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校譯 2023-08-09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大無量壽經玄義》總說:誓願一佛乘

第一章 如來興世的本懷

第二章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一節 大願成就 

「信卷」曰:

「一切羣生海,自從無始已來,乃至今日,至今時,穢惡污染,無清淨心,虛假諂偽,無真實心。是以如來悲憫一切苦惱眾生海,於不可思議兆載永劫,行菩薩行時,三業所修,一念一刹那,無不清淨,無不真心。如來以清淨真心,成就圓融、無、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至德(註①)。」(註①:至德指名號。 )

可以之窺如來的「願心(註②)」,察因位的願行,而又可知名號成就之相。三心的成滿處,即二利圓滿覺體的成就;名號的成就處,是即大願的成就。(註②:願心指大悲真實心。)

「願」,指五劫思惟的大願,「行」指不可思議兆載永劫修滿的大行。佛的願行外無眾生的願行,眾生的往生是如來願行成就的德用。

見菩薩的發願和修行,欲同勵願行者,是實踐倫理的分齊。法藏菩薩的願行,其相有二:謂「願力」、謂「願心」,共是如來一正覺內的風光。願能起行,行能成願,故云(「信卷」本):

菩薩行時(略)業所修。」

願在此中,成就行的是願力,故願行歸一願力。

菩薩三業所修的行,是行即已依「願力」化作大悲生命的躍動的行。大悲心是云「願心」,如來願心外,別不見行業。故高祖於「三業所修」的文後緊接著「如來清淨真心」,行業的大行即以名號為「選擇本願」。庸學科之,指此應云「選擇本願之行」的「行」被省略掉了,此說恐不得高祖意。雖釋「大行」者行業也,眾生何擬往生因作行業乎?縱使有行相,見行體是信也的是真佛弟子的心境。又縱使以大行解作行業,如見餘佛餘菩薩的六度行,誰仰之為如來的行業?唯仰是願力、願心的行業、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名號。大信心唯是聞信本願的生起本末。

一願力開則涉願行,合則入願力。大行的成就處,是全大願的成就。至德尊號的成就,是即大願成就。王願成就文的信一念,直以是名號成就的相,之云「大願業力」。此即是《大無量壽經》的宗致,故善導和尚力說: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二節 名聲普聞 

大哉!一念開覺的如來正覺

響流十方的名聲普聞

「名聲」周遍盡法界處,有光明、有佛佛、有祖祖、有經經、有法門、有論釋偈頌。無明永夜於茲晴,眾生疑雲始散盡。云「發遣」、云「招喚」,齊無非如來的口業功德。

惟彌陀超世的願力,能修滿大悲六波羅蜜的行業,永劫的行海,全為本願力之水,化作一實真如的功德大寶海。是即大願的成就,亦是本願的三心、如來的勅命。

名聲普聞處能成行者歸命的一心,若以「命」屬「歸」,唯是機受安心,以「歸」從「命」,全是如來的教勅。故「行卷」云: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如來的教勅,是即大正覺的名聲攝化。超世的願行、佛智、業因,全都會於一回向的勅命,為眾生聞信的法體大行之一南無阿彌陀佛。「行卷」所詮,在是妙行,今經所顯,全在於茲。

《大本》(《大經》)言:

「正覺大音,響流十方。」

又言:

「名聲超十方,究竟靡所聞。」

《正信偈》曰:

「重誓名聲聞十方。」

又「行卷」曰: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如來大正覺的名聲普聞,在本佛是口業功德。故《論註》曰:

「如來微妙聲,梵聞十方。此二句名莊嚴口業功德成就。(略)。是故願言:使我成佛,妙聲遐布,聞者悟忍。」

是全第十七願之相、諸佛咨嗟(讚嘆)的稱名、眾生如實的稱名、彌陀選擇的稱名、釋迦發遣的稱揚,全攝在此中。是即口業功德成就的大悲心,於茲乎一經全為名聲普聞。

「教卷」曰:

「說如來本願為經宗致,以佛名號為經體。」

「即」之一字,示本願名號不二,「教卷」宣之,以詮教行不二。謂說如來的「本願、名號」是《大無量壽經》唯一的使命,即攝諸佛的同勸同讃,是釋迦善逝的大發遣。而融攝世尊的發遣於彌陀口業功德的大團圓者,實乃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聲普聞。放之,即響流遍法界,為四法身土的妙法妙證;捲之,則是如來一回向的願心。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三節 因果一體 

《大經》曰: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曇鸞大師註解《淨土論》曰:

「何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偈言:觀佛本願力,遇(註①)無空過(註②)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註③)故。」(註①:「遇」指信也。註②:「空過」指落三惡道。註③:「功德大寶海」指名號的功德。)

又曰:

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者,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略)所言不虛作住持者,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

