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宿緣

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1月09日

佛法的宿緣

am:感恩老师!

有一个问题一直想请教您:您认为自己能往生吗?阿弥陀佛!

蒙光:我連往生是什麽都不知道。

am:老师,不明白。惭愧!

蒙光:

淨土是什麼

什麼是阿彌陀佛

淨土是無我、無心的世界

離苦得樂

“爲樂願生”的陷阱

能往生、不能往生的計度都放下,唯仰如來的尊貴。

您聽聞的方向錯誤了,所以不得安心。

am:老师好!您说的太高深了!离我们的日常感受,离经文都有点远。临終之际,很难想到这么高深的道理啊!

三部经明白的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其土有佛号阿弥陀。我要往生此地,才是解决我轮回的大难。亲鸾大师说乘大悲愿船可到。

离开了大悲愿船,心就不安,种种世间烦恼就入身心了。乘上愿船,仰阿弥陀佛的尊贵才安。

《观经疏》善導大师也明确说佛指方立相,令我等识境住心,土净心净,境净心净。而非心净土净。这是弥陀慈悲所在。

您说的唯仰如来的尊贵,念佛如佛,确立佛最尊的观念,真的很重要很基础,也很难。这是真宗的一个重要经验。

所以,我在寻觅,作为一个恶性凡夫,在往生成佛的大事上,我有什么能够自主能够发力能够抓住的?我该当怎么令自己的往生有把握能确保?

毕竟日常生活中,一有事务,心就牵引开了。临終呢?心牵引开了,想种种与弥陀极乐无关的事,乃至引动种种不良情绪,还能往生吗?

蒙光:您完全不理會佛心,不知何謂佛,何謂淨土,只想着自己怎麽方便怎麽來,這樣是在學佛嗎?

蒙光:不放下自己的迷執,能去的也只是與自己的心、自己的業報相應的地方。

您完全没有建立佛教的正見啊!

蒙光:我們公號中,不僅師教開示,同朋的法談,也都處處不離機之深信而仰法,你没有認真看啊。

am:老师好!您说我哪里错了?能请您指出来教导吗?

蒙光:您注意到自己提問的方式了嗎?您問的是“我哪裏錯了”。您的出發點著重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見,而不是佛法的本意;您更在意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所理解、認爲的觀念,似乎沒有佛教非凡心可思議計度的自覺。在我受到的教導,如來是不可思議光,從自我的想法出發很難與佛相應。

通過師教,我能夠知道的只是自己的無知,而不敢用自己一廂情願的想法去解經教和祖師意,唯依師承而已。

所以,如果您是要學習真宗,學習三國七祖以來的法脈,那就要放下自己的想法,謙虛地聽聞佛祖相承的大悲之教。

如果您很在意自己的觀點,認爲自己是對的,至少大部分是對的、合理的,那也是您的因緣。別人不能說什麽,但真宗門徒不會有這樣的心態。

事實上,沒有人能改變另一個人的想法,除非他自己想改變,願意放下知見。

我在上面已經說了很多,而您是在自己的知見上來對待的,所以到最後也是各說各話。

結果只能是:要麽您繼續堅持自己的知見,因爲我所說的和您所認爲的,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所以您還是無法理解、認同;

要麽您願意把自己的想法放下、歸零,好好拜讀師教開示,要提問也只就所拜讀、聽聞的師教來提問,這樣我才能給您有用的建議。

否則,動則成諍論,沒有什麽意義,不如自行其是。

am:感恩老师!您说的很好!我觉得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只敢把自己交给阿弥陀佛,我只想从真宗中吸取有用的养料,我只想请教一些问题,去更好的理解佛经。暂时还不敢托付给某个祖师派别。阿弥陀佛!

am:我有点不太明白,学佛就该都可以有共同点交流了,学净土就更多同感了,学弥陀净土就更加了。但老师的意思,好像只有同是学真宗才能交流了。

蒙光:沒有問題,只是各說各話而已。您在堅持您自己認爲對的觀念而不願相信真宗的法脈而已。而我能給您的建議,只會是基於真宗的立場。而且既然您如此相信自己的判斷,問不問我,也沒有那麽重要了。

