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出家

聞濬整理 蒙光講述及校訂 2022-05-27

什麽是出家

今天,我們漢地對佛教、對出家有太多的誤解,這方面,出家人首先是有責任的。出家人享受了被在家人尊重的禮遇,是否有表現出與之相配的德分呢?出家為什麼尊貴?出家是天人師啊!出家人的本分就是主持佛法、教化眾生。如果有這個身份,卻沒有傳達真實的理念給眾生,這是有責任的。就像一所學校,如果校風不正,老師肯定要擔主要責任,“君子之德風”嘛!風氣不正,當然要責備引導風氣的人。這就是“春秋責備賢者”的精神。身為老師,更應該要自覺擔起責任,而不是等別人來指責,還在推卸責任,這就很不得體了。真正的老師會說:“這是我的責任”。這是師者應有的自覺。

我為什麼會這麽說呢?當初跟隨瑞默老師學習,我犯了錯,老師從來不會指責:“劉桑,你怎麼這樣?”有一次因爲我的私心,接待不週,讓外地的同朋有怨言。有人把事情反映到老師那裏,老師聽完,就說了一句話:“這是我的責任,我沒有把劉桑教好。”在一旁的我聽到老師這句話,當即下跪懺悔。老師不指責、諉過,而是反求諸己的自責,對我卻勝過雷霆萬鈞的斥責批評,這是我迄今得到的最有力量的教育。這個時代,還能聽到這樣的聲音嗎?

什麽是出家

現在很多人把出家想得很容易——世間的種種事情太苦了,所以我決定要出家。你這不是要出家,只是想逃避罷了。真正要出家,得懂得出家的意義在哪。我們知道出家有了法名,一般尊稱為“上下”。什麼叫“上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只要是大乘佛教,一定是以這兩條為基本精神。上求佛道,追求真理;下化眾生,所學的真理是爲救度正在受苦受難的眾生。出家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做這兩件事,這要成為最基本的自覺。

如果只圖享受,這是很不如法的。過去祖師說:“老僧雙腿一盤,能消黃金萬兩。”這是證到空性境界才能說的話。凡夫覺得很大一筆的財富,在祖師看來就是空。你給他一文錢,或是萬兩黃金,在他是沒有差別的。就像你把一萬兩黃金丟進水裏,把一文錢丟進水裏,對水來說沒有區別一樣。你要真能證到這個境界,這些供養隨你怎麼用。要不然,就像以前說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真是很嚴重的。

什麽是出家

所以,出家也分很多種情況。有身出家,有心出家,身出心不出,心出身不出。最理想的,當然是身心都出家。但現實中,難免會遇到有些人,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的。這種情況,我們在家人一般不予置評。他既然現一個出家相,我們就不輕易去說三道四,不然容易讓人誹謗三寶。出家人有問題,只要不是違法亂紀,自有出家人的戒律在管,有僧團在管,輪不到我們去越俎代庖,這其中的分寸要特別注意。同時,我們自己心裏要有判斷,因為佛法是教我們智慧,而不是迷信,不要去隨隨便便看到一個人現出家相,就去依止。現佛法的出家相,這本身是很尊貴的,是很殊勝的緣,當然要充分尊重。你恭敬他時,知道自己恭敬的是他的僧相,而不是這個人。所以仍然要禮敬、要供養。但注意不要供養過頭了,很多時候,在家人也是帶著貪心去供養,以換取某種福報。以這種心去供養,師父也被你污染了!

話說回來,漢地的傳統,在供養這件事上,一直都還很用心在做。與此相反的,也有很多人習慣了佛教裏的免費流通,覺得理所當然,拿了就走的也有。就以人情來說,你得到一個禮物,都還會想著要去回禮——來而不往非禮也!現在很多人是主動去索取法物、資料,得到以後就揚長而去,這在人情上尚且說不通,更何況你是來求法的。

自己有收穫、受益了,從自己的回應中表現出來,這才是真有受益的表現。你就是往水裏投一文錢,那水尚且會起個漣漪。怎麼在你這裏,投喂你那麽多佛法,你連個回應也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法是活的,在我們身上也要流動起來才算數。這是在結緣,這樣的緣,要通過互動,越結越深才行。注意,並不是說一定要以某種形式結緣才有效,重要的是你的用心。當你在電腦、手機上看過一篇文章,隨手就關掉頁面,跟看過後點個讚、打個賞,寫幾句自己的心得,這其中的用心是不一樣的。包括大家每天在群上互動,你是一個字一個字寫的,還是直接複製粘貼?這用心也不一樣。你看大家在說感恩頂戴,自己也跟著在感恩頂戴,請問表現在哪里?你連“感恩頂戴”這幾個字都是複製的,別以爲我不知道!同樣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當你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時候,當下整個身心都在念佛。這是自己的修行,而不是為了表現、應付給別人看。我們說要“善用其心”,你要到哪里去用心?就在這當下。佛法是心法,你這個亂糟糟的心,舍不得多在清淨的法水裏涮一下,連自己的意識心都捨不得在法上多動幾個念頭、存一些念想,那還談什麼修行呢?佛把功德回向給我們,我們也要被相應的感動,才能算領受哦。什麼叫“感應道交”?你的心被佛心振動,在同一個波段共鳴。於是從你的身口意,就有讚歎、有供養、有念佛、有自信教人信出來。如果只圖自己方便,只想著自己得好處,不知感恩回報,不知分享共贏,這樣的心都非常自私、自大,與佛法背道而馳。

所以,說到出家,我們不一定要身出家,但你的心一定要出家。出家不是要否定我們的人生。“家”的意思,是我們常住其中。而依佛法的智慧眼,我們才被看到自己常住在煩惱中、在輪回中。所以要出輪回,叫“出三界家”;出煩惱,叫“出煩惱家”。這樣才能入智慧門,入解脫門。真實的出家,就是為了不被世俗的欲望、習氣所束縛。所以學佛人要活出雙重的境界:身染俗塵,心游淨土。心求解脫的真理,但你身在世俗,仍是世俗的人。哪怕身出家了,其實也沒法完全擺脫世俗的關係,尤其是你要到世俗中來弘法,就沒法完全擺脫這些關係。其實不需要擺脫,你若自己有佛法,也能將俗緣化為佛緣。若自己是個俗人,就算出家了,也仍然是個俗人,佛緣也變成攀緣。你若真有心要學佛,你在家就先學好來,善用其心,一樣可以利益眾生。

——錄自《楞嚴經》共修講座

參攷:

“末法唯有名字比丘”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5-27 14:54
Next 2022-05-27 15:0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