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釋蒙光 2024-03-11
一 吾道不孤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每次從微信對話框中收到歸真同朋發來的每日供養訊息,內心都充滿感動。
我在這裏用的詞是“供養”。平時同朋有給我個人發紅包或轉賬,我常用“布施”一詞,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因爲傳統的行文習慣,是所謂“上供下施”,對上位者稱“供養”,對下位者稱“布施”。當然這樣的用法並不嚴格,在一般場合兩詞常常通用。只是我個人會起這樣的分別心:當說對方是“布施”時,我以恭敬慚愧心頂戴。當說對方是“供養”時,我以隨喜心轉達。有時是因爲知道對方從心裏將我視作老師,所以其心是恭敬心,我也稱爲“供養”。
其實,我們都只是經手人,而不是持有者。這些帶著同朋的心血和德分的錢款,是爲供養三寶,行報恩佛事而有的。無論現實數量幾何,都是無限無量的功德海,我們只需往功德中注入一己心意,功德自會回向衆生,我們也在其中。
或許有人會想,每天這樣的重複回應,金額數量不大,可以集中幾天、一週來收比較有效率。但事實上,在每天的金額出入流通後面,是每天從如來的回向心,到同朋的供養心、與經手者的感恩心,這樣的流動和運作。
我有時事情忙起來,甚至會連續幾天忘了收歸真同朋的訊息,但只要記得,就會第一時間回復:
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頂戴御同朋供養!
感恩師兄善護持!
有時,文字因時節而不盡相同。但每一次的回復,都是一個一個字地打出,而不是將之前的對話複制粘貼。
在打出以上幾行字的時候,每次電腦上的按鍵、或手機上的手寫,屏幕上跳出的每個字和表情符,都和著心跳,溫暖和柔軟。
因爲分明感受到,有很多同朋,有些甚至素未謀面,只是因爲在法上的相契和感動,就無條件地信任和支持、並且參與了法的運作。每天自己在電腦、手機前做的事,到底有多少影響,自己有時也會疑惑,但當下的供養,就是堅定的回應和保證,告訴我:吾道不孤,並且,前景廣闊。正因爲還有很多事要做,所以同朋們在看不見的地方,一點一滴地努力著,聚沙成塔,就有更多的同朋、有道場、有法。白道很寬廣,步上白道的同朋會越來越多,如老師常說的:德不孤、必有鄰。
二 被推往極樂
蒙光:父親往生後,我們把母親大人接到福州家中來住。
母親是廈門人,小時幾個村裏會有一座天主教堂。外婆在農村生活,曾經在路上見過鬼,也在老房子中被精怪魘過,因爲害怕鬼怪於是信了天主,信天主後似乎就沒有遇到過那些怪異。母親從小經常聽外婆說到自己的遇鬼遇怪的事,被嚇得不行,也跟著外婆去教堂,卻又不能真正相信。等到年齡稍大,正是大格命時期,謀生都困難,母親也沒有再跟著外婆去禮拜。
母親身邊有些民間所謂“八字輕”的人見過、遇到過鬼怪,母親自己卻從來沒有。而在大陸經過幾十年的唯物論、無神論宣傳,母親變得什麽都懷疑,什麽都很難相信。只是相信要與人爲善。但母親相信,外婆不會騙自己。所以她想,大概只有自己的媽媽會遇到鬼吧!其他人,大概是亂說嚇唬人吧?
有時夥伴說見到某處有什麽鬼怪,幾個人都這麽說,也能看到,母親會特地去看,就是看不到。但是有些人會被附體,一附體,反應和常人完全不同,不是人能做出來的,怎麽看也不像假的。所以母親對這些靈異之事,一直都是半信半疑。但神佛之事,畢竟過於虛無縹緲,謀生不易,能把眼前的日子過得下去就要拼盡全力,所以也不去想這些事。
我讀高中時,外婆走了。走時很安詳,身邊有很多教友輪班爲她唱聖詩,莊嚴溫暖。一旁陪伴的母親覺得天主的信仰很好,自己以後老了也要信。但念頭閃過之後,也沒有付諸行動。
從小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宗教就限於到神廟拜拜求平安健康。小小年紀,我在現實生活中對宗教唯一的印象,就是某處山上的五仙姑廟。每次看到母親風濕發作,還要一拐一拐地挑上供品,遠道去燒香敬神,回來後也不見好轉,我對神道信仰就無法有好感。而母親其實也只是病急亂投醫,對神、天主、佛,毫無了解。
我大學時曾到教會中去聽經學習,父親堅決反對,母親還能接受。到後來信佛,母親一度就很牴觸,說你信佛還不如以前信基督。很長一段時間,母親都一直在糾結:將來是跟著外婆信天主去天堂,還是跟著我信佛往極樂,要如何是好?父親往生,母親看到從未學佛、念佛的父親以佛教的方式送終,走得安詳體面,內心很安慰。現在來福州家中,天天聽誦經、念佛之聲,天天聽我們說起佛法。自己最心疼的孫兒梵聲又是鐵杆佛教徒,母親現在對神佛的存在和認知,多少較以前有所不同了。
早晨喫過飯,我和梵聲閒聊,說到因果和佛法的一些道理,母親在一旁聽了,主動和我說起自己對信仰和念佛的想法。
