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原創 瑞劍老师 譯文 蒙光 2020-01-30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本書譯自稻垣瑞劔老師的英文著作:《親鸞聖人的〈歎異鈔〉及讚歌》(Shinran Shōnin’s Tanni-Shō with Buddist Psalms)(法雷會昭和58年版)。

瑞劔老師的英譯,與日文原著的文辭表面上頗有不同。基本上,老師是盡力以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思想和文字,重現親鸞聖人及其忠實的親隨弟子,唯圓房的人格;原文簡略幽微之處,老師常以括號小注的方式說明,有時則直接就原文作更詳盡明確的發揮,字裏行間,融入了老師信心的體證與師承的吟味。

唯圓房作《歎異鈔》時,面對的念佛信衆,有許多是一字不識的白丁。瑞劔老師英譯此書,則是爲了現時代知識和心智模式更爲複雜的我們。時代在變化,根機因緣不同,不變的,是如來的大悲心,與我們深重的煩惱罪業。通過老師的手筆,《歎異鈔》這部經典,成爲當下的信仰之書,爲我們指示念佛的奧義,生命的歸依。

此次翻譯,譯者完全以瑞劔老師的英譯爲本。瑞劔老師在語譯的正文中間以括號加註釋,中譯亦如實呈現,不另作說明。初心希望藉此機會頂戴師教,並與有緣同朋分享。譯者的行文,力求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找到平衡點,文言與白話二譯,可相互參照,讓華文讀者能更容易地頂戴到這一部震撼人心,親切深刻的聖教。

原本希望在忠實達意之上,盡量再現祖師的人格和風格,但在研習試譯的過程中,筆者深感自身教理學養之不足,與中英文程度之不如人意,頗覺力不從心。而聖人通過文字顯現的人格,更令人有高山仰止、言語道斷的感歎。

謹以此試譯未定之稿,呈於祖師同朋前,爲一份微薄的供養。

釋蒙光 慚愧敬白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我恭謹深思,觀察往昔和現在,不由發自內心悲歎,同在親鸞聖人門下的弟子們,已偏離了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教導的真實信心,走向異端。我擔心,將來的學子會因種種疑惑不定而發生混亂,無法理解聖人言教的真義。除非有幸得到良師的指導,他們不可能正確領解“易行道”(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的教法。

親愛的同朋們,不要以自己個人的異見,變亂“他力”的教法。這卷手稿,記下了我曾經從聖人那裏聽受,至今仍活在記憶中的教導,爲有志於同生淨土、獲證無上智慧的同朋信徒驅散疑惑。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多麽偉大、多麼不可思議啊!阿彌陀如來大願的威神力!憑藉這無與倫比的真實誓願,我們從罪業和永劫的惡報中獲救出離。

當我們頂戴這如來所感發的信心,內心生起讚歎聖號的一念時,就能重生並永遠安憩於如來慈父的光明中。

何等廣大不可思議啊!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不論老少、善惡,都依信心得救,且唯依信心。這是如來的偉大誓願。因爲如來成就的救度之力,正是爲了我們這些極度脆弱,背負著深重煩惱與罪惡的人。

信受如來的誓願力,就無需再渴求任何其他的善行。因爲如來尊貴的名號(圓滿具足無限的壽命和光明)是最高的善,是眾德之德。甚至,即使因意志薄弱造下罪業,所頂戴的信心也不會被動搖和障礙。因爲,沒有任何罪惡,能夠障礙阿彌陀如來誓願的威神力。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冒著生命危險,翻過十餘座國界的群山,遠道來到我的草舍,只爲從我這裏聽受往生極樂之道。

但是我除了稱念(相信)如來聖號的念佛外,並不知道其他的法門。我想說,這是獲得淨土往生的唯一道路。如果你們以爲,或許我還知道其他更加有效和深奧的教導,那就大錯特錯了。

如果你們想聽任何念佛以外的教法,我建議你們去尋訪京都或比叡山的大學者,仔細向他們請教如何往生極樂淨土。

對我來說,我親鸞,只聽從良師法然上人,相信任何人只要念佛(或:信憑聖號),唯依一佛力得救。事實上,念佛之行會導我入淨土,還是帶我下地獄,我並不知道。

即使我因全心全意相信念佛,而不得不經歷地獄的痛苦折磨,我也決不認爲是受了良師法然上人的欺騙。爲什麽呢?

因爲如果我智慧明達、意志堅定,能夠行持其他苦行,並且能夠理解那些高深的教理學問,那麽我會後悔聽了老師那些虛僞的言教,甚至會向教我念佛的這個人,投以譴責的眼神。

但是捫心自問,我不會有一絲一毫的後悔,因爲除了念佛,我任何修行都做不到。原本我就注定要以地獄的永火爲最後的歸宿。

如果阿彌陀如來的誓願真實,釋迦佛的教導就不會錯誤;如果釋迦佛的教導正確,善導的注疏就不是妄語;如果善導的注疏可靠,則法然的教導不是虚言;如果法然的教導可信,那麽我親鸞,就不是在說無用的廢話。

總之,這是我個人的信心。現在,信念佛與否,請你們自行抉擇。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如果善人尚且被救,更何況是惡人呢!”

