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同朋 整理 釋蒙光 2024年11月05日
一 懺悔報恩之心爲本
am:师父好!又不想杀生,但又需要吃肉,比如要吃鲤鱼,怎么办?才能尽可能减少罪过?
蒙光:
am:感恩师父!受教了!阿弥陀佛
蒙光:
簡單說兩句:
重點不在罪過本身,當知罪從心起,爲了這個自我能活下去,我們一生會傷害很多衆生,造很多罪。所以,與其糾結表相的罪業多少,不如好好聽聞如來爲了救度這樣無善造惡的我,所成就的超越善惡罪福的大悲功德,以懺悔的心,常行報恩行。
以上文章請耐心看完,相信對您的思攷會有些幫助。
公號中文章討論善惡、罪福的開示和法談有很多,有緣學習,自可從中得益。
am:此世中持戒修行,真的感到很困难。自己恶障,吃素,方法难调,身体糟糕了。吃肉,哪有真的净肉,也是麻烦。家有蚊子蟑螂老鼠,自己都难熬,小孩家人更不行。在单位,已是倍加小心不露异常,还是很另类。毕竟是自己没有道行,生命层次太低了。但这正是修行的目标啊。真宗教法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但学得不深不透也得益有限。非常感谢蒙光老师您的指引!
聞聲:老师,上午好!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单位节日发的螃蟹卡,我不会自己提回吃,我把螃蟹送给别人的话,那不也是在杀生吗,请老师开示我该怎样处理这螃蟹卡🙏
蒙光:可以提回來放生。如果不方便,看能不能退卡。不能退的話,就不要用好了。
聞聲:因为湖北梁子湖的螃蟹名气比较大,外地的亲朋特意打电话过来要我寄,那像这种情况我就说我是佛弟子,不能杀生,拒绝。
蒙光:對的。而且聲明立場,對對方也是種一個善根種子。
聞聲:我负责班组后勤点菜,经常会点鸡鸭,像这种我可以吃吗
蒙光:不爲你殺的現成肉可以喫。
蒙光:除了盡量不要殺生之外,喫什麽不是特別重要。
重要的是喫什麽都不要忘了以慚愧和感恩心頂戴。
即使喫素,也頂戴著衆生恩,是衆生生命的付出。
聞聲:感恩老师开示
參:
二 有念到佛的人
聞聲:三次香港道场闻法,都有不可思议的收获。来香港闻法前一天晚上,我照例去看望父母双亲,因为初闻法水有佛法加持,一有机会就给母亲讲佛法,母亲本来就跟佛有缘,让她老人家不管开心烦恼,都不要忘了念佛。
来香港的前几天,母亲打电话给我,要纯念佛的那种念佛机(以前奋迅请了一个回去给外婆,带到乡下房子里去放着了),很迫切的需要。我暂时没有,第二天又打电话,我把同学家里念佛机请去。很意外的是,父亲帮着把电源线牵好,放在母亲床头,念佛声不断。我偷偷问母亲,父亲没嫌吵吗?母亲开心的说没有。
这次去,我照例跟母亲聊佛法,父亲也在旁边(我其实是想让父亲听到)。父亲因去年中风,腿脚不便,性情大变,经常是提无理要求,出言伤害母亲。我直言维护母亲,父亲已有几个月不理我。这次我说起蒙光师的父亲往生之事,蒙光师是怎样办理丧事,一路念佛,送火化时大声喊“爸爸,朝有光的地方去”。小区的人都说蒙光师的父亲“生的伟大,死的有福”。父亲听的很认真。我顺便夸他老人家,这辈子做的最有功德的事,是历经几年修缮家族祠堂。这比你当多大官,留给子孙多少财富都有价值。如果不学佛,结果是堕入六道轮回。我父亲晚年特别信鬼神,身体稍微不舒服就找神婆,他信有六道。一听到这里,马上说我现在已经不信那个人啦!我说那很好啊,我们有阿弥陀佛护持,鬼神都不会近身,您跟我妈每天跟着念佛机一起念佛,往生跟阿弥陀佛去西方极乐世界!父亲点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变化啊!之前每次喊父亲,他都会把头偏向另一边,不睁开眼睛。这次不但理我,还开口回应,心里很是激动,马上跟奋迅分享这一好消息。由衷的感恩托福佛菩萨加持,让执拗的老父亲能直面佛法🙏
參:
蒙光师的开示,反复的听闻音频,会有一两句话直击心灵深处。这次我深深体会到“因缘”。一回湖北就经历了到站下雨,回家淋雨受凉感冒了。第二天取快递时,隔着老远看到前亲戚,我想着把鼻子清理一下好打招呼,刚好就到跟前我正准备问候,别人把脸别过去了,我尴尬的当时,蒙光师的“因缘”这两个字就出现了,啊!因缘。要换了以前我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半天,想我平时对你不错啊,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现在简单的两个字就消去烦恼。学佛让我这愚痴蠢笨的脑袋开智慧光啦💪唯有南无阿弥陀佛!
