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願開示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5-07

五願開示

五願開示

高祖親鸞聖人的法門,是依大悲本願力廻向的「願心莊嚴的法門」。善導大師及法然上人,四十八願中特攬第十八願的一王願,開「念佛往生」一門,以開淨土宗。但是高祖聖人深探願海,分「方便願」和「真實願」,開第十八願為「真實五願」(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願),示如來的真精神,之云「五願開示」。高祖依五願開示,建立「教•行•信•證•真佛土」的大法門,以開「淨土真宗」。

辨此義者,必須先知道善導大師及法然上人的法門即「稱名本願」的義趣方可。

善導大師雖然沒有如高祖就本願明斷(區別)「真」和「假」,當註釋《觀經》時,遵循《大無量壽經》的精神,施能作古今標準的妙釋(古今楷定釋)。曰:「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云:「順彼佛願故」。復言:「望佛本願」,顯「念佛往生」的真精神。「念佛三昧」或「念佛往生」的極致,除信攝取不捨的願力外無它。

五願開示

善導大師曰(「玄義分」):

「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這即是「稱名本願」的法門。此見於《觀經》的下下品之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惡(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瞋、痴),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本願之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應稱(稱名)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十聲稱佛,十次念佛)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右之教說中,「應稱無量壽佛」、「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等文,建立「稱名本願」的法門。雖然如此,大師於「玄義分」註解之,作有名的「六字釋」,明示今之「十聲稱佛」中「願行具足」。並且其「願行具足」成就於法體(名號自身中),明於行者的「信一念」中,令行者滿足如來的「願行」之旨意,以開顯「他力易行之至極」,決論「必得往生」。

「別依善導」的元祖法然上人亦繼稟之,而用「稱名本願」。但是,法然上人論定「諸行」和「念佛」二行之得失(利益的比較)時,指明「念佛」不是由凡夫方面廻向給如來,而說「不廻向」的行。為證明此,引用善導大師的「六字釋」,成立「法體廻向」(如來廻向)之義。故須知道「稱名本願」的深意,是「稱名則南無阿彌陀佛」(「行卷」的御轉釋)。

若未離自力心,慕「能稱的機功」(以自己稱名的力量,思欲往生的自力心行者),是宿善未熟的人。即使得遂「化土」的往生,也得受「含華未出」(被包於蓮蕾)之厄(不幸)(二十願)。釋尊不得已,為應這些人們的「機」(性質),而說「要門」(十九願)、「真門」(二十願)。

五願開示

《觀經》中,釋尊常說含《大經》真實的「弘願法」(十八願之意),所以「頓機」(能直接頂戴十八願意的人們),徹悟《觀經》的「隱顯之實義」(隱藏的十八願意)。「漸機」(次第地轉入的下根人們)由「假」(方便願)入,終於轉入「十八願」的念佛門(真如門)。「頓機」者,如元祖法然上人。

讀《觀經》,若非直接地徹悟「隱顯之實義」的人,即無法明白「稱名本願」的真意。連元祖門下的高哲,亦沒徹底「隱顯的實義」。得元祖的真髓,不是件容易的事。

天親菩薩就《觀經》,沒有想「隱顯」,因為菩薩自身是上機的菩薩(十廻向滿位的菩薩),直觀淨土的「三種莊嚴」(國土莊嚴十七種、主莊嚴八種、伴莊嚴四種),仰信大悲本願力廻向(願心莊嚴),證悟「廣略相入」(真如和現象相即,色即是空),了悟「實相」(中道、般若空),願生彌陀的淨土。那是因為已達觀了解淨土即「第一義諦(非有非空)妙(即)境界相(光明相好)」,即「南無阿彌陀佛」的緣故。

