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的流傳

整理 釋蒙光 2024-04-27

真宗的流傳

一、龍樹菩薩(南天竺)  龍樹菩薩如《楞伽經》所說,應釋尊的預言出現,可說是第二的釋尊,是印度的聖者。菩薩攜來《華嚴經》,著作《十住毘婆娑論》、《大智度論》等,顯一乘終歸指樂邦(淨土)的旨趣,教給我們「難行道」和「易行道」。

菩薩在《十住毘婆娑論》第九「易行品」,讚嘆本師法王的彌陀,依淨土三部經(大經、觀經、小經),自行化他(自信教人信),教我們但專乘本願。

三經之中,龍樹大士特依《大無量壽經》,直探第十八願的「成就文」及「信疑得失之文」的玄意。明本願一乘「唯信正因」的旨趣,彰顯「現生不退」的利益。如此彰顯《大經》的特色,所以高祖親鸞聖人以大士為淨土真宗的第一祖。

真宗的流傳

二、天親菩薩(北天竺)  「一心宣布之論」(《淨土論》)(歸命的一心)是菩薩宣言自身的安心領解的論著。《淨土論》開首的第一行四句(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國)是「一心歸命」的領解文,七高僧所傳承的皆是「一心歸命」的大信心。《論》中,菩薩自述願生的理由,在「偈」尾的「廻向文」(普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可以見到菩薩放下步調等同末代的我們。又從文意,可以窺見「一心」、「五念」、「往生即成佛」的旨意。

《淨土論》由「偈」和「論」的二部構成。「論」敘述「偈」的意義,開顯「歸命的一心」中所含藏之德,彰現「五念」(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廻向)、「二利」(前之四項乃自利,後之一項乃利他)的廣大菩薩行,以證明「一心」(信心)是佛因(往生的因)。

天親菩薩是「起觀生信」(觀淨土的莊嚴生起信心)的人,以心眼「觀」見淨土莊嚴的當下,即是「生信」(信心發)。《淨土論》所講的上機菩薩所修的淨土莊嚴的「觀察」,不是自力的行,而是開顯「一心」中所圓具的「德」。故天親菩薩結論說道:「由本願力廻向」。鸞師特著力於註釋此點,這即是所謂的「覈求其本釋」(明求其本者,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

「一心圓具之德」顯現在我人的生活時,依「機」而有不同。在上機的菩薩們則為「止觀相順」(坐禪開心眼,得柔軟心)之行,為「在此作想觀」(在此世作得生之想的觀法),為「三種順菩提門」(智慧門、慈悲門、方便門)。又通上機和下機,菩提心中的「願作佛心」即是「度眾生心」。像這樣,修相依「機」而有不同,但在依「一心歸命」往生這點則是相同。

真宗的流傳

三、曇鸞大師(雁門)  大師註釋天親菩薩的《淨土論》,著作《往生論註》(簡稱《論註》),說:「信佛因緣,願生淨土」。結尾時說:「聞他力可乘,應生信心」。大師最致力於「覈求其本」的註釋,及視菩薩們所修的「五念門」行,原是法藏菩薩所修的自利利他行,是「法體成就門」(在如來方面成就的行)。此依據《淨土論》的「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的文意而來。

大師又揭舉「三願」(十八願、十一願、二十二願),下了「往相」和「還相」的因果皆緣佛力的結論,這即是淨土真宗的起源。又大師設「冰上燃火」的譬喻,明示我等凡夫也能往生的趣旨(譬喻的意思是,在冰上一燃火,火熄滅和冰融化是同時。同理,我們的往生就如燃火一樣,火猛則冰融解,冰一融解則火熄滅。彼下品之人,雖不知法性無生,但以稱佛名之力,作往生意,願生彼土。彼土是無生界,見生的火自然熄滅)。

真宗的流傳

四、道綽禪師(西河)  禪師造《安樂集》,就一代佛教,分為「聖道門」和「淨土門」。這是大成龍樹菩薩的「難易二道的教判」(難行道和易行道)者。為大成淨土門,禪師以《大經》的第十八願,加上《觀經》和《小經》之意,明示了「為極惡最下之機」的「極善最上之法」,唯是「本願的名號」的旨趣。