聞聲:老师,我写好直接就发给您了,看到前面几位师兄师姐的心得,很是忐忑不安,惭愧自己感悟不够,文笔很干巴,心胸狭窄,很少夸奖别人。这么伟大慈悲的佛,一直以来都在看着我、护着我、守着我,我没有感觉,没有升起惭愧忏悔之心,我真是非常对不起佛菩萨
蒙光:不必和别人比較,是自己一人與母親的關係。人心起起落落,時明時暗,都是自然,要變好、要懺悔,並不是以誰的表現為標準。“就這樣地”,已在如來懷抱中。
聞聲:感恩老师
蒙光:非常好。同朋們對聞法的態度,自然在轉化。
這次的心得,有不少驚喜。
有同朋發的我還沒來得及看,剛纔將德歸同朋的心得做了修訂補充已經發出來了,大家也抓緊時間看。
請同朋不要將同朋的心得只當成和自己的水平相當來看待,就如昨天安護同朋說的,心得雖然是自己寫的,卻不是自己能寫出來的。我補充說,是如來握著我們的手寫出的真實。
這次德歸同朋的心得,我同樣做了相當程度的修訂和補充。當同朋看到自己寫的文字,與老師發出的文字中的異同時,就是很重要、很切身的指導和學習。而大家看到其他同朋的分享,當知是法通過同朋的因緣在向我顯現、流動。
德歸:辛苦老师订正,弟子对比学习完一次,最深刻的感受是老师的“全力以赴”、“毫无保留”,太惭愧、太感恩
中午先用公号文章里的音频拜听了一遍,由于对自己写的原文内容比较熟悉,“自以为”听出了老师修改的主要内容。下午回到办公室后,用软件将老师订正后文稿和原文一对比,一下被震惊到:老师作出的修改,大的修改如对有关法义的展开、人物关系、相关背景的交代,小的修改如错别字、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顺,甚至标点符号等微细错误,老师都一一补充订正了,初步统计,竟有近三百处!
