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朋 2021-08-31

法尔:大家在新年當中,經過了去年一年,應該有很深的感受。《阿彌陀經》所講的五濁惡世,大家在經濟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這個時候,「信仰心」最重要。我們念佛同朋在生活上越艱難,信心要越堅定,然後在佛的加被當中,我們信心加被,永續加被,智慧加被,我們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各種困厄。希望大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一定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簡單幾句話。
——《慈親一直在》
德信:[合十][合十][合十]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這是誰的開示?
聞君:老师,是来自去年5月的公号文章《慈親,一直在》
法尔:我是摘錄自聞法筆記的。下次注意發出鏈接!謝謝老師提醒!
謝謝姐姐!

蒙光:這個不是純正的他力思想。“五濁惡世”也不是那麽簡單的理解。
老師到他人道場,當然要讚歎和護持,但老師講法與他人講法的味道,如果體會不出不同,那還沒有真正入門。
我們群上並不排斥其他真宗學派和法師的講法,但是否純正的他力教法,則不可不辨。
法尔:好的,還是聞不具足謝謝老師提醒[合十]
聞君:南无阿弥陀佛,谢谢老师提醒[合十]
慶喜:“我們念佛同朋在生活越艱難,信心要越堅定,然後在佛的加被當中,我們信心加被、永續加被、智慧加被,我們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各種困厄。”
——若水師兄分享的法語,初讀時,感覺跟以往所讀的本願力法語不一樣,經老師一說,再讀,感覺這句話有些奇怪,似乎在強調“我要”“我能”。

蒙光:是的,都是從自我出發,而目無如來。
這段話有兩個問題:
一是自己要加強信心,求得加被,完全是自力的計度。
二是有所求,而且求的是現世利益,想靠強化信心得到佛力加被,安然度過所謂的“危機”。這都是如意算盤。
先不說自力的信心能否真的得到佛力的加被,就單單說危機好了。或許不同的人對“危機”的理解不同吧!在佛法者的立場,忘掉自身的生死問題,不思業力之無常可怖,而沈迷於五欲六塵中的滿足,這才是最可怕的“危機”。
我們這裏不是要唐突前輩,但在法義上不能含糊其辭。住持的說法都是自力的心態,當然也有幾句說得不錯的,如“感恩”和“惜福”要如何納入我們生活,非常重要。但其他的說詞,都是很明顯的從自力心出發的安排,和後面老師的講法,判斷有別。
聞君:南無阿彌陀佛,三途苦轮的猛火正在足下熊熊燃烧[合十]

蒙光:
【引用】:《阿彌陀經》所講的五濁惡世,大家在經濟上都受到很大的衝擊
——就算經濟形勢大好,大家順風順水發大財,一樣是“五濁惡世”,不是嗎?
【引用】:我們念佛同朋在生活上越艱難,信心要越堅定。
——是自力的信心才需要不斷去強化、加固。又信心的來源是什麽?
【引用】:然後在佛的加被當中,我們信心加被,永續加被,智慧加被,我們一定可以安然度過各種困厄。
——什麽是安然度過?如果還是遇到了不幸,是不是佛加被不夠?
一茶的信心是:歲暮無他唯任君。——七難、八苦,來就來吧,我有如來(君)之守護。
不必祈求安然度過的,才是真安心。
【引用】:希望大家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一定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如果說:不論何時何地,莫忘有如來慈悲加護,慈親很可靠,還好一點。忘記如來的主動來護,而強調的常念“南無阿彌陀佛”,如果不是祈求的心,還是什麽?
慶喜:[合十][玫瑰]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有老師時時指引。
好難得,好珍貴。感恩。

法尔:剛開始分享的過程中也感覺有點奇怪,不過轉念一想是師公的法語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老師說不要害怕說錯不要害怕被糾正,於是有點心懷忐忑地分享了。幸虧被老師提點了才知道問題所在,並不是師公說錯了,而是自己領解錯了,沒有從慈親救度我的本願力出發,不離自力心。慚愧[合十]
聞君:这是光照寺陳住持的发言哦
蒙光:這哪裏是什麽“師公”?你看文章太粗疏了啊!文字交代得很明白,是老師帶著弟子們去台灣光照寺春節圍拜時,陳住持的致辭。
法尔:啊我真是個馬大哈!這細節也看得出自己學習的態度,一年前拜抄的內容,如果今天沒有被老師提醒一直用這樣的心態學習就完蛋了[流泪]
慶喜:“七難、八苦,來就來吧,我有如來之守護。
不必祈求安然度過的,才是真安心。”[合十][玫瑰]
千橙:我一开始也没仔细去看,只当是老师自己发布或是整理瑞默老师开示的文章,没有入心去读。当老师点出来以后我也懵了一下, 这不是老师自己发布的文章吗,然后从头翻阅才发现原来是主持的讲话。反省到其实自己平常拜读时也是这样,没有好好认真地去领会,往往匆匆翻过。忏愧![合十]

