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默老師法座開示 蒙光整理 2023-08-08
瑞默老師講《臨濟錄》
沒有想到這次來福州,會在這裡講《臨濟錄》。《臨濟錄》是我二十多歲的時候,跟瑞劍老師學的。那時候跟瑞劍老師學《臨濟錄》,是一個很偶然的因緣。我到瑞劍老師家裡的書房,去看瑞劍老師有什麼書,然後瑞劍老師有的書,我就到舊書攤去買來自己看。我看到《臨濟錄》,就到舊書攤去找了一本跟瑞劍老師一樣的版本,很高興地拿去給瑞劍老師看,「老師,我也買到一本跟你一樣的《臨濟錄》喔!」這就是所謂的機有相應。瑞劍老師就說:「哦,你買到《臨濟錄》了?讀來聽聽。」我就當場讀《臨濟錄》,裡面都是漢文,就這樣開始教我《臨濟錄》的。
最初跟瑞劍老師學《臨濟錄》的時候,最讓我震撼的是,瑞劍老師跟他講:「學法,要一個人來,不要帶朋友。」佛法的世界,學法、修道、求道,是要自己一個人的,才能修有道。
不只是佛法的世界,這個宇宙界、絕對界,也是一個人走的世界。你走學法的路,還找朋友,自己一個人不敢去,那是懶惰蟲,才會找伴。這是一個人走的世界。太陽也是一個,天也是一個,真理的世界只有一個,我們朝真理的世界獨行。絕對的真理世界是什麼?《法雷宣言》第一行就有說到,「法性虛空,廓超視聽。中道妙理,非有非空,不生不滅。言詮亡於蹄筌,名相絕於常寂之津」,真理的世界就是獨一的世界。
下雨的時候,就是下雨而已,下雨也是天地宇宙間的真理,所以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不會失約的。我們學佛,佛教和自然是不分離的,這就是大乘佛教。佛教以外的,譬如基督教,他們的教義是神創造一切。(光按:佛教即萬物自身,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絕對的自然之理。神教是在萬物外,還存在不屬於萬物的神,是神與萬物相對的矛盾之論。)所以能夠有因緣學大乘佛教,這個因緣是很殊勝的。大乘佛教不是佛創造一切,不講這個,而是講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因為是因緣生、因緣滅,所以是無生。所以老師為什麼會到福州來?沒有為什麼,因為有這個因緣,所以就來了;這個因緣沒有的時候,就回去了。是有來福州的因緣,我就來了,並不是神派我來的。大家學佛要了解,佛法講的世界,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是自然的。基督教的話,是說神支配一切,是神的使命讓我來的,他們會編出一些說詞出來,但其實不對,一切都是因緣法。基督教是神創造一切,但是佛教不講佛創造一切,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像劉老師在大學教書,那是有因有緣,所以他才會在大學教書,不是神叫他去教書的,但是你信基督教的話,就變成神叫我來的。
像孩子孝順父母、父母愛護小孩,這個也是自然,那是人性的自然。中國有二十四孝,是講孝的國家和文化。孩子孝順父母是自然,那是人性所使然,並不是非要孝順父母,否則不可以。不是加上一個樣式、誡條:「不可以不孝順父母」,並不是因為這樣子才孝順父母,孩子孝順父母,純粹是天性之自然,所以這個自然是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就是因緣。