您要找共同點,佛學之外和道家儒家的做人做事,有更多共同點。

再打個比方:既然不想喝豆漿,沒有必要非要跑到豆漿店裏買奶茶,還要求店裏非得提供您這項服務。

在內地佛教,與您有相同想法的人不會少。您一定可以找到很多有共同語言的人,相互切磋。

有念到佛的人

佛法的宿緣

[以上聊天記錄轉發“呼喚聲”群]

蒙光:大陸有多少人,都是這樣,基本的常識還不具備,就開始自定義佛教,然後根據自定義的佛教開始所謂修行了。

說愚癡,亦可憐。但難救。

心境:大陆很多学佛人都是这里看看,那里听听,最后形成一种独特的“我宗”。也可以说这种人都是自己“我宗”的“开宗祖师”。接引我在最初学佛的人就是一个“我宗”的人。等我专学真宗教法之后,他接受不了,越聊越不投机。最后我问他“那你是学哪个宗的教法?”然后两人就直接决裂了。惭愧自己辩才、智慧低劣,讲真宗教法,竟然让人讨厌,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所謂:我慢高山,不留法水。

對方若是無宿緣,自然聽不進真實教,會討厭真宗,都是自然,是業力之自然。

曇鸞大師早說過了:非常之言,不入常人之耳。

所以將無緣的人交給如來,自己要珍惜今生聞法的因緣,盡盡力於自信教人信,不必在無緣人那裏浪費生命。

德歸:好可怜,他以为自己已经建立了佛法的基本框架,只是局部问题还没想明白,所以想找真宗给自己修补修补。祖师都敢不放在眼里,多么狂妄自大,靠凡夫的迷执怎么把自己托付给弥陀的呢?可不是口头托付就托付的,就是世间谈恋爱,也是要付出真心,因缘具足,才会有可能跟意中人在一起,更何况是跟阿弥陀佛?不感应道交怎么可能得遂往生志愿呢?阿弥陀佛可不欠自己什么啊。

眼见他人,反省自身,自己之前也是这样的可怜虫,忏悔

奕:和您探讨下哈:一大段话针对别人,一句话针对自己。所以是反思自己还是攻击别人呢?这个人不在群里吧?如果不是就法义论法义,只是为了表明您对真宗的认可,这么背后说人我觉得不厚道也稍嫌戾气重了些。

德歸:感恩同朋指出末学存在的不足文字很难完全表达真实的感受,看到文字的人,也往往会主观判断发表的人带着怎样的情绪,甚至是怎样的人品,我自己就经常这样,昨天还遇到这种情况跟老师汇报感受并被老师指正。当然同朋对我的判断没错,背后指责他人,确实不厚道,同时自己戾气确实挺重的,从言辞可以看出来。当然,我的初心,您未必清楚,末学发表心得、看法到群里,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被指正,因为不确定自己的领解是否正确。若是自以为正确却闭口不谈,那就很难有被纠正的机会了。非常感恩同朋让我看到自身存在问题。因自己在邪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金钱、精力,给自己和家人身心上造成的痛苦刻骨铭心,所以格外珍惜自己遇到的真宗教法。带着这样的心情,每在现实中或网络上见到有缘遇到真宗、却始终不肯抛下过去错误知见的同朋,就格外心急,导致言辞激烈,本心是希望对方不要再被邪说迷惑,早日顺从善知识,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若是单纯为了指责,或者说着不痛不痒、虚假客套的话,不仅浪费时间,对自他也没有一点益处。

感到抱歉的是,作为一个业障深重的恶凡夫,慧眼未开,贡高我慢,发出来的话往往会带上凡夫的习气和粗浅的错误判断,给看到文字的同朋造成不适、产生误会。自己爱下判断这个问题,老师指出过多次,我也已经认识到,并尽量去避免对人、对事盲目下判断。但不会不法谈的,若有真实感受,会一如既往发表到群里,希望老师同朋指正,但会注意用词。群里肯定有很多人看不惯自己,这是必然的,在群里明说的已经不止一位了,但与此同时,也有多位同朋对我发表的一些感受产生共鸣,发起闻法的动力,这么看来,也并不是毫无价值,这也是自己在群里发表心得体会的另一个目的。希望被认同、被表扬,是凡夫的习气,我不否认,肯定有,但更是为了被纠正,更进一步,若没有错缪,则希望能与同朋产生共鸣,互相策励,则没有白费功夫。