但是人們通常的想法不同,說:“如果惡人尚且被救,更何況是善人呢!”他們的說法看似合理,但是這樣的想法與阿彌陀如來慈悲本願的用心並不相契。

這是因爲那些爲往生淨土,修行善法提昇自己的人,並未信憑如來的慈悲和力量。反之,那些放棄無謂的傲慢和自尊,謙卑地信賴如來的慈悲和力量的人,能夠生到慈父爲我們准備的,如來自身偉大功德成就的真實報土。

我們的內心深深浸透了煩惱與惡業,所行的善事,沒有一件能令我們出離生死輪回的枷鎖。有見於此,阿彌陀如來垂憐罪惡深重的我們,宣説以他力救度我們的慈悲本願。因此,歸順如來慈悲勅命,服從他力的惡人,才是極樂國度的貴賓。

因此,我們的老師說:“如果善人尚且被救,更何況是惡人呢!”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佛陀的教法可區分爲二門,其中,聖道門主張憑個人的努力達到開悟,淨土門則教導唯依信憑阿彌陀如來獲救。佛教對一切衆生的慈悲,依此聖淨二門顯現不同。

聖道門的慈悲,是悲憫一切有情,同情並加以守護,令他們向着開悟之道前進。但是,唉!要如我們所願地令他們得到靈性的利益是多麽困難!

淨土門的慈悲,不是以我們現生的努力,而是念佛往生後,被賜予強有力的慈悲,幫助我們實現以利他爲自利的大滿足。

在此生,不論我們的悲心如何深重,最後都必定以失敗告終。因為我們再怎麼努力,總有各種各樣的逆緣來障礙。因此,對一切有情真實有力的慈悲,是先為自身的得救而念佛。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我親鸞,從不曾爲逝去的父母,稱念過一句名號。

我真摯地盼望在往生淨土,與阿彌陀如來合一後的下一生,救助一切有情;因爲一切有情,在過去世生死大海的相續輪回中,都曾是我的父母或兄弟姊妹。

如果依我自力做的善行能救助,我會很樂意爲利益已故的親眷而念佛,但事實上這非我的能力所及。

我請求你們,同朋們,抛棄自力作善的虛榮,隨順慈父的悲心和願力,往生淨土開悟。這樣就能以神力救度四生六道的眷屬,不論他們在哪一道受苦。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注:四生:指胎生,卵生,濕生(從濕氣中生),化生(無外部作用而自生)。

六道: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非常遺憾,在信仰阿彌陀如來並以報恩心稱念聖號的徒衆中,有相互爭奪門下弟子的爭端。

我親鸞,沒有弟子,是的,一個也沒有。

如果同朋們是因我的教導而念佛,那麽他們可以認爲自己是我的弟子。但我如果稱他們是“我的弟子”,那可就錯了;因為他們行持念佛,是受如來的感動,而非我的教導。

一些因緣使我們相聚,另一些則令我們分離。一切順其自然。然而有人爭奪弟子,聲稱:背叛師長的人,即使念佛也無法得生淨土。這是無法容忍的荒唐。

難道他們想取回别人的信心,當作是自己私有的嗎?他們真是大錯特錯了!信心,唯憑阿彌陀如來的慈悲獲得。

因此,如果一個人真實頂戴了信心,他自然會感恩阿彌陀如來,也會感恩自己的老師。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念佛,是自由(無所障礙)的大道。

爲什麽這麼說?

因爲天上和地下的神祇,都敬重那些堅定信憑如來的念佛人;沒有惡魔能動搖加害他;沒有外道導師能干擾障礙他的信心;罪業免於業報責罚;總之,沒有任何功德能超越念佛。

(所以,念佛被稱爲自由或無所障礙的大道。)

我們的導師,親鸞這樣說。

譯者附注:日文原文為“念佛者無礙之一道”。“一道”,出自《華嚴經》。桂利劔老師解云:業道神嚴,因果法是必然。今非講必然和自由的論理的論證。念佛的行者常和如來共步,大信心中體得大悲心故,即使於苦海亦能得大慶喜心,參如來行,加入悲智無限的活動。名號的不思議力,於行者身上亦不思議地流露出來。如來超越因果法,活躍於非因非果的絕對自由境(無礙一道)。念佛的行者亦爲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由佛力,信德自會顯現於身。這是念佛者的無礙道(光明裏的大自由)逍遙的風光。

聖人於「行卷」引用《華嚴經》,述言:“十方無礙人,一道出生死。”一道,指念佛的一道;無礙人,是諸佛如來。念佛者亦是無礙人。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念佛,換句話説,“稱揚讚歎阿彌陀佛聖號”,不是行者善行或功德的標志。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名號本身就是最高的善行和功德,稱念的行爲不是出於禮敬者自身的意志,完全是如來他力的感召。

稱念佛名者,完全是為阿彌陀佛的力量所感動,徹底從對自身功德的依賴中解脱出來。所以,念佛也被说為“非善行”,那就意味著,在稱念者一方“無功德”。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附:

桂利劔老師注:「行卷」曰:「稱名則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信心)也。」

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即使是終日稱名,既不是自己的行,也不是自己所積的善。稱名的當下是名號海,無自力心的念佛,當下是南無阿彌陀佛的獨立。

蓮如上人曰:「聞我等往生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

又曰:「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也。」

又曰:「信心,六字外絕無。」

聖人釋曰:「歸命(信心)者,本願招喚之勅命(如來的呼喚聲)也。」名號的威神功德不可思議力之外,沒有我們的信心。念(信)佛的無量力功德者,即時入必定(其時已定是往生人)。應知念佛對行者而言,是非行非善。

「信卷」釋大信海曰:「凡按大信海者,不簡貴賤緇素,不謂男女老少,不問造罪多少,不論修行久近,非行非善、非頓非漸、非定非散、非正觀非邪觀、非有念非無念、非尋常非臨終、非多念非一念,唯是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說信樂也。喻如阿伽陀藥能滅一切毒,如來誓願藥能滅智愚毒也。」此意甚深。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一位名唯圓的門徒(一般認爲是此書的作者)曾問老師親鸞聖人:“我雖然念佛,卻生不起歡喜踴躍的心。而且,我並不渴望盡快往生淨土。爲什麼會這樣?”

親鸞回答:“親愛的唯圓,我也有過和你一樣的困惑。

在我看來,正因爲你沒有歡喜得手舞足蹈,你應該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已經因念佛而獲救,必定生到淨土。是内心的煩惱和罪業,壓抑了你本該歡天喜地的心情。阿彌陀如來早已預知你的困惑,所以宣布,衪將解脫那些困於煩惱和罪業者的生死繫縛。因此,當我們醒悟到慈悲的本願,正是為邪倒罪惡、必有一死的我們,我们就會更加全然地將自己交付到如來手中。

因爲我們塵俗的繫縛和執愛,抑制了我們對淨土的渴望,令我們一想到死就感覺不快,甚至稍有不適,就擔心會死亡。我們如此徹底地為煩惱和執著挾迫,所以無量劫中已度過無數生的這個悲慘世界,我們仍不情願離開;因為從未領略過淨土世界的極樂,所以也不急於往生。

但是,當生死鎖鏈斷開,呼出最後一息的時候,盡管我們如何悲傷孤寂,不情願離開這個世界,都將被接到淨土。

阿彌陀佛的慈悲,格外憐憫那些被塵俗事物牢牢繫縛,毫不希冀盡快往生真實報土的人。我們越是意識到自身的罪惡,越能信靠如來的大願,安住於往生淨土的確信。

如果我們能總是處在歡喜的巔峰,並且熱切地向往盡快往生淨土,那麽我們反倒要大爲擔心,自己竟無應有的煩惱,也無罪業,如此一來,對自身被救度一事,感覺不那麽確定了。”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念佛教法不要求信者一方出離生死的發心和努力,唯舍棄自力,歸阿彌陀佛不思議的他力,依佛方的意願與恩德,得生真實報土。

這樣說似乎不合理,但在表面的荒誕中,卻有超越一切理性的真理。因爲名號的真實超越形容,超越言說,超越理解。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這樣說。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以下章節被認爲屬第二部分)

多年前,親鸞聖人在世時,許多門徒遠從各自的藩國來到京都,只爲能得到老師的直接指導。他們毫無保留地相信老師的教導,歡喜期盼著來生往生極樂淨土。隨著歲月推移,許許多多信者,不論老幼,跟隨這些忠實的弟子們念佛。然而,可悲的是,聽說在這些信衆中,有人在散佈一種完全不同於親鸞聖人的新教義,這些我將盡力在後續的章節中加以揭露。

譯者附注:

此節首句,日文原文直譯是:”念佛以無義爲義。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故。”無義爲義,即捨自力歸他力,無義(凡夫之計度),(此)爲(如來之)義(計度)。

瑞劔老師此處的翻譯,對原文在義理上作了詳盡而明確的發揮。

茲再引桂利劔桂老師略注以作說明:

《和讚》云:

聖道門之人皆是 專以自力心爲旨

若歸他力不思議 信知以無義爲義

此條勸信順。法然上人給熊谷蓮生房的書信亦談到:“以無義爲義,以無樣爲樣。”《末燈鈔》曰:“聖人說他力以無義爲義。義者,計度(思議)之詞也。行者的計度是自力,故云義也。他力者信樂本願,往生必定,更無義也。”

如來滿足大悲的真實(真實心)徹到行者的心中外,沒有必得往生的金剛心。

計度是自力。

《末燈鈔》曰:“稱念餘佛、菩薩,修行餘善根,靠我身以自己的計度心,修飾身和意的亂心,想順利地往生淨土,此名自力也。”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近來我聽說,那些對親鸞聖人的真實教義毫無了解的僞信徒們,接觸一字不識的念佛人,用這樣糾結的問題困擾他們:“同朋啊,你這樣念佛,是因爲相信阿彌陀佛的大誓願,還是因爲相信名號不思議的力量?”他們提出問題,又不說明誓願和名號的關係,故意爲難頭腦簡單的人。因此,我們有必要仔細地攷慮此事,明確地了解什麽才是親鸞聖人的真實教義。