願海的「真假」在「機」(眾生的能力和宿善)上,「教」的「權實」亦在「機」上。直接就「佛身之體」(彌陀正覺的大智海)說的話,即無真假的區別(真實報土沒有聖道、淨土之別)。如天親菩薩這樣的「十向滿(十廻向滿位)」的大菩薩,能就「現象」觀「實相」(色即是空),故「化」即是「真」,不別見「化土」之相。即天親菩薩的宗教是「真假無礙門」。

五願開示

善導大師的法門,精神在《大經》,以《大經》為基準,所以說稱名本願(念佛往生),未必說唯立稱名本願而已。拜讀「玄義分」,即能明白此義。「玄義分」明示著法門的根據。「玄義分」曰:

【仰惟釋迦此方(娑婆)發遣(指勸),彌陀即彼國(淨土)來迎(十八願的報佛來迎)。彼(從淨土來)喚此(從娑婆來)遣,豈(如何)容不去也(順二尊說如何能不往生呢)。】

「《大經》說」的「發遣」和「招喚」,是「教」和「行」(教行不二)。以《大經》(教)發遣,以「南無阿彌陀佛」(行)招喚。攝「教」(末)歸「行」(本)(南無阿彌陀佛)者,是「攝末歸本」,捲「行」(本)攝於「教」(末)中者,是「從本垂末」。原本「教」「行」不二的是「本願一乘·淨土真宗」。

此義於「二河白道的譬喻」,最明瞭地顯現著。高祖親鸞聖人以「二河譬」見善導大師「古今楷定」釋的真髓。善導大師註釋完《觀經》,為證明其註釋的真實,乞請諸佛為之立證。親鸞聖人見《觀經疏》的主眼處是二河譬,而讚嘆之。親鸞聖人於《和讚》(No.187·六九)曰:

「善導大師乞佛證 定散二心爲翻轉

 貪嗔二河譬喻顯 弘願信心爲守護」

「二河譬」不是稱名本願的法相(教義)。「二河譬」,明「本願一乘」(攝取逆惡的本願力的大乘教)、「一機」(十方眾生是逆惡的一機類)、「一法」(齊救五乘的願力之道)、「絕對不二」(法界唯有阿彌陀如來的光明照耀)的「機教」(機和教的相應),即「二河譬」是「唯信正因的法門」。

在善導大師的法門中,特置重心為真宗的面目者,是「六字釋」、「二種深信」、「二河譬」。真宗安心的秘奧義、如來本願力的不思議,攝在這些釋文中。故我們須知道「六字」的釋義和「二種深信」的建立,與「二河譬」共是「大經法門」(立足於《觀經》下品下生的稱名往生、稱名本願之義,之云「觀經法門」)。

五願開示

法然上人亦繼承著善導大師的思想和信仰,故決判信疑,明「唯信正因」的宗風(淨土真宗)。

根據《觀經》「下下品」(即《大經》的「乃至十念」)的「稱名本願」的法相(教義),決歸於「法體名號的真因」(云名號為往生的真因,信心為正因,云稱名為業因,或云正定業,這些總云往因)此乃顯「他力易行」(信願力念佛)的至極。法體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獨立(信、行、機、法,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信心)故,「信心正因」之旨愈明。

「觀經法門」(稱名本願之義)歸「大經法門」,「大經法門」(信心正因)開展著本願海自然的風光。(本願招喚的勅命、如來正覺的功德力外,無一念歸命的信心)故「選擇稱名之願」(十七願)(佛智的廻向、名聲普聞的正覺),之開為十七願的「諸佛稱名(稱揚、稱讚)願」,和十八願的「至心信樂願」處,能見到願海自爾的風光。

於《選擇集》的「本願章」,法然上人釋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的「乃至」,此處必須很留意才行:(1)以稱名遍數的不定(不以應稱幾次為條件),遮(否定)「起行正因」(以稱名行作往生的正因)。(2)以「從多向少」(十聲也好,一聲也好,聞信也好,皆能往生),顯「唯信正因」的極致。但是並非如高祖親鸞聖人一樣顯著公開地說明。高祖的「一念多念釋」(《口傳鈔》)最為顯著,此乃稟受元祖法然上人在《選擇集》「三心章」的「信疑決判」(還來生死輪廻之家,是因為疑故。寂靜無為之樂,是以信心為能入)之意。第十八願成就文(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深意,亦不外是「信疑決判」之意。元祖的「念佛往生」和高祖的「信心正因」,其意同一,唯於表現上稍微不同。

