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野瀨瑞默老師講於京都 一九九八年二月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曇鸞大師說:「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什麽是他力呢?光是讀文字的話,不知道是什麽意思,只能讀成「他的力量」(other power)。如此一來,意思就變得很曖昧。有一個國家議員不知道「他力」的意義,開口閉口就說「靠他力不行」,「他力」不是用在選舉上的。

「他力者,如來本願力也」,本願力是什麽呢?即是如來的願心、佛心,乃至覺證。佛不光是佛而已,離開衆生沒有佛,那樣的佛是不存在的。這種想法(按:與衆生相對)是其他宗教(神)的思想,佛與衆生由下而上,無衆生則無佛,無佛則無衆生。「我(即)一切衆生也,一切衆生(即)我也」。如此「自他一如」的覺證(自他一如的世界)的是佛,這充滿覺證的心也是智慧慈悲,從這裏自然的流露大慈悲的心、念力,這即是宇宙大的心,這就是本願力,也就是他力之所以爲他力處。所以,若以爲本願力在我們之外,是不行的。我們是被包在他力中的,完全的包容我們的是真正的他力,也就是說,我們無法逃到他力之外。

說「我信他力」,視「他力」在對面,我去信它,如此解釋的話,是佛教以外的信仰思想。我們一直在他力之中,想逃也好、笑也好,都在他力中,就有如我們在空氣裏,一直呼吸著空氣,卻不知空氣一樣。被告知後,才發現「啊!原來我就在空氣裏面,托空氣的福,我活著」。

空氣自身的運作,讓我們的生命得以存續。不止我們,植物也是托空氣的福,才長得茂盛,一切萬物皆無法活在空氣之外。佛教所講的他力,即是如自他一如的「大的他力」,這就是本願力,就是法性真如海。從真理講的話,就是法性真如海,和這法性真如海滿滿的「覺證」、「心」爲一體的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若以爲我們在他力之外,這是很大的錯誤。法性真如海,就是彌陀正覺,真宗就是從這裏出發,不由他力,我們的存在即不成立,所以往還皆他力。往生淨土也好,感受佛恩信心歡喜也好,皆是拜本願力所賜。所以,不可以使用「other power」,要如曇鸞大師所說的:「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彌陀的正覺」(247頁),本願力就是彌陀正覺的心,本願力之外,無彌陀亦無彌陀的正覺。

如《六要鈔》所示,

——《六要鈔》是存覺上人註釋《教行信證》的書。在註解《教行信證》的書中,以《六要鈔》一書最爲詳盡,共有六卷,故說《六要鈔》。

《六要鈔》中,讚歎彌陀的正覺說:

諸佛菩薩修五念門行而得菩提(覺、道、智),即皆依彌陀三昧到菩提。尋其根源的話,諸佛菩薩得菩提是彌陀正覺(光明壽命的覺體)的運作。

若不依阿彌陀佛之力,諸佛菩薩無法成佛。一切諸佛皆依彌陀三昧之力到菩提涅槃的世界。無論是哪一尊佛皆是依阿彌陀佛的彌陀三昧力(就是本願力)成佛。我們原本就是依彌陀三昧力的。彌陀三昧之所以爲彌陀三昧就是本願力——南無阿彌陀佛,這就是彌陀三昧的精華、結晶。彌陀三昧的結晶示現於我們的面前,這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華嚴經》有這麽一句話:「一切諸佛皆依一道出生死」。《華嚴經》是一般佛教的根本法輪,被譽爲一代佛教的根本法界的《華嚴經》說:「一切無礙人(佛),一道出生死」,這個「一道」是什麽呢?就是「彌陀三昧」。這個「一道」來到我們的世界示現爲《教行信證》,現爲叫本願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本願力,爲呼喚聲。親鸞聖人爲顯示此而製作《教行信證》,一切有情若不依彌陀願力即無法獲救,在這裏,佛教統一論確立。

依親鸞聖人,世尊的一代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一代教所示的聖道、淨土得以被統一。彌陀三昧之外無解決生死之法,我們的獲救之道若不依彌陀正覺力、本願力的話,即無有出離之道。蓮如上人在三首詠歌的《御文章》裡懇切地教示我們:「於今出離生死之一道,除可信憑者(本願力)」,若不依本願力的話,出離之道無一亦無二。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諸佛菩薩修五念門行而得菩提」,這是說諸佛菩薩爲了成佛而修行,這也是依彌陀正覺的力用。不同的是,諸佛菩薩是修五念門行而得菩提,我們(最低的機類)則是依「聞信的一念獲救」,「聞信的一念」是我們唯一的「修行」,聞信的內容和諸佛菩薩修證的內容雖是一樣,但是諸佛菩薩現的是能修行的「相」,就如《淨土論》中,天親菩薩以五念門爲淨土的行,五念門的行是:「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前四者是向著菩提涅槃(證)的方向走,所以是「入」,一入的話即成迴向門,這是「出」,如此才成爲真正的佛道。