禪師又表顯《觀經》之法(念佛),以調機誘引為優先故,主要立足於「機」(凡夫的能力)而論「廢立」(廢諸行立念佛)。

上三祖(龍樹、天親、曇鸞)以「大經法門」為主,下四祖(道綽、善導、源信、源空)主要以「觀經法門」正面的教化眾生。

真宗的流傳

五、善導大師(終南)  大師的著作有五部九卷。在《觀經》的註釋(四帖疏)中的「二河白道譬」、「六字釋」、「二種深信」等釋,是終南大師的獨擅場(獨特的發揮),是古今的妙釋。

《觀經》有「隱、彰、顯、密」,即有表面的意思和內在的意思(隱顯),恰如雲和龍的關係,經(《大經》)真意的龍之片鱗,自雲間隱隱約約地彰露出來。《觀經》的「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一文,不是「隱顯」之文,而是彰露之文。「五種嘉譽」之文(讚譽念佛的行者,為妙好人、上上人、希有最勝人、廣大勝解者、芬陀利華)亦非通「定散」(定善—坐禪,散善—諸善的行者)。

終南大師的「廢立」(廢諸善,立念佛),雖立足於「廢」而綜觀《觀經》,但親鸞聖人則以隱顯之意觀《觀經》(參照「化卷」)。若無此高祖的達觀(眼識),經的真實義則無法知道吧。

終南大師比較諸行和念佛,採用「廢立」,即是「二行(諸行與念佛)廢立」。高祖依「三心」(《觀經》的三心:至誠心、深心、廻向發願心),特別是立足於《大經》的「三心」,勸應捨自力入他力。

善導大師以「念佛的一行」傳道,高祖以「唯信正因」化導。宗風雖有不同,但在「二河譬」一文,則流露著「唯信正因」的本願一乘的全面目。彼之「白道」,高祖一喻為眾生的「信心的白道」,一釋為如來的「願力的白道」。二位宗師皆儼然有「唯信正因」的宗風。《和讚》(No.187·六九)曰:

「善導大師乞佛證 定散二心爲翻轉

 貪瞋二河譬喻顯 弘願(大經十八願)信心爲守護」

真宗的流傳

六、源信和尚(橫川)  橫川的源信和尚終生在台嶺,儼然地興隆「本願一乘」的妙宗,是淨土真宗的第六祖。

若粗心地看讀和尚的大作《往生要集》,會以為「正信念佛」是以「觀念」(定善觀)為主。但是若稍加留意地拜讀時,「極略觀」(勸歸命想、引接想、往生想)一文,是依據善導大師的「六字釋」而來。又《要集》的「我亦在彼攝取中」一文,明確的彰顯「廢觀立稱」(廢觀法立稱名念佛)的宗意。

和尚判別「專雜」(專修念佛和修雜行)的得失,辨別「報化二土」(真實報土和化身土),於茲能見到《教行信證》「真假明斷」(判別第十八願的真實和第十九、二十願及聖道的權假)的正意。

真宗的流傳

七、法然上人(吉水)  上人宣言「別依善導」,造《選擇本願念佛集》(簡稱《選擇集》),弘宣「選擇本願」(第十八願的信心)。

《選擇集》可分「廣」、「略」、「要」地拜讀之。「廣」指全篇,「略」指「三選章」,「要」指標舉的「南無阿彌陀佛」一文。上人將此三義的深意,最後以「依佛本願故」的文字表示。親鸞聖人稟承師意,直探願海(本願海),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在《教行信證》揭舉《選擇集》「略」與「要」的全文,相承恩師的法門。「正信偈」決判信疑(明信與疑的得失),明示安心。

《選擇集》中的「不廻向」(廻向不是由眾生,而是由如來)的釋意,在顯示「本願力廻向」。這是《教行信證》「教卷」卷首言的「謹按淨土真宗,有二種廻向」的依據。

高祖攬「一王願」(第十八願),開示之為五願(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願),依五願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更依十九願、二十願(方便願)明示「化身土」。

真宗的流傳

桂利劍老師:《正信偈講話》

親鸞聖人與正信偈

正信念佛

唯信正因

信海流出

信樂一念

久遠實成光壽海

如來的選擇與重誓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出世本懷

本願一乘的因果

現生的利益

淨教傳承:天竺初祖龍樹

淨教傳承:天竺二祖天親

淨教傳承:中夏三祖曇鸞

淨教傳承:中夏四祖道綽

淨教傳承:中夏五祖善導

淨教傳承:片州六祖源信

淨教傳承:片州七祖源空

跋:信心念佛之法脈正眼

《正信偈》講讚

《正信偈》真髓

真宗教旨(上)

真宗教旨(下)

真宗的教判

真宗的淵源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4-26 17:25
Next 2024-04-28 17:1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