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光 2020-04-23
非言 非語 非聞 非思而獲救之法 南無阿彌陀佛。
如來的獨働(獨用) 本願力。
——言,是一人的獨白;語,是二人以上的討論交流。聞,是去聽,且聽到了;思,則是聽到後在內心的沈澱、發酵和思攷。這四個詞,概括了我們學習聞法的主要表現。
真宗以聞法爲根本,信心唯從聞得,也叫“聞即信”。說真宗是他力法門,不要修行,很多人會無所適從。因爲一般人的習性,總得要做點什麽,不然難道坐在那裏就得救?因爲有這樣的執著,所以也說真宗唯一的修行就是“聞法”。真宗的教義中對聞法有很深的體認,分辨得很細,這裏且不展開。
聞法之後,如何能得到法益呢?答:要法談。
蓮如上人《御文章》和《一代記聞書》中,在在處處,可見上人親切慇勤的叮嚀。
“要聞法呀、要法談啊!”蓮如上人反反複複地重述這樣的話,一來看出聞法和法談的重要,確是凡夫真正能與法相應的不二途逕。二來也看出,能如實頂戴師教去做的人少,所以上人一說再說,終其一生督促勸進不止。
當年如此,今日尤然。
同朋們,“要聞法呀、要法談啊!”否則的話,萬一的時候會來不及。
參:
言語,是說出所思所感。說不能隨意地說,須如法而談,就要聞法,要有聞和思的基礎。一般說“聞法”,細分可說爲聞和思。此處“聞”是指從善知識處聽授教法,“思”則是憶念。《本典·信卷》中說,是人信心從聞而生,不從思生,是名信不具足。
信仰不是動腦子,更不是不動腦子。以爲信仰必須要研究經教,說一些難懂的話題、討論一些陌生的概念,那不是學佛,最多算佛學。
信仰要思惟,最重要的是回到自身反思:現在聽到的這一句教法,於我當下的生命何干?當聽到“地獄必定”的時候,可有頂戴就在說當下“我”的實相?聽到“救度一定”的時候,是把這當成一句話來聽,還是當成事實來聽?救度的原理和因果是什麽,聽後可有感動,從中覺受到生命的安頓?內心感到溫暖和安全?感受到慈親心?這才是“思”的內涵。
所以,真實信心的獲得,要聞法,要頂戴經教,聽善知識說法,更要將經教的文字和法座的開示,領受爲“爲我一人”的叮嚀和呼喚聲。如此,信心才會生起。
信心是如來回向成就、衆生一得永得的金剛信,不是如撞大運那樣,自己也不知道,偶然有一天被天上掉下個叫“信心”的物件給砸到。信心需要訓練,“自信教人信”的訓練。因此,要表白自己的信心和領解,與同朋法談信心。
當有人在談論信心時,如來都在場,親鸞聖人也在場,不要以爲自己是一個人,也不要因爲面對佛天祖聖就不敢開口,這都是自我的計度。當去表達的時候,原來聽受的法就被活起來,通過自己的方式組織成語言、文字、表情、動作地顯現出來,這是法的運作。開口稱讚名號、說信心領解的時候,是如來從我口中出來了。瑞劔老師曾慈悲叮嚀,要經常做這種讓如來出來的事情。習慣成自然,如來在我們的生命中暢通,我們的生命之路,往生之路,就打開來。
此處要注意。有人聞法很精進,思惟記憶很深刻,或場場不缺,或能將老師的講座複述如流。有人法談很有感動,不知不覺中沒有聽過、說過的話,會在法談的當下自然流出來,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現象都很好,是如來的冥加。如認爲是這個人很殊勝,就落入自力的圈套了。
此處的“非”,原譯作“不”。作“不”,或許有人會誤認爲是不要說話,也不要聽聞和思攷,這就錯了。不但要說話、要思攷,而且要積極地說,大大地精進於聞和思,是在個人努力地言說、聞思窮盡處,“非”的味道才出得來。真正努力言說了,精進聞思了,會發現自己的言說和聞思不可靠,是零分,以自己的努力,換不來淨土的入場券。
這個零分的我,有一百分的如來來頒獎。
救度是白白賜予的,不是以我的努力贖來的。佛法講無條件,是真的無條件,深思、深思!
