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緣

瑞默老師開示 蒙光整理 2023-07-02

宿緣

瑞默老師答問

二〇〇八、三、八

生:瑞劔老師有說過往生之後要到哪裏去嗎?

師:沒有。瑞劔老師只說「往生之後會有更多的事要做,比現在做的事更多」,還有就是說「回淨土」,「參如來行」(還相回向)。

生:老師怎麼會有這種感覺呢?(老師說過,往生之後會投生台灣)

師:和你們結的緣這麼深,不來這裏要去哪裏呢?投胎會到跟自己最有緣的地方去。和你們非親非故,讓你們這麼照顧,這種緣到哪裏也遇不到。

法然上人也說自己往生第三次,第一次是佛陀時代的舍利弗,第二次是中國唐朝的善導大師,第三次就是日本的法然上人。投生到跟自己最有緣的地方是因為要度眾生,聖教中也有讚嘆法然上人是善導大師再來的記載。

生:老師一生中跟台灣的法緣最深嗎?

師:沒有錯。和你們的緣這麼深,一定會再來台灣一次,為什麼會來呢?不是來玩的,而是要度化台灣的眾生,讓台灣的淨土真宗能夠徹底,在台灣落地生根。

生:我們也希望老師能夠再來台灣,我們會努力學習淨土真宗,等老師的到來,也希望老師在淨土多邀幾位大菩薩一起來。

師:會的,會多帶幾個過來,一定要如此,法才能夠成就。親鸞聖人也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而已,像唯圓房等,有這些弟子,法才能留下來。弟子也不一定都示現順緣,有時也會有逆緣,故意示現來搗蛋,讓法能得以弘傳,就像蓮生房、熊谷房一樣。弁圓不是要去殺親鸞聖人,然後被聖人感化?這個也不是普通人。因為普通人怎麼可能被感化,他是有很深的善根,弁圓跟聖人不是一兩輩子的因緣,是甚深的因緣了。要令法弘傳開來,老師跟弟子之間,有時候不是現順緣,而是現逆緣的相,讓法弘揚開來。

《親鸞聖人》的二十三次感動

親鸞聖人與絕對他力

生:老師最初到台北講法時,我觀察老師講法的內容,尤其是對一些阿嬤說,要培養孫子學習佛法,從小就要知道自己是阿彌陀佛的孩子。感覺老師對弘揚佛法的眼光和方向是生生世世的。

師:人的宿業所致,我們要教小孩,父母比較沒有辦法,只有阿嬤(祖母輩)才有辦法,因為小孩會對父母反抗,對阿嬤卻不會,這個就是當祖母的「德分」。

生:所以將來如果有孫子,我教他學佛會很容易了?(男眾問)

師:爺爺不行。爺爺的力量沒有祖母的大,因為祖母是女性,很奇怪,孫子一定會跟祖母親近,跟爺爺則不然。雖然也有像你們一樣學法虔誠的阿公(爺爺),但是孫子還是跟祖母比較親近。小朋友遇到事情的時候,會跑去找阿嬤,有阿嬤真的是寶。我也是托阿嬤的福,對爸爸則是很害怕,小時候最怕父親,長大之後卻和父親最親近。

宿緣

二〇〇八、三、一〇

親鸞聖人在人前不會現出一副賢善精進之相,但是,沒有人的時候,獨自過著刻苦、樸實的生活,聖人只要一有時間都是「閱藏」(拜讀大藏經)。親鸞聖人顯現的是徹底凡夫俗子的樣子,當門徒送供養來的時候,他非常謙卑,不會有「你們來供養我是應該的」。徹底了「大家都是同行、同朋,一起被阿彌陀佛的本願救度。」「不管在家出家,只要對阿彌陀佛本願一心一向,一定會被彌陀救度。」

法然上人則是顯現「清淨僧」的相,所以不論何時見到他,都像老僧入定般的打坐。

宿緣

二〇〇八、六、一九

生:法霖師法雷轍有淵源嗎?

