這個我執的根,才是萬惡之源。但有時它包著順境的糖衣,你就甘之如飴,盡情享受的同時,不知不覺,我執的毒就中得更深了。

那你說,這樣的話最好就不要去努力,沒有付出就不會有苦了嘛。事實上你也做不到。什麽都不做,這在佛法的境界,可以是超脫,在你,卻只是麻木。人的語言有限,外表相似的東西,內涵完全不同。差別就在,你永遠是從自我出發,而不能跳出自我立場,從更高的、更廣大的層次看到問題。這更高的層次不是你可以造作出來的,而是要依佛法的智慧去體認。

我勸學佛重抖擻

在“二河白道圖”中,人生的順境是“水河”,逆境是“火河”。我們的人生,本就是在水生火熱之中。大多數人寧願沉溺在欲望之中,被水河淹死,但你沒想到,當你跳入水河的當下,水河就會變成火河。水火二河不是涇渭分明、固定不變的。你以爲是水的時候,馬上就變成了火。

能夠超越水火二河的,只有阿彌陀佛的呼喚聲,本願的白道。沒有遇到這條真實的白道,這一生就是蹉跎虛度了。

所以真正的佛法不需要很多,你有一句可以受用,這一句就能帶你出生死。不斷的聽聞學習,終生的吟味,也是為了遇到這一句。

我勸學佛重抖擻

不要把佛法當成茶餘飯後的消遣,也不要把它當成只是頭腦、概念的智力遊戲。這是孤兒要認到父母那樣迫切的渴望。這種深埋在生命深處的渴望,如果沒有被喚醒,人生會過得很孤獨,很迷茫。

人生要以學佛為主,要以聞法為主,而不是讓衣食口腹變成我們的主人,忙忙碌碌一生,只為照顧這一具肉體,這叫“心為形役”。就算是世間法的儒家,也不願意這樣行屍走肉過一生,更不要說是佛法了。

要知道,能來學佛,是生生世世以來,不可思議的大因緣、大福報。我們不是這一生才遇到佛法的,不然你也遇不到本願的教法。你會不斷這邊嘗一點,那邊沾一些,不斷地四處去結個緣、得點好處,進進出出,來來去去。但是佛法無私,哪怕進來一點就不會消失,不斷不斷地從眼耳鼻舌身意進來,種下種子,直到你的因緣成熟,就遇到徹底彰顯大悲佛心的本願教法。但是也有很多人遇到了,還會錯過,若逢未逢,若見非見,這就很可惜。

我勸學佛重抖擻

要去看一看,身邊有沒有值得效仿的人?他活出了怎樣一種生命狀態?又是什麼成就了他人生的價值?一個人不是會講道理就能講法的。而是他的人格之光,能自然而然流露出來,感動影響他人。

我們今天的教育有很大問題。我們都認為提問就能得到解答,得到解答自己就能懂。這都是頭腦的概念,跟生命隔了一層皮。這層皮就是自我,這層皮可是很難突破的。我們的教育只管頭腦,不管心靈,所以我們的心靈閒置太久,也就變得遲鈍了。佛法是要啟發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看到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真正能讓人滿足的是什麼。

明白這一點,才能夠善巧地運用世間的知識、技能,幫助更多的人。佛法是要自己先受用到,不然你哪來力量幫助他人,只能說愛莫能助。正如《楞嚴經》說的,“身心本不相代。”

我勸學佛重抖擻

《觀經》中,韋提希夫人經歷了兒子阿闍世王弑父,且差點殺母的悲劇。那阿闍世王原本就這麼壞嗎?並不是,他也是因緣成熟,被人挑撥的。這都在代表我們——不要認為自己是好人。我們只是還沒有受到誘惑、沒有被挑撥罷了。一旦因緣具足,我們也會這樣無惡不作,甚至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因為身為凡夫,誰又不是奉欲望的法則作自身的主宰呢?

聽到別人作惡的事,會想著“居然有這樣的事?”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學了佛之後,還這麼想,那就很膚淺了。你沒有看到,其實我們內在惡的種子,生生世世以來,無窮無盡。它們只是還沒有被激發出來。

所以不要托大,說“怎麼會做這樣的事?”“我就不會這樣做!”不是你有多高明,只是你比較幸運而已。也只有這樣的洞察,你才有可能對他人保有真正的同情,並給予真正的安慰。否則,你以爲給與人的幫助都是居高臨下的,這也是一種傷害,是雜毒之善。在世間法來看,你能去拉人一把,已經不錯了。但在佛法中,你根本沒看清自己是什麼樣子,仍然是個實打實的凡夫,靠這樣的善行,只是在製造輪回的動力。經上說的行善墮地獄,就是這一種人。只要還沒有進入佛法中不退位的聖賢位,我們都是會墮落的。