(在我們看來,這一異端是在譴責那些相信自身依名號不思議的力量獲救,並以稱念名號爲自身善行和功德的證據的人。在他們自身,則認爲自己信憑本願,無需稱念名號。但真理居於中道。)

阿彌陀佛的本願和名號,不能割裂作互不相關的存在。爲了圓滿人的智慧無法思議的本願,阿彌陀佛宣説易學易稱的名號,宣稱接引稱念名號的人到他的真實報土。

因此,那些相信自己被如來大悲的本願所救,出離生死的人,不是以他自己的力量,而是受阿彌陀佛的感發,稱念名號,如佛所說,被接引到真實報土。相信誓願就是相信名號,二者本質上同一。

有人認爲善行有助於往生,而惡行則會障礙。以這樣的確信,爲往生淨土,他努力地累積各種善行功德。這是因爲他不相信本願,甚至把所行的念佛都當成自己的善行和功德。

此人不相信名號自身是最高的善行與功德。盡管他並未全然地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而以自力心稱念名號,他也並不因此被屏除於如來的大慈悲之外,而會在下一生被接到化土,一段時間後,再被帶入真實報土。

因爲名號,行者稱念之,當作自身的功德和修行,是阿彌陀佛爲淺信者建立的方便誓願,爲了引導他們逐漸走向圓滿的覺悟。即使是淺信,名號也與本願緊密相聯,它們融合爲一,不能割裂。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我聽說,有人聲稱,不學習經論及相關注疏的人,即使念佛,往生極樂也不確定。這是多麽荒唐的說法!

所有闡發阿彌陀佛他力救度真實之道的經典,都一致教導,不論是誰,信靠如來的誓願並稱揚讚歎其名號,下一生將獲證佛果。但是經上從未說過為往生淨土,要以學問爲根本。

另一方面,對淨土教真實淵源一無所知的人,爲了正確領解阿彌陀佛誓願的慈悲本懷,的確需要研究聖教經論。那些持異端見地者,盡管也從事經論注疏的鑽研,仍然錯解了大乘教典的根本教義,真是莫大的遺憾。

稱念聖號本來是爲了那些目不識丁,聖教經論連一行文字都不能理解的人准備的。因此,念佛(稱念名號)稱爲“易行道”,即往生淨土之教。聖道門的教法,教導怎樣通過研究聖教經典修養心性,獲得證悟,是爲聰明才智之士設立,所以稱之爲“難行道”。

但是如我輩凡夫,與聖道門可謂毫不相干。親鸞聖人在他的著作中明確地表示,如果念佛人研究聖教,只是以學問獵取世間的名譽和私利,他們來生是否能被迎到淨土,實在令人疑慮。

現在,那些專修念佛的人常常與修難行聖道教以達到覺悟的人諍論,堅持主張自己的教義,宣稱“我們的教派優越,你們的教派低級”。因爲諍論,許多敵對者出現,隨之也生起對佛陀善法的誹謗。因此,同朋們,請記住,公然讚歎我們的教法,事實上結果只是把自己,而不是他人,置於被誹謗和攻擊的地位。

就算其他佛教宗派的門徒都來告知,念佛教法只是爲那些無知之輩而設,所以很膚淺而且平庸,也不應和他們爭論,而要平靜地回答:

你所說的或許是真的,但是我們這些無知無識之輩,除念佛教法外並不知道其他的救度之道;盡管被你們這樣明智博學的人鄙視,對我們卻是最好的教法。其他教法或許超勝我們所學,但是我們沒有能力去修行。這就像是丟在豬面前的珍珠。不論這個教法是難是易,膚淺抑或深奧,都是佛適應衆生的根機,爲令衆生解脫生死桎梏所作的最好的安排。因此請您不要用這樣的爭論煩擾我們。

如果以這樣的方式回應,不以嗔恨心相對,他們中誰會粗魯惡毒地把你們當敵人攻擊呢?一定要記得,經典中有這樣的真言:“爭端起處,煩惱亦生。是故智者,遠離諍論。”

親鸞聖人常說:“釋尊預言未來會有人信祂的教法,也會有人誹謗。現實中,其他佛教宗派的追隨者藐視我們全心信仰的念佛教法,完全應驗了這個預言。由此,你就能夠更加信賴踐行念佛之教往生淨土的確定性。如果沒有人輕視這個教法,我們反倒會疑惑爲什麽釋尊的預言沒有應驗,對念佛教法的真實性也會有些不安吧。

但是請不要以爲我希望念佛教法被誹謗,我只是說,釋尊言及這個教法會有信者與謗者,是爲了遣除我們對念佛的疑慮。”