師:是。

生:瑞劔老師在《正信偈講讚》提到,拜讀本書可參考桂利劒老師的《正信偈講話》,和興隆師的《教行信證徵決》的「行卷」。興隆師和法雷轍也有淵源嗎?

師:興隆師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學者,因為他的研究觸及「證悟」的世界。

生:據《真宗全書》介紹,「行信論」是從興隆師開始興盛的。

師:興隆師是一位腳踏實地,學德信兼備的學者,不光只是做學問而已。

生:古德研究「行信論」,興隆師是第一把交椅嗎?

師:講到「行信論」,有許多優秀的學者,興隆師是其中的一位。「行信論」在真宗學中,最重要的論點是「一體二相」。

生:「一體二相」是石泉派的主張嗎?

師:興隆師的主張也有共通之處。(與石泉派)

「一體二相」之所以不行,是因為「光是從學問來講」(流於學問)會出錯。講「一體二相」的時候是站在「相對」的立場,所以有「二相」,但是「一體」的時候,「一體」的當下是「真理」。做說明、解釋的時候,一定是「相對」的立場,不論是達摩祖師也好,親鸞聖人也好,蓮如上人也好,他們所證悟的真理都是同樣的。

法雷轍雖然沒有主張(一體二相),但是「二相」(相對)是在「一體」(真理)裏面的,「一即一切」,淨土真宗講「信心」,「念佛」就(被)包在「信心」之中(信心含括念佛)。會在文字上打轉的就是凡夫的計度心,因為凡夫喜歡動腦,喜歡理論化,其實真理的世界是「一多相即」。

(光注:「一體二相」,是說名號之體出信心亦出念佛二種相。信心與念佛(稱名)並列,則信心與稱名各別,於義難安。參:《正信偈》真髓

宿緣

生:老師剛才說「親鸞聖人也好,蓮如上人也好,他們所證悟的真理都是同樣的」。此處為什麼要用「證悟」呢?「證悟」不是往生之後的世界嗎?

師:真宗很少用「證悟」的字眼,但是實際上是一樣的。為什麼真宗很少用「證悟」呢?靠彌陀正覺的救度,凡夫就已經得到大滿足了,所以不需要用到「證悟」的字眼。但是凡夫不去著眼於「本願」、「佛心」,卻將它理論化,去推敲、研判,凡夫會把它細膩化,這些都是凡夫的計度。

達摩祖師所證悟的「無我」的世界,跟親鸞聖人、蓮如上人所證得的「彌陀正覺」的世界的「無」是「絕對無」,不是「相對無」。那個世界是我們的腦袋瓜所不可思議,我們想的跟貓狗沒有兩樣。那個「輪」(圓圈)有多大?比我們想像的還大,它含括整個宇宙,包含一切萬物。

生:像親鸞聖人、蓮如上人,或是瑞劔老師,他們所講的法怎麼能夠把佛的心境、境界講得這麼透徹?一般的講師就沒有辦法講得透徹。

師:因為一般的講師對「法」的看法很薄弱,他們都放在「人」的上面。現在寫在這上面的(法語)也是「法」,只要你們叫我寫的話,我可以寫一篇出來,而且不會錯,那就是「法」。而且,不論你拿去給誰看誰都無法反駁。這個你拿去基督教的地方,他們也無法反駁,反而會輸給這個「法」,因為「法」是「真理」。

站在機方看「法」的時候,「啊!我們只有低頭的份」,「原來如此!原來如此!佛說的沒有錯,我們只有低頭,只有臣服的份」。但是站在「成佛」(往生)的立場,當我們成佛之後,佛能做的我也能做,站在「法」的立場時,會有跟佛不相上下(運作、力用)的自信出來。

生:是不是所有的「信心決定」者都會有這樣的自信?

師:沒有錯。所以才會說佛教(法)是絕對的,因為你沒有這種自信的話,當你面對基督徒的時候,就不敢光明正大的講「我是佛教徒」。

親鸞聖人也好、瑞劔老師也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傾向:站在學法的立場時,對「法」是臣服的,可是在「臣服」的當下,又說「我也能夠有那樣的力量」的自信。

報恩的心也來自佛

宿緣

生:法霖師云:「聖道,即而離;淨土,離而即」是什麼意思?

