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與領解

原創 桂利劍老師 整理 釋蒙光 2023-08-12

教化與領解

桂利劍《御文章講讚》

第四通 自問自答章(Ⅰ-4)

有人問:蓋聞親鸞聖人之一流唯平生業成之儀,亦不執着來迎,這是什麼意思呢?所謂平生業成也好,不來迎等義也好,我並不明白,請為我詳細解説。

答曰:此問題實是一流之肝要。大凡本流談「一念發起・平生業成」,領解平生聞信彌陀如來的本願救度我等之理者,是依宿善開發故也,此後,領會非靠吾力,是依佛智他力之賜授,而知本願之由來,是即平生業成之義也。因此,言平生業成者,指聞信今述之理,信知往生治定之位,亦云「一念發起住正定聚」,亦云「平生業成」,亦云「即得往生,住不退轉」也。

問曰:一念往生發起之義,已委實明白。然不來迎之義尚未清楚,懇請為我開示。

答曰:不來迎之義亦同。一念發起住正定聚時,自然不會期待來迎。其故,言期待來迎等,乃對諸行之機而言。當知真實信心行者於一念發起處,即預攝取不捨之光益時,連來迎亦無必要也。因此,聖人曰:「來迎在諸行往生,真實信心之行人,攝取不捨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故無待臨終,不期來迎。」應細細思惟此御語也。

問曰:正定和滅度,該視為一益,或是二益呢?

答曰:應領解一念發起是正定聚,此是穢土之益也。次滅度者,是於浄土可得之益也。因此,應思是二益也。

問曰:如此領解時,當知往生治定,為何還談論應具信心等,此該如何理解呢?亦請為我開示。

答曰:誠此問題之旨肝要也,如今般體會之相,方是即信心決定之意也。

問曰:信心決定之相,即平生業成、不來迎、正定聚的道理,已聽聞清楚了。雖然如此,信心治定以後,應領解是為自身的往生極樂而申念佛呢,或是為報謝佛恩而申念佛呢?尚未得其意。

答曰:此問題亦是肝要。其故,一念的信心發得以後之念佛,不可視為自身往生之業,唯應領解専為佛恩報謝也。因此,善導和尚釋曰:「上盡一形,下至一念」。信知「下至一念者」,指信心決定之相也;「上盡一形」者,指佛恩報謝的念佛也。以上,應好好地領解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四(1471)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教化與領解

「自問自答章」因記載著「文明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所以可知是在吉崎第二回的報恩講時所留下的御文。此時,吉崎山上的堂宇已就,是法運逐漸興隆之時。令人緬懷上人静静地入於愛樂(法悦)三昧而書下此御文的光景。在第二章裏有提示到「是即不來迎之談、平生業成之義也」,上人或是想不開説此不行吧,因此承之,今章中就著「平生業成」、「不來迎」、「正定·滅度」、「信心決定」和「信後念佛」作問答。主要處是「平生業成」和「不來迎」之義,特別是「不來迎」之義不明確的話,一念歸命的宗意安心就無法領解。

《選擇集》(上)裏,引証「彼佛因中立弘誓,聞名念我総迎來」之文,高祖的《唯信文意》釋之云:「総」云一整串,意指全皆也。「迎」云迎接,意顯他力也。「來」云歸來,迎之令歸法性之城都。

又釋「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之文,言:「來」云令來淨土,此即顯若不生者的誓願之法也。捨穢土而令來真實的報土也,即顯他力之詞也」。

來迎決不是自力方便的法明確地提示著。《和讃》亦讃道:

六十有七時節至

 淨土往生終得遂

 當時靈瑞不思議

 一切道俗歸敬禮」(曇鸞大師讃;高僧和讚No.147·二九)

本師源空臨終時

 光明如紫雲照耀

 音樂哀婉聲雅亮

 異香滿空相映芳」(高僧和讚No.233·一一五)

