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11-06
瑞劔老師 著
序:宗教的著眼點
第一條 果上圓成的法門
第二條 二利圓滿的法門
天地的真理,真是不思議,越是為自己利益著想,越是損己;越是為他人著想,自己反而有得。佛道也是如此,自己想成佛,要先發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就是「先幫助眾生成佛,爾後自己成佛」的決心,這叫作大慈悲心。此大慈悲心就是發大菩提心,難行苦行幾億年,終於成佛了,這就是佛道。佛道是要實踐四個階段:
(一)發心(發菩提心)
(二)修行
(三)菩提
(四)涅槃
在淨土真宗,「教、行、信、證」是佛道,「大信心」是「大菩提心」。因爲如來的(一)大智慧力,(二)大慈悲力,(三)大誓願力,令眾生往生成佛,此云他力。用一句話來說,「他力者,如來本願力也」,歸命如來本願力,云他力。
弘法大師讀龍樹菩薩的《菩提心論》一書,發現書上寫著,「沒有大悲心,修行、成佛都不可能」。又真言宗的《大日經》說:「大悲為根(根本)。」「四弘誓願」的第一行,「眾生無邊誓願度」,這都是大慈悲心的面貌。佛教釋「慈悲」,云「拔苦予樂」,拔眾生之苦,並給予樂,此云慈悲。如來的「慈悲」,云「無緣大悲」。因爲覺證到無我和無分別智,顯出的是大悲。信心的體,是名號,是如來的大悲心。《論註》(信卷引用)曰:「大慈悲者,是佛道正因故。」
真宗信徒期待往生極樂,彼等老早就聽聞「信心決定(信心獲得)是必要條件」,因此就想頂戴信心,「想頂戴信心而得安心」,如此欲願、希望、努力、焦慮著。這是從古至今,一般信徒的實際狀況。說教的人也是,「人生無常,快信心決定喲,快稱念佛喲」,如此地教著。可是:
(一)罪業深重·煩惱具足·愚痴無智·疑心深的凡夫,無法一朝一夕就輕易地頂戴信心。
(二)久遠劫來,自力疑心的惡習氣附著。
(三)凡夫心,心猿意馬,變化無常。
(四)不知佛的尊貴,不信高僧們的大人格,沒有仰崇、尊敬的心。
(五)聽聞世間的無宗教、反宗教、反佛教的邪偽邪說,被其馴服,本願一乘這樣尊貴的教,不輕易地信。
現代的凡夫,不信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那是當然耳。因此,若信了,那是「彌陀正覺的不思議、本願的不思議、名號的不思議、佛智的不思議、大悲的不思議」所使然,而不是凡夫的力量。是故,信心是「不思議是不思議」地仰信,此云信心。
多數的人,上述各條,不去辨別理解,信心是什麼樣也不知,一心一意、一味地只想取信、取信的焦慮著,愚不可及。
在《真宗要關五箇條》裡面,第一條敘述的是「果上圓成」,「果上圓成」說的是,「就往生而言,眾生的信、行,都是如來成就了,從眾生這一邊,任何信、任何行都沒有必要拿出來」。用更簡單的話來說,此五箇條是:
(一)我的往生,南無阿彌陀佛已成就,從我這一方,沒有任何可拿出來的信、行。
(二)如來成佛的因果之外,無眾生往生的因果。
(三)難思弘誓,如來御救助,不思議、不思議。
(四)唯南無阿彌陀佛,唯無礙光明。往生是如來的工作。
(五)願力無窮故,往生是免費的免費。空著手,赤條條,就這樣地。
淨土真宗是「果上圓成」、「法體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用更容易懂的話來說,「我往生的因果,都在如來的手裡成就了」。大悲·佛智·本願·名號·如來的功德全體·招喚的勅命,「就這樣地來,不必擔心,等著你喲,護著你喲」的勅命,呼喚著十方眾生的「呼喚聲」,正響遍十方。呼喚聲中,我得救的因、果、信、行,全部包含在內。這邊唯是「聞名號的功德力」,即信順勅命而已。「聞」就是「信心」。歸命(信順)勅命,就是信心。
我們這邊無需向佛拜託,只是受寵若驚,十分感激,「真難能可貴」、「不思議之事呀」,向著大智大悲的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稱念,此云信心歡喜,亦即是信心。從我們這邊,亦不需發願累積行;亦不用「請救助我」的祈願。只有好好地接受勅命,信順勅命。從如來方,行·信、往相·還相,都已成就,我等唯是感謝萬分地仰讚嘆。信心之相,只是「仰讚嘆,俯慚愧」地表現出來。世界的宗教雖多,眾生往生的因、果,都在救度者的如來處成就了,眾生唯是信順勅命,就能得到救助,這樣的宗教唯有淨土真宗、本願一乘而已。
不明白「果上圓成」、「果上顯現」的法門是淨土真宗之旨趣的人們,大多數的樣子都是「取信心往生」、「稱念佛往生」、「因爲安心了能往生」、「如何做才能往生」地自力計度著,可說是搞錯了。
