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戴大悲心

原創 釋蒙光 2023-06-29

頂戴大悲心

為信智、信慧、德信、心弘四位同朋做皈依開示:

今天我們在法座結束之後,為四位同朋舉行皈依儀式。在南無阿彌陀佛的本尊前,我們大家發願皈依三寶,成為真宗的門徒。剛才大家誦《歸三寶偈》(見課誦二),正式成為三寶弟子。皈依三寶的道理是深廣無盡的。有些同朋可能第一次來到佛前皈依。有些同朋之前有因緣,在其他地方接觸過佛法,皈依了三寶。無論是在哪里學到的佛法,都是真實的佛法。無論在哪里頂戴到的佛教,都是新鮮的佛教。所以,這一次要將以前的想法經驗歸零,從佛法中重獲真實的新生命。

《歸三寶偈》有一個重點,就是“學佛大悲心”。什麼叫“學佛大悲心”呢?就是任何一個成為佛弟子的人,首先從佛那裏領受到佛對眾生平等無差別的慈悲心。我們每一個人學佛,不論時間長短、功夫高下,在佛眼裏都是平等的,都是佛所熱愛的、親愛的孩子。每個人來到佛前,都被佛的慈悲所包圍。佛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但是我們自己的疑情煩惱總是讓我們背道而馳,常常陷在自己製造出來的煩惱幻境中不能自拔。學佛大悲心就是提醒我們,要把心眼都轉向佛法,而不要被自己的無明、欲望牽制,隨波逐流。也不要去聽那些和我們一樣同在無明煩惱中的人說的話。真正要聽的,是無我無私的清淨佛語。有煩惱的時候,要時時記得轉向佛法,常常打開經本,翻開師教,好好聽聞、拜讀。

在佛經、師教裏面有佛心。學佛大悲心,學,就是領受。領受到大悲心的人,自然生命就會有力量,能夠在自己受用大悲心的同時,也與眾生分享。分享慈悲,就是將所聽聞的真理給予眾生。從真理中得到的力量,佈施給眾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實地拔生死苦、與涅槃樂,這是“學佛大悲心”,“與佛心相應”。

皈依三寶,不單是我們自己的身心得到安頓處,找到家園。很多與我們有緣的眾生,也能夠因我們的皈依,與三寶有更深刻的交集,結下得度因緣,步上同行白道的人生。今天很難得,這次法會,我們誦了《正信偈》,還有在漢地失傳已久的《日中禮贊偈》的唱誦(見課誦二)。剛才誦的《歸三寶偈》,是善導大師的手筆,《日中禮贊偈》也出自善導大師。善導大師寫下這些文字一千多年了,到今天再來拜讀,還是那樣活生生的,那麼有力量、震撼人心。

很多同朋應該是第一次讀到這些文字,而且還是以唱誦的方式來頂戴。我們皈依三寶,就要有三寶弟子的樣子。真宗的中文課誦,文字和錄音都已經發到網上,希望大家都能夠把這些唱誦學起來,以音聲為佛事。

淨土真宗中文課誦(一)

淨土真宗中文課誦(二)

頂戴大悲心

特別是今天我們頂戴到《日中禮贊偈》裏的至心懺悔文,從懺悔到皈依,把三寶的道理講得非常深刻。

大家請翻到《課誦本》206頁,

敬白十方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一切賢聖、及一切天龍八部、法界眾生、現前大眾等,證知我(某甲)發露懺悔。

之前很多同朋不知道(某甲)這個地方要稱自己的法名。我們每個人皈依,都得到一個法名,以後請大家時不時打開經本,或以朗讀、或以唱誦的方式來念一念懺悔文,念到“證知我”的時候,稱自己的法名。比如我是蒙光,今天唱誦到這裏的時候,我就念“證知我(蒙光)發露懺悔”。因為我們全體落在無明煩惱中,無時無刻不在造業。時時刻刻都要有一種懺悔的心念,不要覺得自己是清淨、沒有煩惱,我們是時時都要懺悔的惡人。我們的心不可控制的冒出種種惡念,我們的言語,經常有意無意的冒犯、傷害眾生。我們的行為也常常背離正道,所以要發露懺悔。“發露懺悔”,是公開地表露,但我們很難跟人去道歉。人的煩惱就是這樣,自己傷害了人,得罪了人,真的當面道歉,對方未必就原諒你。有時對方不知道還好,知道了還更增加傷害和煩惱。所以,說發露懺悔,最主要的是在佛前發露懺悔。這不是逃避。我們要知道如來照見我的一切言語造作、起心動念,要學會把自己的種種心念行為,在佛前如實地表露出來,所以發露懺悔,就是要在“十方諸佛十二部經大菩薩一切賢聖”所代表的諸佛菩薩,諸天大眾面前,請求證知。