母親說起,父親往生後,弟弟第二天趕到家時安慰她,讓母親別難過。當晚弟弟一接到我的來電告知父親的死訊,弟弟就打電話問一位“大師”,父親的去處。這位大師說得很有意思,說你父親並不想去,還在猶猶豫豫,但因爲身邊人都在念佛,他被佛硬推著去極樂淨土。現在還沒到,正在半路上。這話弟弟只和母親說了,沒有和我說,或許是擔心被我說不正見吧?聽起來其實有些道理,因爲親人最知道親人的習性,這位“大師”所說到父親的狀態,在我們這些親人聽來,是很貼切形象的。這樣的表現,的確像父親會有的。當然那位“大師”從來沒有見過家父。只不過人隨自身的業報和境界,見到的現象不同,在“大師”可能看到父親當晚正在半路,而在我,則父親往生淨土,是無疑的事實。
又見此文:
父親走得安詳,我們也沒有刻意去探察有否瑞相。因爲人都想眼見爲實,我就和母親分享了親身經歷的往生個案:
我把文章的文字念給她聽,照片、視頻給她看。告訴她當時在場負責照相和錄相的,就是弟弟,這件事是她的兩個兒子所親身經歷。串念珠舍利的,是我的一位學生,她也認識。母親聽了不能不信。但她自己說,雖然知道也許是真的,不知爲什麽,心裏就會懷疑,她自己覺得這種態度不好,但這種疑心就會冒出來。我說這是人之常情,不要緊,慢慢來,阿彌陀佛會慢慢轉變她的心意。
在寫上面這些文字的時候,母親還在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說起她身邊親友經歷見聞的一些靈異,和自己對靈異的想法。
我以前常會擔心父母的信仰,現在,越來越感受到,凡夫的“急”會造成矛盾,“緩”會留下遺憾。而眼光向佛時,會清楚知道,對親人的生死大事,阿彌陀佛比我們更急切,也比我們更從容。急切,因爲慈悲;從容,因爲智慧。我們只要如法聞受,會看到自己親人的往生,都在如來五劫思惟的計度中決定了。更會看到,我們的眼中只有自己現世的親人,而如來眼中,每個衆生都是生生世世的親人。佛,果然是佛!唯有感恩,唯有慚愧!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梵聲:南無阿彌陀佛
看完想到《安心的極意·其一》的第十節:
阿彌陀如來 慈親
夜暗 道迷 其時
攝取不捨地 牽我手
安安易易 往生 不思議哉。
归去来:
“凡夫的急會造成矛盾,緩會留下遺憾。而眼光向佛時,會清楚知道,對親人的生死大事,阿彌陀佛比我們更急切,也比我們更從容。急切,因爲慈悲;從容,因爲智慧。我們只要如法而行,會看到自己親人的往生,都在如來五動思惟的計度中決定了。”
弟子现实中也有这种急于让身边亲人学佛闻法的心态,但往往是“干着急”,只得感慨自己学佛不够努力、毫无德分。老师的开示提醒了弟子,要看向佛,如来无碍的慈悲与智慧已经做了最好的安排。
梵聲:
十三、慈親
看著我
護著我
等著我的 慈親呀。
蒙光:
——我以信願法師《生命的終極關懷》一書第三節“詳述之開示範例參攷”中,第一部分“开示范例之一(此例为通例,适用一般未學佛人)”爲底本,稍作修訂,供同朋現實需要時參攷運用。因生死大事,很多人面對臨終時一時心煩意亂,不知所措,此時有一個完整的開示底本提供給同朋,對存者亡者,皆是極大的安慰和利益。
此開示所面對的是平生未學佛者,應機最廣。已經學佛者的開示,有時間再作整理。
將來有機會,希望能與同朋們一同努力,進一步完善臨終至中陰時的開示及相關儀軌唱誦,普利有緣。
蒙光:
今日是先父六七之日。我們剛纔一家在佛前誦《初夜禮讚偈》。並以此文(即中陰開示),供養大衆。
先父往生之時,急救一停止,確認已亡故後,我即開始爲亡父作中陰開示。大致內容即用此篇爲底本,但在讀說之時,在一些地方臨時作了改動。因信願法師的理念仍非純正的真宗教義,一些地方在讀到時自然就會感受到,所以隨讀隨說而隨改。
去年在香港做盂蘭盆法會時,重頭戲即是爲諸亡靈開示,當時亦是以信願法師此文爲底本。我在說法時,即同時作相應改動,心想,真宗還是需要有爲中陰開示的文本。此事一直在心頭纏繞。
經爲亡父開示後,更覺迫切。因生死事大,於臨終中陰時,尤爲昇沈關鍵。若於中陰之時,亡者能得到有人依佛心而如法開顯如來救度妙法,則於亡者與身邊親眷、及參與念佛者,皆有極大利益。故先作此篇。雖不是很滿意,但聊勝於無。將來在運用中,再逐步完善開示內容,並逐漸建立可循之儀軌。
蒙光:
說信願法師理念尚非純正真宗教法,並非對法師有任何不敬。相反,法師人格高尚、學問精深,一直是我多年來景仰的對象。只是具體理念不同,我既在真宗學人內部做分享,必須於法上做出辨析,不敢對人有任何評判。因人之力易爲功,法師當年草創臨終關懷之開示及相關儀軌,用力精勤,慈悲方便,利益廣布。我今天只是在法師心血的基礎上,依恩師所授之宗見稍作修訂,豈敢自居高明。所謂君子和而不同,各應其機。願同朋能知筆者用心,而隨喜讚歎法師之功德。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