因緣所生法、自然而然,這是沒有理由的,所以《臨濟錄》裡,臨濟禪師去向黃檗禪師請法的時候,一開口就被打三十棒,為什麼?因為他問理由「為什麼」,問「什麼是佛法大意」,所以一開口就被打三十棒。你們看《臨濟錄》原文的話,就會知道臨濟禪師總共被打了三次,一次三十棒,總共九十棒。最後,他逃到大愚禪師的地方,然後在那裡開悟。他這個開悟不是大愚禪師的關係,而是因為前面被打了九十棒,有痛的經驗,這是誰給予的?是黃檗禪師給他的。所以為了報痛棒的恩,所以臨濟禪師在大愚禪師的地方開悟之後,又回去繼承黃檗禪師的衣缽,就是為了要報恩。
我們大家都學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是沒有問「為什麼」的,為什麼?因為因緣所生法,沒有為什麼。所以你不要問:「為什麼我會做你的兒子?」不要問這種傻問題,有父子的因緣,你就來當他的兒子了。
「為什麼會娶你?為什麼你會當我的老婆?」不要問這種傻問題,有夫婦的因緣,你就跟他做夫妻了。
歸到最後,就是「自然」。所以親鸞聖人在八十八歲的時候,最後的著作就是《自然法爾章》。這個《自然法爾章》,親鸞聖人只有文字留傳下來,沒有解說的講義,為什麼?因為《自然法爾章》的內容,是大乘佛教的菁華、精髓,很少人能夠聽得懂,沒有那個因緣講,所以就只有留下文字下來而已。
《自然法爾章》裡最重要的是講到,「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為了要教我們自然,「佛教度眾生,完全是自然」,稍稍講到這麼一點點。親鸞聖人得這個人身,八十八歲才留下《自然法爾章》,而這只觸及到真理的一點點而已。要完全如實地體證、悟證真理,沒有那麼容易的。為什麼是真理?就是因為真理不容易明白。
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來聽了幾次,就明白真宗了。如果你認為你明白,那就古怪了。真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雨為什麼從天空下下來?氣象學會告訴你,因為這樣,所以那樣,這是人編出來的學問。但是真正懂得真理的人,不會像氣象學這樣講,像《臨濟錄》的禪師,如果是他們禪師來講,「雨從天空往下掉,風從西邊吹過來,哈哈哈」,完了,不追加理由的。像劉老師在大學教書,在大學教書是學問的世界,如果是從禪師的眼光來看,「哈哈哈」就完了,沒有理由。
(《法雷宣言》)第一行的「法性虛空,廓超視聽。中道妙理,非有非空,不生不滅」,這個就是真理的世界,但是我們凡夫的話,我們看到這個也會「哈哈哈」,因為我們看不懂。我們凡夫會唸這個,但是不懂,真理如果讓凡夫懂,那還得了。現在的科學家經過研究之後,發表一些科學研究的結果,如果從自然或是佛、阿彌陀佛來聽人的科學家發表的高論,他們會「哈哈哈」,會覺得我們人很幼稚。
人,有生必有死。佛或是證道的人,會帶著平常心,「哈哈哈」,但是我們凡夫自己碰到死的話,會「哈」不出來。我們會想要活下去,會產生恐懼。
自然界是法的世界,真正對自然界完完全全知道,而且體證、體知自然界的人,是佛的三昧世界,這個世界也就是《臨濟錄》的世界,也就是悟證、體證的世界。
我們學《臨濟錄》,是藉著《臨濟錄》這副眼鏡,我們可以瞧到一點點大乘佛教的真理世界。透過《臨濟錄》,才知道大乘佛教的真理是這麼棒。大乘,也就是佛乘;佛乘,也就是自然法界的世界。當我們還會罣礙自己賺多少錢、存多少錢、還有多少財產,自然界、法界是我們沒有辦法了解的世界。只要我們還會對錢動心、還會數鈔票,數鈔票的世界是欲望的世界,只要你有一點點欲望,你就沒有辦法了解自然法界。自然法界是無我、無心、無欲的世界,所以只要我們有一點點欲望,就沒有辦法了解自然法界。
體證自然法界的人,他看到痛苦的人,會毫不猶豫地有什麼就施捨出來,而且不會有一點點捨不得的感覺,也沒有「我捨、我布施」的心,這樣的人是體證自然法界的人。體證自然法界的人,他看到快死的貓,即使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救那隻貓,他們就是有這種平等心出來,那是自然做出來的,沒有經過思考。