想著「要如何做,才能往生」,這是「定散心」。定散行,末代凡夫是修不來的。今日的凡夫,立志修定散行,迴向給如來,如此想往生的人,無一能成。淨是想「如何做,才能往生」、「稱念佛往生」、「頂戴信心往生」,這樣起定散心的人,不是空口說白話嗎?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定散心(二十願)很難去除,這是因爲不明白真宗是「果上圓成」的法門。因為是「果上圓成」,從眾生這一方,任何信、任何行也拿不出來。淨土真宗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之外,從自己這邊,拿不出任何信、任何行來當作往生資糧。想要從自己這邊拿出來的,都是自力。
「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阿彌陀如來勝過諸佛、諸神的功德力用。其他的諸佛方,各各本願都有戒定慧三學,即勸修八正道、六波羅蜜之行,這是「自力聖道門」。聖道門所說的真理,即「空.不可得」、「真如.實相」等絕對的真理,相對認識的凡夫取之,實是難解難入的法理。今日的凡夫,能得悟入者一人也無,故云「難行道」。此等之教,真理深奧,凡夫不僅不能理解,修行起來也很困難。說到修行,要發大慈悲心,修大菩提行(戒律、禪定),這是佛道、是修行。
聖道門的出發點,是要發「大慈悲心」。大慈悲心,一般說是「視一切眾生猶如己身(自己)」,「思一切眾生如我子」之心,這就是「佛心」。簡單來說,不憎不嫌,像婆婆、媳婦、繼子等,都是自己首先要救度的,希望他們能成佛,這樣的心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之前,無愛憎之別,無敵友之分,待己待人,無有差別。如詩所云,「慈悲眼中,無厭憎者;於有罪身,心尤懷憐」,發「無分別智」,徹底「無我」,「一切眾生如我獨子」,云大慈悲心。
佛道,先發此大慈悲心,而後修戒律、禪定,這是一般佛教的修行。凡夫,能不能發大慈悲心?戒律(止惡,行善)持得了嗎?禪定(止散亂放逸之心,成無念無想)修得來、修不來呢?稍微思考一下,就覺得毛骨悚然。
「一切眾生,皆為極惡最下之一類。」(選擇集)
聽到「極惡最下的眾生」,如果只知道那是法然上人的法語,而不知反觀自身,深刻省思,那可不行。「極惡最下」是自身的事,反觀、深信自己是此輩之人,那麼「如何做,才能往生」的想法,就顯得荒謬了。實際上,大部分的同行都是想著「取信,稱念佛,如何做才能往生」。所謂「極惡最下」,是什麼都不知,什麼事都做不來,只是造罪,是什麼事都不知所措的徒然者。這些都了然於心,往生是頂戴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而已。不是自己想往生,也不是知識,也不是行,而唯是佛力。由第一條的「果上圓成」和第二條的「二利圓滿」,可得知此旨趣,而且是《教行信證》的全體。在佛力上來看,更詳細地說,往生的關鍵是第三條的「難思弘誓」和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如此頂戴。除了佛力、佛的名願力之外,眾生方面的任何信、行都添加不上去。知此旨趣者,是第五條的「就這樣地」。云「果上圓成」(果上顯現.法體圓成),眾生往生之因(信心念佛),由如來成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那樣地來」地呼喚著;這邊,任何一事也不需要,唯是「真難能可貴」地接受而已。
因爲如來的本願力(功德力),「眾生若不能往生(他利),我不取正覺(自利)」之誓約,此本願已經成就,云南無阿彌陀佛。聞本願,聞本願力,「真高興呀」,信心歡喜、「必定往生淨土」地頂戴。這是第二條的「二利圓滿」(自利是如來的成佛,利他是眾生的往生)。「果上圓成」和「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原理,也是眾生往生的根本原則,這在其他的宗教是絕對見不到的。沒有認識此正覺的原理和眾生救濟的原則,而是想著「取信,稱念佛,安心了就能往生」,這是自力的種種計度。
「果上圓成」、「二利圓滿」是非常重要的法門,要好好地聽聞,仔細地思考,應頂戴他力真宗的妙旨。這沒有聽聞十遍、百遍,無法入心。
第三條 難思弘誓
(一)《歎異鈔》(第一章)曰:「彌陀誓願不思議,必定救度我往生。」這一句代表了全篇的《嘆異鈔》,是很重要的御文,真宗的安心盡在此句。往生淨土示於「誓願不思議」一句中,即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
(二)《行卷》曰:「由聞願力報土真因決定。」
(三)《信卷》曰:「聞其名號(本願,本願力),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此三條御文,應確實地聽聞,確實地吟味。
(四)善導大師二河譬中,示阿彌陀如來的勅命「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之御言語,應一再聞、聞、徹底地聞,思考、思考、徹底地思考,研究、研究、竭盡所能地研究,自然而然地獲得信心,除此之外,沒有得信心之道。