看文章发布时间,老师应是用整个上午在逐字逐句修订,面对老师付出的心血,惭愧地无地自容。透过老师的用心,看到了自身的粗鄙浅陋,存在着诸多不足,尤其是写文章的水平不够,要从老师的修订处入手,认真学习领会。更大的问题是不够用心,犯了太多处低级错误,耗费老师时间、心神,实在不应该。于是带着惭愧和感恩,针对老师修改的地方,逐一进行了对比学习,认真领会老师修改的用意,不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
德信:
读了德歸同朋的心得,很有感触。这次没去十月的香港法座现场闻法,真是遗憾。今年以来都想去,但都没去,一方面是自己的“想法”太多,因为自己目前的情况实在不太好,在这个当下,自己的肤浅、罪恶、愚昧都被暴露出来。自己哪里有喜欢佛法?就像老师给德歸同朋开示的,眼前的利益得失计较一来,佛法早就没影了,眼里有的只是无休止的担心、恐惧、不甘、忿懑……自己被守护的事实却看不见,听不到,恐怕我的无知肤浅还不止如此……另一方面,我确实连承担往返的费用都有困难了……难过归难过,但这是自己的业报,所幸自己还能在慈亲的怀抱中面对。
德歸同朋的心得中能感受到满满的慈亲的爱,我居然生起了“羡慕嫉妒恨”的心,还好早上看到老师给聞聲同朋的开示:“不必和别人比較,是自己一人與母親的關係。人心起起落落,時明時暗,都是自然,要變好、要懺悔,並不是以誰的表現為標準。‘就這樣地’,已在如來懷抱中。”,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啊,我也有我的慈母——阿弥陀佛,各人现前的境遇因各自的业力不同而千差万别,但慈亲的爱却是一样的,谁的母亲对自己的独生子不是全身心的爱呢?是我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的世界,慈亲给予我的是她全部的爱,与德歸同朋和他的慈亲给予的没有丝毫不同。
我没有在现场,但慈亲通过德歸同朋和老师的示现,正是为我一人而来的运作,德歸同朋问老师的问题,恰恰就是我的困惑。只不过德歸同朋面临的是如何抉择职业发展和闻法的问题,我面临的是如果被裁员失业,如何生存和闻法的问题,老师的回答可谓通透干脆,也回答了我的困惑,我现在也不纠结了。如果我的业报是该困窘饿死,那无论我怎么挣扎也没用,索性坦然接受。与其东想西想,惶惶不可终日,还不如好好在佛法师教上用功,即便是死,也是死在慈亲的怀里,如果还有命,就算失业也不可怕,只要秉持着“佛法第一”的信念,慈亲自有主张,轮不到我自己瞎操心,我唯一要操心的是今天有没有在佛法中有受用。
所以这几天我更新公号也比以前“勤快”不少,因为我知道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我更新公号的最后一天,珍惜现在还能行报恩的每一天,哪怕明天死,今天也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歸淨:南無阿彌陀佛。老師,我要懺悔今天給孩子拍百日照,衝動消費了一千塊的套餐。想著,既然有能力,別人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不能落下。晚上坐在書房拜抄,越想越不對勁,這些看似漂亮的藝術照,不就是佛陀說的「夢幻泡影」嚒⋯⋯以前拍的婚紗照,也都壓箱底了,除了結婚那天供人觀賞一下,其他沒有一點用處。這次還是沒能吃一塹長一智。晚上拜抄的時候突然想到,有這一千塊,要是拿來供養三寶多好,可以為孩子培植福報,又或者交給寺院放生,能免掉多少殺業啊。可惜當時,是一點也沒有想到。
可見自己平時在佛法上用心不足,身心都是在世間人情和迷妄中打轉,缺乏思考,隨波逐流。真是好慚愧!每天也都有拜讀、拜抄,看似每每總有領解,但是一遇到考驗,就什麼也記不起來了。果然是徹徹底底、無可救藥的愚痴凡夫。
阿彌陀佛有我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犯錯的孩子,也真是夠操心的,但祂依舊不捨棄的慢慢地在調熟——只有晚間一個人坐在相對獨立的空間裡拜抄,才會升起懺悔的念頭。清淨智慧的法語,暫時將思緒帶回慈親的身邊,令我對自己的日常言行加以反思。牆上貼著的瑞劍老師說的「佛法第一」,此刻提示著我生命正確的方向。
向老师懺悔。
感恩慈親不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是啊,錢用在什麽地方,關注點就在什麽地方。人最難捨的是財,難捨能捨,才是修行最初第一步,布施中的財布施。我們會用財供養身體感官和欲望的享受,卻常吝惜眞正心靈成長滿足的受用,更不要説利他。雖然理論上也聽過利他即自利,卻很難出手。所以叫顚倒。看到自己的顚倒相而常懺悔,才是有念到佛的人。
參:
三 拜抄師教的感動
歸元:老师,这次在道场,我听到的一句是“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水火之难。”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若有時間,可詳細説説。
歸元:好的,老师。
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看到您前几天在群上开示的一段:
“所以一個人的得救,就是所有人的得救。雖然在現實因緣的世界,我們爲煩惱業所障,看不到這樣直接的顯現。但瑞劔老師的一句詩,苦悶已久的安護同朋從歸元那裏偶然看到,一段時間以來困擾她的疑闇之雲:‘什麽是佛心?到哪裏找佛心?’,就在這一句中瞬間晴朗了。當安護同朋與歸元同朋分享這份心得法喜的時候,歸元同朋的心,也被激活而生動起來。所以救度的力用內涵在一句中,印於一人之心,就能發揮無限的生機和力用。在人,則要聽聞千萬句,才能遇到有緣的一句。一句通透處,一切通透。
我這樣說,並非說兩位同朋就已畢業。所謂‘信心之渠細細清,彌陀法水滾滾來’,‘當捧上終身的努力’,不是嗎?