法然上人的《拾遺和語燈》曰:「唱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即可作決定往生想。就其決定,即往生之業定」。

又曰:

「唯於口稱南無阿彌陀佛者,由佛誓必往生,可起決定心。依決定心往生之業定。思不定者不定也,思決定者一定也」。

此等「稱名本願」的教文,微露著「信心正因」,但尚不明顯。直到說:

「源空眼中,三心(《觀經》的三心:至誠心、深心、廻向發願心)亦南無阿彌陀佛,五念(《淨土論》的禮拜、讚嘆、作願、觀察、廻向)亦南無阿彌陀佛」。

此處見「本願念佛的獨立」(名號的獨立、獨運、獨用)(在法雷學派說佛智即行),稟承此的親鸞聖人,為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佛智即行」、「唯信正因」,所以作「五願開示」,建立「教•行•信•證」。如此「唯信正因」的淨土真宗興起。

此義至「行卷」時會詳說之,若無事先理解整個概略,接觸到御本典的本文時,會有如入五里霧中之感吧。

五願開示

高祖聖人依「釋迦發遣」(《大經》、教)(攝招喚的名號為發遣的教)和「彌陀招喚」(行)(南無阿彌陀佛)的極致,開顯《觀無量壽經》的奧義,論末代的謗法、闡提(無信的人)之「機」(眾生),等同韋提希夫人得「三忍」(喜忍、悟忍、信忍)(開信心成就之相者)之所以。並不如《觀經》所示,只拘泥在對臨終病人作「轉教口稱」的特種事例。這是高祖聖人不以臨終為主,而立「平生業成」之宗風的所以。

「稱名本願」的「乃至十念」之意,和「行卷」的「大行者則稱無礙光如來名」的文意相同。置之於「諸佛稱名(稱揚)願」的第十七願(稱揚的是諸佛,被稱揚的是南無阿彌陀佛)時,即成為第十八願的「所聞、所信的名號法」(十八願成就文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稱名號為「大行」,是因為「名號」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快速地圓滿名號的功德)真如一實功德寶海」(行卷)故。顯此義,「行卷」曰:

「爾者,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此云稱名破滿,此義至「行卷」當詳論之)。

稱名則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信心)也,可知」(之云為「行卷」的御轉釋。此義甚深)。

「行卷」的「行一念釋」曰:

「言行之一念者,謂就稱名徧數,顯開選擇易行至極」。

此亦顯名號極速圓滿的功德。如何說呢?去「多念」(不以多念佛為條件)是為拂「能稱的機功」(拂靠自己稱名的力量往生之自力心),選「一念」(行的一念、一聲的念佛)(易行的極致,誓言一聲也救)在意顯「無礙的法德」(大悲廻向的佛智)。《大經》「咐囑流通」(為後世咐囑彌勒流通此經)的玄意亦在茲。

「化身土卷」曰:

「專修者,唯稱念佛名,離自力心,是名橫超他力也」。不可以此文速斷「大行」就是「能行」(稱名)。「化身土卷」的此文乃判別正、雜、助、正(正行、雜行、助業、正定業),著述《教行信證》是為了教誨迷於稱名等之行者。作「五願開示」,建立「四法、佛土」(教、行、信、證的四法和真佛土)的正意,唯是為了振興「唯信正因」的宗風。因此,「橫超他力」的極髓是「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十八願成就文)。