阿彌陀如來是什麼樣的佛呢?阿彌陀如來本願成就的大正覺,是在說什麼呢?這是第一條的「果上圓成」。
一般的同行都想自己(用自己的力量)聽聞、自己(用自己的力量)信、自己(用自己的力量)稱念佛。「自己」一出頭,皆自力。到佛寺參拜,拜讀佛書,是阿彌陀如來的照育(御蔭),捨棄雜行雜修自力的心,不是我的力量(凡夫之力),全都是如來難思弘誓(誓願不思議)的御蔭。此御蔭云「如來的迴向」。從聞法到信心決定為止,無有一事不是如來光明的照育和如來的迴向。信、行、往生、成佛、往相、還相,全都是如來的迴向。凡夫之所以能往生,往生的因、果,全都是如來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大誓願力。這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自運作,此亦云「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因爲「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故云「果上圓成」,又云「二利圓滿」。廣島的大瀛師說:
「極樂之道唯一條 南無阿彌陀佛,莫走思案功夫之歧道。」
一切眾生的信心、往生、成佛,都已在如來成就,立即顯現在吾等之前的相,云「二利圓滿」。果上圓成與二利圓滿,是淨土真宗的根本真理。
學佛法也好,信心獲得也罷,首先要知道的是:
(一)佛是什麼樣的存在?
(二)凡夫是什麼樣的存在?
(三)凡夫要成佛,要怎麼做才可以成佛?
這三點,要確實的掌握,認真的好好聽聞,要入於心,這樣才可以。對於這三點,一般的同行不相信、不思考、不注意,更沒有入心。針對這三點,真正徹底聽聞的人,也沒有。因此,到佛寺聞法的人雖多,往生的人如曉天之星,少之又少。
第一點,「佛是什麼樣的存在?」答案是:
(一)果上圓成
(二)二利圓滿
(三)難思弘誓
(四)無礙光明
其次,「凡夫是什麼樣的存在?」答案是:
(五)就這樣地。
什麼都不知的凡夫,什麼事也做不來,淨是造罪的動物。靠自力離生死,絕對不可能;靠自力成佛,也絕對不可能。除了「就這樣地」,凡夫什麼都不成,什麼都做不來,不是嗎?「就這樣地」,十年、三十年地做研究,好好地品嚐「就這樣地」的真義。
第三條的「難思弘誓」(本願),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名號),是如來的獨自運作、功德力用,這是凡夫度生死大海往生的大船,令消滅無明煩惱到安養淨土,這是佛智大悲的光明。
「教行信證」,「教」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名號),「行」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也是南無阿彌陀佛,「證」(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真宗要關五箇條》,也可以說:
第一條,「果上圓成」,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第二條,「二利圓滿」,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條,「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第四條,「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第五條,「就這樣地」,眾生的信,其體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聽聞真宗教法的門徒,讀真宗聖教的學生,任誰都這樣說,「真宗就是這樣,信心就是這樣,啊,知道了」,幾乎大部份的人都停留在「知解分別」上,在「知解分別」的漩渦中團團轉,如此終其一生。親鸞聖人看了也流淚。打破「知解分別」。「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本願力的呼喚聲)大滿足的相狀,就是「就這樣地」。
「就這樣地」,從一方面來說,其體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從另一方面來說,是仰、仰、仰徹之相(金剛的信心)。救助的「法」,「難思弘誓」、「無礙光明」成為南無阿彌陀佛;又,被救助的「機」(金剛的信心)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此云「機法一體」,機法一體之處,云「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此即是「果上圓成」、「二利圓滿」。
