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開示 蒙光整理 2023-06-28
我們雖然看不到佛,但是卻能透過經典、聖教,從文字當中感受到佛心。所以學佛的人,沒有讀聖教的習慣是阿呆。聖教是傳達佛心給我們最直接的媒介,透過拜讀聖教,頂戴佛心,這是如來救度的原理。所以,不讀佛經的人,他沒有辦法明白佛心,頂戴佛心;愛惜聖教,經常親近聖教的人,他就有機會明白、頂戴佛心。聖教最容易傳達如來的心給予我們,拜讀聖教,我們才能接觸到佛心。
我們都是如來可愛的孩子,透過接觸佛心,我們才能明白,我們是如來的孩子。佛看我們都是他可愛的孩子,可是我們卻不知道要去親近聖教、拜讀聖教,於是心就被外界的事物迷惑,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身為一個老實的佛教徒,一定要養成拜讀聖教的習慣。平常不拜讀佛書的人,就不是老實的佛教徒。
曾經跟大家說過,我們要頂戴佛心,要透過「眼聞」、「耳聞」、「心聞」、「身聞」,「眼聞」就是拜讀聖教。不是只有老師來的時候才來聞法,老師沒有來的時候,一點都沒拜讀聖教,這種是最不老實的態度。請大家一定要記住:是「眼聞」、「耳聞」、「心聞」、「身聞」,然後才從身洋溢出來,這樣才是真正「身心徹到」的學佛者。不拜讀佛經、聖教的人,對聖教字眼很陌生的人,這種人是「無緣眾生」。
參: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請大家有時間可以暗念(背誦)《正信偈》或是《阿彌陀經》。無論什麼經文,可以拿最熟悉的常常暗誦,透過暗誦、持念來頂戴佛心,可以跟佛心接觸,和佛心感應道交。請不要小看你誦「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或者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也好,當你在持誦的當下,已經跟佛心來電(相應)。我們誦經的時候,我們就跟佛來電;當我們跟凡夫講話的時候,心就被凡夫的字眼、聲音給拉去。
叫你們問問題的時候,你們就要開口,不開口的人最糟糕,為什麼呢?你不開口,如何跟你們溝通呢?如何跟你感應道交呢?叫你們問問題的時候,就是要跟你們感應道交,你們卻偏偏不開口,即使一開口就被我罵笨蛋也沒有關係,因為在這個被罵的當下,我們的心是交流的。聲音和言語是「心的使者」,聲音和話語是在傳達我們彼此的心。叫你們問問題的時候,你們不要跟佛珠一樣不講話,雙方都不講話,那就無法溝通了。人不要怕吵架,吵架也是溝通的一種喔!跟佛吵架也好,跟阿彌陀佛吵架也行,請不要害怕跟佛吵架,一定會輸給佛的,我們贏不了佛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所接觸。問題是:「你跟佛在哪裡接觸呢?」「你跟佛的觸點在哪裡呢?」經卷是如來的全身,透過拜讀聖教,我們跟佛心做交流。但是,「透過拜讀聖教,跟佛心交流」很難!特別是女眾,女眾可以現在是好朋友,卻馬上可以翻臉吵架,吵架了就很難和好,這個意思你們明白吧。
本來今晚要講《大系》,但是因為因緣和聯絡的問題,所以就變成現在的樣子(隨機問答)。我們來學這個教法,最重要是要解決後生一大事,如果《御文章》還沒有學透,就來學《大系》的話,很多人會走錯路,會變成在知見上打轉,這樣子學《大系》就沒有意義了。既然大家已經來到這裡,就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發問。
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喜歡聽好聽的話。女人最喜歡說假話,也喜歡講人家愛聽的話。學佛的人要聽「真實語」,哪怕人指正我們的缺點,我們也要聽,不要聽「在你面前所講虛偽的話」,虛偽的話聽不得啊!
學佛的人不要當著面不說,卻在背後說一大堆,這是最不好的口業。男眾就比較少這樣,男眾不管喜歡與否,都會直接說;女眾就很喜歡在背後說三道四。學佛的人要直心、要老實、要正直,當你不喜歡時,可以很明確地拒絕,不要表面上敷衍,卻在背後說三道四,這樣是不好的。女眾的習氣,明明是心裡不喜歡,卻現出一付很喜歡的樣子,特別是談戀愛的時候,女孩子比較會這樣。盡量不要兩舌,明明就不喜歡,卻要花言巧語,講著和心中想的不一樣的話,這是不好的習慣。
大家在平常心中所想的問題,請在這個時候提出來,解決心中的問題是最好的。
問:剛才老師講平時要念經、念《正信偈》,如果稱念名號,憶念彌陀呢?