我勸學佛重抖擻

所以,佛法的眼光和凡夫的眼光是完全不同的,佛法是真理之眼。我們要學會借助佛的眼光,借佛的智慧,至少看到部分的事實。你會看到很多人每天都在無事生非、自尋煩惱。如果可以不煩惱,你以為他是願意煩惱嗎?他是身不由己,這就叫業力。如果只會責怪人的話,你還不知何謂業力,何謂因果。佛為什麼能悲憫眾生?是因為佛真正看到眾生的苦不堪言和無能為力。只有佛自己主動出手來幫你,否則誰也幫不了你。

所以要知道佛的智慧是何等高明,又是何等慈悲,但是這樣徹底的智慧和慈悲,如果不是遇到真宗,你也用不上,受用不了。

沒有這樣的覺悟,你來學佛都是在玩票而已。說自己有在學佛,那就問一下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你有沒有看到眾生的實相?能不能看清自己在哪里?你覺得自己和佛差不多了?還是只比菩薩差一點?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比其他人更幸運、更了不起了?

我勸學佛重抖擻
阿闍世欲害其母(唐敦煌經變圖)

好好看看韋提希夫人吧!她為何會養出逆子?這是有因果的:當初他們夫妻倆,因為急於要生個孩子,就去做迷信,求占卜。你看,他們本來都是學佛的,慷慨護持供養、聽佛講法好多年了。像這樣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虔誠的信徒,一遇到切身利益的問題,這時候就忘了佛的教導,也不知去求佛,而是去做迷信了。結果占卜一看,在某座山上有位仙人,他死了以後就會投胎做自己的孩子,於是他們立刻上山去找仙人。但是只要是人,誰會想死啊!於是國王爲了讓他早點投胎,就把仙人殺了。之後確實是來投胎了,但他們原來也害怕這孩子是來索命的,從二樓生下來,偏偏孩子命大沒摔壞,等他們一看到孩子的臉,就舍不得了。所以疼愛了好多年,等長大了因緣一到,阿闍世就要對父母下毒手了。這就叫業力所牽,因果不虛。

這樣說,不是要我們看到別人受苦就認爲是自作自受,這樣是沒有慈悲心的。這是要我們看到,現實的生命狀態是多麼悲哀——人人冤冤相報,生生世世糾纏不休,誰都不得解脫。

我勸學佛重抖擻

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代表了我們的凡夫相。要知道,我們凡夫是會有很多藉口的——我如果能大富大貴,就沒那麼苦了。是這樣嗎?他倆示現為尊貴的國王和皇后,就能避免得了命運的悲劇嗎?避免不了。因為凡夫沒有智慧,都是憑著本能在行事。我們奮力追求自己以為的幸福,但當你得到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你的毒藥。所以,他們因自私自利造下了很多惡業。既然做了這麼多惡,你不受苦,又要誰來受苦呢?自作自受,天道是很公平的。

這樣的韋提希夫人要怎麼辦?所以當苦發生時,知道是自己造的惡,這才是佛法。這時候除了懺悔,還有什麼好說的。

但是,人生如果只有懺悔,那麼懺悔也是沒有盡頭的,那人生從此就只是一片愁雲慘霧了。好在,韋提希夫人通過佛的講法,明白原來我們真正的無憂惱處,只有如來清淨心所顯現的極樂淨土而已。在那個當下,韋提希夫人獲得了“喜、悟、信”三忍。這三忍是信心顯現而有的相。當你獲得這樣的信心時,你會有真正的歡喜出來。因為世間的苦惱再也不會令你煩惱。明白世間的喜怒哀樂、得失好惡,都不會侵害到佛法的清淨功德。你在這世間,還是和大家一樣的生活。但是別人感到痛苦的事,雖仍會使你傷心(人之常情嘛),但你不會那麼痛苦執著,不會被它牽著走。這是信心的智慧,也就是“悟”的內涵。

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信心是很膚淺的,唯有被佛所信,才能信佛。唯有信佛才能對世界保持信任、開放的態度。一個對佛有真正信心的人,無論到哪,內在都會有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安全感,來自於佛的護念。佛法告訴我們,就是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也能得救,不在乎你的出身階層、你的能力大小,我們所有人,都能平等地獲得生命的滿足。這是本願的教法要傳遞給我們的真理。

2020-04-29 於心天下書院法座共修 聞濬整理,經蒙光修訂

佛典物語 |《佛說觀無量壽經》

聽經|《佛說觀無量壽經》(漢地流通本)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5-09 22:17
Next 2022-05-09 22:3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