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還廻向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5-14

往還廻向

如吾人於「教卷」所見一樣,淨土真宗依「本願力廻向」展開。如來的「廻向」分有二種:一是「往相廻向」,二是「還相廻向」(二十二願)(由證中開)。就「往相廻向」有真實的「教、行、信、證」。

「教卷」之首,舉「大無量壽經 真實之教淨土真宗」,此明示淨土真宗依《大無量壽經》開宗,之云「依經開宗」。

淨土真宗依《大無量壽經》開宗,同時也是依「本願」開宗。即「教、行、信、證」的法門(淨土真宗),依「真實五願」敘述,之云「選願開宗」。

「依經開宗」是「從本垂末」,「選願開宗」是「攝末歸本」。「本」者是本佛彌陀的願海,由此本垂末佛釋尊的《大無量壽經》。又「末」者是教、行、信、證、真佛土,攝此「末」還「本」的「本願力廻向」是真宗自然的法門。

又《大無量壽經》(教)是釋迦如來的「發遣」(勸信彌陀的本願),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是大悲的「招喚」(南無阿彌陀佛的呼喚聲)。「發遣」和「招喚」暫不相同,但是釋尊的「發遣」(大經),若尋其本,則是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所使然。故「發遣」亦是本願,「招喚」亦是本願。「喚」、「遣」共唯以一本願的是「本願一乘•淨土真宗」。

往還廻向

今開「本願力廻向」為「往相」和「還相」二廻向的是真宗的玄規(綱格)。於此,我人可知真宗的「教、行、信、證」(往相)與「還相廻向」皆共是彌陀廻向的法。

「往相廻向」和「還相廻向」,是「所廻向的法」,即是由如來所廻向。「廻向」,指廻向(迴轉趣向、回施)眾生。若問廻向(回施)者為何?即是如來的本願力。即如來的「願力」是「能廻向的願力」,也就是說我等往生的「往相」和從淨土還來的「還相」,共是如來的「本願力廻向」的運作。「證卷」曰:

「夫案真宗教、行、信、證者,如來大悲廻向之利益(托福)。故若因(往生的因,教、行、信)若果(往生的果,還相和涅槃的證果),無有一事非阿彌陀如來清淨願心(清淨的大悲心)之所廻向成就(廻向的完成)(都是由如來的廻向)。因(廻向的願心)淨(清淨)故,果(佛果,涅槃的世界)亦淨也」。

又曰:

「爾者,大聖(釋迦)真言(真實的言語),誠知,證大涅槃,籍願力廻向。還相(二十二願)利益,顯利他(利益眾生的如來心)正意(目的、本意)。是以論主(天親)宣布(披瀝、公言)廣大無礙一心(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歸命一心),普徧開化(化導)雜染(不實之善)堪忍群萌(此世眾生),宗師(曇鸞)顯示大悲往還廻向(由如來的廻向),慇懃弘宣他利(由眾生說,為眾生成就正覺)利他(由佛說,濟度眾生)深義。仰可奉持(信奉),特可頂戴矣」(「證卷」末)。

「若因(教、行、信)若果(證、還相、真佛土),無有一事非阿彌陀如來清淨願心之所廻向成就」,是「本願一乘」的面目。佛、菩薩皆無限地來回、往還生死和涅槃之間。

往還廻向

「往相」(教、行、信、證)是眾生的因(往生的因,行信)(教攝於因)果(證,無上涅槃的極果),「還相」(由證開)(攝於果)是眾生的利益成就(利益的完成)。即「行信」是「往相的因」,「證果」是「往相的果」(結果)。也就是一切眾生所得的這個「證果」,是「二利(自利利他)圓滿的妙位(無上的佛果)」、「無上涅槃的極果(最上的佛果)」,所以到「涅槃」(真實之證)的話,必起「利他教化地」(濟度眾生的境地)的大悲,這即是還相(還相及真佛土攝於「果」)。

還相的人,如《法華經》的「普門品」所說一樣,或示人身、或示鬼畜身、或現佛、菩薩、大師等之身,導有緣的生類(始益)。又示佛身,集說八萬四千的法門,說真實的名號法,或令於凡夫地開正覺華,或施種種的善巧方便,初雖開示「一乘」(成佛的諸宗之教)、「二乘」(聲聞、緣覺之教)、「三乘」(聲聞、緣覺、菩薩之教)、「顯」(真言以外的佛教)、「密」(真言之教)、「權」(方便之教。在天台是藏、通、別之教)、「實」(聖道門的真實之教。在天台是圓教)等的「方便權門的道路」(教、修道),終令歸入「本願一乘」(終益)。若夫站於阿彌陀如來的立場,尋其本時,一切無非是如來的大悲廻向。