其实还有一层心理需求,自己的心得体会发到群里,也是在借老师同朋的力量,以激励、反思、忏悔自身,让懒惰、懈怠的自己振奋起来,令自己混乱无序的领解,借有老师同朋多指正,变得清晰有序一些。

再次感恩同朋坦诚相见,您的意见,末学全部接受并会用心改正。

佛法的宿緣

蒙光:這個度不好把握。不過網上大家都不認識,不要說德歸,這位網友何時加我的微信,是男是女,年齡幾何,家在何處,這些信息我一概不知。對他如此,其他人也同樣,我從不打聽個人信息,只在法上相見,所以評論也只是就其言語中表達的在法上的認知和態度來做評論。會轉發到群上,是因爲有代表性。

同朋覺得德歸同朋的發言有攻擊人的嫌疑,可能是覺得德歸同朋的話很強烈的感情吧?但德歸同朋的感受,更可能是對自己不堪回首的過去深刻反省中産生的,而不是針對某個根本不知面目的陌生人。當然,其言詞的風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

我在群上和其他場合,每天那麽多發言,也必定會有被人認爲偏激、狂熱、不厚道的表現,這很正常。因爲我們用語言文字交流,在追求理解的同時,也常常伴隨誤解。此時唯有反省自心——是以直心而說,還是帶著自我的偏執、傲慢?這一點,我自己唯有慚愧。德歸同朋的表現當然也不能說理想,有時喜歡評判人,用詞也往往過當,所以難免被人評判,這都是因果的往還。

前兩天他私下給我留言,認爲某位同朋的發言過於負面,而有所批判,我回復他:

其實或許同朋只是自省呢?人家怎麽想不要緊,你往哪個方向領解才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認爲的自己未必是自己,而我們看到的他人,才是自己。

共是凡夫耳。

願我們都從中多加反省。

佛法的宿緣

蒙光:說到我和微信好友的佛法交流,還是有遠近親疏、因緣深淺的不同。

一般情況下,我轉到群上、發到公號裏的對話,會注意不要涉及個人隱私和信息。有時遇到這種情況,如果對方是發心和我一同學習、乃至皈依的同朋,我會稍稍打個招呼,在群上轉發。文章公開發布前,則會做處理,隱去真實信息。如果只是一般請教、交流佛法的對話,只要內容有益大衆修學,我就直接轉發。

不止一個人向我抱怨過,我這樣做侵犯了他的隱私。但其實交流內容並不涉及隱私,更何況很多時候,連我都對對方的真實名字、性別、身份不得而知,經我轉一手,就隔得更遠了,哪有隱私可暴露呢?一些人學佛學得過於自我保護、表現得敏感、神經質,不願與人溝通分享。心中無他人,只想自己獨享法益,這樣的人,是連“佛”字的一撇都還沒有。

至於最簡單的個人信息,我是這樣看的:如果有需要,與其每次都要重複回復那些需要知道的人,不如自己大大方方在適當的場合就公開亮相了,又能如何?很多人問我名字、職業,其實我在群上和公號上都說過,有心的人自然都能找到。除非是年長不熟悉網絡的同朋,那些不肯花功夫蒐尋信息的人,說明對此並不介意,也就不必特地告知。

迄今爲止,我在網絡交流時沒有特地打聽過對方的私人信息,對這種做法也毫無興趣。在我看,相遇是有緣,離開是緣盡,雖然相識的因緣各異,我心中都以現在和未來的佛緣相期。

奕:“我自己唯有慚愧”“很多時候,我們認爲的自己未必是自己,而我們看到的他人,才是自己。”这两句说得真好,受教。蒙光老师低头自省的言传身教是接触以来,一直很受教的。

蒙光老师的语言文字,我个人倒是从没有不舒适的感觉。尽管看之前公众号的文字或者上次有人在群里说,“蒙光老师比较偏激傲慢”(大意),但是我自己没有感觉。反而我能感觉,尽管你会转一些和大家往复的文字,但几乎都是控制在法义的范畴上。而且,文字上非常成熟,我看到的是除了法义外对同朋的提醒也多是“绵里针”的方式,还是很为大家能接受而写,并不是激扬情绪。这点老实说我是挺佩服的。

