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蒙光 2022-05-28
我們交流的時候,會涉及一些具體的人事。這不是要去談論別人的是非,而是學佛也有一個大環境的問題。如果你對大環境一無所知,碰到一些具體的問題,正見不立,又没有方便智慧,很容易就走偏了。
不是什麼有名的教團、有名的“高僧”,我們都可以去學的。如果要學,最好先問一下自己可以信任的老師。學佛很重要的一點,是找到一個真正可以信任的人。這信任不是一種情執的信任——“我覺得他長得很順眼”、“我喜歡聽他講課”——不是只是這種程度的信任而已。佛法中說“信有道,不信有得道者”,這叫信不具足。真的要信,一定要從道上,獲得信的力量。
真正的佛法不會要我們執定某種外相,或執著於某個人。我們現在常常提起瑞默老師,是因為老師身上流出了法的光明功德。而不是說“這位老師很可親,很有魅力,我們好崇拜老師!”那就完全墮落為世間的情執了。
瑞默老師對瑞劍老師也是絕對信任的。但老師不會把恩師身邊雞零狗碎的事都掛在嘴邊。你到底是看上這個人,還是看上他背後的精神力量呢?
有同朋問,那要如何避免情執呢?關鍵是先要有正面的建立,要看到法的真實。有正面的建立,負面的東西自然就不存在了。而不是一直想著,我要如何避開負面的東西。
再暗的房間,光一進來就亮了。而光一直都在,問題是你有沒有想打開心裏的一扇窗,讓光照進來?
心情不好的時候,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開佛書開始讀。讀了一會兒,你再看自己的心態,已經不一樣了。
很多時候我們想找人(老師)多說幾句話,並不是真的想要聞法,只是渴望一種情感的慰藉。要知道,這也是凡夫的圈套。
這世上有修行、有成就的善知識很多。但誰是真正適合你的?這需要自己仔細去揀擇。首先,你要相信善知識一定會有,因為佛不會對你撒手不管。找到善知識了,一定要對善知識有足夠的信任,否則你也很難學進去。什麼叫足夠的信任呢?就是不管自己懂不懂,都要去問。有什麼問題都要提出來。自己想看的、想學的,只要和信仰、和佛法有關的,最好先問一下老師。不要只是自己看。
之前就有同朋說,自己在看某某人的書。他發給我一看:呵,有名的邪教。我搜了一下相關報導發給他,他很驚訝:我看書的時候覺得他說得很好,為什麼竟有這麼荒唐的表現呢?——你知道問題在哪兒嗎?因爲是你看他。因為你的程度比他低呀,所以只要比你高明一點點,你就覺得不錯了。要記住一句話:“外道相(去聲)善,亂菩薩法。”外道、邪教表面看起來都是不錯的,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追隨者?
再有,自己學過的東西,不要老是掛在嘴邊:“我看過這個”、“我讀過那個”……我告訴你,其實你都沒讀過。因為你原來都是用自己的頭腦去看,用錯誤指導者的胡說八道作為參照,你都看錯了,卻還一直強調自己看過、讀過。這樣,只不過是在強化自己的邪見。
這本是常識,但問題是現在大多數人連常識都沒有了。比如我現在要請你喝茶,你手上就一個杯子,剛剛裝過酒,你不先把杯子洗乾淨,就伸過來接茶,你嚐到的怎麼會是我要給你的茶味呢?你還要一再強調,“我這杯子裝過很好的酒哦!”那你就是連自己現在要來幹什麼都沒有搞清楚。
所以,一定要歸零。這是很重要的心態準備。一直強調自己原來學過的東西,你現在學什麼,都變成是在做加法。加上的都是自我而已。
比如,我在遇到瑞默老師之前,也遇到過好幾位有影響力的法師,也學了很長時間。但是你們現在有聽我說過,我是誰的弟子嗎?我以瑞默老師爲依止本師,其他的就不是老師了。而且依瑞默老師的教導和傳承,能很清楚地知道之前那些老師的問題。但我也不會去說他們的問題,因為有引導之恩,有過渡之恩。但是這樣的因緣,沒必要一直念念不忘,掛在嘴上。我如果一直把一些有名、自己卻不再認同的法師掛在嘴上,到底是因為他們對我有引導之恩,還是因為他有名聲呢?這背後的心理其實是很微妙的。“我曾經跟過一些大佬,一些很有名的學者哦!”——這其實是在向無知者炫示身份,自擡身價。這種表現,看在有正見的人眼裏,一文不值。