剛纔安護同朋將心得先發給我,我看後說:‘很好,請轉大群。最後一段,看看歸元同朋看到後會不會有什麽補充。’
但我沒有讓安護提醒,也沒有給歸元留言,果不其然,等到了歸元的回應。
同樣的一句法語,讀過多少遍,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就能感受到其不思議的功德力,親心、光明,就從中透出來。有緣的人自能體會。
要問什麽樣的人是有緣人呢?在法上認真的人,知法的尊貴而敬法的人,知無常的可怖而精進的人,找到自己的善知識的人,這些,都是聽聞的力量。真宗的聞法,就有這麽不可思議的功德。
很多人以爲其他法門都講修行,真宗爲什麽不講?真宗的行乃是‘名號大行’,即如來所修的行,凡夫通過聽聞領受其功德,此謂‘聞其名號’。
凡夫未破我執的努力,與如來已經成就的修行,二者的功德利益,如何能比較呢?
所以老實聞法,盡量把握聞法機會,參與到法談中來,能來現場聽聞的人,最容易與法感應道交。
本來,在大悲大智的父母前,做聽話的傻孩子就好,但是能夠真正還愚癡的老實人,太少。多數人都是自作聰明的孩子,讓如來冥見其業力因緣,而搖頭嘆息。”
眼泪就控制不住的涌出。每看到一次,哭一次。业道当真可怖,阿弥陀佛的救度好尊贵好尊贵。我们当真是不喜佛法,轻视佛,说喜欢、尊贵的当下也只是看到一点点佛,而升起的一点点回应,然后转头就忘。
我们说自己是恶人,但却并不知道、不觉得自己有多恶,常常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实际上极重恶人说的就是我。我们比自己以为的要恶千百倍,佛比我们以为的尊贵还要尊贵。
在拜抄时,思绪纷飞,在念佛时也在念自己而不自知。仅有的一点知道,也是仰赖佛的光明照耀,才脱去一点点伪装,才发觉,啊,原来是这样。
我们人真的很贪心很贪心,永远都不知足。以为知足了、够了,能这样已经很难得了,却是一点也没有。
心中升起,“如果不是有佛法,有佛,你都不知道会成什么样呢!要好好的感谢佛啊!”下一句话是“如果能……就好了”。我们就是如此的贪,贪得无厌,忘恩负义。这样的我们当真是地狱必定,是要到地狱的地狱去的。这样的我们能被拉上来,当真是不可思议。
蒙光:是的,是這樣的汙泥被播下蓮花的種子,要連同我這汙泥的心,一同開出清淨的法之華。
歸元:从9月底开始拜抄《真暗闇》至今日,已经抄了2/3了。唯有在拜抄、念佛时才会好受一些。南无阿弥陀佛
蒙光: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去思惟、反省,發現如來所說的法是真實。如因果,無常,一如,守護和救度,這樣的真理,是不離開我們的日常生活的。
歸元:是,临时抱佛脚,说的就是我。
蒙光:臨時還能抱得到佛腳的人,是宿緣很深的人。大多就隨業流轉了。要小心。平時在佛法上花的時間和起煩惱的時間,自己好好盤算一下,調整過來。
歸元:能尊师教而行,能有佛法可依,像我这样幸福的人再也找不出了。
信慧:
信慧:南无阿弥陀佛
到今天,这本闻法记录、拜抄笔记本即将用完。想着写几句最近的感受,写着写着脑海里浮现一些法语,就一起记录了下来。刚好写完一页。
就是这样一本一本的闻法、拜抄笔记陪伴、支持着我度过这苦乐参杂其实是苦居多的日子,慈亲和师教的光明没有片刻离开我。自身作为佛子,也应该有“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自觉。
与同朋们共勉!
