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入衆生心

原創 瑞默老師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佛入衆生心

「佛教是什麼?」「佛」指佛陀,是由涅槃界而來。「教」指真理、法、道。

佛陀由涅槃界來行菩薩道,度化與自己有緣的苦海眾生,這是昨天所講的內容。剛剛所誦《正信偈》中「遊煩惱林現神通」,就是這個境界。

行菩薩道是超越時空的,是永遠的菩薩道。成佛得佛智慧後,會來度化有緣的眾生。曾經養過的貓狗,你也會到貓狗的世界去度化它們。這是永不休止的,這就是佛教,是無始無終的大生命。

佛入衆生心

佛陀教導我們,即使地上爬的眾生,也是過去世的眷屬,所以佛教講「不殺生」。佛教所講的真理•法,是「絕對平等」、「無我」的,所有的宗教,唯有佛教如是說。因此要愛護動物,不要虐待動物。

之所以重複昨天所講的内容,是因為身為佛教徒,要很重視佛陀的教法。不要忘記,佛教的精神是「慈悲」。

想要得長壽的法,一是持不殺生戒;二是施食與眾生。施食即是施命,因爲衆生得到食物就能夠延長壽命。

佛入衆生心

佛陀是「不殺生戒」的圓滿成就者、完成者,所以提婆達多等人無論如何設法都殺不了佛陀。我們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儘量不殺生,還有,儘量施食給眾生。

因爲「佛」與「法」一體不二,所以佛有三身:法身、報身與應化身。法身佛是「無量壽」,已圓滿了佛智,以佛眼看眾生,對一切與自己有緣的眾生,身在何處,都清清楚楚,且會在各個時空,示現種種形相來度化眾生,或現父母,或現子女。所以對子女不要大聲小叫,要尊重,他有可能是佛示現來度化我們的!這就是「以神通方便度化有緣」。

佛入衆生心

透過此因緣,得難得人身,最重要的是來聽聞佛法。

《觀經》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善導大師解釋,「言法界者是所化境,即眾生界也。言身者是能化之身,即諸佛身也。」(《觀經疏•散善義》)

這裡的「法界」就是「衆生界」,「諸佛如來」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法界身」,是為度化衆生示現的報身佛,其「佛心」入到「眾生心」,引導我們念佛,生到阿彌陀佛淨土去,令眾生成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原點在此。

佛入衆生心

(榜書)

入我我入(真言)

感應道交(天台)

無礙(華嚴)

阿彌陀佛為了引導眾生離苦得樂,五劫之前的無量劫前就一直跟著眾生,要來度化眾生。但眾生不了解佛心,都跑給佛追,不讓佛救度,這很可悲。但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是淨土宗。

「入」,在真言宗講「入我我入」;

在天台宗講「感應道交」,即佛與眾生相互感應道交;

在華嚴宗講「無礙」,即四種無礙法界。

淨土真宗依善導大師《觀經疏》,釋「入」是「眾生貪瞋癡煩惱中,能生一念清淨願往生心」,是因為阿彌陀佛來入到我們眾生心想中,所以是彌陀回向的「信心」與「念佛」。我們能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已經入到我們心中的證明。

佛入衆生心

阿彌陀佛已經入到我們貪瞋癡煩惱心中,這裡還有一個明證:各位今日能來到道場,坐在這裡禮佛、拜佛、念佛、誦《正信偈》,聽聞本願的教法,不是自己的腳走來的,而是阿彌陀佛的念力把大家拉到這裡來的。

其實眾生都不喜歡阿彌陀佛,不喜歡念佛,而喜歡貪瞋癡。不喜歡念佛的我們,會不知不覺地乖乖地坐在阿彌陀佛座前,共同聞法,這是「阿彌陀佛已經入到我們貪瞋癡煩惱心中」的緣故。佛力真不可思議呀!

佛入衆生心

念佛的人,如果不知道在自己念佛前,阿彌陀佛已入到我心中,我才會念出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出來,這是「自力回向」,以為要念佛阿彌陀佛才會救度,所以拼命念佛。如果達不到標凖或要求,心會不安、起煩惱,這與阿彌陀佛的本願不相應。

我們透過高僧法語的教導知道,不是自己會念佛,而是阿彌陀佛悲愍沈淪苦海的眾生,為了救度我們,而化現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進入我們心中,「南無阿彌陀佛」才會從我們口中出來。因此真正的念佛,是如來的迴向。

佛入衆生心

聽聞佛法一兩次,就說「我懂了!」這很危險,因為剛開始聞法,凡夫會用自己的意識——六識與分別識(七識)在聞法。

透過持續地聞法,我們會發現「原來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都是錯的!」自然會由「自力念佛」轉為「他力念佛」。這是自然的迴轉,不必我們用心想去扭轉,所以持續地聽聞佛法非常重要。

當「自力念佛」轉為「他力念佛」時,你會覺得很輕鬆,而且常常會有「阿彌陀佛在念我」的感覺出來,這是自然的感覺。

佛入衆生心

《阿彌陀經》講「一心不亂」,並不是要眾生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因為眾生不可能「一心不亂」。為什麼呢?因為眾生心貪瞋癡煩惱具足故。

「一心不亂」是阿彌陀佛要「一心入眾生心想中」,來救度眾生,故「一心不亂」是「佛心」,「佛心」入眾生心中之後,眾生才能「一心不亂」地念佛。

今晚所講的重點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就是「觀經法門」。

佛入衆生心

「法界身」聽起來很難,其實是在講「阿彌陀佛是宇宙大的媽媽」。

阿彌陀佛與我們的關係,就像親子關係。小孩子會叫一聲「媽媽」,是因為媽媽一直不斷地對小孩付出關心和愛心,久而久之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心,進而產生依靠與信賴的心,而不知不覺叫出「媽媽」。

