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原創 蒙光 2022-03-25 ​​​​​​​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小愚午睡醒來,泣不成聲。

問他原因,他說夢見我不告而别,抛下他和媽媽兩個人過日子。

我笑,說:爸爸怎麼可能丢下你和媽媽!你夢裡那個不是真的爸爸!

小愚堅持說夢裡那個不是假的,夢中他已经長得很大,是那時侯的爸爸。

後來他才說,他夢見爸爸死了。

原来,在這個不到六歲的孩子心裡,死,就是一次不作告别的離家出走。

我說,現在你先把眼淚收起來,等以後我真的死了,那時候想哭再哭吧。我們都會死,都會捨不得,當然,也都會哭。

“我連哭都來不及!”

“連誦經也來不及,我本來要誦《佛說阿彌陀經》的!”

“我會掛念爸爸,可是爸爸已經回不來了!有誰失去爸爸不難過呢!你都没看過嗎,《佛典故事》裡面,世尊涅槃了,弟子們都很傷心!”

我說,你掛念爸爸,所以會害怕。還記得《心經》怎麽說嗎:

無掛碍故,無有恐怖。

要不害怕,就不能有掛碍。怎麽才能心無掛碍?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知道有如來慈親。我又是解釋,又是安慰開解,過了很久,小愚才稍稍平靜下來。不知是累了,還是真聽進去,釋懷了。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這次暑期回三明老家看爺爺奶奶,因為小愚不捨,歸期一再往後推。回福州那一天,出發前小愚哭得很傷心,說捨不得爺爺奶奶。

我告訴他,你現在的心情,就是佛說的愛别離苦。

没解釋幾句,小愚就懂了:

“就是雖然你不想,還是要和你愛的人和東西分開。”

“是的,所以佛説這個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意思是堪忍,你也要學會忍受這些苦。”

“是不是這也是無常?”

“是,這也是無常。”

坐在開往三明動車站的中巴上,很長一段路,小愚一言不發。這在平時是無法想象的事。
我問他:“為什麼不說話?”

他說:“我在想你剛才和我說的話,我很感動!”

我很吃驚,没想到他會用“感動”這個詞,而且用得這麽恰到好處!

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快他就又開始像隻小喜鵲那樣開心而饒舌了。

但是孩子啊,不管你願不願意,也不知你到底明白多少,人生,就是一次次漸行漸遠的愛别離。離開故土,離開父母,離開生命的根、親愛的人,直到最後的接不歸。此生終了,才是這一場漫長告别的尾聲。如何為一切别離劃上無憾無苦的句號,俱會於無憂惱處,是我們,是你和我,此生最大、最後的課題。

2014-9-1 10:03 阅读(975)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附〗 愛別離·無常
三界八苦
生活在三界中的人們有八種的痛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八苦)

五苦
生老病死苦(人生必經的四大過程)、愛別離苦(與所愛者離別之苦)、怨憎會苦(常與憎惡者會合之苦)、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五陰盛苦(吾人五陰合成的身體受熾盛的痛苦)。
FROM:【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 編)】

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時的痛苦;
二、老苦,即年老體弱的痛苦;
三、病苦,即患病時的痛苦;
四、死苦,即臨死時的痛苦;
五、愛別離苦,即與所愛分離的痛苦;
六、怨憎會苦,即與仇人見面的痛苦;
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
八、五陰熾盛苦,即五陰的作用熾盛,蓋覆真性,故死了之後,復須再生。
FROM:【佛學常見辭匯(陳義孝 編)】

此生長爲愛別離(2014)

愛別離苦
(術語)八苦之一。別所愛者之苦痛也。如妻別夫時之苦痛是。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編)】

愛別離苦
謂常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是為愛別離苦。
FROM:【三藏法數(明·一如等 撰)】

愛別離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things that one loves. (priya-viyoga)

愛別離苦
The suffering experienced when we are separated from the persons and things which we love. This is one of the “four and eight kinds of suffering” (四苦八苦) taught by ?ākyamuni in his first exposition of the Four Noble Truths 四諦. (priyaviprayoga du?kha) [瑜伽論T 1579.30.289b]
FROM:【英漢-漢英-英英佛學辭彙(中華佛典寶庫 編)】

愛別離苦
云何愛別離苦?
愛別離。謂諸有情等。可愛可樂。可喜可意。不與彼俱。不同一處。不為伴侶。別異離散。不聚集。不和合。總名愛別離。
何因緣故。說愛別離為苦。謂諸有情。愛別離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彼為苦。
復次愛別離時。受三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壞苦。故名愛別離苦。
FROM:【阿毗達磨辭典(中華佛典寶庫 編)】