此等是來迎即攝取之義,在一念信心之處的攝取不捨之德,顯現於臨終時,所以不是臨終始蒙受來迎。因為並不是臨終始有來迎,所以解作「令來」、「迎取」。之云隱彰的實義。

「隱彰的實義」者,《觀經》有隱顯,顯説處即開説十九願的修諸功德的定善十三觀和散善九品的要門假門之法。釋尊説法的密意為隱彰之義含蓄於一經,不外唯勸弘願念佛。

攝取不捨唯是弘願念佛之益而不關隱顯,來迎之語亙隱顯故,在顯説要門的當文,是諸行往生自力之機所蒙的方便利益,從隱彰弘願的實義看是來迎即攝取。此時應知「來」是使來(令來),「迎」是迎取,即是攝取不捨的願益。元祖攬《觀經》約隱彰之實義,高祖據《大經》用攝取不捨之一義。是故據大經法門明斷真實和方便的真假時,言:

「來迎在諸行往生,自力之行者故等」(《末燈鈔》)。

蓮如上人依止高祖相傳的大經法門的明判,明示道:

「真實信心的行者於一念發起之處,即時獲得攝取不捨的光益,故知連來迎亦無必要也」。

曇鸞大師和元祖上人的臨終奇瑞是極尊此事乃當然。如我等煩惱強盛者,至臨終一念之夕為止,見攝取的光明極難。但是往生唯一任願力,對早已成攝取光中的人因没有一點的懷疑,見之或不見之,唯是機感的不同,對於往生的得否没有任何關係。

教化與領解

默子 2009年8月12日 9时56分33秒南無阿彌陀佛

感恩師父的勞作。得以頂戴如此殊勝的教語。我謹遵師教,在拜讀“自問自答章”新譯之後,又找出舊譯對照拜讀,感覺新舊譯文字看似相近,但他力意趣卻有天淵之別。如下面這段:

答曰:誠此疑問最為一流的肝要。大體上,本流談一念發起平生業成,知道平時聞信彌陀如來的本願救度我等的道理,是因宿善開發之故後,知道不是我的力量,而是依佛智他力的回向(授與),明白本願的由來者,即是「平生業成」之義也。

——此處的翻譯,乍看似不盡符中文習慣,文字不易懂,但愈讀愈覺確不可移。可說是完全將他力之旨表露無遺。較此前翻譯,味道完全不同。

新譯有幾處想請老師、師父開示:

心定「往生治定」之位

——舊譯只作“決定往生治定的階位”,新譯的“心定”,語義新警,發人深思。此語不易明瞭,能否請老師、師父就“心定”之義再作開示?

所以聖人説:「來迎在諸行往生,真實信心的行人,攝取不捨之故住正定聚,正定聚故必至滅度,故無待臨終,無依賴來迎」。

——最後一句,若作:“故不待臨終,不依賴來迎”,可能更符合中文表述的習慣?請師父定奪。

最後一段:

該領解唯偏為佛恩報謝也。

——“該”作“當”是否好些?

又,

「上盡一形」當知是佛恩報盡的念佛也。

——前文言“報謝佛恩”,此處言“佛恩報盡”。我有一疑問請老師、師父開示:信心的念佛,於信者固是滿足,但如何可以說是報“盡”了佛恩呢?

1.前譯因受到要「白話」的影響,這次則否,所以語法用字不大相同。

2.心定,原文是「思定」,心定住了不再改変的意思。

3.原文是「無」。我也想過要用「不待臨終」「不依賴來迎」,表面上看是符合中文的表述,但是原文的味道意思没有出來。如今汝提出重看後,或可改為「不用待臨終」「不必待臨終」,較接近原文「無」的味道。