在我看來,現在一些人研究聖教,是爲了削尖他們的鋒芒去征服那些小看念佛的人,或只是爲了爭論而爭論。說真的,這樣做沒有任何益處。

應當盡最大的努力探求阿彌陀佛的本懷,以徹底領解如來的大悲誓願,並教導那些對自身的往生沒有信心的劣機,爲他們開示阿彌陀佛的本願是爲救度一切衆生,不論善惡淨穢,有學無學。這樣的人稱爲“學者”,才真是當之無愧。

那些恐嚇依本願念佛的淳樸信徒,說什麽“若不學習經教,不能得救”的人,是佛陀的怨敵,悖逆聖教的惡徒。這些人不僅自身無法頂戴他力教法的真實信心,同時還造下誤導他人的大罪。要警惕那些違反我們的本師親鸞聖人教導的人,也要悲憫他們,因爲他們的信仰背離了如來慈父的本願。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我聽說,有人主張,那些竟敢倚仗阿彌陀佛誓願不思議的慈悲而造罪業的人,不得往生真實報土。

這也是異端的見地。

因爲他們事實上並未徹底相信阿彌陀佛的大願,也不了解業力的法則。

根據業力的法則,我們內心的善念,緣起於過去世的善業,惡念則緣於過去世的惡業。

親鸞聖人常言:“要記住,如果不是宿業感召,我們無法造下哪怕如髮尖微塵般細小的罪惡。”

他有一次問門徒唯圓:“親愛的唯圓,不論我對你說什麽,你都信受無疑嗎?”

“是的,敬愛的師父!”唯圓應道。

“那麽,好,”大師說,“我要求你做什麽,你都願意嗎?”

“是的,願意。”唯圓恭敬回復。

於是大師說:“假如我宣稱,你去謀殺一千人,就能往生淨土。你會去做嗎?”

唯圓遲疑地回答:“盡管是本師的教命,可是我想我連一個人也殺不了。”

大師反問:“你剛才不是說,不論我要求什麽,你都願意做嗎?”

“現在你明白了,親愛的唯圓,如果我們做事都能隨心所欲,當被告知這樣做是爲了往生淨土,我們大概會毫不猶豫地去殺一千個人。

“但是我們連一個人都殺不了,不是因爲我們太善良做不了惡事,而是因爲我們沒有感召這一行爲的業。

“但是,如果宿業成熟,即使違背意願,我們也很有可能去殺害百人,甚至千人。”

親愛的同朋們,從大師的評論,我們能學到什麽功課呢?

他意在指示我們,那些視自身的善惡業對往生有所助礙的人,並未意識到,他們得救,唯一依靠如來不思議的本願力,與他們個人的本性是善是惡無關。

以前曾有門徒錯解信心,認爲既然如來的誓願特別憐憫惡人,人要故意造惡才會被迎到淨土。

聽到這一錯誤觀念在散播,我們的老師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就算有靈驗的解藥,人也不應該服毒。

他這樣說,並不意謂著罪惡會成爲往生的障礙,只是爲了破除這一邪見。

如果信本願必須嚴持戒律,無力持戒的我們,如何能解脫生死呢?

但是事實是,即使像我們這樣無助的衆生,唯依信憑本願,都能得救。

當我們領悟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放下自我,隨順如來的心意。

不過,這並非讓我們放縱惡行;造惡,是因爲有相應的業。

有一次,老師說:“有捕漁爲生的人,有射獵爲生的人,有人經商,有人務農,他們都一樣,爲自身的業力所迫從事不同的行業。”

然而,現在流行的看法是,那些能夠爲了來生而捨棄今生福報的善人,才有資格修行念佛。

有時也能看到在聚會所的門前掛上告示,說那些有如此如此行徑的人,不允許進入會所。

這該是那些以善良、智慧、虔誠的外表掩蓋自己卑鄙可恥用心者的把戲。

又,信如來誓願不思議的慈悲同時還會造罪,有時會見到對此事的嚴厲批評。

但是造罪並非出於我們的自願,而是依於我們過去生的業。

因此,我們應把所有的行爲,不論善惡,都交給因果業力的法則;往生則全然信憑本願;這就是“他力救度”。

聖覺法印在《唯信鈔》一書中說:“擔憂自己背負的罪惡太重,不能進入極樂國土,那請問:‘你認爲阿彌陀佛要強大到什麽程度,才救得到我們?’

“要知道,你的擔憂,是因爲未能徹底地了解他力的威神功德。”

所以我懇請同朋們,爲業力所迫造下罪業的時候,不要害怕,唯有敬信任何罪惡也不能障礙的不思議本願力。

由此你的信心能堅固決定。

假如一個人要徹底解脫煩惱和罪惡之後,才能信本願,那他已不再爲惡業煩擾了。

但是,如果一個人已經完全解脫了煩惱和罪業,他已不再是凡夫,而是佛!

對一尊佛,阿彌陀佛五劫思惟成就的救度之力,是用不上的。

那些警告我們,不要倚仗本願,有恃無恐造惡的批評者,自身也是滿滿的煩惱和惡業,實際行爲邪僻。

他們不也是仗著本願在造惡嗎?

誰能說清怎樣的罪惡應予譴責,怎樣的罪惡值得同情呢?

