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原創 瑞劍老師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禪教一如的世界

有座主問:「三乘十二分教,豈不是明佛性?」

師云:「荒草不曾鋤。」

主云:「佛豈賺人也?」

師云:「佛在什麼處?」

主無語。

師云:「對常侍前,擬瞞老僧。速退速退。妨他別人諸問。」

問:「妨他別人諸問」的「他」,這本書註解成「相近於英語冠詞的助詞」,這是什麼意思?

答:講冠詞不行。冠詞是講a或the,「他」則是講some one、或otherman或other people,所以這樣的註解不行。寫這本書的人是不懂英語,不懂冠詞為何的人。怎麼想都不會是冠詞。

問:這裡的問題在問禪家和教家嗎?

答:問的人把禪家和教家混在一起發問。禪家和教家不一樣,所以否定之。先是否定之,然後再肯定之。這裡有雙重意思。先否定之,再肯定之。光是一味否定文字的禪是野狐禪。來到教家則是「如是、如是」。看不懂這本書的禪僧,則不能說是有教養的禪師。

臨濟是個精通教家的禪師。超越教家又不離教家的即是禪,先是分別禪和教,然後再進一步融合為一。

大致上禪宗的人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而拋開教。但是真正成了師家者,則必定是精通華嚴、阿含等教家的學者,這是教禪一致的世界。真宗也一樣,有「信心」和「教相」不同,及「信心」和「教相」一致的世界。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問:所以禪書中,如『正法眼藏』、『碧巖集』等,多引有經文。為什麼不立文字的禪家的書會如此呢?

答:白隱禪師開悟,是依『法華經』「信解品」的經文而悟道。因此,讀經亦能悟道。

問:這裡在說「莫饒舌,快出去」的意思嗎?

答:是的。真的講「十二分教」的話,很枯燥無味的。這是初學者的問話。真宗是依本願力往生淨土,這很不容易的。

問:這欄外上寫的真宗安心的語錄,是什麼時候寫上的呢?

答:這是我去金澤的途中,一邊看窗外一邊寫的。從神戶到金澤,不知不覺中就寫了這麼多。這樣看的話,『教行信證』可真難哩!光是做文字的學問是不難,但是『教行信證』真是難。

在禪宗,熱心的禪師是從頭到尾把『臨濟錄』背誦下來。但是真宗,暗記『教行信證』的人可沒有。太複雜了,所以無法暗記得住。就我所知,只有龍大的大江淳誠教授,這句話出處在哪一頁、哪一行,連標註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這本書是學禪宗最好的書,因為具有理論性,不用看註解書也可以領會得到。註解書上的內容大都枯燥無味。即使如此,此人在當時的日本佛教界,與禪宗的町元吞空,法相宗的佐伯旭雅,及真言宗的權田雷斧等大師級的佼佼者,可說是並肩而行,但是到了他八十五歲的時候,自己寫過的註解書都忘得一乾二淨了。當我跟他提到「你有寫過註解書喔」,他老人家回答說「我有寫過嗎?」自己寫過的東西全都忘記了。因此才會註解「冠詞」等意。他只是寫有關文字和歷史方面而已。

真宗的人不讀『臨濟錄』不行。不讀的話,就會小看「絕對界」,就無法知道「佛智慧的世界」。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問:一般人對佛教先入為主的觀念是「太厭世主義」了。

答:是的。今天來的深田君是同志社女子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聽我講「即心是佛」時,一直在點頭。這人相當有口才學識,如果佛教的真理沒有感動深田君的話,他是不會點頭的。

問:那是他受到母親說「稻垣老師是位了不起的老師,你一定要抽空去聽老師講法」的影響吧?

答:所以他一來,我就好像小學的老師一樣,不客氣的同他說「就當做是在孝順母親一樣,你要好好地學佛,否則等你到六十歲的時候,一定會後悔」。

我一有錢就是買書(佛書及相關書籍)。自辭掉校長的職位後,已經用掉七十萬元了。

問:老師買下的書全都看過嗎?

答:都看過。有時候是看序文。有時候是看重點的地方。不讀書不行,說法的人有不買新書的惡習,不充實是不行的。但是話又說回來,說法的人大都沒有買書的餘力。錢或許多少有一點,就是沒有餘力。

問:不是錢沒有餘力,而是心沒有餘力吧?

答:想讀書的話,需要學、德、信。無「學」則無法讀書。無頭腦沒法讀書。光是分辨書的內容有沒有錯就是個大學問。

能自己看『往生要集』的人很難得。有位平安高中的八木老師,我在十年前遇到他時,他說「我研究『往生要集』已經二十年」。他專門研究『往生要集』。當我到八木君面前時,他並不擺出一副很懂的樣子。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問:我只是粗略地拜讀過漢文的『往生要集』,那裡面講到「名號的功德」,這是在講現世利益嗎?

答:那是「觀佛三昧」。惠心僧都身在天台,天台宗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因此,『往生要集』從哪方面都講得通,你可說它是天台宗的書,也可說它是淨土宗的書,也可說它是真宗的書。從哪方面都講得通。因此,當取可取之處。

問:『安樂集』引用『目連所問經』說:「何不捨難依易行道」,「難易」二道之語出自經文,請問這是原典的經文嗎?

答:所謂「難易二道」,實際上即使有「何不捨難依易行道」的經文,但是作「難易二道的判釋」者,龍樹菩薩亦無「難易二道」的說詞。並無難行道、易行道的經文,這是後世的人說的話。聖道門和淨土門可見於道綽禪師的『安樂集』,但是「難行道」和「易行道」則無出典。「捨難依易行道」等言,並不能當作是「難行道」和「易行道」的判釋。經文並無此說,只有「難易」的字眼而已。

問:龍樹菩薩以前有這樣的說法嗎?

答:「易行道」的用語雖有,但是沒有「難行道」的用語,只有「捨難」的用語,這是學者們研究的結果。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問:彌陀三昧的世界?

答:「大寂定」指佛佛相念,暫未分離的世界。這是主客未分,即佛佛立的平等立場,這就是三昧的世界。三昧是自他不二的世界。

問:是見釋尊和阿彌陀佛同一體的世界嗎?

答:不。將分開的東西說明為一體,『大無量壽經』雖說是二尊一致的教,但是這樣的看法尚屬於「末」。真正的是佛佛皆同入三昧,是時諸佛為一佛。一佛的世界即是「無我」的世界,故不說是彌陀或釋尊,這才是真正的彌陀,這就是法性。提到法性,從三昧來看法性是個很好的課題。從一三昧出「法性自然」,出「願力自然」。

凡夫的劣習即是:不論何時都習慣客觀的眺望法性,認為自然界以外,森羅萬象之外,尚有個叫「法性」的存在。此故法身有二面,即「理法身」和「智法身」。真正的法身:「理智不二」是法身,「理智不二」是覺證,「理智不二」是三昧。因此,法身活動為種種佛事。

法身有「意思」,但是此「意思」並不像凡夫的意思,而是「隨順法性,不乖法本」的意思,有法性自然的意思。即是「讓佛凡一體吧」「讓生死即涅槃吧」的意思。 凡夫具有「直到和法性一如為止,用功辦道吧」的性格,法性亦具有「吸引凡夫來為一體」的力用。

臨濟錄講話(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相關鏈接:

(一)絕對的世界

(二)「你師父是誰?」

(三)禪教一如的世界(本篇)

(四)法離文字,不屬因緣

(五)「落在什麼處?」

(六)「阿彌陀如来在合掌」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04 20:23
Next 2021-08-04 21:0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