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恩」為德

原創 瑞默老師

以「知恩」為德

(晚間開示)

當天下午老師先回高雄法雷寺。晚間看到弟子們來,高興地說:「來得好!又有佛法可說了。」

以「知恩」為德

大殿上放著的「橫超」、「直道」的匾額,是瑞劍老師九十幾歲的字哦!白板那邊也有瑞劍老師超過九十歲以後寫的字。

我們學佛的人即使到了九十歲,也都要很有元氣,很有力量,滾滾而出,才不枉為一個佛教徒。

以「知恩」為德

長壽十則

1、多欲則短命。

2、不孝行則短命。 

3、不聞佛法則短命。

4、不親切則短命。

5、殺生則短命。  

6、酒色過度則短命。

7、奢侈則短命。

8、被人怨恨則短命。

9、不注重睡眠運動則短命。

10、心不正、不靜,則短命。

以「知恩」為德

長壽的定義有很多。只是用進步的醫學讓人壽命延長,那不是真正的長壽。醫生所能夠延續的生命是有限的,即使你活到八十歲、八十五歲也不是真正的長壽。唯有我們生命真正遇到阿彌陀佛這個「無量壽」,也就是說「被彌陀活著」,這樣的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如果沒有遇到阿彌陀佛的生命「被活著」,即使活到八十歲、八十五歲也不是真正的長壽。

以「知恩」為德

我的爸爸活到九十三歲,往生的那一天早上把親鸞聖人所有法語,從《念佛正信偈》的「西方不可思議尊」——這是《淨土文類聚鈔》中的聖教,從頭到尾讀誦一遍,那天傍晚就無疾而終。

以「知恩」為德

我一出生時比平常的嬰兒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個子也比同齡孩子高,從小被認為是爺爺再來。爺爺是個力士,做到「大關」,所以同學大夥都怕我,也不知不覺中受到很多寵愛。這不是一般的寵愛,比如「橫超」、「直道」的墨寶,不是我去要的,而是瑞劍老師主動送給我的。

一樣是拿到東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向老師要而拿到東西,一種是老師非送給你不可。自己沒向老師要,而是老師拜託你收下,這對自己來講是老師的「迴向」。

以「知恩」為德

同樣地,阿彌陀佛把祂的名號給我們,阿彌陀佛拜託我們把名號收下,這也是一種迴向。我們與阿彌陀佛的關係也是如此:

我們還沒向阿彌陀佛要時,阿彌陀佛已經先準備好要給我們,這是我們與阿彌陀佛的關係喔!這就是迴向,迴向的宗教,這是「橫超他力」,「橫超他力」是迴向的宗教!

以「知恩」為德

我們學這個教法也是一樣,它是迴向的宗教。在迴向的世界,無需我們伸手去要,伸手出去就會被打掉,伸手出來的心是多餘的。

在這世界上,我們沒有想要而已經為我們準備好了的,只有「媽媽對孩子的親情」這個事實。孩子都還沒有開口向媽媽要,但是媽媽已經都為他準備好了,這是真正的親子關係。如果還要孩子向媽媽要,那種關係就太冷淡了。

以「知恩」為德

阿彌陀佛是我們真正的媽媽呀!真正的媽媽哦!

圓光!你聽到這裡,聽明白了嗎?

(圓光答:明白。)

不把媽媽當真正媽媽看的人是傻瓜。

有媽媽真好!沒有比媽媽更好的,男女關係也比不上媽媽好。

有帶問題來的請發問。

以「知恩」為德

問:請問老師,蓮如上人《御文章》「五戒功德章」中,提到我們是以五戒功德力得生人界,但是我這一世連一戒都持不清淨,那如何得人身呢?

老師:我們能得人身不是自己的力量,是有學佛的媽媽、祖母的力量,讓我們有因緣具足人身,生到這世間來。這世間最好的是媽媽,但是比媽媽更好的是祖母,祖母很細心,對人生的體驗很深刻,對孫子的關懷,她看得比媽媽還深刻。

以「知恩」為德

太早沒有媽媽的人會現出一臉寂寞的神情出來,小林一茶有一首詩:

沒有媽媽的孩子

含著食指站在牆角

(老師表演神情和動作)

以「知恩」為德

法師問:同樣的問題我以前也問過老師。老師說,如果以為自己過去世有持五戒,這輩子才能來這個世界,得人身,是厚臉皮的想法。我們之所以能得人身,到此世界聽聞佛法,就如《淨土和讚》中所說「三途黑闇蒙光啟」*,是靠彌陀的願力,我們才能從三惡道出來,得人身,然後聽聞佛法,被彌陀救到阿彌陀佛的國土去。

*注:

佛光照曜最第一

光炎王佛故得名

三塗黑闇蒙光啓

大應供故當歸命(讚阿彌陀佛偈和讚 No.8·六)