法性的世界和佛的世界,是沒有「我」的,是經常站在眾生的立場,為眾生著想,這就是佛的世界、法性的世界。但是我們凡夫相反,自己比較要緊,你要幫忙別人之前,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告一段落之後,才去幫忙別人。自己在煩惱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幫助別人了。
無我無欲的人,因為始終都在一味平等的世界裡面,所以「眾生苦即我苦,眾生安樂我安樂」,無我無欲的世界是這樣的世界,是一味平等的世界,這個就是佛的世界,也是淨土的世界,也是《阿彌陀經》的世界。所以不管你聽過人家怎麼解釋說明《阿彌陀經》,還是不懂,為什麼?因為那是一味平等的世界。《阿彌陀經》有「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這個「我」是指佛,因為有看到如此的利益,所以才講這部經的。但是因為我們凡夫的智慧沒有到那裡,所以我們沒有辦法了解佛經的精神。
我們是大乘佛教的佛教徒,要知道什麼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就是法的世界。我們凡夫因為都自私自利,所以看不到法。我們看到別人死,會無動於衷,可是當自己心愛的孩子、家人死的時候,稍微會感受到一點死的苦、死苦。不是自己的親人,看到跟自己不相關的人遇到不幸,會起憐憫的心,這個才是學佛的第一步而已。
我們凡夫很自私自利,都是先想到自己,所以當自己肚子填飽了以後,他就OK了,不會想到分一點給貓狗吃。當我們有東西吃的時候,不是你養的狗跑來,牠眼睛望著你,牠也想吃,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那隻狗是多麼地想吃我們手上的東西。相反的,你肚子餓在喫東西的時候,不認識的狗跑過來,我們很難把自己的東西分給狗吃,還會用腳踢牠、趕牠走。但是如果現在跑來的不是狗,是你心愛的孩子,你的態度就不一樣了,你會先餵孩子吃,然後自己再吃。透過這個例子,你就可以發現人多麼自私。因為人的欲望很重,所以我們看不到真理,我們很短視,所以舉這個例子,是要你知道什麼是凡夫。大家有因有緣會坐在這裡聽一、兩個小時,但是其他的人你跟他講這個,他聽不懂,聽不進你在講什麼。而教給我們如此殊勝的大乘佛教的真髓的,就是這部《臨濟錄》。
《臨濟錄》是黃檗禪師的弟子臨濟禪師所留下來的語錄,請看前面:
「黃檗山頭,曾遭痛棒。大愚肋下,方解築拳。」
「黃檗山頭」是指黃檗禪師,臨濟禪師起初依止黃蘖禪師學佛的時候,「曾遭痛棒」,被揍了九十棒,那為什麼會被痛揍一頓?因為他用問的,問理由,所以被痛揍九十棒。第二句的大愚禪師,因為臨濟禪師在黃蘖禪師這裡沒有指望了,跟老師不相應,他要到別的地方去,就跟黃蘖禪師告辭,黃蘖禪師就指引他到大愚禪師那裡去學。
「大愚肋下,方解築拳」,就是到大愚禪師那裡去,被大愚禪師揍了一拳,被揍了一拳的時候,因緣成熟了,他就恍然大悟。大愚禪師說:「你今天能夠恍然大悟,就是因為你前面已經挨了九十棒,所以你要回去報老師的恩。」所以要他回去接黃蘖禪師的衣缽。我們繼續唸:
「饒舌老婆,尿床鬼子。」
如果你去依止某某人做老師,當你被罵的時候,罵也是一種慈悲。老師罵我們是一種慈悲,沒有慈悲還不會罵你。我們人如果沒有被罵,就很容易懶惰、懈怠。學習,不是一直給你摸頭才是學習,被打也是一種教育方法。
