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瑞默老師講述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講完機後,我們來講「法的意義」。

法,從文字說,是法則、法規的意思。廣義地說,宇宙所有萬物皆叫做「法」。(中文版176頁)

因此全宇宙皆是法,法的耀動,小自人的心、身的行爲,天地自然界、日月星辰、天體的運行,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寒暑氣溫的變化等,這一切皆是法,決無反常。常聽到「異常」、「氣象異常」,對人來說,氣象是異常,對天地法則來說,「異常」亦是照著「異常」的法則在運作的。異常的條件具足了,如昨天、今天的寒流,異常的氣象,這是異常氣象該具有的因果關係,而有的法的顯現。不論什麽都是法的顯現,沒有法的話,則無一切現象的顯現。

如人,生有生的法則,死有死的法則。最近,因爲突然寒流來襲,氣溫驟降,許多老人被凍死,喪禮接踵而來。因爲突然的寒流來襲,老人家的身體老化,抵抗力弱,所以適應不了天氣的急劇冷化,因此,生的法則變成了死的法則。故死也是順著死的法則死的,不論生或死,皆是法則。睡也是法則,睡的因緣若不具足,即使想睡也睡不着,睡不着的現象會跑出來。

不論什麽皆是法,照著法的運作在運轉,法運作著法,因果順著因果在運作的法就是所謂的「真如法性」。法就是法,無始無終,不論到哪裏皆持續著。不論是人界還是畜生界,不論是水上還是陸地或是空中,法皆一貫著,不論到太陽系,還是銀河的彼端,法無止息地運作著。

法,非「善」非「惡」,因緣,非善非惡,無始無終,這叫做「無量壽」。因此一講到法,規模龐大,所以剛纔講的「機」,這也是法,萬物互相關係著,讓萬法因關係生滅的,這也是法,故離法即無一物。出生到人界,有出生到人界的法。出生爲人,做壞事亦有做壞事的法。在宿業的牽引,在業流之下,不作惡就無法活下去的習性根深蒂固,因此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想要,聽到別人的傳聞,我們的耳朵就會豎起來,聽到好話(聞法,聽開示)就想睡覺,這種不好的習性,不知道何時養成的,這也都是法。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迷」有迷的法。雖然迷有迷的法,但是法自身,既不是迷,也不是什麽,非善非惡。光是研究「法」一個,法是多義多樣的,世界無限廣大,而悉數證悟此法的就是佛。所以,佛遍曉諸法,同時亦與法一體,入法、順法、住法,與法一體,故這樣的法是無量壽。順應此無量壽的智慧,就是無量光,這是根本的佛智,所以,佛不做勉強的事,順著法行動。

人因不知法故,不知如法,如生病了,按著生病的法則安安靜靜就沒事,偏偏人就不休息,一心一意想要快一點好起來,於是就猛吃藥,反而把身體弄壞了。藥雖可治病,亦有副作用。有的年紀大的人,爲了治病而吃強效的特效藥,結果引發了失憶症,這也是違背法的例子。同樣的藥,不同的年齡,服用的劑量就不一樣,有的藥年輕人喫了有效,但八十歲的人來喝就太過有效而出現副作用,而病更重等等。前幾天,新聞都在報道這樣的內容。

治病是法,生病也是法,藥有效是法,過於有效(而生副作用)也是法,所以,沒有一物不是法,故說法的世界說爲「法界」。我們的身體也是法界,被法運作著,不是我在動,是法在動。人無明不知此理,老是一副「我呀、我呀」的執我,明明是法在運作,卻以爲是我自己如何如何。若把整體視爲「自己」的話還好,但是只執著小自己是我,這就是「小我」、「自我」。自我太牽強的話,就會無視法的存在,這是迷、罪的根本。

光是一個「法」,在佛教,若不明白前面所講的「法」的話,人的所作所爲就會背道而馳,而盡是造罪。不是嗎?以爲是自己一個人活著,但是自己不是一個人活著的,是「被法活著」。天地自然界的法,宇宙的法,令我活著。我喫飯也是「法」,在真宗說教的場所,講這樣的內容,有點不像真宗的說教。

肚子餓也是法,肚子餓就會想喫飯,這也是法。因此認爲是自己的力量活著,是自己一個人活著,而無視「托法的福」,而不知這個的,正是我們凡夫。不論到哪裏,我們都背著法活著。如「有生必有死」,這是法,但是人卻不想死,想盡辦法不要死,這就是違背法。