当然法义上的讨论是例外的。看到无论汉藏日,都有因为法义不同而割席的案例(都不是和缓激烈的问题)。那些先贤真真是以法为命,才会在法上这么决绝吧。但也不以法上的坚持而缺少大悲,这种的案例也很多,比如法上见解割席的人,当对方圆寂时也会哀叹众生缺了一盏明灯。其实看公众号文章,真宗对他宗也是类似的态度,和而不同,尊重但又自信。

沟通上的尺度的确很难把握,也永远无法知道发言者的内心。但除了法上的直接乃至激烈外,我个人觉得做为一个群体的沟通整体上可能和缓些更好。“论迹不论心”,“形式也是内容”可能更适合于群体的沟通。我虽然讨论这个问题但也很认可大家都有选择自己沟通方式的自由,以及理解选择背后的不得已。从日常群内互动能看到德归同朋的文字对真宗及蒙光老师都体现了极大的尊重和信任,这是很随喜的。

记得有篇公众号文章说:說法時是代佛宣化,如法而說,溫柔謙卑,勇猛自信,毫無怯懦,唯在法上相見。學佛大悲心,以聽衆是自己父母子女之心說法。但絕不存討好招攬之意,亦不懼嘲罵乃至打擊。如慈母,如獅子。說法後,慚愧己身不及,唯於佛前低頭仰敬,做回本來面目的凡夫而已。虽然做不到但很喜欢这句话,但我想我也许可以做到,写文字时尊重想多一点,看文字不去恶意揣测。

蒙光:

行報恩才是真佛子

“高僧善知識們示現的風範是:說法時是代佛宣化,如法而說,溫柔謙卑,勇猛自信,毫無怯懦,唯在法上相見。學佛大悲心,以聽衆是自己父母子女之心說法。但絕不存討好招攬之意,亦不懼嘲罵乃至打擊。如慈母,如獅子。

說法後,慚愧己身不及,唯於佛前低頭仰敬,做回本來面目的凡夫而已。”

佛法的宿緣

蒙光:

烈士再來?五岁小童记得在老山打仗流血牺牲,老班长亲自来验!

——誰説無輪回?誰知輪回險?

小琴:是的!!!

慈悲老師說得很真實

誰說無輪回?

誰知輪回險?

今天因緣成熟來講述父親墮落畜生道

而南無阿彌陀佛如何救渡父親脫離畜生道

往生淨土的真實體驗

如下:

那是民國104年8月11曰的真實體驗!

大約在l04年的7月底的夜晩,我在報恩念佛時,突然想到我這一世的父親,我就哭著跟佛説:我非常思念我今世的父親,不知他現在在那裡?過得好嗎?

結果,當晩夢中,我夢到我到海底去,看到了—條魚,這條魚像白鲳魚一樣大,但是接近紅色的魚,我—看!很驚訝的想:難道這條魚就是我今世已往生的父親!

隔天,正好讀書會,我就把這個經過告訴我們的蓮友,其中—位蓮友是我大姊的女兒,她就説:阿姨!外公人那麼好,人人稱讚,怎麼可能墮入畜生道?後來秋蓉師姐也説:龔師姊妳再去問阿彌陀佛,再問清楚一點!

我就説:我父親在世時當了一輩子的基隆市中正區的區長,心地柔軟善良,為人厚道,是個出了名的孝子,更是個疼愛子女的偉大好父親!

可是我告訴蓮友,因為我們住基隆靠漁港,所以在我小時候,父親就另外和友人合夥投資做漁船補魚的事業!這是殺生業啊!

所以,在做了這個夢後,我非常擔憂父親,也不知如何救渡父親,於是我就閉上眼,很誠懇合掌的告訴阿彌陀佛:我把我親愛的父親交给祢照顧!

我平曰都是约早上9:00起床,但今天很特别,清晨5:30就睡醒了,於是起來餵貓吃罐頭,然後自己再吃麥片早餐,吃完早餐,泡杯熱茶,只喝了二囗,那時大約6:10分,我又躺回床上,想睡個回鍋覺!

結果,閉上眼睛,剛要入睡(是醒著),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阿彌陀佛把我的靈從頭頂抽出,我就坐在阿彌陀佛的大腿上,阿彌陀佛在我背後,用雙手抱著我的肚子,然後飛了起來!

