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這件事

原創 蒙光 2022-06-13

花錢這件事

我們人給自己花錢,再心疼也花得出去,浪費了也就罷了。但是把錢投在真正爲自己培福、積德、利他的方面,則因爲看不到、感受不到現實的好處,而斤斤計較,哪怕只是幾塊錢,也出不了手。這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慳吝習氣。這是因爲與佛心不相應,而不能以佛智眼如實修行故。

《往生論注》中,說真實信心會遠離“三種菩提門相違法”,成就“三種隨順菩提門”。一是無染清淨心,不爲自身求諸樂故;二是安清淨心,爲拔一切衆生苦故;三者樂清淨心,利益一切衆生令得大樂。此三種心,即相應智慧而不貪著我心,相應慈悲而有安衆生心,相應方便,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這個“供養恭敬自身心”,即只爲自身求安樂,是被我欲所縛的自私心行。

菩薩自利利他巧方便回向成就,不妨先從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開始,從懂得禮敬供養三寶開始。

花錢這件事
日本一家真宗道場

布施,是大乘六種修行之首,六度中排序第一,是把我們的供養自身心的煩惱之源,轉爲供養三寶的第一步。所以這幾次的共修中我有談到這個話題。本來不太愛談,甚至有點刻意迴避這個話題,不願讓人産生誤會。但最近越來越覺得有必要,因爲發現大家聞法,多是在口頭上比劃,揮舞著木劍,而不是真劍勝負。而我的刻意,其實也是過於愛惜羽毛,受舊文人口不談錢的清高習氣影響,說到這個話題就只是幾句話帶過,不痛不癢,過於矜持。就算自己再如何愛惜羽毛又不缺錢,但這不是爲了自己,要在法上相見,就應當如實去說。

身邊有很多同朋其實一直在默默做著身、財等布施,令人讚歎。我們同朋在不知不覺中,都頂戴著這些同朋布施的身命,我們法身的生命得以延續,是被他們輸送著的血液、生命活著。如在內地,沒有書院的成立,每週的共修及後續的學習交流,是無法以現在的方式運行的。同時還有網站的建設維護、公號的製作發布,每天網絡上群組和私人的交流互動等等,這些都要投入人力、物力和維護的成本,這是如來加護、有緣同朋共同的福德莊嚴,但在現實中,首先是要有具體的人在付出心力、不計回報的奉獻。

平心而論,群上、海內外多少同朋,得以如此方便地頂戴祖師善知識們傳承的教法,在知名的祖師背後,有多少不知名的同朋對我們有恩德?同朋們是否曾有過一刻對此的深思、感念?沒有的話,學到的法也只是空話,並無實義。恩海無量,不要只當作一句口頭禪,恩海中每一滴水,都是可感可觸的、具體的光。有心的人,能用心碰觸到。

花錢這件事
四聖賢:佛陀、孔子、蘇格拉底、康德
(日本舊畫)
四聖賢皆淡泊名利,繫心生命價值,成就高貴的人生

試想一下,如果內地線下的道場、線上的群組,主持和維護的同朋也像此前一些團體或個人那樣,爲自保而關閉,大家可以問自己,能到哪裏聞法?我們義無反顧地繼續維持,可不是爲了贏利。同朋們自己可以觀察、估算一下,每天群組裏有多少人在布施,公號和網站上每篇文章後顯示有多少人在打賞,這麽多年來,自己又投入過多少?目前的收入,說是杯水車薪已是客套話,根本還不夠維護的成本。以我們的時間、能力來說,如果爲了贏利,另做一些文化、教育類的營銷號,相信都會有可觀的收入。但是對現在這點滴的回報,我們都覺得很可貴、很滿足,因爲這是來自聞法有感動的同朋們真實的心意。他們的回應,是爲報恩,我們做這些,也是爲了報恩。正是因爲在實踐報恩行的當下,感受到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上與如來、恩師相接,下與未來不可見的衆生們相聯,這樣的感動,無法以金錢衡量。所以我們很滿足,並且感恩能有這樣的機會,爲法獻上有限的身命。

我們開設線上線下的共修,從一開始就沒有贏利的想法,最初是個人發起、投入,至今也沒有贏利,好在以自己的力量還能維持。每週兩次的線下共修,每天網絡上幾個群組的發布、交流,兩次被封後再重建複活、從零開始的公號,特地設在海外服務器爲聞法資料續命的法雷學派網站……稍稍有些閱歷經驗的同朋都應該知道,這些事務投入的人力、物力、乃至心力,難以精確估算,與得到的部分物質支持相比,完全不成比例。

花錢這件事
月下四聖:蘇格拉底、耶穌、佛、孔子
(日·長野剛繪)

