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自性”or“自我”?

原創 同朋 整理 蒙光 2023-04-27

“自力”:“自性"or“自我”?

一 佛法不求速成

同朋:老师下午好

最近还是烦恼不减半分,但努力遵循老师的教诲,烦恼的时候不会像以前一样自甘堕落,会尽量去做一点该做的能做的事情,比如打字《纯情的念佛人》和诵经拜抄。刚刚诵经的时候,可能内心的烦恼太重了,感觉诵读的时候内心一直被恐惧和烦恼占据,就这样带着烦恼,继续读,这样是对的吗?感觉大脑一片空白,也没记住什么

蒙光:平常沒有佛法時,就只有煩惱,大腦不也同樣是一片空白嗎?哦,有時不是空白,因爲還在津津有味地回味煩惱。

佛法不是記住的,是滲透的。現在才滴兩滴水,你就問我你爲什麽自己還沒有濕透?

明明你被煩惱已經濕得透透的了好嗎?

到現在爲止,你是怎麽“聽聞”煩惱的?效果很明顯了吧?

現在有沒有拿出迄今爲止“聽聞”煩惱的一半力氣來聽聞佛法?

繼續聽聞,不要貪心想速成。

你喫美食的時候可沒有想速戰速決,沈溺於男歡女愛的時候也會相逢苦短,偏偏讀了兩句佛法就想怎麽還有煩惱,怎麽還沒有結束進入下一個階段。

你打的是什麽無本萬利、一夜暴富的主意?

又,以前開開心心造下的惡業,難道不該哭哭啼啼地還嗎?

極於聽聞

“自力”:“自性"or“自我”?

二 覺得别人有佛法,心生煩惱怎麽辦?

同朋:老师您好 和同朋聊佛法 总被她影响 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她 而心生烦恼 总觉得她领受的佛恩和对机罪恶的自觉 (这都是佛力法镜的照出来的)都比自己深 也希望自己进步能快些 我这种心态该如何调正

蒙光:看到別人比自己強而産生貪嫉心,是我慢的一種。因爲把學佛當成“我執”的資本,所以會比較誰修得好。覺得自己好就起慢心,看到別人好就起嗔恨嫉妒心,這和窮人仇富是同樣的心理。其實你在比較的不是佛法,是自我。

凡夫不能無我,所以這樣的心無法斷除。我們因有我執而處處分別對立,自惱損他,對自己是這樣的凡夫毫無自知,不知在佛前懺悔自己的煩惱惡業,這就是我“地獄必定”的實相,也是“機之深信”的實質內容。

親鸞聖人說:

所謂凡夫,無明煩惱充斥吾身,欲望多,嗔恨、嫉妒心重,無有間息,至臨終一念為止,不止、不消、不絕。 」*

聖人是以佛的光明爲鏡,看到自身的實相,而作如是懺悔。這才是“機之深信”。頂戴信心,不是自己不斷進步、終於登頂了,而是跌到谷底、徹底落第了。但是徹底落第、掉到谷底的時候,被早已知道我在那裏,且一直在告知、提醒我自身的真實處境是在那裏,同時一直在那裏陪伴、等待我的阿彌陀如來雙手托住,說:“你終於肯輸給我了!”

“自力”:“自性"or“自我”?

你把被如來的呼喚聲喚醒的“機之深信”,錯當成是自己能得到的修行成就,這是完全聽錯了。從這種錯覺出發,就會覺得自己可以修得更好,也會嫉妒別人比自己修得好。這種心態和想法,完全不是信心無我的精神。以這樣的觀念希望“自己進步能快些”,只會更增加我慢的煩惱。

因爲覺得自己可以不需要佛出手就變得更好,所以一直在往錯誤的方向努力,背道而馳地跑給佛追,追了一生又一生,到今生仍然是自力的習氣難斷。

不知自己的實相,以爲自己的心能用自己的力量調整,這都還沒有真正聽聞到自力的無力和他力的真實,只是在凡夫相對的世界:得失、生滅、有無的想法中打轉。所有這些患得患失的心理,都有一個堅固的核心顛倒見:“我”。只要有“我”,失固然煩惱,得也同樣煩惱。如大經說:“有無同然”。