五願開示

從「五願開示」的高祖法門上見第十八願時,第十八願的願體是「三心」(至心、信樂、欲生)。(善導、法然兩大師以「乃至十念」攝三心,見「念佛往生願」)。故高祖名第十八願為「至心信樂願」(「信卷」的標舉)、「本願三心願」、「往相信心願」。第十八願的信心,是信「行卷」中所明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妙行」(大行)是真實報土「真因」的「他力金剛信心」(參照《教行信證大意》)(妙行當下即信心是金剛信心。機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法也是南無阿彌陀佛,故言機法一體)(「行卷」的大行來到「信卷」成三心)。

第十八願的「若不生者」是「生」(往生)即無生(無生的覺證)(真如界),是即「難思議往生」。「難思議往生」即是「往生即成佛」,開之成第十一願的「必至滅度願」(滅度是真如法性的世界、大涅槃界)。

「不取正覺」的正意在為令歸入如來的「正覺」。正覺即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理智不二的大智海),故開之建立「真佛土」。

建立「真佛土」(真佛真土,對化佛化土)者,(一)為顯「難思議往生」人悟入的世界。即彌陀正覺的世界,亦是眾生所趣入的「大般涅槃界」。《教行信證》法門所云的「趣入門」,是以此大涅槃界為目標的教法。

(二)「安養自然的妙果」(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此即是「攝化(眾生濟度)的大本」(攝化門,對趣入門)。前之「趣入門」(往生門、四法)和「攝化門」的關係實是甚深微妙,感得、受領(大信心)如來正覺的功德力用(攝化門),即為往生的正因(趣入門)。如此法門有自然運轉之妙。

立足於「正覺門」談之,「正覺」是「體」,「往生」是「用」(正覺的運作),此為「果上」(佛的世界)的「體用」。從此「正覺門」垂「攝化」的大用,給與眾生教、行、信、證之利益的是淨土真宗。

根據「往生門」談之的話,「往生」的至極,為令與「光壽的果海」(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佛世界)冥合(歸一),這即是真宗的妙旨,是諸佛之法所沒有的。

從「正覺門」(自光壽之願——十二、十三願生起)起,而開「往生門」;由「往生門」(自十七、十八、十一願生起)入,歸入「正覺門」,皆是本佛彌陀的大用(大活動),是超世的「悲願(大悲的本願)成就」的妙益。

在「法雷轍」(法雷學派),更開「本願的三心」(至心、信樂、欲生)為「五願」,因為「三心」是第十八願的願體(古來的學派由十八願文全體開五願,此義到「教卷」再說)。由「三心」開五願乃根據「信卷」論之。即「至心」的「體」是名號故,開之為「十七願」。「三心即一」(歸命的一心)的「信樂」是唯信正因的「十八願」。「欲生」的「生」是「生即無生」的「生」,由之「十一願」開來。因為「我國」是「光壽海」(彌陀正覺的世界),故開「十二願」的「光明無量願」和「十三願」的「壽命無量願」。

「五願開示」,是願海的自然,亦是高祖聖人大信海的風光。「教、行、信、證、真佛土」入高祖的大心海而成我們的東西。高祖自述大心海的風光嘆曰(「行卷」):「乘大悲願船,浮光明廣海,至德風靜,眾禍波轉。即破無明闇,速到無量光明土,證大般涅槃,遵普賢之德也,可知」。

敬信「教、行、證」的高祖,復仰信「教、行、信、證」是自己信海的風光。

五願開示

「稱名」or「信心」?該做個決斷了

淨土真宗之大綱

教行信證的架構

教行信證之行信關係

教行信證吟味心得

「普遍」的宗教

教行信證大系·要論:

(一)真宗的教判

(二)真宗的淵源

(三)真宗的流傳

(四)三法與四法

(五)願海真假

(六)五願開示(本篇)

大系要論淺釋:https://pan.baidu.com/s/16gLreHNrlNEKZpE4gxUjVQ?pwd=amtb

提取码:amtb

五願開示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4-05-07 10:59
Next 2024-05-09 10:01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