總之,倚仗阿彌陀佛不思議的慈悲,有恃無恐地造惡者,不得往生淨土的說法,看似有理,實則粗陋。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有人說:“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一聲,能消盡八十億劫以來生死輪回的重罪,因此應當努力重複稱念名號。”

這一異端見地,來自對《觀無量壽經》中文句的誤解。

經文的意義簡言之如下:

“造下十惡與五逆重罪,從未聽聞過殊勝正法,不曾念佛一聲的人,在臨終時第一次遇到善知識,在老師的指導下,稱念一聲聖號,就能消盡八十億劫以來入生死輪回的重罪;若他連續稱念十聲,消盡八百億劫生死輪回之罪,得以往生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量功德的匯聚,能徹底斬斷罪業的鎖鏈,自不待言。

然而經文的意思,並不是稱念名號越多,消除的罪業越多。

經文只是以念佛的數量,表明五逆罪較之十惡更爲嚴重。

如果他們忽視經文的真意,鼓勵爲了滅罪而念佛,他們所持的信心,就與我們的大相逕庭。

我們所信的是,受如來無量光明長時的照育,心光破曉之時,我們就被賜予金剛不壞的信心,得入正定聚;當此生終了,即被迎入淨土,一切罪業惡行都被消除,而獲得圓滿的證悟。

若不是如來本願的恩德,像我們這樣痛苦的罪人,如何能夠逃出生死呢?

當我們仔細思量此事,爲由衷報謝他力的廣大慈悲,唯有盡此一生念佛。

相信每稱念一聲名號都在滅罪的人,是想自行念佛往生。

但是要知道,我們活著的每一刻,心念中除了煩惱沒有其他,將我們緊鎖在生死輪回之鏈中;

因此,依這一信條,爲了實現自身的往生,我們不得不於一切時稱念聖號直至臨終,以贖回一切時中所造的罪。

然而,或因病苦,或因宿業所感不可避免的其他原因,臨終者心智不能安寧,難以念佛。

如果命終之時不能念佛,當時所造的罪就無從抵消;

若罪未消,我們如何能出離生死,往生極樂呢?

親愛的同朋們,信靠如來堅固親切的本願,抛開空洞的嘗試、無益的努力,如來慈父會接引我們到無限永恒的光明世界。

即使臨終時遭遇不測,罪業所障使我們無法念佛,也無疑無慮地被迎入無量壽的世界。

當一切順遂時,你可以滿心喜悅地沈浸在念佛中,歡喜著生到淨土證無上覺的時節將近,愈加信憑如來的可靠,感恩如來的大悲。

反之,單單依靠稱名以求消除罪業的人,其實是依靠自力。

他們祈求臨終能以平靜的心稱念名號,究其實,他們並不相信他力,不知道他力攝受一切衆生入無量壽的世界,無需衆生絲毫的勞作。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有人說,即使是煩惱罪業滿身的人,一信如來及稱名號,現生就可達到圓滿的證悟。

但同朋們,我不得不說,此說太過荒唐,甚至不能視爲非淨土教。

現身證悟佛果,是真言秘教(真言宗)修學者的目標。爲了達到這一目標,他們必須完成三種密行。

具體內容如何?

其一,是秘密行(身密),即模仿毗盧遮那佛,亦名大日如來的身姿和手印;

其二,是秘密語(口密),即稱念據信有不思議神力的真言曼陀羅;

其三,秘密念(意密),即冥想大日如來。

另外,天台教(天台宗)依《法華經》的教義建立;

此經也稱《蓮華經》,被稱爲開悟(無上圓滿的智慧)的唯一舟車(一乘),教導我們淨化六種感官(即眼,耳,鼻,舌,身和意),可以獲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與思維的神通力。

爲達此目的,據說必須完成四安樂行:

首先,我們應當舉止賢善,居處安適。

其次,避免一切口業過失。

第三,避免一切意業之惡。

第四,過慈悲的生活。

現身證得佛果與清淨六根,分別爲真言與天台教所倡導,屬難行道,唯有睿智良善、能入深禪定的人方可修行。

與此相反,淨土教法(淨土宗)的目標是來生證悟。

其教義是,如來誓願以不思議威神力救度一切有情,衆生依此恩德,而不是以個人的精進,往生至淨土證悟佛果。

因此稱之爲救度劣懦凡夫的易行道,或超越善惡的往生法。

親愛的同朋們,要努力地了解難易二道,明確地分判這佛教的兩大門類。二者不可混淆。

事實上,任何人要在此生依靠自力消盡煩惱和罪業,幾乎是不可能的。

即使出家修行的僧侶,依真言或天台的教義修難行苦行,祈求生往阿彌陀如來的淨土,證得圓滿的覺悟或無上的智慧,尚且無望。

何況我們這樣,意志薄弱無法持戒,也欠缺高深智慧的人,如何能做到!