沒有聞到佛法“無我”的德分,就破不了我執,這種想自己修得更好些的慢心和貪心,和對他人的羨慕嫉妒恨,都不可能斷根。但是如實聽聞佛法,佛法的光明、“無我”的德分進到我們的身心中多一些,我們的貪心、嫉心就會淡一些。雖然只要這個業報身存在,煩惱就還會生起,但有遇到佛法的人,在這些惡念生起的當下,“是這樣烏漆抹黑的我呀!南無阿彌陀佛”的慚愧懺悔會一起出來,也能嚐到“這樣的我,如來也不嫌棄”的感恩和歡喜。

另外,不要與凡夫比較。“共是凡夫”的世界,大家都是地獄必定,大煤球和小煤球見面,大小形狀不同,都一樣黑,沒有什麽好比較的。一同仰望如來,被如來的智慧火點燃,才會有光明。如法的法談,在法談中言語流露出的真實佛法功德,會讓人自然注目於法德的尊貴而讚歎法,有的只是對佛德的讚歎和對自身惡業的慚愧,而不是生起對人的貪嫉。我不了解你所說的同朋是什麽情況,但是從你煩惱的內容來看,你和同朋對法的領解和“聊天”,恐怕有很大部分都還是“我執”在相互碰撞和傷害吧!

“自力”:“自性"or“自我”?

*注,參:

因果的真理和大信心的世界

血淚之語

自己的發現與阿彌陀佛的發現

凡夫的地獄必定

還愚癡往生

「親鸞一個弟子也沒有」

「以知恩為智」

真正的念佛,是時時有懺悔的心

《親鸞聖人》的二十三次感動

燃燒吧,煤球

佛法是現實之樂

“自力”:“自性"or“自我”?
“自力”:“自性"or“自我”?

註:公號文章有讚賞回復功能,每篇文章都設置了與本文相關的法語,作為對讚賞的回應,也是對同朋的法供養。   

“自力”:“自性"or“自我”?

三 自力:“自性”功德力or“自我”的業力?

蒙光:

“爲樂願生”的陷阱

则盈:

淨土教的“離苦得樂”,就是聖道教的“破迷開悟”,在佛究竟所“證”的世界,唯是一味的真實,並無聖道和淨土的區別,差別只在衆生趣入的方便不同而已。聖道教依自力修戒定慧成就,破迷開悟;淨土教依他力回向的金剛信心,離苦得樂。

——不瞒师兄,之前一直无法理解真宗这边有点排斥“自力”,终于在今天得到师兄的答案了,圆融 !

蒙光:真宗的“自力”,其實和聖道門講的“自力”意思不太一樣。

因爲聖道門說“自”的正義,首先是指“自性”,亦稱法性、真如。從自性本體生起功德力用,依“自性”而起修時,名爲“自力”。但凡夫墮於無明,不能自覺其自性故,雖依教奉行、積功累德地修六度萬行,不修到破我執、入自他不二的三昧境界時,不能與“自性”相應,就談不上“自性”起用。嚴格說來,還只能算外道,隨時有墮入邪外的可能。而一般人的經驗,是做人做事都有個意識的主體,將這個與他人、他物相對的主體稱爲“自”,將這個經驗的“自我”,錯認爲就是佛法所說的“自性”,以爲“自力”就是從“自我”這個主體出發的努力,這就全體成了凡夫的顛倒見,所謂“用攀緣心爲自性者”。殊不知這個“自我”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成爲輪回的動力,是“無始生死根本”(《楞嚴經》卷一)。此義在《楞嚴經》中破“妄心”已反覆指示,但一般人既未證,亦不學,混淆不清。