第四條 無礙光明
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其意義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光明」者,「光明是智慧相」(曇鸞大師《論註》),佛的智慧是光明。又佛智慧的運作,云光明。佛的智慧何以說有德用呢?「除世痴闇冥」(淨土論),故有德用。「痴」,是指凡夫的愚痴(邪見)闇。「闇」沒有除闇的力量,須借光明的力量。阿彌陀如來的光明,能破一切眾生愚痴暗鈍的「闇」。凡夫的愚痴暗鈍,《和讚》云「無明長夜之闇」。《和讚》(No.273·三六)曰:
「無明長夜燈炬也
智眼雖昏莫哀傷
生死大海船筏也
罪障雖重莫悲歎」
這首和讚的意思是,「自身造惡不善、罪業深重、無知膚淺,怎樣也無法往生淨土」,如此悲嘆之人,聖人對之曉諭說,如來「慈悲深遠如虛空,智慧圓滿如巨海」(文類正信偈),所以不用擔心。以下聖人又述「願力無窮」(本願力強烈無限)之意曰:
「願力無窮無能限
罪業深重亦不迫
佛智無邊無可稱
散亂放逸亦不捨」(No.274·三七)
這兩首和讚,極其重要,是非常難得的和讚。在念頭裡經常想起這兩首和讚,至死為止地憶念著,自然而然能頂戴信心,也能安心。忘掉聖人的御言語,把聖教的言語丟在一邊,用凡夫的心來做學問,不論如何熬煉使凝固,終究無法頂戴信心。「信心」含藏於「勅命」之中,於「本願名號」之中,於聖教的言語中。在這裡,聖人於《歎異鈔》曰:「對我親鸞來說,但蒙信善知識(法然上人)的『唯念佛可被彌陀救度』之言外,無別的竅門了。」此言語是信心獲得的秘訣。《教行信證.總序》曰: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如太陽光的大光明)。」
此二句是指出《教行信證》全體的重要御文。《教行信證》收於此二句,由此二句生出《教行信證》,一部六卷的御聖教,開出淨土真宗。《和讚》、《御文章》、一切假名聖教、三經七祖的聖教,全部收於此二句。「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信心、往生,也都由此二句開出。瑞劔三十八歲時,才開始由桂利劔老師教授此二句,爾來五十年間,每日不忘,憶念,持續吟味。聖教的言語,三十年、五十年,持續吟味著,吟味出妙味。
假設有人問:「你聽到了什麼呢?」
我說:「只是『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
又問:「你頂戴信心了嗎?有往生淨土的自信嗎?」
我說:「難思弘誓、無礙光明!」
「難思弘誓」也是南無阿彌陀佛,「無礙光明」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是我的信心、我往生的因。
「無礙」是什麼樣的意義呢?「無礙」是阿彌陀如來的光明(名號、大智大悲),「眾生的惡業煩惱」也不能障礙地徹入我的心,這就是無礙。
如來的光明,是如來大智大悲心的電波,也是放射能。此光明,因爲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照耀十方群生,徹入其心中,令發起信心,令往生。往生絲毫也不是自己的力量,全都是他力迴向。不是凡夫「聽聞了、信了、安心了」而往生淨土的,全都是如來的難思弘誓(本願力)與無礙光明(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御蔭、御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功德力,此云「果上圓成」、「二利圓滿」(第一條、第二條),亦云「果上顯現」。這是如來正覺的德用,本願力的運作云「難思弘誓」(第三條),名號的功德力用云「無礙光明」(第四)。
「無礙」,又云「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這是「分別善惡、愛憎違順」的凡夫所無法理解的。因爲佛的大智、無分別智、萬法一如的境界,《維摩經.入不二門品一章》說,「萬物皆異,異的原樣不二(非一非異)」,這是最高絕對的真理。不二的大真理,除了佛教,不管是哲學、科學還是其他宗教,怎樣也想不到,也說不出來。唯有佛的大智光明,此大真理顯現於一如。我利我欲的凡夫無法理解,愛憎的凡夫無法理解,分別取捨的凡夫的腦袋瓜無法理解。一切的凡夫人,當然無法理解,「不二的大真理」、「不可得的大真理」、「空的大真理」、「無分別智的大真理」成為真理故,批判之、反論之,都不可能。「理屈屋」(好講理的人,愛辯論的人)的現代人,最好是去翻閱一下《維摩經》、《金剛經》、《華嚴經》吧!