佛法的世界,好事就是壞事,壞事就是好事。打,看起來好像不好,但是因為打也能打出開悟,為什麼會這樣呢?佛法的世界只是因緣,是順因緣在走,所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聽聞佛法聽不懂,不是法難,是自己學不夠。不要因為學不夠,你就不來學了,那永遠都不會。你學佛要有志氣,不懂也要學到懂,不要因為不懂就打退堂鼓。我們學法不要怕被老師罵,不要只是希望被老師摸頭讚美,有時候被老師修理,也是好事。
「府主王常侍,與諸官請師升座,師上堂云:『山僧今日,事不獲已,曲順人情,方登此座。若約祖宗門下,稱揚大事,直是開口不得,無爾措足處。山僧此日以常侍堅請,那隱綱宗,還有作家戰將,直下展陣開旗麼?對眾證據看。』」
「上堂」講法,禪宗比較特殊,他們不講說法,也不講開示,而講「提唱」,這裡寫「禪宗不用說法這個詞,而講提唱」。「因為真理是絕對的,人的思考不出相對的思考、認知」,我們學禪、聽聞佛法,不是像我們一般在上課一樣。一般上課是老師講,為我們做說明,「因為這個樣子,所以那個樣子」,學生只是聽老師這樣子講而已。但提唱不是這樣,我們不是被動的,提唱的世界不是被動的。
佛教的可貴在於什麼?佛法可貴的是有禪定,它是禪定的世界,是在禪定的世界裡面,跟真理合為一體的。所以「提唱」不是我們去聽說明,提唱是參話頭,要我們直接去悟真理,不是要我們透過分析去理解真理。真理不是用理解的,而是用悟的。用別的話來講,就是「直覺」,再說得明白點,就是「感應道交」,跟真理感應道交,而不是用頭腦經過分析、說明去理解。真理不是用理解的,而是一種直覺、體悟、感應,感應道交。
我們往生淨土,也不是用我們的頭腦去思想、分析的,我們是不用腦的,不是動腦的世界。我們凡夫所以能夠往生淨土,是佛心「直感」(直覺)入到我們的凡心,直接感應凡心,不是用頭腦,而是像爸爸媽媽的心,直感入你的心的時候,你自然而然會從內心深處,感謝自己的父母。有這種直感進來的人,他對父母的心是不一樣的。佛法的世界是不用腦筋的,而是直感的世界。譬如剛才他端水過來,那杯水一遞過來,老師就感受到這個水好好喝,沒有用腦。我們學佛,就是一種自然,他水端過來,自然嘴巴就張開去喝,那是種自然。這種直感是禪定力、三昧的世界,禪三昧自然會產生力量出來。所以佛陀現的相都是禪坐,阿彌陀佛是立相。阿彌陀佛也有坐相的,像日本的十塊錢硬幣,印的是平等院的圖樣。平等院是供奉阿彌陀佛,那裡面的阿彌陀佛就是禪定坐。
入禪三昧的人,他眼睛對著前面,後邊的景像也可以看得到。入三昧,可以看到未來、從前,但是你一有欲望出來的時候,想要靠這種力量去賺錢,那個力量就會消失。我們人欲望跑出來,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講一個實際發生的例子,在日本的神戶有一個電氣(按:即國內所說氣功)治療師,也是一個修行人。有一次,他在替病人治病的時候,因為他進入無心的狀態,他的眼睛突然可以看到後面的鐘是幾點,他就起一個念頭:「我不用眼睛也可以看到後面的東西,那真有趣,如果有這個力量可以猜股票明天會不會漲,用這個力量來對彩票,不是可以發大財嗎?」他起這個念頭之後,就看不到了,從此再也看不到了,這就是欲望。但是欲望跑出來的時候,你沒有警覺到,念頭就一直跑出來。
這個也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你看水,會游泳的人就知道,你往外撥水的話,水會回流;可是你一直往自己身上撥水的話,水反而會彈出去。我們想要抓東西,抓得越緊,東西反而會跑掉。所以在日本,親鸞聖人、蓮如上人那個時代的佛教徒,都很會捨、會布施。你捨出去的東西,會再回來;你捨得愈多,得的愈多。但是現代人不知道要捨,反而要得,不肯捨,只想要得、想要占有,反而得不到。表面上看,施捨好像是沒有了,可是施捨的東西還會再回來。我們都是扮演要東西的角色,你要的話,東西反而會跑掉,會要不到。阿彌陀佛是捨,他是施捨給眾生的。