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5年02月28日

和讚的真髓
瑞劔老師 九十五歲
卷首和讚講讚
和讚的真髓
本師源空出於世,弘願一乘廣開顯(本篇)

源空讚二十首
拔群之德
(216)
本師源空出於世
弘願一乘廣開顯
日本一州皆普遍
淨土機緣得成就

垂迹開宗(從本垂迹)
(217)
智慧光之力用出
本師源空權應化
淨土真宗得開顯
選擇本願爲宣說
「選擇本願」,是十八願。法然上人是勢至菩薩(智慧的菩薩)之化身。

知恩院蔵『法然上人行状絵図』巻七段五
弘通於片州(日本)
(218)
善導源信雖皆勸
本師源空若不宣
片州濁世之群萌
云何真宗得悟入
「片州」者日本(偏僻之國的謙稱)。

多生難遇
(219)
曠劫多生之流轉
出離強緣未能知
本師源空若不現
此生徒然又虛度
言「曠劫多生」,是長久的歲月間,多番地生死輪迴。「出離」者,轉迷開悟。

(220)
源空三五少年時
無常真實已覺悟
厭離之素懷既顯
菩提道由此得入

時眾歸仰
(221)
源空智行之至德
聖道諸宗之師主
皆共歸依致尊敬
一心金剛之戒師
法然上人通達各宗。學法相於藏俊,受三論於寬雅,學密教於叡空,稟天台於皇圓,學華嚴於慶雅。「一心金剛之戒師」者,上人是拔群的明師,諸宗之人尊上人為「戒師」。言「智行」者,通達「智慧」和「行」。

宰相之見光明
(222)
源空存在化導時
金色光明舉身發
禪定博陸親目睹
拜見其前分明現
「禪定」者,月輪殿九條兼實公。「博陸」者云攝政。
法然上人放光明是事實,於「十六問記」也有記載。現代人如何看待此事實呢?

聖人之盛德
(223)
本師源空之本地
世俗人中皆相傳
綽和尚或稱再來
亦說善導之應現
「綽和尚」者,道綽禪師。

法然上人本地
(224)
源空勢至作示現
亦作彌陀來顯現
上皇群臣皆尊敬
京夷庶民盡欽仰
「京夷」者,京都及田舍。言「上皇」者,天子去位後為上皇。

上下歸仰
(225)
承久之太上法皇
本師源空歸敬禮
釋門儒林皆共同
淨土真宗齊悟入
「承久之太上法皇」,是順德院。「釋門」是佛教。「儒林」是孔子孟子之學者,稱為「儒教」。

信入悟入
(226)
諸佛方便時節至
源空聖人來示現
無上信心教化導
涅槃之門爲開啓
「涅槃之門」,是到達涅槃之門。言「諸佛方便」,是阿彌陀如來的方便。言「聖人」是神聖之人。

善知識與疑情流轉
(227)
真善知識得逢遇
萬難之中復更難
流轉輪回無窮盡
疑情障礙無過之
言「念佛」是「他力」,拜見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時,是「法」;拜見「念佛」即信心時,是「機」。念佛的意義很難。縱使稱念佛,都無信心,則是「疑情」(疑惑)之部類。唯乘於願力者能到達涅槃。

放光明
(228)
源空光明身中出
門徒常令得瞻見
賢哲愚夫不簡擇
豪貴鄙賤亦無別

本懷滿足
(229)
命終之期時節至
本師源空從容曰
往生今已第三度
此度往生尤易遂

只要本願尚在
來化數次
(230)
源空自身作告白
靈山會上曾列席
聲聞僧衆中示現
頭陀行持爲化度
言「頭陀」者,是打破三界煩惱,今者說為乞食之行。「化度」是傳道。

本邦弘教
(231)
粟散片州示誕生
念佛宗教廣弘宣
衆生化度因緣故
此土還來不知數

緣盡還本土
(232)
阿彌陀如來應化
本師源空作示現
化緣已盡別娑婆
淨土乘本願還歸

建曆二年(1212年)一月二十三日,上人應弟子之請,留下淨土宗義要旨,寫成《一枚起請文》。兩天後,建曆二年(1212)一月二十五日,上人头北面西,念佛聲漸低,唱:「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遂往生之願。
祥瑞現前
(233)
本師源空臨終時
光明如紫雲照耀
音樂哀婉聲雅亮
異香滿空相映芳
言「哀婉」,是音樂悲哀幽婉的樣子。言「雅亮」,是發出調和佳美的清亮音調。言「異香滿空」,是不思議的香氣飄散的樣子。

臨終之儀法
(234)
道俗男女預參見
卿上雲客群會集
頭北面西右脅臥
如來涅槃儀謹守
法然上人,是八十歲御入滅。

終時之日
(235)
本師源空命終時
建曆第二壬申歲
初春下旬第五日
淨土還歸遂本懷
往生,是正月二十五日。
(已上源空上人)
高僧和讚百十七首

宗要
(236)
五濁惡世之衆生
選擇本願信受時
不可稱說不思議
功德滿入行者身

弘教人名
天竺 龍樹菩薩·天親菩薩
震旦 曇鸞和尚·道綽禪師·善導大師
和朝 源信和尚·源空上人
以上七人
聖德太子 敏達天皇元年正月一日誕生
當佛滅後一千五百二十一年也

自行向他(法德之深厚)
(237)
南無阿彌陀佛者
衆善海水功德也
彼清淨善身既受
於諸衆生等回向
述名號的真實功德、清淨的功德。

光按:高僧和讚至此章終。七高僧要義,請參:
真宗教旨(上)(第三章 七祖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