歸淨:南無阿彌陀佛
我也有所感悟:近日的拜读和拜抄,能暂时将我的思绪拉回慈亲的身边,令我对自己日常的言行加以反省,回到“佛法第一”的道路上来。
感恩各位同朋的精进与勉励!南无阿弥陀佛
奮迅:南无阿弥陀佛
是呀,拜读拜抄真的能感受到佛光穿破我们昏暗的生活,让我们意识到,原来一直在慈亲爱护之中。法语和老师的教导,会经常从脑海中翻涌出来。闻法回来后的两天,感觉没有休息好,整个人有点焦虑紧张,这时候真的会感觉拜读拜抄,是人生一大乐事。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大概就是这个感受吧。
信慧: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晚上好。
晚上拜抄公号文章《慈亲物,即儿物》。最近每天拜抄的内容不固定,基本上是选取自己更有感触和受用的法语篇章。今天之所以拜抄这篇,是因为读到归净师姐的拜抄片段,内心感动受用且震撼。于是从头到尾拜读、拜听过后开始拜抄。
说实话,这篇开示文章在我看来不算短。在我是很难用一天里一整块的时间全部拜抄下来的。
我从这一段开始拜抄,跳过了中间两段,然后继续拜抄「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表面上看,是以自力修行為主」这一段,及接下来讲述《药师本愿经》导引凡夫至慈亲心的段落。
我向老师汇报一下我的心路历程:
其实我原本是想直接从最初打动我的归净师姐摘录的那几段开始拜抄的,但是又想起老师教导过最好不要以个人意愿去拣择完整篇幅里的法语段落(大意,具体我可能表达不全),所以我就硬着头皮从比较靠前的段落开始拜抄,这个过程中,也有在体会着抄录下的一字一句的法义、亲心,但内心其实很想快点把这些抄录完,好开始抄录我深有感触的几个段落。就这样,我拜抄到了讲药师佛之例的第一段,这一段抄录完,我还是很想快点跳到后面,一方面觉得感触不是太深,另一方面懒惰。
拜抄之前其实我基本已经全篇拜读、拜听过了,所以对这几段的内容还算熟悉,原本我是想跳过去拜抄的,最后还是决定把
药师佛这两段一起抄录完。支撑我的一个意念是:
我的身边其实有不少学习圣道诸门的人,他们可能会引导我去学习圣道门;或许将来也会有对佛法感兴趣的有缘人,问我这样一个学习佛法的过来人,为什么在四万八千法门中选择净土宗乃至浄土真宗。那个时候我该如何回答他们,我想今天所拜抄的这两段讲述药师本愿的法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到我自己和身边的有缘人。
托慈亲照育,我在法语经文方面的记忆能力应该不算差,在香港与老师法谈、向老师请教的时候,也时会浮现与老师当下教导的内容相应的法语,也会脱口而出。对比,老师说,“是的,是这样,你是记住了,但你没有用出来,你只是记住了。不过记住也是好的”我回来之后其实是有努力想在生活中实践的。写下这一段,是对刚刚分享的心路历程的补充。既然记忆力不算太差,更应该勤读诵多动笔,这是为了更好的自利利他。只考虑自己的学习,想必也很难长久。
同时我也想请教老师,像这样篇幅较长的文章,如果一天不能全部拜抄完,是否分几个时段,甚或几天,拜抄顶戴吟味至深入骨体这个方式,会合适过每日择取自己最有感触的法语拜抄呢?这其中的选择,自己现在还不尚明确,恳请老师开示解惑。感恩老师