4.「應」會比「當」好些。是應該的意思。

5.關於「報盡」,我曾請問過老師,老師説「盡」有奉献、盡力之意,即竭盡自己的一生,報謝佛恩之意。不是汝所想的是報盡了佛恩,  那是自力的知見才會作如此想啊。

主人的回复: 8月12日 13:22

是「無待來迎」才對,意即連待來迎都没有。汝説的「不待來迎」是還有來迎的概念,將之否定耳。

教化與領解

於往生淨土門當然應是正定和滅度的二益。然存覺上人的法語亦有曰:「密証寂滅無為之一理」,這是聖道的初歡喜地,長夜深心地植見佛入必定的善根,其善根力成就故,言証(顯証)真如實相為「見佛得忍」。淨土的正定聚,在淨信的一念滿足真如一實的功德寶海,故説有密証寂滅無為的一理之德,外對聖道高揚本願一乘。不可見以此彼土得証的必至滅度,和此土利益的正定聚混同。

「真實信心的行人,攝取不捨之故住正定聚,正定聚故必至滅度」之文,熟讀翫味的話,即能知自然的法門。若認為是成了可至滅度之身故才住正定聚,成了住正定聚之身故才獲得攝取不捨的話,他力本願的不思議力顯於何處呢?觀願心莊嚴的妙土,仰別願難思的風光,憶為我等開無碍一道的恩德時,一切的邪儀異執被一掃。

得此宗義的大觀拜讀《御文》見上人處,法味津津不盡。其處宗義大觀等範疇亦雲消霧散,常有法身的蓮如上人嚴而影現之感,不是嗎?

「為何還有煩人的談論應具信心等等,該如何理解此事呢?」

此問,是誤解元祖法然上人化風的人們,詰難依唯念佛就可得往生,為何要談論難懂的信心示談呢。雖然如此,思及元祖的化風得其真髄者連五六輩尚不足之當時教團的悲哀,頂戴高祖的化風是情非得已的話,即能知道大權攝化的善巧和時機純熟的真教開來的自然之気勢,歡喜滿胸,渇仰銘肝。此是於諍論中亦無法得的醍醐味。拜祖典者,至心信樂忘己,唯仰真教故,下接:

「所以善導和尚釋作「上盡一形,下至一念」。言「下至一念」者,即信心決定之相也。「上盡一形」當知是佛恩報盡的念佛也」

以此文結尾。一念,一聲的稱名也是一念,又信樂開發的時剋之極促也是一念。乃至的至極處,可結歸於信一念的是本願成就文的正意。聞信「南無阿彌陀佛」救度信憑的人是本願招喚之勅命處,更無一聲一念的機功,當然亦不是待一念的稱名後才攝取的本願。這是真宗的肝要,《口傳鈔》和《一念多念証文》等委細地教授著。総之停止作小聡明的談論法門,拜是如來的金言、佛的直説的《御文》,以遂今生的一大事的往生的本懷吧。

阿彌陀佛去此不遠

自然的念佛

面對災疫橫禍,要以怎樣的心態念佛?

教化與領解

第五通 雪中章(Ⅰ-五)

蓋自今年*1起,特別從加州、能登、越中*2兩三國,道俗・男女群集來此吉崎山中參拜,大家的心中*3如何呢?,令人擔憂。其故,首先當流之旨趣,此度可往生極樂之理,是獲得他力的信心故。然於此一流中,無有確實獲得斯信心之相的人。如此之輩,焉可容易遂報土的往生?一大事者是指此也。  

幸運地跋涉過五里十里之遠路,於冰天雪地中參拜的志願,心中為何而來呢?實在令人非常擔憂也。總之,不論以前的心態如何,我將詳述從今以後心中應如何置心,請好好地側耳聽聞。  

其故,應確實於心中存蓄他力的信心,然後為佛恩報謝,於行・住・坐・臥中應申念佛也。如此領解者,此度的往生一定也。慶喜之餘,應到師匠坊主所在之道場,作布施*4也。是即可説為善領解當流之儀的信心之人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二月八日

*****

*1:一四七二年,蓮如上人五十九歲。吉崎寺院建於文明三年,今年是建後的第二年。 

*2:加州,指現在的石川縣中南部。能登,指現在的石川縣北部。越中,指現在的富山縣。

*3:指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心。

*4:原譯作:聞法運志,此處指布施供養。浄土真宗的行是「聽聞」,聞法是終生之事。「運志」,此指財施。説法者,作的是法施,聞法者,作的是財施。

*****

雪中章是對群参吉崎的人,誡不論如何参拜若無信心的話皆徒然。然後才示:

「慶喜之餘,應到師匠坊主所在之道場,作布施也」。

 (1938.6.18)

教化與領解

第六通 睡眠章(Ⅰ-六)

蓋静案今夏此時,不知為何竟會嗜睡喜眠?此無疑是往生之死期近矣。此事誠然令人感到無力與不捨。雖然如此,直至今日,亦不曾疏忽過「往生之期今就來」。於今,日夜唯不斷地掛念著:「即使我走後,希望在此地信心決定的人能無退轉」。如此的話,不論何時往生,皆無遺憾。

然而我要告誡大家莫陷於懈怠的態度。在我有生之年,大家皆會如今時,但對大家的心態,我常感到不足。

正因為是明日亦不知的生命,不論説什麼,命終皆是徒然。在命存之時有疑問若不解決,一定會後悔。應常思此事。

慚愧慚愧  敬具

此信留與拉門那邊的人們,請於日後取出御覧。

文明五年四月二十五日書之

教化與領解

睡眠章是透過自己的衰弱示無常,以誡懈怠。

「日夜唯不斷地掛念著:「即使我走後,希望在此地信心決定的人能無退轉」,此文可察知上人的心境。上人想從正月起離開吉崎上京,所以留下這封信。此文亦記著:「望日後取出閲之」。

文明五年三月,「正信偈和讃」開版。這是真宗開版的開始。

教化與領解

觉尘 2009年8月18日 13时6分58秒南无阿彌陀佛!法师您好:

请问:“文明五年三月,「正信偈和讃」開版。這是真宗開版的開始。”这里“開版”是什么意思?

觉尘 顶禮 

主人的回复: 8月18日 20:09

在這之前.聖教的流通都是用手抄寫的.文明五年三月才開始製木板用印刷的方法流通聖教.

风林 2009年8月20日 16时50分35秒南無阿彌陀佛!

第一段中,蓮如上人為什麽要說“誠是令人不樂且不捨”呢?此中透著上人怎樣的心情呢?請法師父開示。

覺恩頂禮

主人的回复: 8月20日 18:30

這是講凡夫面對要往生時的心情。不論知道極樂世界有多殊勝美好,没有人會想要快點去往生(不樂),即使這世界是苦惱的娑婆,要往生時對這世界會有依依不捨之情(不捨)。

风林 的回复: 8月20日 21:11

感恩师父的开示。

南无阿彌陀佛。

爲我一人

如來的苦惱

教化與領解

第七通 彌生中半章(Ⅰ-七)

記得是去年文明四年三月中旬左右吧,一見即知非同一般的女性二人,帶著男隨從,詢問吉崎山上的事説:

最近,於吉崎山上新建了一座坊舍,言語無法形容,殊勝之在所哉。特別是從加賀、越中、能登、越後、信濃、出羽、奧州*1等七國,彼門下中,不分僧俗·男女,到此參拜,因而群聚了很多人,此事盡人皆知,是末代的不思議也,此事非同尋常。然不知這些門徒被勸信的是什麼様的念佛法門,特別是大家都説此教法以信心為主,這是什麼様的内容呢?願詳細聽聞,因為吾等亦持罪業深重的可憐女人之身,希望能聽明白信心的教法,願求往生。

此事請問彼山中之人,開示旨趣如下:

任何様也没有,唯思吾身是十惡五逆·五障*2三從*3的無知膚淺人,深信阿彌陀如來是為救助斯機之御相也,而無二心地信憑彌陀,思「必救度」的心一念發起時,蒙如來放八萬四千光明攝取其身也。是謂彌陀如來攝取念佛行者也。攝取不捨者,是指納受、不放捨之意也,此意,指獲得信心之人也。此後,不論睡時醒時,不論任何時間,申「南無阿彌陀佛」的念佛,應領解是已被彌陀救度,為感戴難能可貴的彌陀御恩而稱的南無阿彌陀佛,是報謝而申的念佛也。