佛法中說“自”,並非教人執著於自身。雖稱“自力”,其實是借假修真,要以假名的“自我”,修出真實的“自性”本具之功德“力”用。但只要未到不退轉位,通身仍陷在自他相對的迷執煩惱中,此時誇言“自(性之)力”,猶如霧裏看花,水中撈月。

所以,根據“力”的來源,從“自性”所出是功德力,從“自我”所出是業力。聖道門依“自力”修行,當知依的是自性功德力,而非自我(我執)的業力。

明乎此,有人攻擊淨土教的他力思想,聲稱修行要靠自己努力,不能靠他力;或者靠他力也要靠自力,所以純他力是錯誤的思想云云,這些人說的是哪個“自”、又是什麽“力”,就難逃法鏡的照鑒了。

在淨土門,則是知道自身依自力不能了生死(即破我執),這裏說“自力”,直接就是指“我執”。

在聖道門講“自他不二”,是修行的目標,卻無人保證行者能在什麽時候成就,今生能否成就。在淨土門,則直接說凡夫沒有資格談“自他不二”,痛快地否定了以自我的努力求出離,在一般人看似勵志、實則自大,因此必定落空的想法。於是一轉爲依佛方成就的回向,以佛功德力爲強緣,轉化自己的心念而成就三昧,此謂“他力”的法門。

法藏菩薩是依自力修行成就的聖者,但依“自他不二”的真理,他一成佛證道,自然就有利他的功德回向衆生。所以我們是領受佛的果地功德回向而成就。在我們相對界的經驗和語言中,將佛方說成與凡夫相對的“他”。這個“他”只是方便假名,說“他力”,事實上是“佛力”,是成就“自他不二”境界的佛救度衆生的功德力用,是緣起於自性、法性、真如中的功德。佛教緣起論中有“真如緣起”說,淨土教的思想就是基於“真如緣起”論展開的。“真如”即“佛”,“緣起”即“力”,真如緣起,即他力。在佛方,是因爲成就“自利”的正覺,所以能起“利他”的大用。在衆生說,是如實領受佛的功德力用——“他力”,及佛的利他方便——“他利”。

所以說淨土法門是大乘最高真理的實踐。覺悟者的如來,隨順衆生在迷界所習的自他相對性,令衆生與佛相親與佛相感應,得以從相對入絕對,從凡情入聖境,所以說淨土是最爲應機方便,也是最高妙的法門。而淨土真宗,正如瑞劔老師說,是大乘的巔峰。因爲能令最下的機(地獄必定)得最高的成就(往生成佛),才是最高的法。

则盈:他力就是佛力 腦洞大開 確實是,凡夫要達到破執開悟,太難了,古往今來,能成就者寥寥無幾

“自力”:“自性"or“自我”?

蒙光:

何爲“他力信心”?

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

淨土真宗的信仰

淨土真宗的信心

法義四題

——他力就是佛力。

聖人之教,本來如是。

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呢?真正的佛法是:「我是地獄必定」! 

(見恩師開示:信心決定的相狀

——有人聽到的是:真正的佛法是“我是佛”。

這是只聽到了一半。 

一半的佛法,就不是佛法。

“我是佛”的話,自己當下哪來這麽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習氣煩惱?何以現在明明想做個好樣子,卻放不下各種計度和惡習呢?

所以還有個“我如何成爲佛”的問題。

真正的佛法,必須包括這個層面。 

只說一半,剛好助長憍慢,入魔有分。 

“我是佛”,是在佛的層次上講的。

“我是地獄必定”,是在衆生現實的層次上講的。 

但是,如果只是現實的衆生,以自身的程度,不會看到自己是“地獄必定”,認爲“自己是佛”的才是常態。 

因爲其實衆生也不知何謂佛,只是把自己說得好些,符合我執的習氣。 

據實而說,以自身的地獄心眼,看不到身在地獄的現實。闇中不能見闇,是有光才能看到闇。只有遇到佛法,才會被看到自身“地獄必定”的事實。 

所以,能說出“我是地獄必定”的人,是已經遇到真實的人。真正有佛法的人,在衆生現實的層次,只該講到這一句。

有人會生出這樣的疑惑:學佛不是要以成佛爲目標嗎?以自身是佛的自覺自信,而努力修行精進,有什麽不對呢?

