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原創 瑞默恩師 2022-03-26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恩師講《御文章》第一帖第二通《出家發心章》)

原文:

當流親鸞聖人的教法,不以出家發心(發菩提心)的形象為本,也不標榜捨家棄欲之相,唯一念歸命決定他力的信心,並不簡擇男女老幼。

聖人的教法,不勉强以出家的形象為風範,也不標榜舍家棄欲為榜樣。

不勉强很重要。學佛不要做勉强的事。

《大經》下説,“既得往生,住不退轉”,“一念發起·住正定聚”。真宗的人不求臨終的徵驗,因為平生既已入正定聚。

學佛不是都要出家,修學本願的人,要問自己做阿彌陀佛的孩子了没有?不是看是否現出家相才被救度。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一般聽到對方是佛教徒,就有刻板的印象,一是出家,一是喫素。當然念佛人要謹慎言行,但不要造作,現殊勝的樣子。

真宗與禪宗宗風不同。禪宗修襌定,要舍家棄欲。真宗可以談戀愛,成家。這不是鼓勵你墮落,而是要你念佛讓彌陀救度。如果你出家才能過念佛的生活就出家,如果在家適合過念佛的生活就在家。聖人雖肉食妻帶,卻是精進的念佛人。

聖人與一般僧侣不同的地方,在他是被處流罪,以最低身份到普通民衆的地方去講説如來的救度。當時僧侣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聖人則以同朋同行的姿態接引大衆。當平民問到,自己這様卑微的人也能被彌陀救度嗎?聖人就以身示法,傳達就是以這様的凡夫身被救的事實。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聖人示現的以在家身念佛,並不是為所欲為,而是生活以念佛(板書:念佛=憶念彌陀本願)為中心,這是淨土真宗的生命。

眞宗的僧侣和所有其他佛教僧侶一様,要經過嚴格的修行階段,接受專門的訓練。蓮如上人也在比叡山受嚴格的教育。上人下山後弘揚在家念佛的法門,很多他宗僧侣因受上人教化而改宗真宗。

隨着上人影響擴大,一些僧侣不能容忍自宗信衆減少,就派兵追殺上人。上人的德行感動琵琶湖的湖賊,幫助上人逃到越前(今之福井縣),開始新的教化生涯,這也是上人教化最久的地方。上人在越前、吉崎,留下很多不可思議的奇蹟。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日本佛教原為皇室信仰,因緣的轉化,佛教中心隨之變動:

奈良—比叡(天台)—越前(淨土)

現在是信仰自由的時代。以前佛教都在深山,各占山頭,要修行唯有舍家棄欲。將道場建在人群中,是從淨土真宗開始的。

聖人公開娶惠信尼,在當時是異類,因此受佛教界普遍的排斥。肉食妻帶,弘揚淨土,是聖人開創的風氣。五百年後蓮如上人也是如此。不同的是,上人一生遊行各地,讓教法普遍地深入民間。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彌陀本願的教法,即本願的生起本末。也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即如來説:“誓必救你”。

本願的生起本末,凝結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一句用我們都能理解的話表達,就是衆生苦惱的话我也苦惱。

學佛,佛教的根本為何?就是衆生苦惱我苦惱,衆生安樂我安樂。

佛對阿芳説:

阿芳,你没有得救,我也睡不安穏啊!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四十八願的精髓。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隨年紀增長,更加常常吟味蓮如上人的八個條文。

蓮如上人八個條文説,“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正覺已成就,衆生的往生已完成,其證據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南無阿彌陀佛”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結晶,同時也是衆生往生的證據。問題是衆生愚痴,不知道何謂“南無阿彌陀佛”,念佛卻向佛祈求救度,不知道“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誓必救你”的心,在自己祈求之前,六字中已完成了我們衆生的往生。為什麽這麽愚痴呢?笨蛋!(老師大喝)​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南無阿彌陀佛”是如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誓願完成之相,是衆生往生成佛的證據。在祈求之前,佛已先一步完成了救度。在“信一念”的當下,衆生已成“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

我們所念的佛是怎樣的佛呢?攝、救、助是“阿彌陀”的三義,是為衆生而成佛,與衆生共成道的佛。人們不知佛心,反而追著佛在跑,因此雖念佛而不能與佛心相應,得不到淨土法門的眞實利益。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有人請問真宗與善導大師的念佛。所言皆個人計度,與理不相應,此處不具錄。僅錄老師開示:)

真宗依止善導大師,是以“兩種深信”為根本。大師的念佛是“一心不亂”,但你能够做到嗎?如果不能做到,問題在哪裡呢?

認為自己專心努力地修行下去能有成就,達到一心不亂,那就請繼續努力。因為這樣想也是對的,也是佛所教導的法門。如果彼此理念不同,就不必再説下去,這樣只是理論對理論。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死大事。​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世尊的遺教是以戒為師,但當你是認眞的求道者的話,努力下去會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

學佛要知道何謂佛。凡夫要模仿佛,本身就有矛盾在。

把戒掛在嘴上,不知眼中見到衆生不是,就已在犯戒了。天天都在犯戒的凡夫,還把戒律掛在嘴上,這是很古怪的。法門施設各有不同,本願的教法,不談持戒。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要説持戒的話,大家來佛堂聽法,不要打瞌睡哦!

從法然上人開始,到蓮如上人,都不談要持戒。

【法師補充:在日本遇到的念佛人,行為舉止不亞於受戒的人,但他們都不説持戒。因為在他們,身口意的清淨,不是要遵守的戒條,而是生活行為本該如此的自然。比如老師,是不打蚊子的(光按:不但不打,是讓蚊子喫飽了才揮走。)】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念佛的人,不必刻意現殊勝相,而要去體會佛心。體得佛心的人,自然不會做譲如來悲哀流淚的事。

做凡夫要像凡夫,聖人不教我們持戒做困難的修行,而是教我們頂戴如來的大悲心,自信教人信。

法然上人、親鸞聖人都只是教我們如來的本願,其他的,不是我們凡夫能行的教法。

真宗的門徒不誦《心经》,不修持“行深般若”的法門。我們唯有念佛被彌陀救度的份。

二〇〇七年五月 瑞默老師講於香港法雷會

二〇二二年三月十七日 蒙光聞法筆錄整理

相關鏈接: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一—找到慈親了嗎?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二—「赤裸裸」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2)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25 15:21
Next 2022-04-07 21:04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