蒙光:當時發布時我是有些遲疑,要不要發表陳住持的致辭。但一次團拜見面會,只有作客的老師單方面發言,於理、於禮都不合,所以還是全文呈現。
在我看這樣也好,將此視爲真宗思想入世的場合,從老師的發言應對中,學到圓融而堅實的智慧。如果有人看錯了,那是本來就不知他力、未遇真宗的人,也沒有辦法。
好在人家住持說的,一般來說也是好話,不能說毫無益處。一篇文章中有不同的層面,自己能與哪個層面感應,這也要看自己的用心吧。
蒙光:作爲三寶弟子,老師到哪個道場都是讚歎三寶,鼓勵大衆護持道場,希望正法久住,佛法弘通。
當初老師第一次來大陸講法,在靈台山圓通寺,開講就是讚歎靈台山道場的可貴。
這並不意味老師認爲所有的法門、講法都一樣。只是在不同場合、因緣不同,身爲佛法者應求同存異,以和爲貴,這樣佛法才能興盛起來,我所頂戴的師教精神是如此。
聖人在《歎異鈔》、蓮如上人在《御文章》中,也一再強調不可以“自法愛染”,而批評其他同爲佛所說的教法。我雖然做得不好,但還是會常常警醒自己,不要對其他法門輕易評論、尤其是有所非議。
至於自己,則專修一法,要建立起不爲他人所動的金剛信心,也要有揀擇不同教法的擇法眼;否則目迷五色,無所歸宿,在佛法中做個居無定所的游魂,是很可惜可憐的事。

蒙光:唯有眞理讓我們滿足
我們要知道,指導我們眾生離苦得樂的,走上解脫之道的,這個世界只有佛教而已。而傳達這一訊息給我們的,就是道場、寺院。所以道場的存在是很稀有、珍貴的。
蒙光:上面這一篇,是我將老師兩次開示整合而成的。
實際上第一天到靈台山的即席發言,不可能說這麽多。第一次發言,只到上面所引這一段,止於對道場的讚歎和護持。這就是老師的言傳身教。
所以看老師在光照寺的發言,也當作如是觀。
德信:[合十][合十][合十]南無阿彌陀佛!感恩老師的教誨!
敬止:南無阿彌陀佛[合十]感恩老師的教導,感恩同朋的法談,從中也會看到自己的粗心[合十]
德信:[合十]慚愧自己是心昏識寡,惡重障多之輩,若不是老師講解,我真的沒看到這一層

蒙光:我們不要只是就事論事,稍稍把話題放大一些來說。
無始以來自力的習氣,不是聽了幾場法,花了多少年聽聞,就能輕易破除的。
淨土之所以易往而無人,是因爲自力難舍、他力難信,因爲放不下自我的計度,所以往生無人。
要入如來大會衆數,必須下定決心,此生以佛法爲日常的飲食,終身聞法。
聽聞熏習的程度不夠,很容易在似是而非之處走上岔路,即所謂“異安心”。
所以聽聞時一定要審慎擇法,不能撿到籃裏就是菜,看到貼著“真宗”、“信心”、“淨土”之類的標簽,就照單全收。唯有聽聞徹底,才能培養出擇法眼。

又一定要知道,善知識難遇,並非一句空話,是事實。
所謂善知識,不是披上僧袍就是,或者很有名、很有影響力、很老資格就是;如果從他的話語中,感受不到對法的讚歎、沒有對機的自省,更有甚者,還或顯或隱地強調“我很獨特”的,都是假貨。
真正具信的善知識,當然有從佛頂戴而來的大自信,但那自信歸根到底,是對“法”的信憑,對自身所依止善知識的全然信任,而非對“自我”的執著。這從其言語中自會感受出不同。
真正的佛法者,在說法時自有當仁不讓,“代佛宣化”,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猛決斷;但說法後,唯有“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的愧不敢當,和“如來好尊貴”的慶喜。

寫到這裏,想起之前的法談談過這個問題,找到原文,是這樣說的:
高僧善知識們示現的風範是:
說法時是代佛宣化,如法而說,溫柔謙卑,勇猛自信,毫無怯懦,唯在法上相見。學佛大悲心,以聽衆是自己父母子女之心來說法。不討好聽衆,亦不懼嘲罵乃至打擊。如慈母,如獅子。
說法後,慚愧己身不及,唯於佛前低頭仰敬,做回本來面目的凡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