答:稱念名號和誦經是一樣的。《阿彌陀經》的本質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阿彌陀經》的內涵就是「南無阿彌陀佛」,為了要明確顯示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所以才講這一部《阿彌陀經》,說得這麼長就是要講六字名號。但是不要以為有念佛了,就可以不作早晚課,不誦《阿彌陀經》、《正信偈》,不要以為有念佛就好了,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
問:念經和念佛,哪一樣比較會「感應道交」?
答:因人而異。「感應道交」是誰的工作?不是你的工作喔!不是自己的工作喔!「感應道交」是阿彌陀佛的工作喔!
問:我的小孫子被父母寵壞了,想請問老師,我要如何引導他,能夠和長輩一起拜(學)佛?
答:你自己要先做好一個如實的佛弟子,你的孫子眼睛在看著你,看著奶奶是怎樣學佛的,你有如實的話,他以後會模仿你。「仿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用嘴巴講這個可以、那個不行,是次等的教育方法。
問:請問老師「信心歡喜」和「感恩感謝」有什麼關係?
答:自然地感得佛心的人,在生活中自然會現出喜悅、歡喜,會有感恩出來,這些都是自然的。你的心裏還有想要早點兒變成那個樣子,有這樣心念時就不對了。不要想著要早點兒變成什麼樣子,努力想成為那個樣子的念頭。
雖然講「信心」跟「歡喜」,其實兩個是一樣的。信心即歡喜,歡喜即信心。當我們明白爸媽是那麼愛我的時候,自然就會生起「爸爸謝謝」、「媽媽謝謝」這種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時時刻刻會感受父母愛我的心,自然會有滿足感和喜悅出來。「信心歡喜」是一種自然的流露,「感恩」也是如此,而不是說「我沒有感恩心不行」,「我沒有信心歡喜不行」,這樣就是凡夫造作了。當我們受到別人的好處時,自然會說謝謝,這是很自然的。學佛就是要自然,什麼都是自然的最好,當你不自然的時候,就會過得很辛苦,這種「不自然」不行、不好。你心中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高興了,你就會謝謝了,你就會露出很高興、很歡喜的樣子。
問: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事呢?
答:那就大吼大叫,沒關係。自然法爾,「自然」就是「法爾」。親鸞聖人在八十八歲的時候留下「自然法爾章」,要做個自然的人。當你歡喜的時後,就感恩謝謝;當你怒火沖天的時候,你想揍人就揍人吧,想敲東西就敲東西吧,這是「自然」。講這些要表達什麼呢?「掩飾」,人都會掩飾自己,掩飾的心最障礙,人最要不得的就是表面工夫做得很好,然後在背後說長道短的,這是最不好的習慣。我們都怕得罪人,所以都不敢當人的面講應該講的話,然後背地裡說三道四,你既然要在背後講,為什麼不當面講呢?
問:我們在聞法的時候,聽得懂、聽不懂,有感受、或沒有感受,還有課誦的時候會有妄想,這些情況是不是也任其自然?
答:沒錯。當你這樣持續地五十年、六十年、八十年,到最後你會恍然大悟,「啊!原來凡夫就是這麼一回事。」不論人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沒有妄念的誦經。誦經不是凡夫的力量,是佛的力量,是佛經的功德力,是佛經的力量讓我們拜讀佛經的。我們生氣,我們高興,是因為有對象。一個人是無法生氣或高興的,是因為有對象使然,所以我們都是「被動」的。藉電燈的光,我們才能看得到東西,把燈關掉,什麼都看不到了,不是我的眼睛在看東西喔,我們是「被」看到東西,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動」的。
問:前天老師說「平常頂戴經卷,當作如來的全身。這樣下功夫,尤其在病重的時候,每一字都會放光」。請問老師,「放光」是什麼模樣?
答:舉例來說:我們想要待人親切,端一盤水果請別人吃的當下,會看見自己的私心。當你看見你的私心,當下發覺:原來我的心是造作的,這個就是「遇到佛的光明」了。
發現以前從未看到的事實,當下就是「遇到光明」了。以我們的力量,是看不到真理的,可是能夠看到自己醜陋的一面,那個就是看到光明。日本有句話:「發現到,看到,托佛的福」。當我們看得到、發現到自己缺點的時候,就是托佛的福了。沒有遇到光明,都是去講別人的缺點,看不見自己的缺點。沒有這樣的時候,就不會有「托福」的心出來,「謝謝」就講不出來了。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看自己,是批評人家多,還是慚愧自己多呢?當批評別人的時候,就是沒有「托福」的心。
二○○八·○八·二三 淡水
下篇:「無我」是淨土
相關鏈接:
留言列表(2条)
[…] 何處遇佛心? […]
[…] 何處遇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