因為阿彌陀佛不斷地施捨給眾生,所以眾生都會回到阿彌陀佛那裡去,這是天地法則的實相。能夠體證實相的真理,是靠禪定的力量,只要是佛的話,都是有禪定力的。在座的大家要聽好,要盡量地去施捨,不要一直想要「有」,想要人家給自己,要懂得捨,不要一直只想要而已。捨,不只限於人,蟲螞動物,像你看到螞蟻快淹死了,你把螞蟻救起來,你平常有護生、有救動物的生命,這樣的人不求長壽,自然會長壽。施捨有很多種,你可以布施食物給需要食物的人,不只是人,像貓狗螞蟻都可以。大家想長壽嗎?如果要長壽的話,第一個,請大家不要殺生,殺生的業力很重。第二個,要懂得施食給眾生,因為你給他食物的話,他的生命就得以延長,所以施食給眾生是很好的。
我們學佛的人,有沒有吃素是個人的因緣,但是請盡量不要做兩件事情:一個是釣魚,如果有釣魚嗜好的人,請不要釣魚了,那個業力很重;第二個是打鳥,那個是很不好的,是殺生的行為。你的嗜好不要是殺生的嗜好,你造這種殺生業,會得短命報,短命多病。
想要長壽的話,第一個是不取物命,不要隨便殺生;第二個是施食給物,這個「物」是動物。這是能夠得長壽的秘訣。在親鸞聖人晚年的著作《西方指南鈔》裡面有講到長壽的秘訣,你想要長壽的話,這兩個都是讓動物活命,你讓動物活命的話,自然而然自己的壽命也能夠得到延長,就會長壽。
我有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的嗜好是釣魚。釣魚就會有釣魚的朋友,這個朋友又有兩個釣魚的朋友,總共三個人。我因為跟他是好朋友,他也是真宗的門徒,我就跟他講不要殺生,給他看佛經,他看了就說,「糟糕,糟糕!不能釣魚了!不能釣魚了!」從此再也不釣魚了。兩個朋友中的一個高中校長就問他,「你那麼愛釣魚的人,為什麼不釣了?到底是受了什麼刺激,還是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會讓你一下子就停下來?」再三追問之下,老師的朋友就拿佛經給他看。結果,一個人不釣魚,其他兩個朋友也跟著不釣了,從此再也不釣魚了,才知道釣魚的業力很可怕。
我那個好朋友從小就認識,就喜歡釣魚,我不忍心他這樣子造業,所以就把殺生果報的佛經印一份給他看。結果那個人看了以後,從此再也不釣魚了。那位好朋友唯一的嗜好就是喜歡釣魚,用嘴巴勸人,搞不好有時候還會反目成仇,不好自己去講,所以就印佛經給他看,說:「你有時間看一看,但是不要在這裡看,回家再看」。朋友一聽,因為等不及,當場就看了,他說,「糟了!慘了!再也不能釣魚了!」從此就不釣魚了,結果兩個朋友也跟著不釣了,所以三個人都不釣魚了。
我們大家盡量不要殺生,造殺業的業力很重。盡量不要釣魚之外,也不要去看人家釣魚。你聽到不要釣魚,你本來釣魚,現在不釣了,可是你去看人家釣魚,那也不好,不要去看人家釣魚。不要去接近殺生的場面,不然連你自己都會有事情。這個都是佛經裡面有講到的,你們有時間的人可以深入經藏,這對你們是好的。
再說一位我認識的佛友。他不足十個月出生,在日本有個說法,沒有足月生出來的孩子會養不大。他的爸爸是真宗門徒,從這個孩子會走路以後,爸爸就帶他去市場買魚放生,從小就帶他去放生。結果人家說養不大的孩子,活到九十歲,這就是放生會長壽。所以想要長壽的人,除了消極的不殺生以外,還要積極的做放生的事情,買活魚去放生。
不想短命的人,殺生是得短命報,所以最好不要做殺生的事情。然後要勤勉。如果這裡有螞蟻不小心跑進來,不要把牠捏死,給牠一條生路。你不要以為螞蟻小,你殺牠沒事情,小歸小,牠也是生命,殺螞蟻也是殺生,也是有業力,所以盡不要隨便殺螞蟻。護生、放生,自然而然就能得長壽的果報。
佛珠也是有生命的,物質都是有生命的,能夠多用一遍,就多用一遍,不要不喜歡的時候,就把它掉丟,那個也是殺生。