老師:對啊,你細細思量,不要說五戒,連一戒你都無法做到。所以看到蓮如上人的《御文章》:「得人身是持五戒故」,就以為自己是持好五戒才得到這個人身,有這種想法是厚臉皮,癡人說夢話。

我們能得人身是「託福」,託佛的福,我們才能得人身。

以「知恩」為德

得人身能有「託福」的想法和念頭的心情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大家如果有讀《往生要集》的話,你就會發現,能講「託福」的人,是對佛法有透徹的人才能夠講出這句「託福」。因為講「託福」的當下,自我的「我」比較弱,才能夠有「託福」、「託大家的福」這種心情出來。

一般人都是自我太強,所以沒有「託福」的心。都是因為有「是我的力量」、「多虧我」,你才有今天。比如我們到百貨公司逛街買東西,是「我」去買東西,所以很難有「託福」的心;如果沒有對方賣,自己哪有可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得人身能有「託福」、「感恩」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沒有「託福」、「感恩」心的人,走路也會從二樓滾到一樓來,坐電梯會從上面掉下來。在日本有位很有學問的人,然而沒有體悟到「託福」、「感恩」的心,自視很高。有一天從二樓跌到一樓,跌得鼻青臉腫。因為這個因緣,讓他發現:「原來自己少了懺悔、感恩的心」。

以「知恩」為德

問:老師剛剛所講的「被阿彌陀佛的生命活著」,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老師:沒有錯!懂得感恩,說「感恩」、「託福」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人。蓮如上人之所以能感動那麼多人來念佛,來歸依淨土真宗,就是因為蓮如上人在世時,是一位非常惜福感恩的人。他看到一張紙被捏成一團當垃圾丟在地上,就撿起來攤平如佛物般地頂戴,說:「佛物被丟在地上好可惜!好可惜!」

不知道惜福,是學佛人最大的缺點。真正懂得「感恩」的人,就不會浪費東西,浪費不了。

以「知恩」為德

問:凡夫都不曉得「感恩」、「託福」,是不是要託佛的力量,凡夫才能「感恩」、「託福」?

老師:沒有錯!是教育的力量,聽聞的力量。

(問者:的確凡夫都沒有慚愧的心、感恩的心。)

雖然沒有,但是因為透過聽聞,不斷地聽聞,當自己沒做到的時候,會知道:「啊!自己沒有做到」。

以「知恩」為德

親鸞聖人在「和讚」裡有講到:「雖歸依淨土真宗,但是沒有真實的心,是彌陀功德力的迴向,所以雖是凡夫之身,凡夫不能做到的,卻能做到。」*

*注:

淨土真宗雖歸依

真實之心實無有

虛假不實我身是

清淨之心亦不存(愚禿悲歎述懷 No.331·九四)

如果自己有「託福」的心跑出來時,不要以為那是自己的力量。也不要自己創造一個「感恩」的心,因為那是自己製造出來的。當你不斷地聽聞,到那真的變成你身上的一部份時,自然而然會流露出來,不要刻意想要變成那個樣子。

以「知恩」為德

什麼事情都是「感恩」、「託福」、「謝謝」,還有「慚愧」。

(問者:謝謝老師。)

平時我們不覺得有什麼,然而那是活在很大的「恩海」裡面,但是我們卻不曉得。我們受著莫大的恩惠,但是卻沒有感受到。

以「知恩」為德

(法雷寺)外面那塊大石頭上刻著:

慈悲深遠如虛空,智慧圓滿如巨海」。

瑞劍老師用和文表達此意:

佛的慈悲智慧是深遠如虛空如巨海,在這樣的虛空巨海中我安心。雖然罪很重,就這樣子被彌陀救度。

以「知恩」為德

這就是「橫超直道」,這個世界就是「橫超直道」的世界,這才是真正「橫超直道」的世界。

無論好天或下雨天,我們都受著天地恩惠。有「託福」、「感恩」心的人,自然而然就會被賜予持五戒的功德力。

以「知恩」為德

法師問:孫師姐之前問「疑情」與「愛」是否同義?

老師:不一樣。「疑情」是懷疑,「愛」是有執著。

疑情的「情」是煩惱,煩惱會障礙光明,讓自己無法接受阿彌陀佛的光明。不願意相信,是懷疑。

佛的功德是隨時放著光明的,放出光明的。

以「知恩」為德

(老師吟唱起兒歌)「螢火蟲的光……」,我在這裡,夏天時也看過螢火蟲。以前人讀書,是抓螢火蟲放光,還有靠雪反射出來的光來讀書。因為它們放光,所以從前的人才能夠讀書識字,所以光是很可貴的。我們現在雖然有電燈,但是每天都還受到陽光的光明,可是我們很少去注意到這個事情。遇到光明,我們才能看到「真實」的事情。

剛剛也提到,能夠講出「託福」,有「感恩」的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基督徒很難有「託福」的心。還有沒有人有問題?

