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蒙光 2022-07-31
剛纔偶然想到“羞”字。此字的本義,是將以羊肉爲代表的美味,進獻神明祖先或貴人。這個意思,現在只保存在文言語境裏。現在還保留部分本意的,是加上“食”字偏旁的派生字,即“饈”字,代表美味。而“羞”字目前最通用的羞愧、恥辱之意,是後來引申出來的。
但,從進獻美味的本意,何以引申出羞恥、慚愧的義項呢?
察遍手頭幾部古文字釋義的權威專業字典,都沒有得到滿意的解答。
有說進獻是被迫無奈的,所以恥辱。有說因爲進獻的儀式沒做好,所以是恥辱。
這些說法努力在彌合其本義與引申義之間的距離,但再怎麽說,都與本義隔了一層,頗覺牽強。
思攷間,突然靈光一閃,恍然大悟:
原來進獻的要點在誠敬。所以進獻的儀式,最重要的是對在上者——神明,或祖先之靈,或現實的有德賢人——發自內心真誠的禮敬和讚美。在對他人的美德禮敬讚美的當下,同時自然昇起反求諸己的內省和慚愧。所謂“仰讚歎、俯慚愧”,看來是相反的兩種心理意向,其實在當事人一方,則是二種一具、同時包含的心理活動:能如實讚美他人美德的人,必定也能如實反省自身;懂得慚愧內省的人,才能真正知道什麽樣的美德是真實、值得讚美。
由此不妨更進一步說,真正向神聖進獻的最有價值的獻禮,不是美食,而是美德。美德有多種,能在神聖面前內省,而深懷慚愧羞恥之心者,爲第一。如《佛遺教經》中說:“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鈎,能制人於非法。”孟子云:“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說“恥之於人,大矣!”(《盡心上》)無羞恥之心,則一切德行都失去根據。
所以“羞”字的本義是仰讚歎,從此本義引申出來,於今最廣爲廣泛運用的,是俯慚愧的自省這一層的內涵。
一個“羞”字所呈現的進獻美味的動作,內在蘊含了兩種似相反實相成的意義。而本義和引申義兩個方向的運用,其實正表明了先民造字時對於人性的深奧和複雜性的洞察,但知者不言,隱而不發,妙在後人深造而自得之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