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蒙光 2022-01-27
佛法當爲佛法而學,爲解決後生一大事而學。自身先受用佛法的真味,才會有力量利益他人。只有從自信方能出教人信的真實報恩行,否則從自我中心的思慮計度和作爲,都不可避免地會摻雜個人的我見、我慢和名利欲,變成雜毒之善。所以,首先應專注於自身的後生一大事,注精神於佛法的鑽研,依師教安心,而不必急於向人傳道,也無需說服別人認同。
不是來學佛的人越多越好,只要有一個真正受用佛法者,即能報盡佛恩師恩。如果身邊沒有這樣的人,自己就要去做那一個。
放眼望去,身邊皆是同在夢世的凡夫,他們認同與否,實在沒有什麽價值。眼中只有二尊和祖師聖人,與如來連袂行於生死之旅,有何不足?
説要專注於自身的後生一大事,不是教人自私自利,眼中看不到他人。以解決自身生死大事爲先,若變成生活上的自我中心,缺乏圓融方便,這也是聽偏了。
有人學真宗,只想自己方便就好,沒有利他的心,有因緣也不能、不願主動將頂戴的教法與人分享,這樣只管自己的心態,既非大乘佛法的精神,也無法與淨土教的大悲心相應。聽聞慈悲的教法,佛的悲心和智慧,自然也會從聞法者身上應分流露出來。沒有出來,那就是被我執煩惱障礙了。
又《本典·信卷》:
『安樂集』(卷上)云:「據諸部大乘明說聽方軌者,大集經云:於說法者,作醫王想,作拔苦想。所說之法,作甘露想,作醍醐想。其聽法者,作增長勝解想,作愈病想。
若能如是說者聽者,皆堪紹隆佛法,常生佛前。
——但多年來觀察到,有些同朋聞法的心態,不是將說法者當作醫師那樣信用其指導,而是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給自己開藥方,師匠只是其自開的藥方中任他使用的一味藥。這樣的同朋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學佛爲名,向老師提出各種要求。
這樣的做法,其實在世間的人道倫理也是很不如法的,但在傳統斷層的當代社會,大多數人不知人道的常理早已是常態。在自稱是“佛教徒”的群體中,這樣不明是非的人,並非少數。所以很多人一學佛,就連世間法的常識也可以不顧(美其名曰“超越”、“不執著”),不但因無知而所思所行悖於人道,還會爲自己貼上佛法的標簽,以佛法的名義向人予取予求,滿足自我的私欲。
如有自以爲是,捏造老師沒有說過的話而向人哄騙炫耀者。如果是有心學法者,應直接向老師求教,若有疑問,或聽到可疑的傳聞,亦應向老師求證,而不是自己悶在內心自行解決。這樣的做法其實都是自我作主,不是身爲弟子的求教態度。
老師建議要如何學習,按常理,剩下的就是學生自己該如何去做了。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瑞劔老師也說,把馬牽到水邊,也要馬肯低頭喝呀!但是有同朋會向老師提出種種要求,希望得到老師額外的關照和幫助,否則自己沒法學。這是自己不能擔當,而把自己的問題當成包袱甩給老師的不負責任的心態。
還有人是老師給自己指定的功課不學,自己給自己定一個“更適合自己”的功課,這樣的人算是誰的學生呢?
不能隨順師長教誨,但師長若不能滿足其心願,就有抱怨不滿的情緒,這都是以私欲在利用而非信任、尊重師長,非教學之道也!
學佛是大丈夫事,希望不要將世間法的情執、欲望,煩惱習氣帶到清淨佛法的修學中來,搞得烏煙瘴氣,自害害人。我們當年跟隨老師學習,也就是四個字:“法上相見”。
師道當如何,可以看瑞默恩師行狀中恩師是如何事師學道的,世間法可以看《論語》(參:有父兄在)。這麽多年來觀察發現,當代人學佛最顯著的問題,首先都不是佛法未能入心,而是人情人性中厚道、正直的基礎缺失了,這方面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家庭倫理、孝道的喪失。當然,這是另一個很大的話題了。這一課,需要補上。
參:
留言列表(1条)
[…] 自信方能教人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