這一切諸佛賢聖的總會,就是阿彌陀佛。所以我們家中最好有一個能夠供奉本尊的地方。如果沒有的話,請一個方便本尊,每天請出來,在本尊前念佛、誦經、禮拜。犯錯的時候,在佛前發露懺悔,“從無始以來乃至今身”,從過去一直到現在所得的人身,我們過去造了業,到今天就有種種不如意。今生造的業,有的自己知道的,自己內心、良知就無法原諒自己。其他殺、盜、淫、妄、酒,種種的惡業在身口意中,不可避免的,每日每日都在犯錯。那麼就要“念念稱名常懺悔”。所以,“念念稱名常懺悔”這一句話,展開來是善導大師這一篇的懺悔文。大師代我們作出這樣的懺悔文,大師也是代替我們,把我們眾生、凡夫所犯的罪業,我們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都詳盡地代我們發露了,讓我們能夠模仿,能夠遵循。所以,一個真實皈依三寶的弟子,要懂得在佛前懺悔。蓮如上人說:“無懺悔不得往生。”懺悔不是要我們否定自己的價值,而是借佛光照見、清淨自己的惡業,讓自己生命能夠頂戴如來所回向的光明,能夠被法點亮發出光明。

所以懺悔之後就有三歸。第一個皈依佛,“歸佛得菩提”,皈依佛能夠得到覺悟的正道,“道心恒不退”。

歸法薩婆若”,“薩婆若”就是真空妙有的中道正見,是宇宙的真理,不變不壞的大慈悲。我們修學淨土教,不要把真理講得太遠,“薩婆若”的真理就是,我們是阿彌陀佛的孩子,這是我們生命最重要的真理和依靠。這樣的真理,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真的有自身是大宇宙慈親的孩子的覺悟,我們到哪里都不會恐懼、都不會孤單,這叫“歸法薩婆若,得大總持門”,擁有了這樣根本的真理,我們面對世間的一切就有了根本的智慧,這叫“大總持門”,在這世間萬象中不再迷失。

歸僧息爭論”。“僧”就是共同學習教法的群體。現在來學習真宗的同朋慢慢在增加,會越來越多。我們來到道場,感受到香港同朋的淳樸、善良、熱情、友愛,對我們不思回報地付出。我們用什麼來回報呢?不要用自己的私心,不要用自己的分別心,我們是一個和合的僧團,在如來的光明中,大家中道而行,和諧共處,同入和合海。要讓佛法的光明在我們這個僧團中,在每一個人身上,都活現出這樣的光明出來。佛的光明要通過每一個人,去照亮更多的有緣人,這才是僧團的價值。僧的本義,就是如法修學的群體。我們現在大家皈依,都加入到這個和合的僧團中來,希望大家都能夠活在佛法中,依佛所說,清淨自己的身口意。“願諸眾生,三業清淨,奉持佛教”,以佛法的真理為指南、為自己生命的依靠。遇到什麼問題,有什麼困擾,都要回到佛法上來,不要去尋求外道、凡夫的支持。有佛法,才有真正的辦法。如果沒有這樣的信念,在佛法上還是門外漢,人生就會變得很孤獨、脆弱、沒有力量。

頂戴大悲心

對信智、信慧的開示

你們兩人同時接受皈依,皈依證上的文字除了個人資訊以外都是一樣的,但是我每一個字都很認真地念下來,因為皈依對於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不能省略。也希望你們能夠體會到皈依三寶、成為真宗信徒,對於自己是生命全新的開始,使我們找到獨一無二的依靠,真正的歸宿。

先給你起了一個法名叫“信慧”。為什麼“人有信慧難”(《往覲偈》)?因為唯有信心能夠給予我們智慧。生活中為什麼有這麼多困擾呢?其實所有的困擾都是同樣的困擾,就是因為沒有信心。你更習慣是找人、找方法,而沒有找佛;其實佛才有方法,佛才是最可依靠的人。要依佛所回向的信心生出的智慧,才是如實的智慧。如果沒有“信心”的“智慧”,每次跟你講的話、給你的建議,只是當時感動一下,不到兩天失去效力了,因為你的內心沒有活的源頭。所以要以“信心”為本,任何問題你沒有答案、不知道如何是好,這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依無明闇而生的人。在無明闇的人生中,你要找到道路和方法,就要時時回到佛的本願、佛的大悲心,要在信心中建立自己的人生。你每次的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說到底就是由於對佛法缺少真正的信心。為什麼給你取名為“信慧”,是希望你以如來的真實為信心,深信佛教、佛語,從你的法名中找到人生究極的答案。每一個人的法名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給你這個法名就是阿彌陀佛守護著你的證明,它在提醒你從哪里才能得到智慧,從哪里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案。