所以我們要把感恩的目標對標準了——不是對人,而是對法。他們正確的部分,是佛法的共法。而有些講錯、講得不到位、或者不適合自己的內容,就要讓他們過去。這叫“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現在,找到了真正依止的教法,只有這個法門可以滿足我,我就專心地修這個法門。這時候你再念念不忘過去,那就只是在炫耀自己的經歷,對別人沒有什麼利益的,也會變成自己的掛礙。
有些同朋現在學到真宗了,但還會說自己以前學過什麼法門,自己曾經跟誰學過……如果你現在想學真宗的話,這些事就沒必要去提。特別是有些所謂的老師,講的是不是佛法都還不好說。
假如我告訴你,你之前那位老師教的是不對的。但是你還是捨不得他的教法和學習的經歷,你說那老師對我有恩。有這樣的想法,你是不可能接受現在的教法的。這就是人性。
這不是說我們要去排斥別人。瑞默老師從沒這樣要求我。因為我根本不用等老師要求,就把之前學的都舍掉了。我在這方面還有點學生的樣子。我從沒有在老師面前說,我以前聽過某某人的講法。你這樣說的時候,你是想跟擺資格嗎?“老師,我聽過的和你講的不一樣”,你覺得自己的程度能和老師爭辯嗎?如果你真正知道老師的價值,那麽自己的想法、其他人的說法,自然就放下了。學法不是你學得越多越好,而是你要學到真實的東西。
我再舉個例子。我曾經寫過一篇講所謂“本願法門”由來的文章,裏面提到一位游老師。當時在臺灣,游老師講本願是首屈一指的。我最初學本願時,臺灣同朋就給我寄了大量游老師的錄音和資料。游老師譯講的教典我那時讀得很熟,有些能整段地背出來,在寫文章、法談時,也能用自己的話靈活表達法義,得到在游老師座下聞法的前輩同朋肯定。在遇到瑞默老師之前,我一直覺得游老師已經講到登峰造極了。結果遇到老師後,聽到的講法就和原來自己看過的內容起衝突。我〇五年底在香港拜見老師聞法皈依,〇六年請老師來靈台山講法,〇七年,老師來福州,我事先把游老師譯注的書中,關於《御文章》、《和讚》的翻譯和解說,凡是在聽過老師講法後發生疑問的地方,都標注出來。陪侍時抓住時機,就一條條向老師請示。每問一條,都是游老師譯錯了、解錯了。那麼十幾條下來,當時我非常震撼。哇!這個不得了!如果沒有遇到老師,我根本不知道這些是錯的,以前就覺得游老師已經將淨土教理發揮到極致,講得太好了!所以後來那些書我就都收起來了,沒有再打開過。
游藤老師著述編譯甚多,此處書影僅舉《安心決定鈔講話》一部爲例。
《安心決定鈔講話》,惠覺上人講,游藤老師譯。其翻譯《安心決定鈔》本文,前後修改達十七次。《講話》翻譯則歷時三年,前後修訂三版。此書影爲第三版。此書是游老師一生心血所系。游藤老師晚年外出講法,譯稿皆隨身攜帶,自言一生最用心者爲此譯注,一旦丟失則無力再爲之。先生於教法之熱誠奉獻與開拓之功,令人欽敬。
筆者對此書頗曾著力。〇七年暑假於隨侍先師時,將有疑問處標出,隨時請教。猶憶當時請法,都在講法結束同朋散去後,夜深人靜,恩師因病痛不能入睡,於是在昏暗燈光下翻書發問。得到開示後,即草草於書眉行邊、筆記本上錄下,字迹零亂潦草。
那時候切身體會到了,為什麼瑞劍老師講,佛法不能自學。你用自己頭腦理解的東西,在你看來已經是邏輯自洽,事理圓融,固若金湯,毫無破綻了。可是一遇到老師,沒想到老師的講法是空降下來的,直接對自己的認知就是降維打擊。而且老師哪里會在意你們之前學過些什麼,老師只需要告訴你正確的是什麼,你拿正確的一對照,完了,以前的全都是破綻。
所以,有沒有遇到真正的傳承和善知識,這是天壤之別。
剛剛說,聽過的那些錯誤講法要放下,那是不是老師講得對的地方,還可以兼收並蓄呢?