此不二的大真理,悟得「不二的大真理」的智慧,云「無礙」,亦云「無礙光」。
阿彌陀如來,是無礙光佛,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因此親鸞聖人於《真佛土卷》云:「佛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土者亦是無量光明土也。」
阿彌陀如來是無礙光如來故,眾生的惡業煩惱,就這樣地能成為菩提水。這正是《行卷》「一乘海」的「海」之意味。《和讚》曰:
「本願圓頓一乘法
逆惡攝取得信知
煩惱菩提體無二(不二)
速疾開無上覺悟」(No.150·三二)
「名號(無礙佛智)不思議海水
逆謗屍骸皆不宿
衆惡萬川即歸入
功德海水一味也」(No.159·四一)
「罪障功德之體同
如冰與水正相似
冰愈多則水愈多
障愈多則德愈多」(No.158·四〇)
這就是「無礙」的相狀,是無礙光的利益。
本願成就的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相狀,即是「果上圓成」(第一條)、「二利圓滿」(第二條)。第三條的「難思弘誓」和第四條的「無礙光明」,即是第五條「就這樣地」的緣由、根基者。
云「獲得信心」,全是無礙光的利益(迴向)。《和讚》(No.157·三九)曰:
「無礙光之利益故
威德廣大之信得
必令煩惱之冰解
即化作菩提之水」
應頂戴之。此云他力,應吟味之。忘掉「無礙光的利益」,只想著「取信心往生,稱念佛往生,安心了往生」,此自力的計度,最好趕快捨去。不著眼於「無礙光的利益」,而從「取信心,安了往生」著手,不論經過幾十年,終究無法進入「信心歡喜」之曉。
第五條 就這樣地
《真宗要關五箇條》,已經就「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無礙光明」,作了簡略的說明,詳細的敘述,本書(按:指《死的解決》,本篇爲其中一章。實亦代表瑞劔老師著作開示之全部)九百頁,連貫的閱讀,會有更理解的感覺。
「果上圓成、二利圓滿、難思弘誓、無礙光明」,貫通全篇,好好吟味頂戴之。為了往生,從眾生這一方,可拿出來的任何信、任何行都沒有,無任何可添加之物,這樣的說明,理解了嗎?那就是「就這樣地」。
不喜歡「就這樣地」的人,想著怎麼做能往生,使三業美滿齊備,想自己完成了去往生,那不是淨土真宗。「請幫助我,救濟我」,祈願、祈禱,怎麼做想從神佛方得到利益,願求現世利益,這是非佛教的迷信。抱著對阿彌陀如來願求的心,自己完成想要做的事,以滿足自己,這樣的心態,與不相信「佛智不思議」是「不思議」的人是同路人,不能往生。
他力迴向,聞無礙光的利益,能聽聞本願名號的由來。為往生,從凡夫沒有任何的「不這樣做不行」。唯是「真難能可貴」地信順本願的勅命。那就叫做「就這樣地」。
所謂「就這樣地」,但是「信心也不要了,不稱念佛也可以,打架、偷盜都沒關係」,不能陷入那樣的邪見。頂戴「依如來的名願力往生」是「就這樣地」、「就那樣地」。
人生百年,「佛法(名願力的信心)第一,孝順父母,待人親切」,唯有這樣過日子,才是領會「念佛行者」的人。
善惡 想信 皆全拋
仰之 天空明月光皎皎
聞的原樣 唯聞的原樣 仰慈悲地
信憑 彌陀的呼喚聲
九十年 聽聞的 記得的
本願名號 唯一箇
被喚回 慈親的故鄉
念力 願力 南無阿彌陀佛
德用 不思議
運作的原樣 我往矣
(瑞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