順法的態度是:生病的時候,生病好;死的時候,死好。「有了生,不想死」,這是打着如意算盤。「雖然你說得有理,但是我還是不想死」,這裏有著人的矛盾,這是人盲目(愚癡)沒有智慧眼的緣故,所以出現違理的現象。因此,若沒開啓智慧眼,凡夫不論到何時,無法斷「罪的根本」。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這就是凡夫的實相(凡夫真實的面目),只有無法知道法的真實的能耐,所以才會無視法,因爲無視法有無視法的法則在動作故,而自己讓自己痛苦,這就是「業的法則」,自業自得的業的法則。若沒開啓「如法地看法」的智慧的話,即無救凡夫的法。因此,破我們的無明,讓沒有智慧眼的我們能開啓和佛一樣的智慧眼的,這才是究竟的救度。

所謂救度,即如佛的智慧,把無眼的我們,讓我們的盲目、無明換爲佛的智慧眼,換的地點,就在淨土,就是爲此而往生淨土的。所謂的救度,就是被帶到淨土,把凡夫的眼換爲如法視法的佛的智慧眼,這是所以建立淨土的佛的慈悲。往生淨土,即能轉凡眼爲佛眼,就能如實地如法看法。如此,就不會造罪了。不造罪,就不會被罪繫縛了,也就不會陷於迷執,佛救度的原則在此。

在這世間,不論費多少唇舌都沒有用,不論受了多少教誨,沒有辦法變好,凡夫性在此世無法改變。一次投胎爲男人的話,男人性就無法拿掉。同樣的,女人性也無法拿掉。因爲這不是說拿就可以拿掉的。若能拿得掉的話,男人可隨時轉爲女身,女可轉爲男,這是相應「心」、相應「業」而得的相。成佛的話,即可隨心無所不相,但是凡夫的話,沒有辦法這樣。

《維摩經》裡,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的舍利弗被變爲天女身,在舍利弗自滿自己是男身的時候,這是佛力如此。佛如法地運作故能如此,凡夫的話則不行。諸如此類神奇的事,佛很少做,在佛經裏,佛是爲了教化衆生才現神通的。在座有很多年輕人,希望能好好地研究法,否則的話,佛教就會被弄得很狹小,就會被弄得無法圓融。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法不思議,好好地研究法的話,就會知道「法不思議」。法真不思議呀,法真不思議呀!所以《妙法蓮華經》的「妙」,就是「不可思議」。天台宗也說「法真不思議呀」!這就是《妙法蓮華經》的「妙」之一字。所以,佛教也是法哦!重視法。

但在此處,講阿彌陀如來救濟衆生的法叫做「法」,如來以佛智不思議的法救衆生,這法不是毫無道理的,是依願力自然的法則救我們的。名號、本願、光明、壽命、淨土、「教、行、信、證」等,全都是救濟衆生的法、法則。

「呼喚聲」也是法,叫的話,就有回答,這也是法。媽媽擔心自己的孩子,叫孩子的名字,當孩子聽到媽媽的呼喚聲,「啊,媽媽在叫我」,孩子聽到媽媽的呼喚聲,就會跑到媽媽的身邊。像這樣,媽媽的言語、媽媽的聲音打動孩子的心,這就是法,就是「感應道交」。

媽媽的呼喚聲,最能和孩子産生感應道交。對孩子來說,媽媽的聲音重於爸爸的聲音,對學壞的孩子來說,爸爸出面不如媽媽出面來得有效。叛逆期的孩子,對只會說道理的父親,只會反抗而已。若是母親的話,有包容孩子一切的力量,這也是法,因爲做母親的人,具有生孩子、哺乳孩子、教育孩子這樣的業,所以,對孩子來說,喜歡親近母親是自然的,對爸爸的感情就不一樣了,無法有這種親密感。不僅人類如此,動物的世界,貓、狗、牛等,也是母親在撫養孩子。當然,做父親的有在一旁守護,這也是法。