我再講一個例子。淨空法師曾說過他的求學經歷,也給我很大啟發。他剛到臺灣時,還沒有出家,就向當時的國師章嘉活佛請過法。後來又跟著方東美先生一對一學過一段時間的哲學。順帶一提,方東美先生是世界級的大哲學家,中英文都是一流的。他也研究佛學,晚年寫了《中國大乘佛學》、《華嚴宗哲學》,都是大部頭的巨著。等到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時,他說自己講了一輩子哲學,現在要動真格的了,最後以老病之軀,在廣欽老和尚座下皈依。廣欽老和尚大字不識一個,不會講國語,滿口閩南話。但是方東美先生願意皈依他,因為方先生真心景仰佛陀,而老和尚也是真有修行。
等淨空法師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習時,李炳南老先生說,你以前學的,我通通不認。如果是現在人聽到這話,會覺得這老居士好狂啊,你怎麼能否認章嘉大師和方東美先生呢?要知道,這不是誰發明的規矩,而是求學就必須要有這種歸零、空杯的心態。這空杯還不是你倒出來就算了,你還要洗乾淨才行。你不要擔心,真的東西洗不掉,會被洗掉的也都不是你自己的。在我們古典的師承裏,這是常識。瑞劍老師跟利劍老師學習時,也是這樣。但現在的人呢?不僅一直念著自己學過什麼,還恨不得把各種名頭標簽貼得滿頭滿臉。其實都是凡夫,學得越多越亂,連門在哪都還沒摸到。
學問不是學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學到真實的東西。你都遇到真實的教法了,還留著那些假的玩意兒做什麼呢?所以很多人說,“我學了多少年”、“我跟過很多老師”,這只會成為自己的障礙。不要幻想倚仗自己有什麽特殊的來歷、出身,自以為是“天選之子”,要以“共是凡夫”的自覺來學。要做到這樣,很難。每個來學的人,都希望老師覺得自己不一樣。其實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既然如此,你自命的與眾不同也就和大家都一樣,這樣的不同還有什麼意義?所以,“與衆不同”這樣的話不由自己來說,得由老師來說。
遇到佛法,遇到有傳承的善知識,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不要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就遇到了,就以為是很容易的事。你不知道自己生生世世為了這一次的相遇,付出了多少代價。但是這一次卻又被你等閒看過……
要知道,佛經上的文文句句都重如泰山,不是那麼簡單的。不要輕易說自己懂了、看過了。有同朋說,“我研究過《往生論注》。看《往生要集》,源信大師好像沒有引用過曇鸞大師,是他沒講過曇鸞大師的書嗎?”人家源信大師十五歲就可以入宮給天皇講法,得到最高級別的賞賜,你覺得自己五十歲能不能到這水準?六十歲呢?一輩子呢?
什麼叫大師,什麼叫祖師,你真知道祖師的份量嗎?那都不是人再來的,是佛再來的。所以“信有道,不信有得道之人”,這樣的人就是無緣之人。
你把親鸞聖人看得跟自己差不多,你也是無緣之人。也有人認為“親鸞聖人肉食妻帶,所以我肉食妻帶也是理所當然。”親鸞聖人本來不用這樣做的,你知道嗎?是因為你我是這樣的人,他才不得不背上這負擔,示同凡夫,讓我們能看到解脫有望。不然他何必吃這些苦頭呢?在我們這世上,輕輕鬆松過好日子的人有多少?你以為聖人是福報不夠?還是智慧不夠?
一個能在佛法中開創一個宗派的人,這是什麼概念?古往今來能有幾人?在他的宗派中,成千上萬人成道,你有想過這是怎樣的功德嗎?到現在,單單在日本,就有三千萬的信徒,仍然在追隨他、頂禮他。請問你這一生,到現在爲止,能取信於幾個人?
要把祖師當成佛再來,和世尊是一樣的。沒有這樣的自覺,你的學佛都還沒真正到位。如果沒有祖師,你以為自己是誰,可以看得懂世尊的教法?世尊在世的時候,成道的才幾大弟子。結果等到末法時代了,我們一個個都覺得自己很能,都能自己看懂佛的教法。我們現在末法時代都是什麼根器?各位,我都不要講很遠,在瑞劍老師的時代,瑞劍老師見過把《往生要集》、《本典》、《和讚》和《御文章》都背下來的人,而且是連注解都會背。我們現在還有這樣的人嗎?再往前推,像法時代的人是什麼根器?世尊在世時的人又是什麼根器?你就看阿難,雖然在《楞嚴經》裏,他好像很狼狽,會被先梵天咒困住,差點破了戒。但是,世尊所有教法他都是倒背如流的。就這樣,在結集經藏的時候,一開始他都沒資格到場,直接被大迦葉拒之門外——你雖然會背,但你還是不懂,必須證到果位才能進來。所以很多經典是有門檻的,那些比我們天才的人,付出的努力也不是我們能想像的。我們居然還有臉洋洋自得——我讀過哦!而且人家真是有傳承,並且本就活在那個傳統之中。我們今天傳統都斷裂了,連中文都不是古典的中文了,很多詞語的含義已經轉變了。你現在以這樣先入為主的錯誤底色去讀古典,連基本的文字障礙都沒掃清,就以為自己能讀懂古人,甚至可以批判古人?什麼叫“無知者無畏”,說的就是我們這樣的人。
所以,老老實實在佛、在祖師面前,常垂恭敬頭、慚愧頭。好好聽祖師的話,不會錯。即使同樣的話,從不同人嘴裏說出來,功德、力量都是不一樣的。“唯可信斯高僧說”,要想清楚到底要聽誰的話。
錄自《楞嚴經》共修講座,聞濬同朋整理,蒙光校訂
留言列表(3条)
[…] 信有得道者 […]
[…] 信有得道者 […]
[…] 信有得道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