另外一種殺生,是大家很容易做的,什麼呢?時間也是生命。人一天睡六、七個小時就夠了,你比人家多睡一倍,時間都拿來睡覺,那個也是殺生,把你的時間殺掉了。做人要勤勉,要善用時間,不要把自己的生命給殺掉了。在座有很多學生,你們在學校上課,老師在課堂上講,你們在下面打瞌睡,那個也是殺生。你們來這裡聽聞佛法,老師講得津津有味,你在這裡打瞌睡,那個也是殺生。
我上京都的佛教大學,第一堂課,來上課的是佛教大學的校長。他第一堂課就講:「在座的諸君,你們來上這堂課的時候,不要點完名就跑掉了。」因為很多人是為了點名,點名時沒有喊到就缺席,就拿不到學分,所以點名的時間很多人,點完名就剩下一半的人。他說:「你們上大學,上課的時間不來上課,蹺課;來上課,也不好好聽,在那裡睡覺,這個就是殺生,你們會得短命報。」這讓我印象很深刻。
本來要講《臨濟錄》,怎麼講到這裡來了?那為什麼會講這個?其實也不是講偏了,因為你沒有這些基礎的話,《臨濟錄》會學沒有。為什麼黃檗禪師要痛打臨濟禪師?因為打了,才不會打瞌睡,學道才會精進。所以,這個就是佛法難的地方。
(休息一下)
(問)「消極的言語,可說;積極的斷定,則不可說。」請問消極的語言和積極的語言在講什麼?
(答)「真理的世界,不是凡夫能夠理解得了的」,這個就是消極的語言;「我見是利,故說此言」,這是佛的世界、境界,這個是積極的語言。
(問)《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裡面講到極樂世界、淨土的境界,這個也是積極的言說嗎?
(答)對,那是佛的境界。
(問)我們看佛經時,佛用消積的語言說「不是這個、不是那個」的時候,我們都覺得很有道理,很容易接受;可是當佛說「是什麼、是什麼」的時候,我們不能夠相信,而且也不那麼吸引人,像黃金地。
(答)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分別出來?因為你並不相信佛。重點在於你不相信佛,所以佛這樣講的時候,你相信;佛那樣講的時候,你就起懷疑。我的回答就一個:因為你不相信佛。
如果你真的相信佛,知道佛何以是佛,不管佛怎麼說,正面說、反面說,你都會無條件地接受,而且會信受奉行。但是,我們凡夫其實是很難信佛的。
舉一個例子,增谷文雄教授講阿含經三十年,研究佛陀三十年。當他退休的時候, NHK日本國家電台訪問他,「請問教授,佛陀是一位什麼樣的人?」他只有回一句話而已,他說:「佛陀,果然不愧是佛!」
他這句話講出來,很有力量、很震撼。為什麼?因為他能夠講出這樣的話,表示他對佛是五體投地的。當他用三十年的時間去研究佛,因為還沒有研究之前,他所想像中的佛,跟他所理解、研究的佛,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是不一樣的。經過三十年的時間,他才知道原來佛何以是佛。
這是老師親耳聽到那個教授從口中講出來的,「釋迦牟尼佛,果然不愧是佛陀!」如果不是發自內心感受到釋迦牟尼佛是佛陀,你就沒有辦法相信佛經。我們也用三十年去研究佛經看看,你就會發現,「啊,釋迦牟尼佛果然是跟我們不一樣!他果然不是普通人,他果然是佛!」你也會知道佛跟基督教的神是不一樣的。歡迎大家好好地去研讀佛法,也拜託大家好好地研讀佛法。在我們有生之年,要好好地讀佛經。
聖德太子、親鸞聖人、蓮如上人都是用他們的一生,在研究、理解佛經的。聖德太子派遣隋使到中國來學中國文化,因為聖德太子的前世是中國人,他是衡山的慧思大師。他生前所用的佛書放在他房間的書桌上,他派使者到中國來的時候,到衡山他前世住的寺院,去取他前輩子讀的佛經回日本。結果使者帶錯了,帶回來的佛經不是他前生讀的,而是慧思禪師的弟子讀的。聖德太子沒辦法,就入定,在定中直接去衡山,去取他生前用的佛經。在奈良法隆寺,他入定的地方叫夢殿,這個建築都還在,裡面不能參觀,要特別的日子才會公開。
(問)什麼是無生?