聽到如上懇切地開示,此女士一行及他人深被感動,説:

實是契合吾等根機的彌陀如來之本願啊!可嘆無知至今未能信受。從今以後,一向信憑彌陀,無二心地一念信吾往生由如來御助,應領解此後的念佛唯是佛恩報謝的稱名也。得遇斯不思議的宿緣,得聞殊勝之法的難得·尊貴,實無以言喻。今告辭也。

説完,大家含淚歸去。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八月十二日

*****

*1:越後,現在的新潟縣。信濃,現在的長野縣。出羽,現在的山形縣、秋田縣一部分。奧州,現在的青森縣、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秋田縣一部分。

*2:女性所持有的五種障礙:①不能為梵天王、②不能為帝釋天、③不能為魔王④不能為轉輪聖王、⑤不能成佛。

*3:女性①幼時從父、②嫁時從夫、③老時從子的思想。

*****

教化與領解

彌生中半章的結構雄渾和辞句優雅,使讀者恍然起猶如聽謡曲,觀賞能劇一様的念頭。前輩(道隱)於此舉有二個特色。一者序、正、流通的三分,施設鮮明。二者並顯能化的教語和所化的出言,特別是詳明信心領受相之處甚珍貴。今亦得此意,之照見文,令人不得不敬服前輩非凡的用心。

序文之中,「一見即知非同一般的女性」的登場,以風光明媚的吉崎山為背景表現出來是有趣之處。特別是:

「被勸信的是什麼様的念佛法門,特別是大家都説此教法以信心為主,這是什麼様的内容呢?」的一段話,元祖的念佛往生的法門成高祖的唯信正因的化風,本願成就一實圓滿的真教真宗被光顯處,很自然地顯現出來,能窺見大權聖者自然的筆致。受之的正宗分之中有教語和機受,初之教語分為信心正因和稱名報恩的二段,示其信心,以信心和攝取;勸信心,開一深心為二種深信,而「必救度」的一句為眼睛,摘示一流安心的極要。後示機受,先述懺悔,繼之但直率地無任何装飾的叙述:

「一向信憑彌陀,無二心地一念信吾往生由如來御助,應領解此後的念佛唯是佛恩報謝的稱名也」。

從「遇斯不思議的宿緣」以後,自然地成了流通分。

教化與領解

教語之中的「任何様也没有」,是無様為様,是言「信知以無義為義」之當流的風格。亦謂「往生這様的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亦謂「様様地互相計度,可笑也」。

「唯思吾身是十悪五逆、五障三從的可恥可傷者」

是機的深信。不知吾身的程度者,無法信本願的不思議,信本願的不思議處,必有此處是自然。真言教的人們雖有謂「若有一念思我乃凡夫者,三世諸佛的仇人也」,捨一切的自力,信憑他力之一念的當處,但領解唯有救度堕落者的本願力。

「深信阿彌陀如來是為救助斯機之御相也」

是法的深信。此法的深信之中,曰「斯機」處,上述的信機自具著,信機信法不外唯是一深心中之義。自昔解作法在一念、説必次第、初後一貫、二種一具,論決不是亙於二念的是正統学派之傳。是信救斯機的一念之相。此中的「御相」,前輩之説也有説是現在韋提希夫人之前的住立空中尊之義,又相是義相,也有人解作是謂由來,不論哪個説法都是正義吧。何故,住立空中尊是南無阿彌陀佛故,即是本願的招喚故。

「思『必救度』的心一念起時」

此處始出現「必救度」之語。這是歸命的和訓是明確的,申明御消息裁斷道「唯是信順大悲的勅命之意也」,千古的洪範徹底明瞭。「思的心」者亦非有念亦非無念,是佛智印現的非意業的一念。非意業,指不是審慮、決了、決定的凡夫意業的計度。唯信順無疑「必救度」,是如來回向的清淨願往生心真心徹到衆生貪瞋煩惱中的原貌。此處亦謂佛心凡心為一體之處。要言之,二種深信是一念的他力信心之相。從「幸蒙」述著攝取不捨的利益。從「此後」是叙述信後相續的報恩念佛。