往還廻向

以「聖道諸教」,暫與「本願一乘」對立,眾生欲速往生成佛時,暫可廢捨之,此事《選擇集》已做了明確的指南。又立於如來的立場復深思之時,「聖道諸教」本是阿彌陀如來大智海的波瀾,是「本願一乘」(絕對門)中的法。

此故,以往相(教、行、信、證),談本願一乘的「因」(教、行、信)「果」(證);以還相(由證中開出)為「自利」(自身的成佛)「利他」(眾生濟度)「教化地」(眾生教化的境地)「方便權門(聖道自力的方便道)的道路(教法)」。而於其還相的佛、菩薩們說的教法中,暫時比照「本願一乘」,判別權和實、真和假,但「權」本為「實」的教法,沒有獨立的價值。從來,天台、日蓮等也就「教」判定「權實」,但是權、實是在修此的「機」上言之,於「法體」(絕對的真理)自身即佛智的世界,沒有「權、實」。於「法體」(如來的立場),「真」和「假」皆是鎔融無礙,不可徒論教(經)的優劣。現代學者之中,有人說「信心的人是還相的菩薩」,這是錯誤邪說。本來「還相」是在「二利圓滿的佛果」上說的用語,即使是信心的人,也不可於凡夫地談之。

就「往還的廻向」(開本願力的廻向為還相的是本願海的規定),有「約本」和「約末」。「約本廻向」者,指由阿彌陀如來直接廻向給眾生。「約末廻向」者,指如由如來廻向一樣,得佛果的還相菩薩,乘如來的本願力廻向,向其他眾生廻向自己所獲得的如來的清淨善,言「約末廻向」。

往還廻向

「約末廻向」,記於曇鸞大師的《論註》,其源,於天親菩薩的著作上已見其幽意。天親菩薩的《淨土論》曰:

「云何廻向(菩薩作的廻向),不捨一切苦惱眾生,心常作願(發願)。廻向為首(主眼),得成就(完成、實現)大悲心故」。

「成就」二字,是產生「還相廻向」教義的幽意。因為往生彼土,不發大悲心,不做「還相」的運作,如來的大悲心即不能說是成就(完成、滿足)了。

《論註》曰:

「還相者,生彼土已,得奢摩他(止)毘婆舍那(觀)(止是三昧,觀是依三昧而生的真智)方便力成就,廻入(還來)生死稠林(迷的世界),教化一切眾生,共向佛道(淨土)。若往若還,皆為拔(濟度)眾生渡生死海」(阿彌陀如來的廻向之相)。

如右文所見,高祖在「信卷」依「覈求其本」(明確地探求其本的話,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的釋意(釋菩薩五念門的成就,原本依阿彌陀如來的廻向),附上「約本」之點,然《淨土論》表面的意思是「約末」的廻向門。

依《淨土論》表面的意思,「約末廻向」在《淨土論》骨幹的「一心」(歸命的一心)和「五念」(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廻向)(廻向是利他,其他是自利的行)中,是「五念門」中的廻向,這是天親菩薩就一般願生淨土的菩薩所作的敘述。《淨土論》原來舒(開展)(開陳)「一心」(歸命的一心)中圓具的德用(功德、力用),為「五念二利」(五念門中前之四是自利,後之一是利他,之云二利)的「菩提行」(到菩提的修行),所以尋其本看時,菩薩的「五念二利」的行,亦不外是法藏菩薩亙兆載永劫的長時,漸次成就的功德。示此「五念二利」的「菩提行」原本是法藏菩薩的「行」之旨,是曇鸞大師的「覈求其本」之釋。高祖親鸞聖人於「證卷」的結尾示著其意。此實可說是開顯了《淨土論》的真精神。

然原本《淨土論》中即有此意,由「以本願力廻向故」一語即可得知。

曇鸞大師,至《淨土論》的教化地,依「以本願力廻向故」一文,作「三願的證」。高祖稟承天親菩薩和曇鸞大師之意,作「五願開示」,以開淨土真宗。三願的證,指取第十八願,緣佛願力故為速「往生成佛」的證據;取第十一願,緣佛願力故為速至「滅度」的證據;又取第二十二願,緣佛願力故為速「還相」的證據。「三願的證」的真意義是,彰顯往還因果皆緣如來的本願力。即以「往還」為主,彰一心圓具(信心中有名號的功德)的自利利他的功德大寶海(名號)是其眼目。

往還廻向

教行信證大系·要論:

(一)真宗的教判

(二)真宗的淵源

(三)真宗的流傳

(四)三法與四法

(五)願海真假

(六)五願開示

(七)往還廻向(本篇)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5-13 11:18
Next 2024-05-20 16:4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