無條件的證據,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在我們什麽都沒做、也來不及做之前,“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早已成就準備備好,在等待著我們領受的一天。
沒有自己插手的餘地,“南無阿彌陀佛”,從頭到尾,徹徹底底,是如來一人的工程。這叫如來的“獨働”、“獨用”,如來“獨”自完成發出的力“用”。
名號六字,全體是本願。本願是因地所發的願,名號是果地所成的法體。如來一證果,就顯現爲名號,向我發出救度之光,這是名號之力,也即是本願力。
聞信此理的當下,再看到:
南無阿彌陀佛
時,有看作是慈親心、本願力嗎?
此時不要“自我”又跑出來:我要“說”才行,我要“聞”才行,我要“信”才行,我要“稱”才行。這些“我”皆“非”,唯有本願、名號在放光。
又問:怎樣“非”掉“自我”呢?
——連這樣的想法也“非”!
事實是,只有“名號”在發光,只是本願力在法界震盪而已。
佛法 非我聞 非我信 唯呼喚聲之遍響。
「我」一出 皆自力。聞的我 無而聞得 不思議哉。
——說佛法爲何,可以從正反兩方面說,即有遮、表兩種說法。遮,即否定地敘述,說佛法不是什麽。表,即肯定地說明,佛法是什麽。這兩則法語,都同時運用了否定與肯定的表述,用術語說,是遮表雙詮。否定與肯定的所指不同,其義相同,可以參照。
這一則的“佛法”•“呼喚聲”,可與上一則的“獲救之法”•“南無阿彌陀佛”對應。
“佛法”是什麽?從理論上說,可以有一千種定義。但回到自身,立於生死岸頭,除了“令我這樣的凡夫獲救之法”外,沒有佛法。所聞信的佛法,如果與己無關,只是死的文字概念。所以,佛法是不離衆生(我)而存在,“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自體,即是將衆生(我)納入其中的“呼喚聲”。這是表,即正面的說明。
否定的、即遮的說明,上一則是“非言語聞信”,對應這一則的“非我聞”•“非我信”。
這裏的關鍵是,要否定(“非”)的,不是“言語聞信”的動作,而是“我”的主體。他力法門自力無功,但不是自己不要努力。莫誤以為自己可以不要“言語聞信”,是雖精進於“言語聞信”,而無機方之功,不可有歸功(因)於“我”的執念。
在日常生活中,永遠是以“我”爲中心。我,我的所有物,我的想法、我的動作……我們整個生命的運作都以“我”爲中心展開,離開“我”這個中心,我們就無法理解生命。與“我”相對的,即是他人和外物。世界在我們的經驗中,被分裂爲主客相對的兩個部分,無法統一。這就是輪回的根本。
佛法要出離輪回,就以破除“我”的執著,跳出自我中心、回到主客統一的世界爲目標。
在聖道門,是以戒定慧三學的成就,入“三昧”的境地,發無漏慧,破除我執,完成個體生命的解脫。其次第,是先持戒守護身口意,令身心安適,始能入禪定。於禪定中層層深入,漸次破除我執,最後證到無我解脫的涅槃果位。
在淨土門,則是通過聞法,被如來的光明所調熟、轉化,忘我而融入如來的功德海中,這即是“信心”。聞法和相信,看似是從“我”出發的動作,但聞到的證據、信心的表現,是“我”不見了。
就如同在正午的陽光下,陰影完全消失,只有一片光明;“我”不見的當下,就是他力獨運的世界,他力的信心。說“我聞”、“我信”的,不是真實信心。他力信心是無我的。
在凡夫的認識中,始終有凡夫的“我”與如來的“他”相對,而在佛的眼中,這凡夫早已被如來的大光明所包圍、融化,只有“佛”一個而已。佛的世界裏,沒有自他的分別,完全是平等一味的清淨法界,這是真實的淨土。
淨土的法門,來到凡夫的世界,不得已用相對界的語言稱爲“他力”,實際上是絕對待(超越相對),是絕對的世界來到相對的世界,而轉相對令入絕對的大運作、大功用。
佛法說解脫,指的即是相對界的“小我”的解脫。凡夫能出離“小我”的妄念世界,進入“大我”(佛)的世界,憑借的是“大我”(佛)的力量。
真正證入這一世界的人,生活在世間而超越世間,同時活於兩重的世界。親鸞聖人和讚云:“有漏穢身雖不變,心於淨土悠游也”。念佛人還是生活在這個世間,但已沒有“我”的執著,也不再有“我”的輪回。從“聞到”之時,這個“我”早已被如來的光明所包圍,在淨土預定下了位置。身在娑婆,心遊安養。是凡夫非凡夫,煩惱身即菩提身,不斷煩惱得涅槃,這是如來的不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