又從「此女士們」,假看似不同一般的女性,出言「機受」領受的安心,其頗率直無任何装飾心地談論法門處,顯著女性淳真的態度。全是真宗非「装飾改変身口意的亂心,應変得很有瑞相地往生」的化風被尊崇,如此出言,能仰是最懇切地示著鮮明的態度。

「往生由如來救度(御助)也」(攝取不捨),和《御一代聞書》所講的:

「於南殿大家集會,談論心中應執何事也,前前住上人(蓮如上人)出而開示道,説執何事,唯什麼事的想法也都捨棄,一心無疑地信憑彌陀而已,往生由佛治定,其証是南無阿彌陀喲」

一文對照應能頂戴才是。「由如來」的一語,是上人最盡力之處一事,被認為有可能是最初的御文(附上有「寛政二年三月日」的日期)的文亦有提及,由之衆所周知(寛政二年上人四十七歳)。

「當流上人御勸化的信心一途,不言罪之輕重,又擱置言妄念妄執的心不止等機的簡擇,唯在家止住之輩,一向捨諸雜行雜修的悪執心,歸彌陀如來的悲願,一心無疑信憑的心一念起時,彌陀如來速放光明攝取其人也。此即由佛救度之意也。又言是信心由如來給與,亦是此意也等」。

「必救度」是傳一心歸命的心印者,千萬不可迷惑煩之等。斯一關不能透過者,或為無歸命安心、或堕祈願請求,為與群賊悪獸為伍。一念歸命之處,應幾次幾次地向善知識尋問,而任無上淨信之暁開。就那様地置之不理,又或是随心所欲的話,順次的往生如何能有呢?是悲之極。

上來的七章,自成一篇真宗要論。第一的門徒弟子章,講教團的使命。第二的出家發心章,講一流的要義。第三的獵漁章,講真宗的安心。第四的自問自答章,承上而開説要義。第五的雪中章和第六的睡眠章,述信心的肝要,教誡門徒,自為承上起下之勢。第七的彌生中半章,示教化的規範和領解的模範,以遺末代。亦顯圓如上人的編輯手腕,盡真宗安心的肝要,亦能窺大權聖者的自然化儀。

昭和13(1938)年7月18日

久遠慈親的真實聲音

攝取不捨是「今現在」

「我能護汝」

教化與領解

蒙光 2009年8月22日 23时2分34秒南無阿彌陀佛

先拜讀一過,在文字上有些問題不得不向師父請教,慚愧:

第一段:

今亦得此意,之照見文,令人不得不敬服前輩非凡的用心。

——“之照見文”一語不明其義,懇請師父開示。

第三段:

初之教語分為信心正因和稱名報恩的二段,示其信心,以信心和攝取;

——“以信心和攝取”亦不易明瞭,請師父開示。

十四段:

「於南殿大家集會,談論心中應執何事也,前前住上人(蓮如上人)出而開示道

——“前前住上人”的稱謂是何來由呢?

十七段:

「必救度」是傳一心歸命的心印者,千萬不可迷惑煩之等。

——“迷惑煩之等”語義不易明瞭。

以上敢請師父有暇時再予解惑。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頂禮

我的回复: 8月23日 23:52

師父的回復:

「今亦得此意,之照見文」

*利劍老師讃嘆前輩的原文非凡的用心,然後説今現在自己也是按照前輩的指南(此意)而作釋文。

「之」指利劍老師的釋文,如「文」的叙文之意。

我的回复: 8月23日 23:53

第三段:“以信心和攝取”亦不易明瞭,請師父開示。

*原文「無二心地信憑彌陀,思.「必救度我」的心一念起時,幸蒙如來放八萬四千的光明攝取其身也。此言彌陀如來攝取念佛的行者,即是此事也」.此段原文以信心和攝取明示著信心。

我的回复: 8月23日 23:54

“前前住上人”的稱謂是何來由呢?