在世間法中,儒家不也說:“堯舜與人同”,“人皆可以爲堯舜”,“彼既丈夫我亦爾,何可自輕而退屈”,“希聖希賢”、“見賢思齊”嗎?

應該明確地說,上面這些話都是對的。

但是,我們在理解和運用中有偏差。

偏差的關鍵在,佛也好、儒也好,經典中說到這些聖賢(“人”)的時候,其實是在說“道”(“法”);而我們說到這些聖賢(“人”)的時候,就只把他們當“人”,而且是當成與自己程度相近的“人”來說的,並未著眼於“道”(“法”)。

我們內心羨慕的是這個“人”的功業,是其表象(“跡”),而非內涵(“心”)。

是的,雖然孔孟在當世也不成功,但他們後世的名位,亦足以動人仿傚企慕之心。更不要說朱熹、王陽明這樣,有事功、有名聲,公認的大賢。

一般人想做孔孟曾朱王的時候,可有想過大禹、顔回的艱難困苦乃至夭亡而不失其本心呢?孟子說:“禹、稷、顔子,易地則皆然。”何以故,論心不論跡,這是信念的真理。只羨慕賊喫肉,沒看到賊捱打,是不行的。

尤其是中國文化到宋明以後,理學、心學爲儒學主流,通過自力修養成聖成賢,成爲文化和民衆的共識。這當然有弘揚正氣的積極價值,但對於絕大多數人,卻因從衆和虛榮心,雖力所不及而勉強模仿,産生了普遍的虛僞矯飾和教條之風。

這樣的大趨勢下,其他教亦未免受到影響。

佛教徒也是如此,多少人讀幾本佛書就已目空一切、訶佛罵祖。作個速成的覺悟者是很爽的事,真正讓他們去面壁、或如六祖惠能那樣在五祖寺內舂米、在獵人隊裏喫菜打雜,他們能做得了幾天?一天就跑了吧!

沒有真正的信念,唯有名利的目標,卻說著“希聖希賢”、“見賢思齊”的大話者,比比皆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佛教徒說自己要成佛,是想著自己能和釋迦牟尼佛一樣,神通威德,無所不能,具足福報相好,萬衆景仰。但這些人卻從未認真思惟過何謂佛?功德是什麽?從哪裏來?他們內心深處,並未真正了解佛的功德境界。從其身口意中,也體會不到佛的慈悲智慧。即使有,也多是虛飾矯糅,真實篤定者希有。

當儒者說要做孔孟之徒的時候,內心往往有著成爲擁有孔孟名位、朱子聲望、陽明功業的教主情結。

標榜的理想是“道”,著眼點卻是現實的“人”。以凡夫的業習,不可避免地就會掉入“我慢”的陷阱,以聖賢經典的教語“莊嚴”(裝飾)自我,助長我執我欲。

相信大家在國學圈裏、佛教圈裏,見到過不少這樣口號崇高,內裏空虛、不可一世、儼然一方教主的人物了吧?