阿彌陀佛救度我們也是法。爲什麽阿彌陀佛會是南無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就那樣救度我們就好了,爲什麽要有南無阿彌陀佛呢?這就是法。別的宗教沒有。基督教說「阿門」,但是阿門和名號不一樣,基督教沒有像「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名號,也沒有呼喚慈親名號的法,沒有念佛,這就是佛教,重視「法」是佛教殊勝的地方。

要將如來的心讓衆生感應道交的話,該怎麽辦呢?即「以名喚之」,以使聞慈親的名處,使孩子聽到慈親的名字處,孩子感受慈親的「心」。如聞媽媽的名字,媽媽的心即徹入、映入。譬如媽媽的名字叫「花子」,當孩子的人,一聽到有人叫「花子」,自然就會想起他的媽媽,即使是媽媽已經往生了,一樣會想起。過去所受到的媽媽的慈愛,會使自己不由然的想起。名字具有這樣的力量。

因此,一聞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的「心」即能徹入。所以阿彌陀佛化爲「名號」出現在我們眼前,若是阿彌陀佛保持在淨土的樣子的話,我們無法和阿彌陀佛親近。淨土的阿彌陀佛太高了,高到我們高攀不起,所以,阿彌陀佛化爲名號,所謂「全德施名」,這也是真宗殊勝的地方。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佛成就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功德,光·壽二無量的功德,原樣的成爲「名」、成爲「名號」,成爲「南無阿彌陀佛」。淨土是此光壽的世界,我們娑婆的世界是相對的世界,淨土是絕對界、佛的世界,此絕對的世界全部化爲「名」,出現到我們的世間。

阿彌陀佛化爲「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出現,被聞到此「名號」,佛的「德」即傳過來。名號,是「名使聞名號」,佛的德透過聞這個名號徹入聞者的身心。光壽的「光」是智慧,「壽」是大悲,從本質來說,光是智慧,是絕對的真理,但是一爲佛的大活動,智慧即爲慈悲,此智慧和慈悲化爲名號。所以,一聞南無阿彌陀佛,佛的智慧和慈悲就傳到我們的地方——在生死海的我們聽聞智慧和慈悲具足的名號。一聽到佛的呼喚聲,佛的悲·智即入我們的身心,傳達到我們的身心。於是,凡夫即會「阿彌陀佛好慈悲啊」,而依靠此佛。

阿彌陀佛能爲依靠,能爲究竟的依靠,若問這世間最可依靠的是什麽,只有阿彌陀佛,是爲「畢竟依」。直到衆生依憑阿彌陀佛爲止,阿彌陀佛化爲名號,無有止息地呼喚著我們。信憑阿彌陀佛處,就是「信憑」的世界,也就是「信心決定」的世界,也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南無之機」的世界。淨土的佛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佛,和我們沒有直接的緣,對我們來說,祂的境界太高了。

淨土的佛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同理,淨土也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如來也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淨土和佛是一體的。人在娑婆,若想拜見淨土的阿彌陀佛的話,這人必須得修行,至少得修觀佛三昧。一修觀佛三昧(我們凡夫無法修),《觀無量壽經》所說的「觀佛三昧」(定散十三觀),這有十三個修法,這個修法一完成的話,人在此娑婆即能拜見阿彌陀佛。話雖如此,我們凡夫「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我們的心,定散十三觀一項也沒辦法修。因爲沒有辦法修,阿彌陀佛化爲名號示現。

若問爲何阿彌陀佛化爲「南無阿彌陀佛」的話,要好好地聽聞這個緣由。「以名接物」,一聽到名字,心就能交流。一聽到親切的言語,親切的心即傳來,而最親切的言語是什麽呢?就是慈親的名字。

對孩子來說,「媽媽」這個詞是最親切的話。「媽媽」這個詞,雖是孩子叫的,但是「媽媽」這個詞是媽媽教給孩子的,所以是「媽媽」教孩子叫「媽媽」(南無阿彌陀佛)的。一叫「媽媽」,母心即傳來。因此,當士兵中彈要斷氣之前,最後講的一句話,即是「媽媽」!說完就斷氣了。「媽媽」真是好啊!人到最後的時候,只有「媽媽」而已。

對孩子來說,「媽媽」這個詞和媽媽這個人是一體的。我記得照顧我長大的祖母,在她往生的前幾天,也是叫「媽媽」,那是我十歲左右的事。「媽媽」「媽媽」。媽媽果然是好!平常人雖然會反抗媽媽,嫌媽媽囉唆,但是當他臨終的時候,卻是不得不叫「媽媽」的。如此這般,母親的存在對孩子來說,是任何東西也無法取代的。