就飛來飛去,那時我就想,祢要帶我去那裡?本來在飛時我沒念佛,後來突然我念了—聲~南無阿彌陀佛~祂就帶我飛的愈高!這時我就突然想起父親,我就説:我想看看爸爸過得好不好!

哇!這句話—講完,我馬上看到~汪洋的大海邊~我大哭大喊~爸爸!爸爸!爸爸!因為我明白二個星期前的夢是真的!我父親墮落畜生道當魚了!

此時,佛帶我看到大海上有好多彩色的魚,像熱帶魚,佛就帶我找父親,後來有一條魚,定點的顕現在我眼前,他是—面金色,一面紅色很漂亮的魚,我一看到明白他就是父親!我就雙手抱起他,大聲的哭喊著:我該如何救渡您!我該如何救渡您!

突然想到,我就對著抱在手上這條魚説:您念佛!結果我就看到這條漁圓圓的嘴巴嘟起來開囗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那個聲音不是人的聲音,是魚的聲音,那嘟嘟的聲音,我永遠忘不了!

我父親念佛~得救了~就在這時,佛放開了我,我立即張開眼!感動不已…….跪下來大聲痛哭!感恩大慈大悲南無阿彌陀佛救我父親脫離畜生道!南無阿彌陀佛……………………………..

我父親被佛救渡的這樣子往生,就是佛經所言的~下品下生~往生淨土了~

感恩偉哉大慈大悲南無阿彌陀佛!

佛法的宿緣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同朋的夢境很不可思議,從中能感受到如來大悲的方便。

如來的救度,不令衆生成佛,則不休息。所以同朋的諸多感應,是如來的善巧方便和苦心。當我們爲自己的親人悲泣,不知如何救度的當下,如來早已成就了圓滿救度的功德,向我們運作著,而我們尚不知不聞。

所以,夢中親人的念佛,是如來慈悲加護、爲令我信順的示現。

親人究竟如何,不用擔心,因爲佛比我們更加不捨我們的親人,也早已徹底悲智的成就而成竹在胸,無需我們拜託。我們自身能託付,也是如來向我們拜託了多少生、多少世的結果。

至於往生是什麽品位,其實,真的不重要。

大悲心是一味,也是唯一,此外還有何不足呢?

小琴:感恩慈悲老師的開示

感動不已….

尤其老師開示最後一段

夢中親人的念佛,是如來慈悲加護、爲令我信順的示現。

親人究竟如何,不用擔心,因爲佛比我們更加不捨我們的親人,也早已徹底悲智的成就而成竹在胸,無需我們託付。我們能託付,是如來向我們拜託了多少生、多少世的結果。

至於往生是什麽品位,其實,真的不重要。

大悲心是一味,也是唯一,此外還有何不足呢?

老師慈悲之言更令我們對已往生的其他親人不用擔心了

感恩偉大宇宙慈親爸爸的不可思議本願力的救度

南無阿彌陀佛

佛法的宿緣

[以下聊天記錄出自某佛教群]

黑羽:孙老师以新教立场,说我们佛教缺乏感动和托付。

但托付其实有的——净土宗

鷺:其实这个问题在真宗立场上都不是问题。

日本佛教有一部分和神道教结合后,比较强调一种“赞叹”,也叫“和赞”。

三帖和讚

蒙光:佛教的感應道交,是在阿賴耶識層次的生命靈性的轉變。而新教說的感動,大致是第六意識的波動而已。所以佛教在感應道交之後不退轉(或大悟不退,或信心不退)。而耶教終其一生,都難以完全擺脫“靈魂的暗夜”。耶穌最後上十字架時還會問一句“爲什麽背棄我?”,在佛教,開悟的禪師高僧們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講到托付,佛教的皈依,就是托付,且是身心完全的託付,至合一、不二之境爲止。耶教的“託付”,普遍仍是相對的“你和我”的二元關係。

信心與感應

皈依

真宗的皈依

有聲書:

本願海涛音(1—110)

呼唤声(1-166)

大悲愿船(文字+音频)

歎異鈔(白話版有聲書)

真暗闇(全)

真暗闇——安心的極致(2013修訂本)

本願海濤音(新譯)

本願海的顯現

悉有佛性

勅命成為信心

慈光中的生活

一機一法

佛法的宿緣
佛法的宿緣
佛法的宿緣
佛法的宿緣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12-12 10:05
Next 2024-12-12 12:0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