*此稱謂是由編集【一代聞書】的弟子來看,當時因敬稱蓮如上人,不直稱名諱,因上人們長壽,早就退位故,被稱「前前住上人」。就好像日本淨教寺的住持退位下來,門徒都稱他是「前住持」。如果他長壽些,現任的住持又退位的話,那門徒就得稱他「前前住持」了。

我的回复: 8月23日 23:54

「必救度」是傳一心歸命的心印者,千萬不可迷惑煩之等。

——“迷惑煩之等”語義不易明瞭。

*因為汝看的是我翻譯的文:「必救度」,所以不知道原文。如果汝在網上有看到中譯的御文章就會發現,有不少人(包括日本人在内),會把「たすけたまへ」讀成:「請救救我」「拜托救我」,如是如此讀解的話,就非聖人一心歸命的心印,而是自力的迷心了。

「たすけたまへ」我譯成「必救度」,如非老師指導,無法譯成如此肯定、有力的話。

教化與領解

2楼 蒙光 2009年8月22日 23时23分7秒「當流上人御勸化的信心一途,不言罪之輕重,又擱置言妄念妄執的心不止等機的簡擇,唯在家止住之輩,一向捨諸雜行雜修的悪執心,歸彌陀如來的悲願,一心無疑信憑的心一念起時,彌陀如來速放光明攝取其人也。此即由佛救度之意也。又言是信心由如來給與,亦是此意也等」。

——今天法談時,有同朋一直在哀歎自己的業障重,想著要如何加以對治。雖知此種心態有問題,卻不能如實地將所頂戴的教法與同朋分享。剛剛看到上人這段開示,實在是明快無比,如山洪奔泄,有千萬鈞之力,一切疑情計度,在無礙光衝決之下,都如土崩瓦解、堤防潰決。祖師真是聖人啊!唯有伏首頂禮讚歎而已。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3楼 覺謙 2009年8月23日 11时44分59秒最近常覺奇妙的事情是:學法中一有什麽煩惱或疑惑冒出來,立即師父發佈的《呼喚聲》及《御文章》,就有對治的法語顯出來。好幾次了,好神奇。

教化與領解

4楼 覺雲 2009-08-24 15:31:10祖師將我的心態看得很清楚,不斷地督促我“一念歸命之處,應幾次幾次地向善知識尋問”。

瑞劍師對七通的總結真是如畫龍點睛,讓我等恍然大悟,若非借祖師法眼,我等怎能吟味出如此妙味。

拜讀時有以下兩個問題,懇請師父方便時開示:

“「必救度」是傳一心歸命的心印者,千萬不可迷惑煩之等。斯一關不能透過者,或為無歸命安心、或堕祈願請求,為與群賊悪獸為伍。一念歸命之處,應幾次幾次地向善知識尋問,而任無上淨信之暁開。就那様地置之不理,又或是随心所欲的話,順次的往生如何能有呢?是悲之極。”

1、這裡的“順次的往生”應如何領解呢?

2、瑞劍師說“透徹此,春彼岸。”也是指透徹此一念歸命之處吧?生命的意義也因對此的領解而全然不同。自己現在的生命尚是處於無歸命安心,無常一來,即成悲劇的人生,卻混然不覺,沒有絲毫的警惕心;共爭不急之需,不知自己的脆弱。這樣看自己都覺得是可憐憫者,真是阿呆。慶幸的是,有老師、師父的引導,此生不能再虛度啊。

我的回复: 8月24日 23:06

師父的回答:

答:1.「順次的往生」指這次的往生、今生的往生。

2.“透徹此,春彼岸。”也是指透徹此一念歸命之處吧?→老師説:是的。

覺雲 的回复: 8月25日 15:58

感恩老师、师父!南无阿彌陀佛

教化與領解

5楼 蒙光 2009-08-24 23:08:32覺光 01:07:12

蒙光師兄,“不是只説至今為止不信的可悲”,我有些不明白什麽意思,能否分享你的領解?