你們兩人是夫妻,同姓,又同籍貫,從小一起長大,這個因緣很深。信智自己也說,這是生生世世的宿緣。太太先學佛,帶動了先生來學、來聞法。太太取了“信慧”的法名,自然就有了先生的法名:“信智”。雖然學佛是太太在先,但在家庭中,太太要懂得尊重先生,所以先生的法名(“智”)在太太(“慧”)前面。“智”的底下寫作“曰”,也就是說話的意思,“智”的上面部分是“知”,是“口”與“箭”(“矢”)的結合,表示心直口快,敏捷聰明。擁有智慧又樂於宣說,就叫作“智”,底下加個“曰”,更強化了說話的能力、自覺和意願。(注:前一天的法座中講到“四無礙智”,在“法、義無礙”之外,還有“樂說無礙”。)真正的智慧要像太陽一樣照亮別人,破除他人的無明闇,給人以溫暖。信智是一個忠厚、誠懇的年輕人,話也不多。真實的智慧並不是需要我們有多聰明,一個正直善良的人,以淳樸的心依止正法,他的生命智慧就能夠開發。真正的智慧是要從自己的生命中活出來的,我們不需要比別人聰明、比別人掙的錢多,不需要比別人成功,應該注目的是,自己有沒有比以前更善良、更有智慧,這樣的智慧,源頭在佛法。希望從現在開始,你們夫妻作為道友,以家庭為道場,共同建立一個以佛法智慧光明為動力的溫暖家庭。

在佛法中,有智慧就有慈悲,智慧和慈悲是一體的,所以我不擔心你們沒有慈悲。信慧是內心很豐富、敏感的女孩,但是敏感不是慈悲,敏感要靠智慧才能轉化出慈悲的作用。好在以敏感的心,更容易和慈悲相應。信慧容易陷入情執、對具體的人和事往往過於執著、依賴而不能寬容。情執和依戀不是智慧,是掉在自我的欲望和凡夫的人情世故中了。所以為什麼叫“信慧”而不是“信慈”,因為你的感情已經夠豐富了,現在要以佛法為依靠,把人情轉化為道情,先從身邊的愛人開始。看到對方的優點,感恩愛人的用心和付出,用語言和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謝。把這當成每天的功課,一天結束時問問自己做得如何。這樣去實踐佛道,才是人生正道。這是給你們兩人的祝願。

頂戴大悲心

為德信開示

我們用的皈依證還不是我們真宗教法的皈依證,所以裏面一些講法比較接近漢地淨土教的措辭,但是佛法的教理都是相通的。希望你聽到的是佛法的真實和慈悲,而不是我們真宗與其他宗派不一樣、我們更高明,這樣的我慢貢高之心不是佛法。給你的法名是“德信”,意在:依佛德生起信心。你的知識、聰明,在一般人中間也是很好的,重要的是要將這些聰明、知識轉歸於如來的“德“,要善用自己的知識、能力,真正地皈依佛法,發起信心。有時候我們過於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感受,要經常反省,回到根本,反思自己是如師所教地發心,還是自以為是的想法,這些都要去反省。所以,”德信“是從德中生信,而不是我的信,這個地方很重要。有幾位一起學習的同朋,我都以“德”字為他們起名,但是能否做到,就要看個人的宿善了。當然,如來的德始終是不會捨棄我們的,希望我們如實地體認如來之德,能依佛所回向的信心,安住於如來的大願大悲之中。佛德不是說的,是行的。記得你說過感受到佛恩時,才發現自己一直在辜負父母恩,當時很想為父母好好做一頓飯。後來做了嗎?(答:做了。)這樣是被佛轉惡成德的心,世間最深情的莫過於佛,如實頂戴佛心的人,自然會從自己的身口意流露出佛法味。

另外再提醒一下,接皈依證的時候要用雙手來接。這些事似小實大,在生活中就要處處用心。

頂戴大悲心

為心弘開示

心弘之前已經在佛法中皈依,取的法名就用了俗名中的“傑”字。顯然父母給你取名的時候,對你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希望你的人生成功,如一般人說的,建功立業,成為人傑。真正成為一個男子漢、成為傑出的人物,不是以出人頭地為目標,而是要找到自己生命的歸依處、根據地。所以,給你取的法名“心弘”,和你名字相應。你名字有建立、建樹的意思,建立、建樹不能只看結果,要先打好基礎。要建樹功業的話,基礎是什麼?親鸞聖人說,要“樹心弘誓佛地”,要把自己的心,植根在佛法、如來弘誓大願的大地上,這樣才是真正的寬廣,能夠契入無量光壽的世界,成就廣大的人生和事業。

我們一起學習共事多年,心弘為人善良、心地樸實厚道,做事也非常細緻用心,但有時候會陷在自己的想法裏面,繞不出來。其實就是因為心量還沒有打開,還沒有真正的對佛法、師教完全靠倒。今天來皈依,希望能夠真正在佛法中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處,樹心弘誓佛地。男子漢,要心胸寬廣,要事業廣大,所謂心胸寬廣和事業廣大,不是需要自己單槍匹馬去開創一個新天地,而是佛已成就回向的廣大功德,我們單純如實領受,與佛心相應,與他人共成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自己的孤獨世界,有佛、有善法友在成全、幫助我們,德不孤、必有鄰。看到恩海無量,我們的人生和世界自然就打開了。所以,有了這個法名,常常提醒自己叫心弘,心量被如來打開的時候,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這是對你的期待。

2023.06.25

頂戴大悲心

相關鏈接:

真正的佛教徒

聖人弟子

不後悔的路

法顯於名(一)

法顯於名(二)

法顯於名(三)

歸元無二路,聞風心即通

何處遇佛心?

法語即是佛心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6-30 11:12
Next 2023-06-30 11:55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