母親的存在,對孩子來說,媽媽是生命,在浮世,孩子的生命是媽媽,而超越世間法,生命中的生命就只有阿彌陀佛這偉大的慈母。所以源信和尚在《往生要集》裡說阿彌陀佛是「極大慈悲母」,「我歸命極大慈悲母尊」。「極大慈悲母」,這是阿彌陀佛!貫穿三世,超越世間·出世間的媽媽是「阿彌陀佛」,世間的媽媽則是生育我的母親。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真正純粹的信心,即如《和讚》說的

子之憶母心慇切

 衆生憶佛亦如是

 現前當來不相遠

 如來必定得拜見

(《淨土和讚·勢至讚》,No.115)

《和讚》不是這樣說的嗎?這就是講的「淳」,「淳」的親子之情。但是遺憾的是,現代,做母親的不像母親,因此做孩子的也不像孩子了,時有耳聞母子相殘的事,娑婆果然是娑婆啊!

阿彌陀佛化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這也是「法」,此是讓孩子聽聞慈親的名字,即能感受慈親心的「法」,是慈親心能徹入孩子心的法。是這樣的法,這可不是沒有道理的法,而是最上極善之法。

爲什麽南無阿彌陀佛被準備了呢?「重誓偈」說:

我至成佛道 名聲超十方 究竟靡所聞 誓不成正覺

阿彌陀佛成爲「名聲」,進入衆生的心,這就是「法」。所以阿彌陀佛的救度不是沒有道理的法,阿彌陀佛是契合阿彌陀佛的法在運作的,是順著法在運作的,這就是「彌陀法」。此法沒有絲毫牽強,無牽強處即是「自然」,是「願力自然」,「自然法爾章」所謂的自然。所以阿彌陀佛一點也沒有牽強,因爲悉知天地之法故,知道這是救度凡夫唯一最好的「法」,而選擇了此「法」,這就是「選擇本願」。雖說「選擇本願」,這也是法,除此之外,沒有能救度凡夫的法,這是最好的方法。

阿彌陀佛不會看走眼,一聞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啊!阿彌陀佛果真慈悲呀!」「真是慈悲的慈親呀!」,這也是爲何人往生的時候,能安心的在「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念佛聲中死去的緣故。一聽到念佛的聲音,原本很苦的痛苦,亦變得輕鬆了。看到被病苦折磨的不成人形的病人在受罪時,不由得在其旁邊出聲念佛。結果,一聽到佛號的聲音,原本翻來覆去痛苦不堪的人,不知不覺就睡著了,這是常耳聞到的事。這也是令聞其名號,慈悲的佛心進入煩惱的凡心,故凡夫心能安堵。這是令醫生喫驚的事:「念佛真是好呀!」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瑞劔老師在世時,有位淨土宗的醫生,常來聽聞瑞劔老師說法。那位醫生說:

「看到病人非常痛苦,實在看不下去,很想一針讓他解脫,但是當醫生的人不能這樣子。那個時候,念佛給那個病人聽,不思議地病人竟然睡着了。真是不思議呀!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這位醫生來請問瑞劔老師。

「像這種不思議的事不勝枚舉,連這樣的不思議都沒有的話,如何能讓凡夫成佛呢?這樣的不思議,還只是小事而已,還只是凡夫的眼能看得見的不思議而已,還有大的不思議大到凡夫看不到哦!」

聽到瑞劔老師這麽說,「原來如此啊!」

那位醫生這麽說著,滿意的回去了,這是我從瑞劔老師聽來的。這都是「法」。

南無阿彌陀佛的尊貴,即是法的尊貴,南無阿彌陀佛的不思議就是法的不思議,這法全部攝於名號法的就是叫「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因此是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力量,最後身心皆被融入南無阿彌陀佛的。

所以不是自己變老實的,是依南無阿彌陀佛的「德」,能老實的頂戴南無阿彌陀佛的。若沒如此,以爲是自己的力量變老實的,這仍然是不淳的。是托南無阿彌陀佛的福,聽到南無阿彌陀佛的,「南無阿彌陀佛真是不可思議啊!真是尊貴呀!」,自然的能如此。使沒有老實的凡夫的心變老實的,是南無阿彌陀佛的「德用」。但是人啊!很難被老實。這是法的意義(176頁),剛好至此告一段落。

已經到八點半了,茶也端到大家的面前了,今天就講到這裏,後來的內容就下個月再繼續說。喝茶時,若有問題的話,歡迎大家提問題出來。有緣在此共濟一堂,請不要客氣,盡量發問。哪怕是小小的疑問,若有疑問,請提出來。

不要小看自己的發問,哪怕你覺得自己的問題,是不登大雅的問題,說不定能帶給大家很大的助益。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問:請問法和命運如何不同?