阿彌陀佛也是一樣,在我們念佛之前,阿彌陀佛已經先念我們,先念給我們聽,阿彌陀佛的念力已經先進入我們心想中,我們眾生才能念佛出來,這是真正念佛的意義。

佛入衆生心

這很重要,因為很多念佛人,以為如果没有念佛,阿彌陀佛不會救自己,所以念佛念得很緊張。這是不知天下父母心的人。阿彌陀佛不是那麼冷淡。在眾生還不曉得向阿彌陀佛求救之前,阿彌陀佛已經先來念眾生了。

平常身強體健時,感受沒那麼深;年輕時認真聞法,到年老臥病時,對「阿彌陀佛的念力」會感受特別強烈。

臥病無力時,身體不聽使喚,因為平時有「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所以伴隨而來的「絕對孤寂感」也不覺得那麼孤單、恐怖不安,因為內心深處有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

十年前在日本有位有名的佛學博士,一生發表許多佛學論述,也曾經講過念佛。然因為沒有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臨終時一片黑暗,在恐怖、害怕中斷氣。他的女兒還在納悶,為何一生學佛的人會如此下場?

不只是這位博士,很多學佛者亦然,如果只是在文字、理論上下工夫,而沒有真正感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臨終時的下場都會一樣。

佛入衆生心

阿彌陀佛是如何入到眾生心想中呢?有兩個方式:

一是示現聲音,即「南無阿彌陀佛」,二是示現相好。

平常身體健康時還感覺沒那麼強烈。但是平時如果沒有聞法,或者聞法薰習未入心者,臨命終時會起孤獨、恐怖、不安的心出來。反之,平時有認真聞法薰習者,臨終時自然會大安心·大安堵。

佛入衆生心

親鸞聖人於《教行信證》中引用元照律師法語云:「我彌陀以名(南無阿彌陀佛)接物,是以耳聞、口誦,無邊聖德攬入識心,永成佛種,頓除億劫重罪,獲證無上菩提,信知,非少善根,是多功德也。

阿彌陀佛即「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佛」和「名」是一體的,當「六字名號」從耳朵進入後,即貫徹到我們的八識田——阿賴耶識中;名號即「佛的功德」,佛的聖德也同時徹入八識,即使是一次,也永不消失。

不只名號是佛,佛經也是佛,所以我們要恭敬佛經,不要隨便擺置或放在地上。佛經破舊後,也不要丟棄垃圾桶或火化,這罪很重,當埋於清淨處或放入經塚供奉。

寺物帶回私用,如大磬當水缸用,罪很重。過去有人將寺物拿回家私用,結果五百世當畜牲受苦,所以佛用的東西不要私用。

佛入衆生心

問:老師説的這些我們都不清楚怎麼辦?

師:(一)佛書要放在高處、清淨處。(二)破舊的佛書,可帶到歸依寺院,請代為處理,不要當垃圾,如果看到別人這樣做,可以告知他,或撿回來妥當處理。

(瑞覺師補:)大眾不用擔心,明年法雷寺蓋好,我們會設經塚,到時候交給我們處理好了。

老師的老家滋賀縣是日本寺院最多的地方,寺院都是木造的。有一次某寺院翻修,將拆下的木料放置路邊,隔壁一家理髮店老闆,將木料取回燒熱水泡湯,他的妻子阻止無效,結果第三天無緣無故暴斃。這件事在本地造成相當轟動,此後大家都知道了,寺物不能私用。

道場的東西不論大小,最好不要拿回家比較好。

佛入衆生心

問:凡夫無法無我,怎麼辦?

師:「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這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中的法語,是其自身的寫照,我們念佛人都要有此心態。

這個世上真正得道者,唯釋迦牟尼佛一人而已,我們都是罪惡生死凡夫。想要脫離生死輪迴,只有依止阿彌陀佛的救度一法而已。雖然我在這裡為大家講法,談到「無我」•「無分別」,這是佛開悟的世界,凡夫的我是無法達到的,這是凡夫的真實相。

佛入衆生心

佛在滅度前已講到「末法五濁惡世,無一人得道者」,所以勸誡我們「依法不依人」。

我們修淨土法門,應當依止佛所留下的經法,和高僧大德所走的道,即依止淨土之道,讓彌陀救度,這才是罪惡生死凡夫該走的路。

五濁惡世,有誰能持不殺生戒圓滿呢?這樣怎能脫離三界?

佛學可以多聞,儘管學解兼備,平日講得頭頭是道,但是遇到死時,你會發現「自身是罪惡生死凡夫」,因為我們做不到佛經的境界。

反觀自己,因為滿身貪瞋癡,欲望很重,每天在造惡業,這樣的人要走什麼路呢?

佛入衆生心

問:加持有效嗎?

師:你可以去找找看,有人可為你加持嗎?你已經遇到阿彌陀佛了,找阿彌陀佛加持就好了,阿彌陀佛是大功德主。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一、淨土是什麼

二、什麼是阿彌陀佛

三、阿彌陀佛的「救濟教」

四、人生的真實義

五、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七、「身心徹到」才是真正的佛法

八、「無所求的宗教」

九、爲信心的聚會

十、身心學道

十一、媽媽的德分

十二、親心勝過思親心

十三、阿彌陀佛有多大?

十四、人生最大的問題

十五、佛教是什麼?

十六、我獲救,如來亦獲救

十七、歸去來,還本家

十八、法雷轍的真髓

十九、大乘佛教的精神

二十、佛入衆生心(本篇)

二一、極大慈悲母尊

二二、自利利他二圓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30 07:28
Next 2021-07-30 08:0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