(法師說:「大家眼睛已經閉了一半了。」

老師笑說:「是啊!晚上就是要睡覺的,請大家好好地休息。」

法師:「老師越晚越有精神啊!」)

以「知恩」為德

問:我們能聽到本願,是不是現在就直入報土,一念發起,就花開見佛呢?

老師:沒有錯!「花開見佛」是什麼意思呢?真正見佛者,佛的功德會讓我們開啟智慧,那裡面就具足了「感恩」·「託佛的福」,也就是我們一直受著佛恩,我們一直活在「佛恩」當中。

所以啊!以「知恩」為德,不知恩即非人,只有人才知道感恩哦!

你們這樣子夠了嗎?還是想睡覺了呢?(哈!哈!)

以「知恩」為德

問:能不能請老師舉幾個「我們是活在佛恩」的實際例證?

老師:第一個例子是,有時間你就會想要讀佛書,你會想要讀聖教,不會想去看世間的小說。而且讀聖教時,你的心最平靜,是不是啊?這是第一個。

以「知恩」為德

活在「佛恩」裡的人,不論是嘴巴開著閉著也都能安心地睡著覺。

我看我該回房間去了,因為看到好幾個人都現出一臉睡相。(哈!哈!)

請你們睡吧!然後我們明天再來,如果還有精神的人,就好好地禮拜阿彌陀佛。謝謝!南無阿彌陀佛……………                     

2009-01-30

以「知恩」為德

御文章第二帖第七通

五戒功德力章(Ⅱ―七)

靜惟:受生人界,誠依持五戒之功德力也,此是大稀有之事。然人界之生,短暫之浮生也;後生者,永生之樂果也。雖誇榮華享榮耀,「盛者必衰,會者定離」之習故,非可久保,不過五十年·百年間之事也。且聞人生老少不定時,可靠者實希。依此,今時眾生應思得他力信心遂淨土往生也。

取信心者,更不需智慧不需才學,亦不論富貴・貧窮,不論善人・惡人,不論男子・女人,唯以捨諸雑行歸正行為本意。言歸正行者,任何様亦無,唯一心一向信憑彌陀如來之理也。如此信之衆生,爲遍照光明攝取不捨,一期之命盡時,必送往浄土也。依此一念之安心,往生浄土。啊!様亦不要,易取的安心呀!因此,安心二字讀做「安易心」*是此意也。更無任何造作,依一心一向信憑如來的一信心,可往生極樂。

啊!易領會的安心呀!啊!易往的浄土呀!依此,大經説「易往而無人」,此文意者,取安心一向信憑彌陀者,雖易往浄土,但是取信心之人稀有故,浄土易往而無人,是此經文之意也。如此領解後,晝夜・朝暮所稱之名號,唯可報大悲弘誓之御恩也。願樹心佛法,知易取的信心之趣,必遂此度一大事的報土往生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六年三月三日清書之

以「知恩」為德

光注:「安易心」,日文原文爲「やすきこころ」,「やすき」,是日文「安」字的平假名,在日語中有「容易、便宜」之意,故此處譯作「安易心」,本願寺出版的《御文章》英譯本中,譯此爲“easily attained mind”。蓮如上人以此說明「安心」(即「信心」)是衆生容易得到的,因爲信心亦是成就於佛方故。佛心普慈大悲,以名施德,將一切衆生往生的功德凝聚於名號而回向衆生,信心即是領受名號之德,別無其他。如來不選擇衆生的身分、根器,無需凡夫這邊付出條件和代價,往生唯是信憑如來,依光明攝取之力故。

本章一名「五戒功德力章」,又名「易往無人章」,後一章名較貼合文意。大經云:「易往而無人」,《阿彌陀經》又說本願名號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故常言淨土是「易行難信」。一般人說淨土法門“易行而難信”,未加深究。其實,如果在衆生這一邊說,是“行”也易,“信”也易,因爲行也好、信也好,都不是衆生這邊努力的結果,是佛方成就的回向。行的結晶,是六字名號。信心亦是名號映於凡心的結果。所以蓮如上人說是“易取的安心”。「易行」是因爲如來成就名號回向衆生,故曰「易」;而「難信」之「難」,也不是衆生這裏要付出努力的艱難,是難得、希有之意。因爲金剛真心成就於佛方,以方便法身的名號令衆生聽聞信受,於衆生本無難處。但是以自力疑心自障者多,遇聞正法、取信心者希有難得,故說「易往而無人」。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05 21:48
Next 2021-08-05 22:23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