答:一般人講命運的時候,幾乎是忘了法的。一般人講命運,是把命運當成什麽特別的「偶然」,都忽視了「必然」在講命運,不是嗎?法是「必然性」,一定會這樣子。因爲不知道「法」,人才會說「偶然」。也有人把業看成命運,但是業也是法,所謂業也是法,所謂「業法」、「業道」。道和法是一樣的,一般人講命運時,會以爲有什麽東西在主宰命運,譬如,動不動就說這是天意。事實不然,一切皆是「法」。

問:明惠上人說:「心常繫法,活在法的當下」,但是現實中的自己無法做到這樣子,所以才有淨土真宗的教法,是嗎?

答:話雖如此,太早就把自己歸類到「無法做到」,沒有努力,只是概念性的如此認爲,就沒有辦法活用佛法。即使是凡夫,也要努力地「如法」、「順法」,直到臨終爲止不停的努力,最後猛然發現:「啊!我都在背道而馳啊!」這時候講「自己無法做到」,這種態度還好,但是什麽努力也沒有做,就大言不慚地說「我是凡夫」,這樣不是真宗哦!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問:機之中,不知我是哪一機?我覺得我應該不是「素機」,但是也不敢說自己是「正定聚之機」?

答:若不能說是「正定聚之機」的話,那就還是在「素機」中。別忘了還有邪定聚、不定聚喔。

問:請問要如何才能成爲「正定聚之機」呢?

答:雖然你說「要如何才能成爲……」

問:是呀,是想成爲。

答:持有這樣的想法是好,汝說「成爲正定聚之機」,是「誰」成爲正定聚之機的呢?

問:咦!是自己呀。

答:淨土真宗應該沒有「我成爲什麽什麽」的。雖然有說「被什麽什麽」,可沒有「自己成爲……」的。只要有「自己想成爲什麽什麽」的念頭的話,絕對成不了「正定聚之機」!不是嗎?雖然你說「他力」,但是你的想法完全不是他力,你問「怎麽樣才能……」是吧?明明我們是「被救濟」的身份,但是你的心卻是「怎樣才能獲救」。在這裏口說他力,事實上完全是自力。所以呀!不碰壁不行。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問:在禪宗有棒喝,是不是要像那樣被棒喝才可以?

答:是要像那樣沒有錯。首先,你口上說要讓阿彌陀佛救,但是心卻想著要怎樣才能讓阿彌陀佛救,這當下是「無視」阿彌陀佛的,只是「嘴上說」阿彌陀佛而已,這已經不是淨土真宗了。雖如此,你也不是聖道門喔,因爲像聖道門的行,你一樣也沒有在做。那這樣像什麽呢?像「外道」啊。

問:那我就是「邪定聚」囉?

答:汝哪是邪定聚,真能到邪定聚是了不起的喔!你連佛法也沒有。這是真的喔。平心而論,美其名是在學真宗,是在學真宗的什麽呢?在這裏碰一次壁,「我都念到龍谷大學了還被說成這樣子,真懊惱啊!」若能像這樣,懊惱到晚上也睡不着覺:「好!我做給你看!」有這種奮發的心出來的話還能成器。

問:但是很難,很難認真起來。

答:話雖如此,也要學著去認真,不論什麽事,不認真的話就學不到東西。

(讀後提問:請教師父,「不認真的話就學不到東西」,那麽認真的方向爲何?