「不虛作住持功德」者,是淨土二十九種莊嚴中,佛莊嚴的第八主莊嚴,三嚴中的佛莊嚴功德成就。此莊嚴功德,緣起於娑婆界,而成淨土真宗。佛功德是體,本願是其力用(活動),大悲攝化的本義可見於茲。果上圓成的法門之意,亦實存在於是處。如第十二、十三願,屬佛功德的體德。

若夫立足於因願見果海時,光壽無量的誓願則成「實相身」,第十八願則成「為物身」。實相、為物不二,是一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而四十八願結歸於真實五願,五願亦攝於一王本願。以是見此,「不虛作住持功德」統攝果上莊嚴,佛以眾生往生的行信為己莊嚴,此莊嚴外無佛的正覺。「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正是此意。因果一體是彌陀的別德,如來成佛的因果即是眾生往生的因果,應知。是大本所說的玄綱,餘經未顯之妙談。

《論註》不亦曰耶:

「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者,蓋是阿彌陀如來本願力也。」

此意甚深。謹惟:力願相符、願行不二、大悲六波羅蜜之行,以本願為生命,以願力故為眾生往生的行業。爾者即五兆的願行,會一願力,以成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思議的至德尊號。因中藏果,果上不離因願,因果不二,「名號」能為眾生往生的行體,是三法圓具的名號,「法體成就門」之意是之。法雷轍曰:

「大行者行業也。」

應知。

中宗曰(蓮如上人):

「阿彌陀如來御辛勞,建南無阿彌陀佛本願(略)成就南無阿彌陀佛

(御文帖八通·思惟

「南無阿彌陀佛之本願」即是超世的本願力。「成就南無阿彌陀佛」,即是「真實功德相」、「不虛作住持功德」。《大無量壽經》的正意無他,唯是為示彌陀超世的願力。

高祖曰:

從本願所生起 念佛成佛自然(高僧和讃No.200·八二)

願力能破無明的疑闇,成眾生的大信心。華、天之極唱,自不待言,要真二門尚且非我等之所堪,可偏仰信願力。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四節 正覺圓滿 

光壽二無量的覺體,廣略相入、自利利他圓滿的妙境界相,是即如來正覺的世界,是一南無阿彌陀佛。

謹惟:如來正覺的全體是光壽二無量,由此光壽海,起攝化的大用時,大悲的願心為本願的勅命,成行者歸命的一心之體。何故,正覺乃大悲的願心,顯為「發願廻向」,「即是其行」即全「南無」為光明攝取,即是「阿彌陀佛」。可仰信他力廻向的別願、餘佛不共的正覺。

「招喚的勅命」,顯如來正覺的名聲攝化,「廻向的願心」,是如大悲的他力佛智。「本願的行業」,即名號,是即選攝的「正定業」。爾者即「招喚」、「名聲」、「願心」、「佛智」和「業因」,在一名號中圓融無礙,之為如來的大正覺。將正覺圓滿的妙法體對機受安心,則一念安心是名義聞信的領解故、是他力(本願力)信受的信故、是法德全領的信故,乃機法一體、能所不二。

如來一念的正覺,其智難量,能令滿足十方三世的眾生往生,嘗不出一念開覺之外。誠是機法一體的真實功德大寶海,之云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即周遍法界的南無阿彌陀佛,此正覺之外,無機、無法、無佛、無眾生、無因、無果。法界唯是一法身,唯有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為正覺圓滿之義,是即他力真宗的淵源,為本願一乘,是為「久遠實成的阿彌陀佛」。釋尊的大寂滅海,亦實徹底於此「久遠的真證」,能全發遣的本懷。喚(上卷)遣(下卷)一如(本願力)能化物,是即《大無量壽經》。

喚遣一如的世界,是三嚴成就、第一義諦妙境界相。爾者即源信和尚所言:

「色即是空故真如實相,空即是色故相好光明。」

「真如實相」即是第一義諦,是「一法句」的「略」,是正覺大智無選擇之境。「相好光明」即是妙境界相,是三嚴二十九種莊嚴的「廣」,是大悲選擇的招喚和大悲發遣之所出。而廣略相入實是如來的大正覺。三世的佛事,由此正覺開出,一切法門依止此大正覺,一切眾生的往生悉歸彼一念。故《和讃》(No.132·十四)曰:

「如來淨華聖眾 正覺華所化生

 眾生願樂求 一切速令滿足」

此正覺是他力圓滿的正覺故,一切的利益是他力(本願力)。今經的真利亦歸往還二廻向。以二種廻向釋今經者,是高祖的《教行信證》。可仰信悲願成就的圓滿正覺哉。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五節 攝益無 

真如廣大,三賢十聖亦不測其邊;法性深高,離言說相,絕心緣相。是即凡愚依如來回向的往相心行,所歸入的一法句、大般涅槃的證果。亦是彌陀如來由以示現報、應、化種種身的一如之樂。

