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瑞默老師講述 蒙光整理 2022-07-03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蓮如上人《御文章》第二通“出家發心章”

當流親鸞聖人的教法,不以出家發心(發菩提心)的形象為本,也不標榜捨家棄欲之相,唯一念歸命決定他力的信心,並不簡擇男女老幼。

當流,即淨土真宗。

不標榜捨家棄欲之相,以什麽身份能被彌陀救度,就以什麽様的身份生活。最重要的是皈依如來,做個念佛人。

不以出家為風範,不問僧俗,身為佛教徒,不要誇示自己或者所在的修行團體多麽有修行、多麽有學問、多麽殊勝。領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心,才是我們身為佛教徒的本分。

當我們生病(煩惱)時,誰會為我們衆生苦惱?阿彌陀佛是衆生病故我亦病,衆生苦惱我苦惱,是同體大悲的佛。阿彌陀佛與衆生的關係,是衆生病故我亦病,孩子生病時,父母也為之牽腸掛肚。用淨土教來説,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父母慇切盼望孩子成長的心,就是淨土教的精神。

在淨土教,源信大師最早説如來是“極大慈悲母尊”*。

*注:

本典·行卷:

(往生要集卷上末)云:「應依心地觀經六種功德:一无上大功德田,二无上大恩德,三无足、二足及以多足衆生中尊,四極難値遇如優曇華,五獨出三千大千界,六世出世間功德圓滿。義依具如此等六種功德,常能利益一切衆生。」已上

依此六種功德,信和尚(往生要集卷上末)云:「一應念,一稱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故,我歸命禮无上功德田。二應念,慈眼視衆生平等如一子,故我歸命禮極大慈悲母。三應念,十方諸大士恭敬彌陀尊,故我歸命禮无上兩足尊。四應念,一得聞佛名過於優曇華,故我歸命禮極難値遇者。五應念,一百倶胝界二尊不並出,故我歸命禮希有大法王。六應念,佛法衆德海,三世同一體,故我歸命禮圓融萬德尊。」已上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若不生者的精神,是: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淨土和讚No.26·二四)

因為被佛心打動,我們才會願意念佛。阿彌陀佛爸爸媽媽是本,衆生孩子是被佛所左右。有本有末。只要是宗教,原理都不離這個。從自己出發的宗教都是假的。

真的東西都是從對方過來,不是以自我為出發點。如我們活在陽光中,衆生都活在真理(慈悲•智慧)裡面,是光的力量我們才能看到東西。我們之所以知道要拜佛,是因為被阿彌陀佛的光明進到了心裡。現在我們能看到佛書,是陽光的力量,托陽光的福。這雖然是事實,但我們都不知道。孩子長大能看東西,這是陽光的力量。眼晴雖長在自己臉上,卻是陽光的恩賜。我們能知道佛法的尊貴,能禮佛念佛,是佛光明進到我們心裡来。

深海中的魚沒有眼珠,是陽光的恩惠,我們才能見物。同理,是阿彌陀佛的恩惠,我們才能够念佛。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請老師説明:獲信階位;一念發起,入正定之聚。

淨土真宗特色,是以在家身學佛為宗風。因為依憑彌陀本願照育凡夫身,佛心令凡夫生起佛子的自覺。就會有這種感受:元來不是自己能禮佛,是自己被如來頂禮(合掌)着。自己是第二,阿彌陀如來是第一。如來是我的爸爸、媽媽、阿嬷,照育我們成長。彌陀是一切衆生的父母,照育我們來學佛、生起慈悲心,這才是他力。

認為自己之外有個佛,從自己出發來拜佛、念佛,這叫自力。這不是淨土真宗的教法。阿彌陀佛無始以來不斷為我們付出,耐心地打磨,終於磨到我們今天能來學佛念佛,這就是照育。

這尊佛為誰而來,為誰而有的呢?

是我的阿彌陀佛。

是我的媽媽,我的慈親。

要有這樣的自覺,需要下一番功夫,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這種感情出來的。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法然上人和親鸞聖人所拜的,都是為我一人而來的阿彌陀佛。

因為是“我的阿彌陀佛”,有這種感情出來,才會願意和祂一同回淨土。當你真正能信順、信服一個人,才會願意去他所在的地方。我們願意去阿彌陀佛的淨土,都是被阿彌陀佛大悲的熱情所打動。不是你記住一堆知識,知道很多,是被感動,是以情趣入。蓮如上人説,學佛變聰明了,就壞事了,就會墮到地獄裡去。

當知道阿彌陀佛是爲我而來,就會有慚愧的心。這是本願的世界。聽聞本願的世界,發現本願的世界,這就是“一念歸命”的世界。

原來不知道,現在突然感受到了,這都是託佛的福。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問:在日常生活中,被貪嗔癡所纏繞,很難有“入我我入”的感受。如昨天的夢中,就出現很多貪嗔痴的景象,醒來後反省,內心很苦悶、很自卑,此時阿彌陀佛在哪裡呢?