慶幸的是,如來已備好大願船,渡我們越過生死的難度海。

一到淨土的彼岸,煩惱烏雲散盡,覺悟的寶珠顯耀榮光。

我們與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合一,被賜予大悲,爲救度法界一切有情而勤心勞作。

這是我們期望往生淨土後獲得的圓滿證悟。

請問那些堅持認爲自己能在今生圓滿證悟的人:

能否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爲利益大衆,在教導聖道真理時示現三十二種完美的形相,及八十種相應的優越特徵?

或應受教者的需要,展現種種形態的變化?

如果能,他們的想法就是對的。

但是啊!這種事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能力。

我們的老師親鸞聖人,在和讚中說:

當我們對如來的信心明確決定,

如金剛石般堅固和持久

如來的心光即攝我們爲一

令我們永脫生死的鎖鏈

我們信心決定時,即爲佛的光明所攝取,永離六道輪回。

這一信心的成就,似乎被異見者誤當作開悟了。

親鸞聖人和讚中的教導,他們未正確領解,多麽遺憾!

老師常說:“真實淨土教(淨土真宗)的教義是,現生必須信如來本願,往生淨土即證無上覺。”

這是我從老師親鸞聖人那裏聽聞的。

*譯注:和讚 (No.195)

金剛堅固之信心

待得此心決定時

彌陀心光常攝護

永隔生死出輪回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有人說,信如來且稱名號的人,每次發怒,或犯下惡行,或與法友爭執,都要主動回心懺悔。

如果他們認爲是依懺悔滅罪而獲救,意味著他們是以自力的功德滅罪,而不是依如來的誓願。

事實上,一向專修念佛的人一生中回心懺悔只有一次。

此處的“回心”一詞,是指聽聞阿彌陀佛的本願與救度衆生的不思議威神力,爲往生淨土,決定回轉從前信憑自力的慣習,全心信憑佛方。

回心是念佛者信仰生活的新生,但這並非出於自願,而是如來智慧在行者心中或隱或顯的運作。

如果像那些異端所說,爲往生淨土,必須每天從早到晚懺悔所造下的罪業,我們就會遇到極大的困難。

人的生命脆弱,出息不待入息,或許我們的生命在懺悔罪業,或者變得謙卑之前,就已結束。

這樣我們就無法往生淨土;

而阿彌陀佛攝取不舍,令我們得生淨土的本願,也就落空。

那些人宣稱自己全心信憑佛力,內心深處卻認爲,盡管如來的誓願是偏爲惡人,但其實善良正直的人才會在淨土受到由衷的歡迎;出於懷疑和恐懼,他們不願全然信憑他力。

他們只能被引入化土,而不是真實報土,眞是遺憾!

一旦信心決定,就能生往淨土,所依靠的,不是個人的努力,而是如來的恩德。

每當意識到自己的罪惡,就注目佛方,憶念他力的無盡恩德。

這樣,自然也會被賜予柔軟謙卑的心。

爲了獲得往生,不需刻意顯出善良正直的樣子,而應時時憶念如來的無盡恩德,念佛自然會隨之出來。

“自然”一詞,意味著不需我們絲毫的努力。

換句話說,“自然”即是他力。

據說有些自以爲聰明的人,否認“自然”的真實意義,想給出別的解釋。真是愚昧!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有人說往生化土者最後墮地獄,不得往生真實的極樂報土。

在聖典中有這樣的記載嗎?

這樣的論調居然出自某些假冒的學者,令人遺憾之極!

我很懷疑他們是否真的了解聖典的教導。

我們所受的教導是:對如來沒有真實信心而稱名念佛的行者,因懷疑本願而生到化土,待他們在化土中償還懷疑本願的罪,就被帶入真實報土,獲證無上覺。

極少有人能夠直入報土,因爲真實的信者希有。

但是生到化土或邊地疑城的人衆多,因爲他們稱念名號時心懷疑懼。

因此,那些異見者就說往生邊地的人,其實是在指控如來不真實,應該受到譴責,且注定要墮入地獄。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又有說法,說是在淨土成佛時,所成佛的大小,由他在佛法上布施的多少和價值的高低來決定。

這一觀念,是爲了討好施主,荒唐之極,無話可說。

首先,佛“身”沒有大小的局限。

阿彌陀佛這位極樂教主,《觀無量壽經》中描述了祂特定的身量,但這無法以世間的任何事物相比。

阿彌陀佛就是這樣顯現其化身讓人知道祂的存在。

真正的佛“身”,與真如爲一,無形(方或圓),無量(長或短),無色(如青、黃、赤、白、黑),這樣一來,我們如何談論其形體的大或小呢?