二利圓滿的如來正覺,即「真如」、即「一如」。大智寂滅的一如世界,顯現十方諸佛,全釋迦的應現,而說無量的法門,以普化羣生海。這全依因位的「本願力」,之云「大悲」。住大悲故不止涅槃,依「願力」故化益無礙。非「願力」者無化益、無照育、無往相、亦無還相。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彌布「願力」的法界之形。「願力」即是真如的力用,四十八願是「願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願力」。「願力」能成大信心,令超斷四流、令超絕惡趣、令超證大涅槃。

唯有在如來超世的「願力」之前,方能無凡聖善惡的差異,泯亡修行的久近。

真如已是一法界之大總相,是法門之體,故「願力」亦無邊難思,無涯無窮,能令明信佛智。明信佛智之處,是全領佛智,之為不可思議解脫的法門「本願一乘」。明信佛智,之云「智慧的念佛」。環丹一粒能變鐵成金,信一念能轉凡為聖。爾者,即於「本願力」之前,無凡無聖、無善無惡;於佛智之前,無千載的闇室、無世之痴闇冥,之云(「淨土和讃」):

「法身光輪徧法界,照世盲冥。」

云(「信卷」):

「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

云(「正像末和讃」No.266·二九):

「像法時代之智人 自力諸教尚擱

 時機相應 念佛門入是教言

是即依「本願力」的攝益無礙相。

由一如世界現形的佛,天親菩薩奉之為「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無礙」指斷疑的佛智,生信的光明。已破盡無明闇,不到大涅槃者無。

「無礙」又是自在之義。自在於常、樂、我、淨中,是「我」之意。「我」即真我、無我、自在。如來即是無礙、自在。「信卷」曰:

「五眼圓照,六通自在,觀機可度者,一念之中,無前無後,身心等赴,三輪開悟,各益不同也。」

這是本佛自在的攝化,即攝益無礙,是全「願力」之所使然。

「證卷」曰:

「西方寂靜無為樂,畢竟逍遙離有無。

 大悲薰心遊法界,分身利物(註①)等無殊。」(註①:物指眾生。)

本佛證果的體、用,若自在無礙,則如來世尊的說法亦無礙自在。於一義說無量義,無量義說於一義,無量法門一收則為「一願力」,「一願力」一開示則為八萬的法藏。

遣喚乃一無礙自在(本願力),故能化物。之為本願一乘《大無量壽經》的法門。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六節 一念業成 

三心即一的信樂,是為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即是天親菩薩的「我一心」。

「信卷」曰:

「至心即是真實誠種之心故,疑蓋無雜也。信樂即是真實誠滿之心、極成用重之心、審驗宣忠之心、欲願愛悅之心、歡喜賀慶之心故,疑蓋無雜也。欲生即是願樂覺知之心、成作為興之心、大悲廻向之心故,疑蓋無雜也。」

疑蓋無雜是即如來的大悲心。大悲心即是願心、願力,依願力故獲得真實的信心。大信心是即大悲心故,必成報土往生的正因。《論註》曰:

「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

又曰:

「大悲即出世善也,安樂淨土從此大悲生故,故謂此大悲為淨土之根。」

「安樂是菩薩慈悲正觀之由生,如來神力本願之所建。」

《涅槃經》(「信卷」)言:

「善男子,大慈大悲名為佛性。何以故,大慈大悲常隨菩薩,如影隨形,一切眾生畢定當得大慈大悲,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慈大悲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名為如來。」

疑蓋無雜的一心能全領如來的大悲心,即行者於歸命一念領得如來的願行。光明寺和尚曰此道:

「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廻向之義。」

一念歸命的行人云為念佛眾生,念佛的眾生必預攝取的光益,之云「阿彌陀佛,即是其行」,之云「業成」。《觀經》言: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

信的德益,超過觀門的行者,這是「若不生者」的誓願之力。《和讃》(No.26·二四)曰: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眞實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疑」

一念業成是本願力的廻向所使然。

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即是禮拜門,禮拜門中,機法一體,自藏著「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讚嘆門與「願生安樂國」的作願門。「一心」即意味無二心。願成就的一念彰廣大難思的慶心,示無二心。天親菩薩的「一心」,即是成就文的「一念」。一心一念即是真實的信樂,為「願生安樂國」的業成,為「即得往生」之業成。

天親菩薩如何會不業事成辦,以不如實修行的三不信願生呢?無業成如何有「至心廻向」的一念呢?如何有即得往生呢?若然即非至心廻向也。至心廻向是本願力成就。《和讃》(No.275·三八)曰:

「如來作願思惟 苦惱有情不捨

 回向為首利衆生 大悲心於此成就」

宜科「行一念釋」和「信一念釋」,以了解信一念之業成。

大信心既是本願力廻向的業成,報土復是願力成就的報土,之為「願心莊嚴的法門,本願一乘」。 

大無量壽經玄義之三   彌陀超世的願力

願力不思議

他力者,如來的本願力也

「依本願力往生」

本願力的風

真理的力量

【一默如雷】感到溫暖是陽光的力量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8-21 04:20
Next 2023-08-21 05:0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