由此可知佛法、佛道不是自己獨自享樂的世界,真正的佛道,不分聖道、淨土,是「上求菩提(證、覺、智),下化衆生」,這就是大悲、慈悲。「上求菩提」是自利,「下化衆生」是利他,自利、利他就是法,這全部就是真正的佛道。自己成佛就好了,自己變成有錢人就好了,這種心態是自我主義者,是迷執的世界。

這邊(上求菩提)是入門,這邊(下化衆生)是出而濟度衆生(老師指著黑板上的板書),依大悲的活動把自己證悟到的所有法寶都給一切衆生,這是大悲的活動,這就是「迴向」。

講到這裏,想必大家發現到了,這就是法藏菩薩,法藏因位之相,是「入」,從迴向出來的時候是彌陀成佛的世界,天親菩薩在《淨土論》中明示,五念門的行即是淨土的行。天親菩薩修五念門行而得成就,這就是五果,這(修五念門行)是因,五果這是佛的覺證。看似菩薩修五念門行而得菩提,其實尋其根本,是法藏因位(五念門行)的行,是依此德一切菩薩走上這條修行的路的。

重複一下,諸佛菩薩不是依自己的力量修行得果的,尋其根本,是法藏(即彌陀)五念門的行即五果門的功德,使諸佛菩薩得菩提的,這是《六要鈔》所講的內容。親鸞聖人在《入出二門偈》中明示,此五念門的行實即是法藏菩薩的修行,法藏菩薩代替我們修禮拜、讚歎、作願、觀察、迴向的行,成就此五種行即是成就自利利他之行,這就是今之「南無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阿彌陀佛」。《入出二門偈》中明示著這樣的內容,以這爲基礎,存覺上人的《六要鈔》詮釋彌陀的正覺。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六要鈔》曰:「彌陀正覺,即修五念速得成就」。此意即本佛彌陀示菩薩相,爲「法藏」,修五念門而成正覺。若立腳於彌陀久遠的正覺說,可說五念門的法門和修行是久遠正覺的開展,故法藏菩薩速得菩提亦是當然。(247頁)

本是久遠實成的阿彌陀佛,示現法藏因位之相,是爲我們喔!是爲我們示現如來成佛的因果喔!阿彌陀佛原本是久遠實成的阿彌陀佛,久遠實成不是在說阿彌陀佛什麽時候成佛的佛,而是原本即是佛,但是這麽說的話,我們無從想象,連聽也聽不懂,連什麽是佛也不知道,因爲我們認識事物是在「時間和因果」中始知道事物的。如:何時,在哪裏,爲什麽會這樣子?若沒有這三樣內容,我們無法「知道」。沒有這些的話,我們的心沒有辦法接受,這就是說明,這是說明事物的最基本,不論發生什麽事,鐵定是「什麽時候的事」、「在哪裏發生的」、「爲什麽會這樣」,若無這些的話,我們無法知道阿彌陀佛。

因此,久遠實成的阿彌陀佛下現爲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的前面,開始菩薩的修行,作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修行的結果,成就了阿彌陀佛,這就是彌陀示現的因果。在世自在王佛的前面,發濟度衆生的大志願,作五劫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這就是「時間」,能知道菩薩爲我長時勞苦的修行,所以方生「原來是托阿彌陀佛的福呀」,始對佛昇起敬仰的心,從尊敬的心昇起智慧、昇起信心,若沒有這樣的話,突然就說原本即是佛,我們既無法「知」也無法「聞」。所以阿彌陀佛雖示現這樣的相,其實是久遠的彌陀,久遠的正覺。一爲久遠正覺的話,就會超越這些,久遠之中,時間、空間、因果皆超越,但是這樣的話,凡夫無法思惟、想象,無法入凡夫的腦海,我們是用這個標凖始認識事物。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四)

我也是出生於大戰之前,當的是海軍。在軍中常要「傳令」。傳令時決不可以忘記的是,「什麽時候,在哪裏,發生什麽事了」,忘記這個的話,即無法交付。最重要的是「何時、在何處、發生什麽事了」,若是內容太長的話,太專心去記時,反而把這些給忘記了,結果,到了目的後,無話可說。曾出過這樣糗事。原來如此,要聯絡事情給別人知道時,電話也好,電報也好,「何時、在何處、結果如何了」,除此外,沒有可傳達的。所以我們的認識,除掉這三點即不能成立。是這樣的狀態下說「久遠的正覺」的。用「久遠」是表示沒有時間、空間的,也超越了因果。真理的世界是沒有時間、空間的。一加一等於二,是超越時間·究竟的,無始亦無終,不論到何處皆是一加一等於二,超越時處,超越因果。

是從這個世界示現這樣的相來到我們的世界,這是娑婆的世界,即是迷的世界,所以必須要用到「何時、在何處」的就是迷的世界,問「爲什麽」,就是迷的世界。佛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還有一樣是「語言」,這也一樣是迷的證明。思攷,發表所思攷的內容這就是語言。好,就在這裏打住,再說下去沒完沒了。

相關鏈接: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一)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二)

《教行信證大系》講義(三)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21 19:42
Next 2021-08-22 10:4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