我們成佛時,身體也是如此。

有時,在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憶念觀察時,會見到“化身”,如《大集經》所說,“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

或許因爲曲解此處的經義,異見者就此有錯誤的觀念,認爲生到淨土後所成的佛,根據其布施的多少和價值,而有形體的大小。

其次,爲自身往生而捐贈財物,稱爲檀波羅密,即布施(六波羅密之一)。

但在淨土教法,布施無助於往生。

如果對阿彌陀佛缺乏信心,就算於佛壇大行供奉,或對上師慷慨布施,都不能生到淨土。

然而,若隨順他力,至心信憑如來,雖貧困到無力布施一張紙、半文錢,依佛本願得生淨土。

總之,看來這些異端是爲了滿足世俗財富的貪欲,以佛教的名義恐嚇信衆。

歎異鈔(白话意譯註釋版)

以上所述並駁正的種種異端見解,皆是信心偏差所致。

當親鸞的恩師法然上人在世時,有衆多門徒。他們大多自以爲是地曲解老師的教誨,只有極少數人有相同的真實信心。

有一天親鸞與御同朋們就此發生爭論。

他說:“善信(親鸞別號)所頂戴的信心,與我們的老師相同。”

勢觀房、念佛房和其他同朋,認爲親鸞的話極爲荒唐非理,一致否認說,“你善信不過是弟子,哪有德行資格與師父同一信心呢?”

親鸞回答:“若是我說自己的智慧學識與師父相同,這當然是傲慢,大錯特錯。但是在信心,老師和我完全一致,都相信我們是依阿彌陀佛的慈悲和力量得救。”

然而他的同朋們堅持己見,不斷地責備親鸞,說:“怎麽可能?”

最後,問題提交到法然上人前,以決定是非對錯。

對此,法然上人宣告:“我源空(法然上人別號)所持的信心,是阿彌陀如來所賜,善信房(親鸞)的信心亦如是;所以他的信心與我的信心相同。很遺憾,那些和我信心不同的人,很難有希望生到我死後將往生的淨土。”

回憶起老師自述的這段往事,我擔心的是,當時在親鸞聖人教導下一向專念的門徒們,其中有些人領受的信心,與老師並不一致。

以上所說,不過是老生常談。

但攷慮再三,我認爲以書卷的方式寫下是妥當的。

我已是遲暮之年,生命飛逝,如枯草上的一滴露珠,不知何時就會消失。

只要我還活著,我會盡力解決同朋信衆的問題,告訴他們我從親鸞聖人那裏受到的教導。

但是,一想到閉眼之後,親鸞的御同朋們處在這樣混亂的局面,深爲悲歎。

這就是我寫下這部書鈔的緣由。

親愛的同朋們,當持有上述異見的人要引誘你走上歧途的時候,我建議你去仔細拜讀親鸞聖人親切地視同己心的聖教。

一般而言,一切經中包括了隨緣方便的教化,和真實純正的教導。唯有依親鸞聖人的讀經眼,我們才能分辨教法的不同,領受真實,舍離方便。

這樣做時,應當謹慎不要錯解了經典的真義。

於此,我從經典中摘錄了一些重要的法文,附在書後,作爲真實信心的標準。

親鸞聖人常這樣表白他的心情:“深深省察後發現,阿彌陀如來經歷五劫長久思惟,宣說慈悲本願,不是爲了別人,正是爲了我親鸞。救我出罪業苦報輪回,如來的大恩多麽尊貴!”

現在想起恩師的話,正與善導大師(親鸞聖人視爲前輩的七位高僧中的第五位)的名言完全一致:“我們應當覺悟到自己只是充滿罪惡的凡夫,在生死海上漂浮。從極爲久遠的過去,我們就一直輪迴轉生於不同的生命境界,毫無脫離的辦法。”

(“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親鸞聖人有感於此,努力想要從幻夢中喚醒我們,令我們自覺於自身的罪業,和如來的慈悲。

事實上,我們經常談論的,不是如來的慈悲恩惠,而是自身的善惡業。

有鑒於此,親鸞聖人說:“什麽是善,什麽是惡,這兩個詞的真實意義,我完全不知道。如果我能像阿彌陀如來那樣如實地了知,才能説知道什麽是善;同樣,我可以說知道什麽是惡,如果我像阿彌陀佛了解得那樣徹底。

但是,我們身爲糾結於煩惱罪業的凡夫,又身處火宅的世界,受制於生死的法則;所以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徒勞無益,虛假不實;唯有念佛,相續稱念(或讚歎)如來的聖號,以報謝祂的無盡大悲。”

如親鸞聖人斷言,實際上人人都在互相欺騙。

其中最可悲的是,當修行念佛的人就頂戴的信心交流答問,或指導他人時,有人提出錯誤的教言,謊稱是出自親鸞聖人的個別指導,企圖就此平息反對意見,在討論中占上風。

因此,要小心這些錯誤,揀別真實教法與異端。

上文所述,不是我個人的私見。

由於我的無知,無法圓滿地詮釋經典,理解其深邃的教義。

因此,在我的論述中,無疑會有錯謬之處。

此處所記,僅是我憶起的聖人見解的百分之一。

我非常遺憾地看到,一些人雖有幸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卻因錯誤的信心,注定不能直生真實報土,只能停留在邊地。

爲了同朋們能頂戴同一信心,我以悲哀的心情寫成此書,名之爲“歎異鈔”,意思是,“爲悲歎異說寫成的書鈔”。

希望不要隨意向他人出示。

(《歎異鈔》全書 終)

相關鏈接:

歎異抄(直譯簡釋版)

歎異鈔(文言意譯版)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21 11:48
Next 2021-07-21 22:04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