症結就在學“人”不學“法”。

如何才能學“法”呢,佛法第一,則身命可捨、名利可捨,沒有這樣的自覺的人,不能見“法”的真實。

自我神聖化容易,真正契入神聖之境者,萬中無一。

所以自信不是不對,但信的內容和對象,需要再三推敲。

在佛教的聖道教,與儒家教義中,“自信”,指的是對“自我本性”的確信。

在儒家是信“天命之謂性”,“萬物皆備於我”;

在佛教,是信“佛性”,人人本自具足,衆生本來成佛。

這是在覺悟、佛法究竟境界上說的。

一般人雖可鸚鵡學舌,卻望塵莫及。

在漢傳佛教淨土的教理中,對信心說得最系統、影響最大的,無過澫益大師的“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澫益大師從天台教理來解析信心,已經是淋漓盡致了,但和善導大師一比照,則可以看出澫益大師說“六信”都只是“自信”的展開,其內涵,大致相當於“法之深信”的一部分,即述及凡夫有可被救的本性,與如來有救度的誓願力和方便力。但“機之深信”則闕如。

因此,漢傳淨土教理中對信心的認知,在“機的自省”這一面,實踐上不能說沒有,但在理論上的認識是不足的。

實踐上的有,主要表現爲懺悔法的修持,但這只是輔助往生的教行,並非淨土教法的核心。

善導大師的“機法兩種深信”,看似簡單,其實是相對世界能給出的最簡捷、深刻的概括,即西田哲學所謂“絕對矛盾的自我同一”的至高理想,機與法這兩個世界各自獨立的兩極,統一於一“深心”,即“信心”。

作爲善導大師教義的核心,“機法兩種深信”直接將機的自省與法的救度,作爲淨土教成立的兩塊基石奠定下來,而“機”“法”兩大基石,統一於深心,即如來回向的真實信心。

所以,善導大師所提示的“兩種深信”,即真宗的真實信心,其完整的表述,是:被如來正智照見自身無力解脫、必墮地獄的事實,而依如來願力必定往生成佛,還來度衆。這一表述中,涵括了機法兩種深信,與往還二種回向。

佛法的精神是無我。

如來無我,故雖成道而不捨衆生,欲與衆生共成道。

在凡夫,標榜自身的修行功德與信心決定,宣稱依自己的修行或信心必定成佛,都是貪佛之德以爲己功,非真實功德,亦非真實信心。反而是在佛前合掌低頭的懺悔之心中,自然除去我執,這是在凡夫位能做到的無我。無我則唯佛而已,是謂他力,即佛力。唯無我,方是真實信心。

參:生死·正邪·自力與他力——儒佛教榷論

“自力”:“自性"or“自我”?

聞濬:刚刚顶戴《本愿海涛音》,以下兩段法语,正与老师今日开示的:净土门的“自力”既是“我执”相印证。

卷头言(23)

虽然我们常常说要「报谢佛恩」,但是佛恩深重,难以穷尽。佛恩既深且广,无涯无边。

如来的大恩海所以深广无涯底,只因是「誓愿不思议」故,是名号「威神功德不可思议」故,是阿弥陀如来有「无量力功德」故。

圣人有此切身之感,故教示我们「佛恩叵穷尽」(《净土文类聚钞》)。此一语中,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可惜大多数的人不知此句含意深远,认为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听闻」,用自己的力量去「信佛」,用自己的力量来「念佛」,所以根本谈不上佛恩。佛也好,本愿力也好,统统给抛到一边去了。「他力」、「他力」,变成只是嘴上挂的口号。

禅宗里有一句话:「无一物中无尽藏」,此句令人品味无穷。

“自力”:“自性"or“自我”?

卷头言(24)

《净土文类聚抄》言:「夫无碍难思光耀灭苦证乐,万行圆备嘉号(南无阿弥陀佛)消障除疑」。看吧!此文中有的只是对「法」的赞叹,佛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议力,在此一览无遗。

但是,不舍自力心的人,看不到这点,只是一味地在「我还没有得到信心」、「人一定要念佛才可以往生」等的疑虑中挣扎。他们认为凡夫也该作点什么才可以。所以在他们的眼中,「难思光耀」也好,「万行圆备嘉号」也好,被看成是凡夫水平的价值。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往生一事完全是如来的誓愿力,是大悲佛智的独用。

眼光放高吧!眼光放高吧!当敬信佛智。

——本願海濤音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4-26 10:39
Next 2023-05-05 16:3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