答:在貪瞋癡的夢中没有和阿彌陀佛在一起,那是你的想法。凡夫的心以為自己和阿彌陀佛是分開的,其實我們都没有離開過佛心,只是你有沒有感受到而已。真正去拜讀三經七祖的著作,會發現聖典中都在講“我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從來没有離開過自己。我們通過聖教不是要做個學者,要當個信者。

你現在三十多歲,持續聞法三昧的生活,到五十歲、六十歳、七十歲,八十歲,持續地研習聖教,會發現、實際地體驗到“離如來無我,離我無如來”不是一句口號,是事實,會有這個實質出來。如果你的佛法沒有這個,都是假的。是為我一人的阿彌陀佛,我的阿彌陀佛、我的慈親,用專門的術語説,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什麽是佛法?這就是佛法。所有的佛法,都包括在這一句裏面。

離如來無我,就如沒有媽媽就沒有我,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不論到哪裏,都是“我的阿彌陀佛”、“我的媽媽”。原來不知道這個,透過聞法,注意到、發現到佛與自己是這樣的關係,這就是“佛法眼”。

我們學佛、聞法,如果對你來説,阿彌陀佛是外人,那佛法還不是真的。從外人的阿彌陀佛,到感受到阿彌陀佛是自己的慈親,感到佛與自己的生命是一體,這需要時間。

四十八願已成就

正覺阿彌陀即是

一念信憑者悉皆

往生決定必無疑(帖外和讚No.354·一)

對阿彌陀佛,你有没有信憑呢?知道和信憑,不是一回事哦!研究艱澀的教理,未必是信憑。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問:什麼是聞法三昧的生活?

答:所有佛書,都是佛透過它來向我傳達“離如來無我,離我無如來”的事實。

真正知道阿彌陀佛、知道本願的人,“寤寐之間自不忘”*,自然會憶持佛德。

*注:

彌陀報土願生者

外儀相貌雖殊異

本願名號信受者

寤寐之間自不忘(No.214·九六)

彌陀大悲之誓願

深信之人皆悉數

不檢寤寐時恒常

稱南無阿彌陀佛(No.291·五四)

通過聞法,血液會改變。佛法是很嚴肅的,不是你“知道”就可以的。聞法是身體聞叫“身心徹到”,用耳、眼聞就是概念。身心徹到,就是用身體在聞法。聽聞佛法,用身體聞法的人,是身心徹到。用耳朵、知見在聞的人,就是“我知道”、“我懂得”,這不是身心徹到。

身心徹到的人,就是金剛心的人,這樣的人會發出功德來影響人,把阿彌陀佛的慈悲傳染給人。

就像爸爸媽媽的人格,會顯現在孩子身上,會傳染給孩子。孩子受父母的影響很大。父母的念力很強,父母的希望,會傳達到孩子身上,讓孩子做父母希望他做的事。這種世界,不是“知道”的世界。當這個“知道”是徹底的“知道”,會進到身體裏來,這就是身體聞法,會産生力量。真正知道媽媽的心的孩子,會被母愛打動,就會産生力量出來。光是“知道”没有“感動”,産生不出力量。所以,不要輕易離開媽媽,這個媽媽指的就是阿彌陀佛,要常在媽媽身邊。不要離開阿彌陀佛,常和阿彌陀佛在一起,佛心會進入我們的凡心裏,進到我們的環境、身心中,自然而然,睡時醒時,會有憶念的心出來。

光是這裏(師指著頭腦)的“知道”不行哦!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問:没有頂戴佛心就死了怎麽辦?

答:那就死吧!學佛不要存“還有明天”的心。

送大家八個字:

無常迅速

生死事大

念佛的人,要深念無常。每天晚上睡前想自己會死,念佛的心情會不一様。

為什麽要念無常?這是老師的經驗。當老師遇到死亡的關頭,向自己的老師求救,被告知如來的约定:“彼佛今現在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虚”*。善導大師這句話很重要。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教法,只有善導大師這樣教我們。瑞劔老師當時引用這句話,問我:“你的阿彌陀佛是活的還是死的呀?”阿彌陀佛是活生生的,但我們不知不覺中都把活的如來學死了。是“今現在”,“今”已在如来的攝取不舍中。“今”,是現在就和如來在一起。如來“誓願不虛”,阿彌陀佛向我們保證,如來不打妄語。把這句話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死的時候不會恐懼。

*本典·行卷引善導大師《往生禮讚》:

如无量壽經云: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二〇〇七年五月 瑞默老師講於香港法雷會

二〇二二年六月 蒙光聞法筆錄整理

《御文章》·出家發心章之——聞法三昧的生活

御文章 第一帖·第二通開示:

找到慈親了嗎?

赤裸裸

生活以念佛爲中心

一念歸命是什麽感受?

認得出身路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7-01 10:47
Next 2022-07-08 10:3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