師:「聖道」跟「淨土」沒有不同,他們都是「絕對的真理」。當你往生成佛的時候,會發現原來它們的世界是共通的。以前以為那是達摩祖師證悟的世界,跟我不相關,當你往生成佛的時候,原來達摩祖師證悟的世界也是我證悟的世界。等你成佛也會像達摩祖師一樣的禪定力。「即」和「離」是一樣的,真理的世界是「即而離」,「離而即」;凡夫的世界則是「即就是即」,「離就是離」了,兩邊切開,但是真理的世界是一體的。佛法越深入,越觸到真理的世界是非常有趣的,真理的世界就是佛的世界,當你一進去時會發現原來一切都是佛的世界,不是佛的世界一個也沒有。

宿緣

生:老師講「一體二相」並不是錯的,只是法雷學派不採用。「一體」是真理,但是作說明就會有「相對」。那法雷學派主張「名號→信心→念佛」,這樣的說明也不盡然能避免「相對」的產生。

師:你說的沒有錯。所以才會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信心」,認真來講,這個(隨手取的一張紙)也是南無阿彌陀佛喔,這個(紙)也是宇宙,也是阿彌陀佛,「紙」是宇宙的話,宇宙就是「真理」,宇宙就是「淨土」喲,宇宙就是「佛」。

瑞覺師:我記得老師以前不是這樣講的?

師:沒有錯。以前所講,是站在凡夫的立場。你在(立足點)哪裏啊?你是凡夫,講這個的話是就太自大了。當你還是凡夫的時候,就是要站在這個立場。話說回來,凡夫為何?佛為何?「凡夫」跟「佛」又是「不即不離」的,這就是「擇法眼」,你不會死執在一個角度。(法是活的,只要換個角度就有不同的視野)學法的人,不能用貓狗的眼來看「法」。

生:老師講法的時候,是不是沒有固定的角度,有時候站在凡夫的角度,有時候以佛的角度來闡述佛法,只是視需要而作調整?

師:沒有錯,應機說法。但是,也不能太去講(強調)這個事,這樣就會「著相」。認真來講,這個(燈)也是佛,這個(隨手取一物)也是佛。

宿緣

生:老師剛才講法的時候,叫我們再來(娑婆)一次,老師也要再來一次。老師再來是「乘願再來」,我們再來是「輪廻受報」的。

師:因為看大家聽的一頭霧水,大部分的人都一副聽不懂的模樣,如果真的聽不懂的話,就只好再來了,不然怎麼辦呢?

生:老師說要再來的意思,是不是說要跟我們一起來?

師:有緣的話就會再來,為度有緣(所以)會再來。能夠有機會投胎為人的話,再來是好的,因為得人身可以聞佛法。

生:得人身也很苦啊!

師:不是當人很苦,而是有宿業就要受報,是「業報」在苦,不論投生在哪一道都是業力牽引,是「業力牽引」在苦。

生:老師看我們越聽越不懂,所以叫我們再來,那我們該怎麼辦?懂也不行,不懂也不行。

師:問題不是在於你懂不懂,因為凡夫懂不懂都是「地獄必定」。你不必煩惱這些,你要隨順因緣。隨順因緣,不論投生為貓也好,當狗也好,當蚊子也好。

生:那什麼時候才可以到淨土啊?

師:你到底是為什麼到淨土呢?

生:為了要了脫,為了要度眾生,為了自利利他……

(光注:此處乍看來,門生之欲生意願很強,老師卻不急於引導。事實如何呢?老師是在破一般人以“欲生”爲中心的我執,令建立「爲佛法而學佛法」的自覺。因此,隨順因緣,隨順佛語佛教,才是隨順佛願的念佛人的人生。)

(完)

宿緣

每個眾生都是阿彌陀佛最愛的孩子

為佛法捧生命

依經教傳承,立正見正信

爲佛法而學佛法

因果業報是天地的真理

融入身心才是佛法

往來八千返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7-08 08:07
Next 2023-07-08 08:4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