(答)無生就是沒有執著,無我,無生就是無我。我們求往生淨土,往生淨土就是無生之生。往生到淨土之後,你不會一直留在淨土。你到淨土一看,「原來淨土是唱空城計,沒有半個人!」因為那是無生之生。無生,你就想成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因為是無生之生,所以跟你有緣的眾生需要你去救度的時候,你馬上可以出動,不會因為有事情而走不開。所以大家不要以前往生淨土,就好像從地球跑到月球去,不是這樣子,淨土跟月球是不一樣的。
所以為什麼是無生之生?因為淨土是真理、是法性。所以你在娑婆的時候是女身,你往生淨土就不是女身了,那變成男身了嗎?也不是,它沒有男女相。因為不是男,也不是女,所以你度化有緣的時候,也可以變男身,也可以變女身,這個才是無生之生。這個是大乘的世界,「法性虛空」,是法性的世界。宣言的第一行也是無生的世界,「法性虛空,廓超視聽。中道妙理,非有非空,不生不滅」。
(問)老師剛才這樣說,是屬於消極的言說嗎?
(答)對,也可以講是消極的言語,但是,「消極即積極,積極即消極」。所以,無生之生是「男即女,女即男」的世界。
因為我們凡夫是相對的思維,消極就不是積極,這是凡夫的世界。但是這個世界是「愚即賢」,它不是相對的,是絕對的。有這樣的世界喔。
你現在是女身,那你女身要當多久?往生淨土,你就不是女身了。
那你就變成男身了嗎?也不是男身。我問你,觀世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
瑞劍老師在世的時候,就有一個蓮友發問說:「觀世音菩薩是男的還是女的?」瑞劍老師回答:
「觀世音菩薩是男的。」
觀世音大士不是女的,他是為了救助女眾,所以現女相。鬼看到觀世音菩薩要跑掉的,閻魔大王看到觀世音菩薩也是要畢恭畢敬的。有男女相,是在人界的時候。你如果想更清楚了解老師剛才講的話,請好好地研究大乘佛教。
你要研究大乘佛教的真理的話,在你還是女身的時候,還研究不來,要得男身才研究得來。為什麼?因為女眾愛憎很強,比男生強。愛憎很強的人,就沒有辦法懂得大乘佛教的真理,因為我們人的執著心很重。一樣是人,執著心很重的人會當女生,愛生氣、愛發小脾氣。研究大乘佛教,會發生很多不可思議的問題出來,譬如有人問:「觀世音菩薩是男生還是女生?」就有這種妙問題出來。
瑞劍老師有做很多講解,最後下一個結論:觀世音菩薩是男生。所以給老師的印象很深刻,因為一般人都以為觀世音菩薩是女的。能夠像觀世音菩薩這樣變現自在,這個變現自在如果不是佛,沒有辦法,所以是慈悲現菩薩相。他已經成佛了,他是為了救度眾生,慈悲現菩薩相。觀世音菩薩雖然是現菩薩相,釋迦牟尼佛也是對觀世音菩薩要頂禮的,也是很尊敬的,閻魔大王看到觀世菩薩也是要下座的。
(問)無生,相對的就是生滅界,生滅界是虛假不實的?
(答)對。
(問)此兩者是不一不異的關係?
(答)沒有錯。
(問)「往生,即是不往生」,這是什麼意思?