答:老師說過,學佛是爲了知道佛有多尊貴,和自己有多凡夫。這就是認真的方向。)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出生死(亦可說是出三界)」,爲求出離生死之道而聽聞佛法,不只是真宗如此,佛教皆是如此,皆由此出發。大家都在找「出離生死之道」的「道」。真的找到這個「道」的時候,真的「找到」即是所謂的「他力」,是依他力找到此道的。但是那個時候,沒有到達「發現無有出離之道」的人,則無法「看到」他力。

滿心是追求出生死、出三界(滿心想要獲救),一心想著要獲救,一直在想要獲救、想要獲救上打轉的時候,無論如何也遇不到他力。是在「發現我無有出離之道」的時候,始遇到「帶你出生死哦」的他力。雖然說由「出離生死」出發,但是出離生死的工作不是我的工作,真的好的聽聞到的人,是「發現」我無法出離生死的人,這是真的聽聞到的人。

「出生死」→「無法出生死!」直到這裏的人,是聽聞到「要點」的人。不論怎麽跑、怎麽跳,我皆無法出離生死。我沒有辦法出離生死,我想要靠自己的力量出離生死的心會止息的,那就是他力,那就是他力的運作。前者是無法獲救(無法出離生死),因爲是無法獲救的存在,所以才得救(他力)。這邊(佛方)的「救度」即是意味這邊(機方)的「無法獲救」。慶喜這個事實的是西田哲學的西田幾多郎博士。

「哦!因爲是無法獲救才獲救的啊!」

有一位叫田邊的哲學家聽到這句話,說:「哪有這回事!能獲救的人獲救的話才合邏輯,無法獲救才獲救,哪有這回事!」田邊氏和西田氏,兩人無法對話,幾乎到了絕交的地步。

但是聽說到了田邊氏的晚年,他有了很大的改變,歡喜的說:「原來如此,因爲是無法獲救才獲救」。這是山口縣的加茂勸學說,晚年的田邊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歡喜地道:「因爲是無法獲救才獲救」。但是,他和西田氏相見時,無論如何也無法懂得這句話。「無法獲救的人獲救」,「無法獲救的人獲救,哪有這種事!」他非常堅持無法獲救的人就是無法獲救,可以獲救的人才可以獲救,「這個道理難道連你(指西田氏)也不懂嗎?」這話讓西田氏很失望。西田氏果然不愧是真宗的人。

雖然是以求出離生死之道而出發的,但是發現我沒有出離生死之道的力量,在此自己變成零分。只有變成零分時,這時候百分的本願力徹入,故是「零分即百分」。無論如何,一直執著著「我要如何如何」也如此去做的人,是邪定聚的人,是不定聚的人。

剛開始聽聞的時候,是爲了求出離生死之道,若沒有這個目的的人,不會來聽聞佛法。不關心自己後生一大事的人是不會來聽聞佛法的。所以,我們是跟隨著親鸞聖人的腳步,追求出離生死之道,聽聞佛法。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如此,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的話,會聽到什麽呢?「你沒有絲毫出離生死之道的力量」(善導大師如是說「無有出離之緣」)!是看到這樣的事實,在這個節骨眼時,不思議地聽到他力的聲音:「不要擔心哦,有我在喲」。「啊,阿彌陀佛在呀!」我無法獲救的狀態獲救。是無法獲救而獲救的,這是事實。但是,無明的衆生偏偏執著「我要怎麽樣才可以獲救」,這是無視阿彌陀佛存在的心態。這點,一開始,人無法發現到。

只是知道、記憶是無法進步的。「記住」教法,這記得的本身是很好,但無法「應運」(應機活用),因爲,記住只是「頭腦」記而已,「身體」並沒有記住。

所以,瑞劔老師說:

佛法是  用耳聞 眼聞 心聞 身聞  佛法滲透身時,即是真實者

聽聞,先是用耳朵聞,若否即沒有「入口」。但是一直都在入口,沒有聽聞究竟處的話不行。所以佛法是「始即終、終即始」。因此,說佛法不可以只停留在入口。親鸞聖人的說教如此,一開始即是究竟的說教,一直皆是完成的法。因此一句話即能包含淨土真宗,若無法這樣的話,即不成淨土真宗的說教。

想一想「我在何處」也不錯,叫你不要做,你偏會做,叫你做,你也不一定會做,所以想做的時候就做吧。終有一天汝會想:「唉,我也曾做過那樣的事」。

現在是一月,外面好冷哦,今天就講到這裏。

相關鏈接: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一)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二)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21 19:15
Next 2021-08-21 20:0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