蒙光:你還是用自己的興趣在抄,這不是佛法爲主的態度。
真正的拜抄,就是從題目抄到落款的時間,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連標點都不能改。如果原文有錯字,請教後改過來,否則不可擅改。因爲有可能是傳抄錄入的錯誤,更有可能是你自己水平不夠沒讀懂。這樣才叫拜抄。
你現在的做法,和以前並無實質差別。看似在拜抄,但都是有自己的目的的和想法,是以自我爲中心而不是以聖典師教爲中心。都像你這樣做,後代就不會有完整的經教可拜讀了,每個人都還是以自己的想法在競相出頭。
蒙光:拜讀也是,可以以專題拜讀,不可以用自己的喜歡作爲拜讀的選擇標凖。要先尊重聖教、師教本身的順序,按次第學習,不要跳著讀。這樣的心態還是浮動的,很自我。
信慧:还好请教了老师!
其实已经有尽量在改了,但还是习气太重,还好有老师反复提点教导。同朋里可能也有像我一样的问题,我把老师的开示转发到群里。
感恩老师教导,我之后会注意的。
信慧: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晚上好。
今晚我们打卡群同朋的法谈,原来慈亲切切实实守护着我们,只是我们经常视而不见。慈亲要救我们,我们自己也要积极配合呀
蒙光:是樂在其中,不止是被動配合啊。
信慧:是的老师
谢谢老师教导
奮迅:南无阿弥陀佛,看到同朋的分享,有种卸下顽固自我的重担的感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通过同朋传达的法味光明,自己的心也被打动温暖起来
德信:看着群上的法谈,忽然第一次有了老师、同朋们好可贵的感受,感觉这里才是家,有人真正的在关心自己,特别是在自己与佛法若即若离,对红尘欲望的渴求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感受得到呼唤声通过老师、同朋在不断喊我回家。
德歸:是啊,被佛抱在怀里的我们,总是挣脱出来跑给阿弥陀佛追,而如来、祖师、善知识、同朋、教法、道场、公号、微信群、法谈……都在呼唤着我们回来,皆是本愿海为融化我而在我生命中的显现,一样地尊贵,唯有低头
硕:我们是否有真正的低头,就像老师说的,是在事上见的。在真正的欲望,利益面前做怎样的选择,如果没有,那只是浮于嘴巴上的,是虚假的。
德歸:没错,法谈中的受用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然还是概念,没有力量。对现在的自己来说,远不是自己想用就用得出来,因为这力量不是自己发起的,是法的力量,所以要持续闻法、要法谈,直到真心徹到方可。
慶聞:南无阿弥陀佛
有法在的地方,有老师在的地方就是家
感恩老师与御同朋们的护持
蒙光:禪宗有句話頭:“常在途中,不離家舍。”
娑婆的事當然要做,但那只是旅途而非歸宿。
人在旅途,內心因常不離家園和慈親而安堵。否則就會“忙忙六道無定趣”。
慶聞:感恩老师时时警醒,拖回轮为旅途羔羊的孩子。学生谨记在心。
留言列表(1条)
[…] ——剛纔在編輯文章時,再次拜讀覺謙同朋這篇文字,依然感動不已。這篇文字因爲牽涉到個人的心情,不敢多讀,但被文中法語的力量和光明照到,欲流淚的當下,也深深被安慰和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