愛別離苦
p1204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頁云:云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謂不與彼會,生愁惱故;由此因緣,生怨歎故;由此因緣,身擾惱故;念彼眾德,思戀因緣,意熱惱故;應受用等,有所闕故。如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當知亦爾。
二解 法蘊足論五卷八頁云:云何愛別離苦?愛別離、謂諸有情等、可愛可樂,可喜可意,不與彼俱,不同一處,不為伴侶,別異離散,不聚集,不和合;總名愛別離。
何因緣故說愛別離為苦?謂諸有情愛別離時,領納攝受種種身苦事故;廣說乃至領納攝受種種身心燒然事故;說彼為苦。
復次愛別離時,受三種苦。一者、苦苦,二者、行苦,三者、壞苦。故名愛別離
苦。
FROM:【法相辭典(朱芾煌編)】

愛別離苦
謂別離愛境,或與所愛者別離時所感受之苦。為八苦之又稱恩愛別苦。《大乘義章》卷三載:“何者是其愛別離苦?所別有二,一內二外。內者自身,外者所謂親戚眷屬及余資生。”
(八苦)
FROM:【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于淩波居士著)】

薩迦耶薩
此云無常。

荀卿曰:趨舍無定,謂之無常。
唐因明正理論云:本無今有,暫有還無,故名無常。
淨住法云:生不可保,唯欲營生;死必定至,不知顧死。況此危命,凶變無常,俄頃之間,不覺奄死。
內德論云:百齡易盡,五福難常。命川流而電逝,業地久而天長。三塗極迍(株論切,厚也)而杳杳,四流無際而茫茫。憑法舟而利濟,謝信翮(下革切)以高翔。宜轉咎而為福,何罔念而作狂?
正法念云:有于胎藏死,有生時命終,有才行便亡,有能走忽卒。
智論云:無常有二種:一、相續法壞無常,二、念念生滅無常。
宗鏡明二種四相:一約粗果報,說生老病死。長阿含云:一生相,五陰興起,已得命根。二老相,謂生壽向盡,餘命無幾。三病相,謂眾苦迫切,存亡無期。四死相,謂盡也,風先火次,諸相敗壞,身亡異趣故。
又四諦論曰:眾苦依止,名生苦;能令變壞,名老苦;逼迫身因,名病苦;能滅諸根,名死苦;非愛共聚,名怨憎會苦;可愛相遠,名愛別離苦;希望不遂,名求不得苦。是眾苦相,名五盛陰苦(婆沙論云:盛陰有何義?受所生是故說盛,謂生受是故說盛,受所養是故說盛,謂養受是故說盛。問:陰與盛陰,有何差別?答:名即差別。謂陰謂盛陰。又陰有漏無漏,盛陰一向有漏。又陰染汙不染汙,盛陰一向染汙。章安云:今依經文,以五盛陰是其別體,善惡陰盛即是苦體)。
涅槃云:復次菩薩修于死想,觀是壽命,常為無量怨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山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露,勢不久停。如囚趣死,步步近死,如牽牛羊,詣于屠所。
出曜經,佛言: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二約細惑業,說生住異滅。如起信論,不覺心起,名為生;能見能現,妄取境界,起念相續,
名之為住;執取計名,名之為異;造作諸業,名之為滅。
唯識論云:生表此法先非有,滅表此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暫有用。釋曰:自無而有曰生,自有而無曰滅,前後改變名異,暫爾相續名住。
又論云:本無今有,有位名生;生位暫停,即說為住;住別前後,復立異名;暫有還無,無而名滅。前三有故,同在現在;後一是無,故在過去。
輔行記云:言三相者,不立住相,與異合說。以人于住,起常計故。故淨名云:比丘,汝今亦生亦老亦滅。老即是異,圭峰云:住異二相,同是現在,故合為一,細分即四。
孤山解楞嚴云:前舉四相,今唯二者。以生攝住,以滅收異。
宗鏡云:雖年百歲,猶若刹那。如東逝之長波,似西垂之殘照,擊石之星火,驟隙之迅駒,風裏之微燈,草頭之朝露,臨崖之朽樹,爍目之電光。若不遇于正法,必永墜於幽途。
FROM:【翻譯名義集(南宋·法雲 著)】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24 22:57
Next 2022-03-26 13:44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