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魚者問

原创 同朋 2022-02-07

捕魚者問
鹿野苑釋尊像

(一)2022年02月06日

蒙光:午飯時在飯桌上提起一樁公案。

聽慧律法師講《楞嚴經》時說到,他曾到過一個島上講法。這個島草木不生,住著千餘人,世代以捕魚爲業。當地人問他:佛教是否要不殺生?

在彼時彼地,這個問題,如果問到你,你會如何回答?

當然我聽到慧律法師的回答,稍後我會提及。

先問問群上的同朋,佛法要學以致用,現在有這樣一位漁民聽說你學佛,來問你這個問題,你想對他怎麽說?

(補充:慧律法師的《楞嚴經》及其他講座,知見大體不錯,且講得生動,我有時手頭做不用動腦的事,就聽他的講法錄音,溫習聖道教,以免浪費時間。但他談淨土都以聖道心性的角度,又糅合密教的觀念方便,是比較典型的雜行雜修,並不推薦給初學淨土者。)

捕魚者問

敬止:佛教確實說不能殺生,殺生的業報很重,因為因果報應是天地的法則,殺生必然帶來惡報,這並不是佛要懲罰眾生。

然而,在業海沉淪的我們,為了生存,很多時候會不得已殺生,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即使不是為了生存,平時無意的殺生也有很多。這樣看來,我們都是地獄必定,無可救藥的眾生。

值得慶喜的是,在世間的因果業報之上,還有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阿彌陀佛正是為了救度我們這樣的愚惡眾生而發願。因為阿彌陀佛光明的照育,讓我們看到自身的濁惡和業報的可怖。

殺生畢竟是殺生,唯有帶著慚愧懺悔的心。

南無阿彌陀佛

捕魚者問

闻君: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试着回答一下。

佛教是讲不杀生,这是造杀业,也会有短命等的果报。不仅不要杀生,还要尽可能放生。不取物命,与物命。

但眼看你们所住的地方草木不生,没办法发展种植等其他方法来过活,只能以捕鱼为生。所以当不得不杀生时,也有对应的办法。你的职业是捕鱼养活家人,这是可以的。但不要看别人捕鱼,因为鱼也会埋怨你见死不救的。自己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平日可以放生,出现在放生的场所。给众生活命,众生就会让我们活命。

不杀生,不单是不杀死有生命的众生,还是爱物惜福。一张纸随手丢弃、食物没吃过干净、浪费时间、让父母操心等,都是杀生。

生命的领域很宽广,无量寿的世界很广大,今现在,就正在我们的当下世界中活动着。事事物物都跃动着无量寿的真理,我们是被守护的存在,很自然的就会对身边的人事物,生起感恩顶戴之心。所有的生命,联接在一起,就是阿弥陀如来的无量恩海。

现在捕鱼杀业已造,我们一起念诵佛号来感恩为我们的生命而献出生命的鱼虾吧。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捕魚者問

聞濬:佛教不只是讲不杀生,更是要救众生。为了救众生,法身佛可是会种种化生,变化成山川虫鱼来救我们哦。此地草木不生,大家全赖众生舍生命地救度,才能生存下来。这是不得了的恩惠啊!所以大家这辈子要努力学佛,将来一起参与到法身佛救度众生的大事业中,才能报答佛恩和众生恩哦 

祎祎不舍:

捕魚者問

歸真:依师教,闇暗中的凡夫身是顶戴着无量生命而活着,若非活于如来本愿行于白道不仅白白浪费生命,也无时不在造着杀生业,真正的生路唯活于如来的本愿力行于白道,在此不得已而杀生时唯有惭愧感恩的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德靜:同朋们回答的真圆融贴切,末学受教了

学生祈请老师为我们转述一下慧律法师是如何对答的,以及,如果是老师的话,您当如何劝化该岛上的朋友们呢?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捕魚者問

(二)2022年02月07日 01:36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今晚友人來訪,坐到現在(淩晨一時半)才散。群上消息匆匆看了一下,抱歉沒有及時回復。

同朋們上面表達的觀念認識都有可取之處,但都想一次把道理講全講透,願望雖好,恐怕並不現實。因爲我們面對的,是不了解佛法,生在邊地,沒有什麽文化的純樸鄉民。所謂法無定法,應機則妙,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用他們能懂的最簡單的方式,說你認爲最重要的內容。

我昨天和家人談起,就問他們:覺得可以和漁民說什麽?怎麽說?

慧律法師給漁民的回答是:大的可以抓去,小的放生。

如果是我,大概會對他們說:

殺生有罪,所以阿彌陀佛特別憐憫這樣的衆生。

捕魚者問

歸真:南无阿弥陀佛

願樂:南无阿弥陀佛!

