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

原創 同朋 整理 蒙光 2022-06-25

無量壽

翠竹:今天再读“亲心” ,想起上次老师的另一篇文章“子之罪是父母之罪”。其实看时,挺难受的,因为父亲为给儿子赎罪,以死担罪。自我感觉事情并没那么严重,很心疼这位父亲,觉得这个行为偏激了。如果可以,想听听老师是怎么理解的?

無量壽

蒙光:道德行為往往不能簡單説對錯,只是各自的觀念、立場不同。在我們眼中看似過激的行為,有時是出於比我們更高的道德標準,我們理解不了、更做不到,那就更要小心體認,不可隨意評價。

有生命者最執著生命,您的心疼證明您有愛心、懂得對生命尊重,這應該也是多數人的感受。

行為取決於觀念,多數人對生命的價值首先是看重肉身的存活和健康。但也有人更關注精神人格的層面,認為守住某種信仰、觀念,活着才有意義。

無量壽

這位父親的所為,在我們現在一般人的眼中或覺“偏激”,在他,卻是奉上身命來成全心中的道義。當人能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慷慨實踐其信念,且不傷害他人時,説明他是活在更高的生命維度。

此時舍生取義、殺生成仁的大義,是更重要、更高的尺度,相較之下,觀點、立場的異同就不重要了。所以兩軍對壘之際,慷慨赴死的烈士,會得到敵對雙方同様的尊敬。

無量壽

其實身為中國人,我們本來最能同情理解這位父親的行為才是。父親所做的,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孟子説的“所欲有甚於生,所悪有甚於死”。像父親這樣為了責任、道義、信念和愛,能够慨然獻上生命的人,是在較肉身更高的心靈層次生活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也具有教化的功德。正是父親誠懇的以死贖罪,令法官破例判兒子免罪,兒子也會在終身的懺悔中,重新做一個正直的人。所以肉身雖亡,而父親的心意不死,這不是共同成就了更高的生命形態嗎?

古人云“聰明正直,死而為神”,德被一方的官員或長者,死後往往被民衆尊奉為地方神,守護鄉里,也正是因這死而不朽的德分。

無量壽

老子説“死而不亡者壽”,不論如何愛惜,肉身終有殞亡之日,而當生命作為特定時空的物質•生理存在現象,暫時消滅之後,還能長存於天地間的,是與天理和人性同在的道義、良知、仁愛。這些德性能超越時空,久遠地感動、啟迪後人。

在梵語中,“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德”……一切無量,而以“無量壽”為根本名。一切如來,以“阿彌陀佛”為本師本佛,以“阿彌陀”為最高、最後的名字,就是要成就不死的德分,永遠地救度衆生。這無量壽的生命和德分,也被稱爲“大願成就”的世界,這個世界不只是我們眼睛所見的樣子,其深處是如來本願力對衆生無盡的運作。被如來無量壽的生命贖回罪過的孩子,會在現身懷着懺悔心過正直的人生,以報答親恩的心去傳播救度的真理,往生後滙入如來的大願之流,於無盡時空,行無量佛事。我們説“佛心”為“親心”,即是此義。

無量壽

纪念沼田先生:实业传道与学术弘法

一起到最高真理的地方!

看待死亡的心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6-27 18:00
Next 2022-06-27 19:0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