以書院爲例,〇六年到現在,我們前後搬過三次家,裝修、租金、水電物業等等,在福州這樣的二線城市,都是不小的開銷。我們有好幾位同朋,沒有在書院賬上領過一分錢,相反,都是無償付出人力物力,並且至今還是持續地在付出、貼錢。能做到這個,不是因爲我們有錢,我們的身份都只是再普通不過的草根,但我們的富足和價值感,不以金錢來計算。

同朋們聞法一直都是免費的,但要想到,這都是來自如來的慷慨,是如來的布施成就、回向功德,不是我洪福齊天、理所當然、命中該得的優待。

花錢這件事
緬甸佛塔

上面以內地爲例,大家可以舉一反三。如果沒有香港的道場,當年我要到哪裏找到真宗?才能遇到老師?一個道場的存在,對於一地、一時的人們來說,有多大的恩德,如何能數算得清?比如,香港道場舉辦一次與世界級名校香港中文大學的交流活動,這對華人信徒和非信徒,能帶來怎樣的影響?沒有香港道場,我們內地的同朋如何能與真宗的大傳統接上關係,並且開始有了華人的真宗僧侶?……

有很大一部分同朋,似乎還沒有覺察到這個問題。我一直不說,大概就會這麽一直下去。

花錢這件事

反躬自省,我們出錢的第一動機,是不是都是:“這對我有什麽好處?”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出錢很難。那麽,在佛法上布施,有沒有好處?有的。但是如果只是這樣想而這麽去做,得到的好處也是很有限。因爲我們只知道現實可感的、物質化的好處。殊不知,佛法中真正的好處,是讓自己的身心被提昇、淨化,而不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被這種程度的問題所困擾。

真正的布施,是爲了“感恩佛法”,爲佛法而布施,沒有自己利益的計算。沒有自己計度的當下,是交給如來計度的人生。頂戴多少佛心,就會做多少佛事。當我們“難得的道場”、“尊貴的佛法”、“希有的善知識”、“難值難遇的御同朋”……這樣地憶念感受的當下,自然會盡己所能地布施自己的身、財、命,捧出自己的涓滴之水,融入無量光明的恩海,參與到法的大生命的運作中去。

當我們越是給出一己小我的所有,越能相應於方便法身如來回向成就的無量壽、無量光、無量莊嚴。愈捨愈得,既以爲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在身心被不斷淨化,小我自私融入無我利他的大生命過程中,切身感受從明入明、從樂入樂的法喜,這才是實踐如來真實教的人本應得到的現(現實)當(將來)二益。

花錢這件事
本願寺大谷本廟

老師壯年時,社會經濟不發達,自身爲聞法選擇清貧的生活。兒子發燒時降溫的冰袋用不起,卻不惜花錢買非常昂貴的大卷錄音帶,爲了錄下瑞劔老師的講法。平日開店之餘,就是在整理錄音,將瑞劔老師的法座整理成文,我們現在才有頂戴不完的瑞劔老師的開示。瑞劔老師要出書,老師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爲恩師出書,沒有攷慮什麽時候能收回成本、還清貸款,也毫不爲此擔心。晚年到香港講法,香港同朋想建道場,老師毅然拿出自己一生的積蓄,幫香港同朋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買下公寓,也不提償還的要求。到香港同朋償還這筆借款後,老師毫不猶豫地轉手就將這筆錢交給台灣的同朋在高雄建了法雷寺。

老師以絕世的天資和人格,一生不謀名利,喫穿用度極儉,甚至一度還患有營養不良。生在發達國家福利社會,卻沒有享受過福利待遇,寧願爲了傳法,放棄老年的安逸享受,遠涉重洋,坐在輪椅上,在華人兩岸三地的土地上碾出法雷的轍印。最後是在異鄉台灣的病床遂往生宿願,身後除了兒子還在住的老屋,沒有留下資財。

花錢這件事

身命財法的布施,老師身體力行而毫無保留。這樣崇高的典範,令我們這些弟子唯有高山仰止之感,不是什麽人都能企及、模仿的。但是,聞此大德之風,沒有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追慕,生起見賢思齊的自省,則於佛法亦是緣淺之輩。

老師一生,完全仰如來而活地活用人生、活用金錢的態度,是我頂戴不盡的榜樣。我希望自己能像老師那樣與法一如地活過此生,死後也只給後世留下法的印迹。一生算計執取,爲一己私欲花錢多過爲衆生和佛法,身後留有餘財就死去,是身爲佛教徒的恥辱。

威德廣大信

上文可拜見恩師生平行狀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2)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6-12 21:35
Next 2022-06-27 17:4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