德靜: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

闻君:所謂法無定法,應機則妙,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用他們能懂的最簡單的方式,說你認爲最重要的內容。

法尔:南无阿弥陀佛

捕魚者問

(二)2022年02月07日 10:44

闻君:老师说的是,想一次把道理讲全。

所以即使老师问的是:在彼時彼地,这个问题,如果问到你,你会如何回答?

也会因为是蒙光师问的,所以“积极的学以致用”,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而忽略了真正要听回答的是岛民。这些纯朴乡民不了解佛法,生在边地,没有什么文化,应站在他们的角度用简短浅显直接的话表达重要内容,令他们感受到温暖安心并明白接下来如何做比较好。其他的内容有时间再慢慢交流。

反思自己的回答,第一句就出现造杀业、短命,把渔民当下就吓了半条命去,我不也是杀生了吗?讲了一大段,到了“爱物惜福”,估计没耐心的渔民要告辞去捕鱼了。到了“无量寿”和“无量恩海”,也是一些他们没听过的词汇,若没说明白又使渔民们半信半疑,这也不恰当。

闻法不彻底,越说越错。

慧律法师的回答简单直接可操作。蒙光师的回答让渔民们感受到被守护的温暖。智慧又慈悲。

南无阿弥陀佛

捕魚者問

蒙光:說得好。

昨天因爲太晚了,我只交代了自己的應對,沒有說明。剛剛打開電腦,想著要就昨晚的話作個補充。@聞君 同朋說得很好,這樣做更好。問題提出,不是只等待一個標凖答案,而是要激活心靈。法談就是要這樣不斷切磋琢磨,才能洗濯垢汙,顯明清白,信心就是這麽打磨出來的。不能只是聽了一堆理論,看了很多文字,卻沒有融入自己身心。昨天發言的同朋,將自己的想法去對照大家的回應,會有更多的收穫。

闻君:看到问题的当下,就有点“真剑胜负”的感觉。虽然幸运现在没有在生死场上短兵相接,但这已经是拿着真刀真剑在训练了。

这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谢谢老师提出让我们演练了一番。

捕魚者問

蒙光: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法不在說得多麽華麗複雜,讓人望而生畏,而是要讓人受用。大乘的精神,就是利他。沒有利他的功用、徳分出來,就不是如法的答案。如果再加上自我標榜的成分,那就與外道魔道相親了。入佛入魔,也只在微細的一念之別。

我簡單分析一下。

大家想想,漁民爲什麽會問“佛教是否不殺生”這個問題?他問的重點不在佛教,在殺生,說明他的內心對佛教是有認同和接受的可能的,但殺生的問題成爲他內心的障礙。

常年以捕撈爲業的人,每天面對活生生的生靈,自己卻不得不殺生自活,不會完全沒有不安的感覺,這是人的良心,也是佛性使然。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認爲殺生是好事。所以,內心模糊的不安需要明確,更需要解決。這是當下他們問問題時最需要的。

慧律法師回答,大的抓去,小的放生。一是讓島民有方便著手處。他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生活方式,那就先減少傷害。這是現在能做的,也是能讓他們心安的方式。

又,本來他們的生活中只有殺生,經法師這麽一點撥,現在多了個放生的念頭和行爲,這在無形中,也就種下善根了。

捕魚者問

我的回答:殺生有罪,所以阿彌陀佛特別憐憫這樣的衆生。首先是肯定、明確殺生有罪。殺生有罪,是天地大公無私的理法,不是一家之言,更不是對他們有何偏見。實際上他們會問這個問題,良心上就已經知道自己有罪了。但在問話時還是待罪之身,有罪與否不能確定,也不願面對,會忐忑不安。一旦明確定罪,心反而能安穩。

但是話不能只講這一半。他們的罪,正是如來的特別悲憐之處,這才是佛教的真價值。如果在有限的因緣中,沒有將如來的大悲傳遞出來,我是不能滿意的。所以要明確告訴他們,有一位阿彌陀佛特別憐憫他們的罪過,值得他們信賴、依靠。

如果理論地分析,我這前後兩個分句,就是機法兩種深信,“有罪”是“機”,如來憐憫是“法”。以後如有緣和他們深入講說,千句萬句,也無非是機法兩種深信這一句的展開和確定。真正聽到一句的人,自會在罪的自覺中仰敬歸命阿彌陀佛。

捕魚者問

參攷:

媽媽的心

“連我這樣的惡人都……”

救度惡人是絕對界的慈悲

還愚癡往生

長壽和健康的秘訣

攝取不捨是「今現在」

《親鸞聖人》的二十三次感動

念佛,不需要改變身份和職業

一莖草,一滴露

爲什麽學佛卻與家人、親友衝突不斷?

佛法的生活:道在葷素屎溺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11 20:40
Next 2022-03-12 08:1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