蒙光 01:09:50

我們不就是這樣嗎:老是想著說著:現在我還沒有獲得信心啊,真可悲!不看慈親伸來的手,哀歎著信心難獲。這才是真的可悲啊!蓮如上人在說,不管你是怎樣的惡逆之身,救是必定救的喔!

覺光 01:10:44

慚愧慚愧,感恩感恩,必定救我的慈親在呀,我有不忘我們的慈親在,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 01:11:19

所以昨天看到這句話,呆了好久。又看到講讚引《記聞書》的上人開示:

「當流上人御勸化的信心一途,不言罪之輕重,又擱置言妄念妄執的心不止等機的簡擇,唯在家止住之輩,一向捨諸雜行雜修的悪執心,歸彌陀如來的悲願,一心無疑信憑的心一念起時,彌陀如來速放光明攝取其人也。此即由佛救度之意也。又言是信心由如來給與,亦是此意也等」。

覺光 01:12:49

是啊,祖師就是教我們要看慈親那裡呀,真是可貴

蒙光 01:13:17

不言罪之輕重,又擱置言妄念妄執的心不止等機的簡擇

——讓我感動不已。法談時覺慈師姐不就是在給我們示現怪罪自己的罪業深重、想著要如何規避逆緣的雜行雜修相嗎?當時我頭腦知道,就是沒有辦法說出這樣的話來。所以真宗的安心真的很細膩啊,裝不來、學不像的。

覺光 01:14:17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 01:15:56

以上說的是個人的領解。明天還要向師父請示對否。不過如果不說出來,請善知識指正,領解錯了或者有不夠的地方,自己就沒有機會知道了。

師父 20:42:30

是呀.你說的很好.因為祖師不是只有説[至今為止都不信]的可悲而已(屬消極).還更積極的勸說[不管你是怎樣的惡逆之身,救是必定救的喔!]

教化與領解

影之客 2009-09-09 12:53:58自昔解作法在一念、説必次第、初後一貫、二種一具,論決不是亙於二念的是正統学派之傳。

请师父开示此句话之意

南无阿彌陀佛,南无阿彌陀佛

主人的回复: 9月9日 14:44

利劍老師解一念唯是本願力,此本願力一開即是法的深信,此法的深信内必具信機信法,信機信法但是一深心中之義。利劍老師道出了法是圓融無碍的,而正統学派則解「一念」為「法在一念」、「説必次第」、「初後一貫」、「二種一具」,論決一念不是亙於二念。

蒙光 14:57:42

師父,這樣說還是不太好懂。我的領解是,利劎老師所解,是在本願力上說一念。而正統學派,則多在信者的體驗上說一念。這樣說是否合於師意?

默子 15:33:06

利劍老師暁喩我等,法是活的,正統学派説的都没錯,但是把活的法用一名相定死時,即無活溌溌的生気。

蒙光 15:34:10

原來如此,感恩師父的開示。

瑞光 2009/9/14 下午 04:05:24

第七通 彌生中半章(Ⅰ-七)的:

真言教的人們雖有謂「一念也思我凡夫也者三世諸佛的仇人也」。

拜讀此文句數次,仍不解其意,懇請法師釋疑。

瑞光頂禮

瑞覺 下午 04:53:54

謝謝提出來。

我重新看了一下,確實是不好理解。故作了調整,如下:

真言教的人們雖説:「若有一念思我乃凡夫者,是三世諸佛的仇人也」,捨一切的自力,信憑他力之一念的當處,但領解能救度地獄必定者的只有本願力。

*****

光按:此次整理,對《御文章》及《講讚》之原譯文皆有修訂調整。當年在討論中對譯文的引用和修改,與此次發布的正文,文字多有不同,保留若干異同,作爲今後進一步研討的基礎。

教化與領解

桂利劍《御文章講讚》

(一)烈烈教語,諄諄慈訓

(二)日本佛教和蓮如上人

(三)宗風與安心

《御文章》的眼目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8-21 04:29
Next 2023-08-21 05:30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