(答)因為你往生就馬上回來。很多人以為往生就像肉包子打狗,一去無回。一往生,就展開大活動了。為了度和你有緣的眾生,你還會回到娑婆世界來,還會吵架喔。二而為一,這是絕對矛盾的自己統一,真正往生淨土的人,一定會還相迴向回來。
(問)老師說,佛教最特別的地方是有禪定,但佛不是講外道也有四禪八定嗎?而且佛教裡面經常說,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其他宗教,是因為佛教有般若,那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老師說的話?
(答)般若,和無生的智慧是一樣的。你說的沒有錯,外道也有禪定力。佛教之所以跟其他宗教不同,在於佛經、佛法都是佛在禪定中講出來的聲音、言語,這是最大的不同。
雖然外道也有禪定力,但是跟佛的禪定力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因為佛的禪定力是有般若智慧的。所以從阿彌陀佛、佛陀的禪定世界來看這裡,這裡就是淨土,但是外道沒有辦法看這裡就是淨土。
(問)外道的禪定還是處在相對的世界裡?
(答)對。你要是被外道所惑,你也會變成外道。
(問)外道的禪定無法修到無我?
(答)對,他們是有我的,不是真的無我。他們也講無我,可是不是真的無我。
(問)我現在覺得我最大的問題是:我自認為我現在沒有問題要問,我把這當成是一種安心了……
(答)老師說,你現在去找善知識。你學這個法,要依止善知識,才可以入門。這個善知識是誰?是親鸞聖人。
修禪宗的人,禪宗的善知識就是達摩祖師。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凡夫要以誰為我們的善知識?我們說達摩祖師是善知識,但是我們到不了他的境界,我們沒有辦法在他的後面跟著走,我們會跌倒。所以我們要依止誰為我們的善知識?現我們的凡夫相來引導、救度我們凡夫的誰?就是親鸞聖人、蓮如上人。達摩祖師是很棒,問題是我們模仿不來。你們可以模仿得了達摩祖師的人,你們就去修禪。但是我們做不到。
為了要引導我們貪瞋痴煩惱具足的眾生,而現凡夫相的大德,就是親鸞聖人,我們可以跟著他後面走,可以跟得上。
(問)學真宗不能用頭腦去想,是不是我們要去體會恩海無量?
(答)用別的話講,就是:老師說什麼,你就「是!」地點頭就好了。
我們能夠真正地發自內心深處相信親鸞聖人,自然而然就不會有這些雜七雜八的問題跑出來了。一般我們都是沒有真正相信親鸞聖人,我們「自己想要信」這個教法,所以才會有很多疑問跑出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真正相信人,我們懷疑親鸞聖人。
(問)這就是所謂「信人就是信佛」?
(答)對,你要真正的信人,你才能夠產生真正的信心出來。對親鸞聖人所講的話,你是絕對的臣服,那就錯不了了。
(問)觀世音普門品裡面說,「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如日虛空住」,這是真的嗎?
(答)那是觀世音菩薩的世界,怎麼會跟你講假話呢?你會問這個問題,就是沒有把觀世音菩薩當觀世音菩薩看,你是用人的角度在看觀世音菩薩,所以你才會問這個問題。
觀世音菩薩原本是佛,西方三聖——觀音、勢至、阿彌陀佛——他們都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也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真正信觀世音菩薩的人是念佛的,為什麼?因為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我們不要用人的想法來分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那是人的思維、邏輯。
2007.12.03福州
瑞劔老師《臨濟錄講話》:
(一)絕對的世界
(二)「你師父是誰?」
(三)禪教一如的世界
(四)法離文字,不屬因緣
(五)「落在什麼處?」
(六)「阿彌陀如来在合掌」
相關鏈接:
留言列表(6条)
[…] 自然獨行的世界 […]
[…] (問)電氣治療師那個無我的狀態(注:見自然獨行的世界),和佛的無我是不是同一回事? […]
[…] 自然獨行的世界 […]
[…] 自然獨行的世界 […]
[…] 自然獨行的世界 […]
[…] 自然獨行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