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瑞劍老師九十二歲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教行信證」拜讀記(一)總序之文

「教行信證」拜讀記(二)

「教行信證」拜讀記(三)

「教行信證」拜讀記(四)

「教行信證」拜讀記(五)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

409 不知道喲,不知道喲,《教行信證》不知道喲。沒有拼命拜讀的人,怎能知道呢?

410 以自力的心想頂戴他力真宗,那不行喲。

411 阿彌陀如來的正覺是他力真宗的淵源。從本願講的話是「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從如來的正覺講的話,是「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

412 如來的正覺是「光明無量、壽命無量」的覺體。「光明無量」是十二光明,以「無礙光明」統一其他光明。

413 「無礙光明」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光明是如來,如來是光明。因為雖然拜如來,可是却把阿彌陀如來當作是遠在十萬億土的西邊遥遠的佛,有如隔岸觀火一樣,所以不行。阿彌陀如來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無礙」,指阿彌陀如來的萬德,其原樣是吾物,此謂「無礙」。

慈親的財產 孩子的財產

慈親的生命 孩子的生命

一氣息是 南無阿彌陀佛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14 阿彌陀如來 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這是阿彌陀如來的正覺。以為只是阿彌陀如來御自身的正覺(自利)而已,並非如此。抱住盡十方的一切眾生站立於眼前之姿(利他)是「無礙光如來」。此故,阿彌陀如來叫做自利利他圓滿的大正覺。「和讚」曰:

「自利利他力圓滿

 歸命方便巧莊嚴

 心念言語不可及

 歸命不可思議尊」(No.37·三五)

阿彌陀如來是心念言語亦無法形容的不可思議尊。何處不思議呢?「自利」(阿彌陀如來的正覺)和「利他」(眾生的信心和往生)同一的大正覺故,叫做「不可思議尊」。「真佛土卷」曰:

「佛則是不可思議光如來(九字名號)。」

「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是十字名號,「南無不可思議光」是九字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是六字名號。此三個御本尊是一體,不論何者皆是自利利他圓滿的御相。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15 本願自利利他圓滿故,正覺、名號亦是自利利他圓滿(二利圓滿)。

416 自利利他圓滿之相,「行卷」曰:

「歸命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也。」

又曰:

「言發願廻向者,如來已發願廻施眾生行之心也。」

又曰:

「言即是其行者,即選擇本願是也。」

又曰:

「由聞願力光闡報土真因決定時剋之極促也。」

「和讚」曰:

「若不生者之誓故

 信樂真實時節至

 一念慶喜得生者

 往生必定不須疑」(No.26·二四)

救度我故獲救,喚我故「謝謝」。

信心歡喜亦慈親的呼喚聲南無阿彌陀佛。

417  不知自利利他圓滿的不思議的佛智南無阿彌陀佛,而「稱而往生」、「信而往生」的運自力的心,故錯失往生。

418  其他宗教,沒有自利利他。「拜託請救救我」地祈願、祈福。願求的想法皆自力。

努力地不要出自力、不要出自力的心亦是自力。

自利利他圓滿、不思議的本願、不思議的佛智,啊啦!真可靠真可靠呀。

419  「利他圓滿之妙位」講的是阿彌陀如來的正覺(佛的證悟),我們亦於往生之曉與如來同昇利他圓滿的妙位,即開彌陀同體的覺悟,被成救度一切眾生之身。

佛教,不是為自己的快樂、福祉,永久地做利他的運作(佛之行)的是佛教。其他宗教的神是「愛」的神,是像人的神。佛陀,是法界真理的大智大悲的無上尊。神是世界的造物主,但是佛不是世界的造物主,亦不是支配者,是心性光明的自體。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利他圓滿之妙位

420 「證卷」曰:

「謹顯真實證,則是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也。」

「利他圓滿」者,是「自利利他圓滿」的意思,但是「利他」為先,「自利」為後,故說「利他圓滿」。凡夫的地性,是自利為先,利他為後。大乘佛教,法界自然的光明是大智大悲故,佛陀是大悲為先,特別是阿彌陀如來,誓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利他為先而成正覺。「利他」,想令眾生往生成佛,以如來的大悲為先的叫做「利他」。然,御自身未取正覺,未成云「南無阿彌陀佛」的佛的話,不能救度眾生。此故,雖然取正覺了,其正覺是為救濟眾生的正覺,此正覺叫做「自利利他圓滿」,又叫做「利他圓滿之妙位」。

其多宗教的諸神,「愛」故,雖然救人類,本來神的存在不是為了人類,人是被神所造的被造物。極端地說的話,人類是神的洋娃娃(玩具)。神說「信我喲,信我者得救」。然,與神有仇者被罰。講「正義」的話是正義,但是神裁判人、處罰人,不得不說是「像人的神」。

阿彌陀如來是從法界的真理(真如)出生的佛故,法界的真理就那樣地是「大智」和「大悲」的御佛。惡人因為罪不得不苦,那是由於天地自然因果的理法,不是阿彌陀如來的處罰。因果應報(業的法則)無始無終,是法界自然的法則。這就叫做「業」(Karma)。在其他宗教有「要怕神喲」之語,又也有「神的憤怒」之語,但是佛教裡,「要怕佛喲」之語也沒有,「佛的憤怒」之語也沒有。在其他的宗教,有「愛汝的敵人喲」之言語,而佛陀的眼中沒有「敵方・我方」的區別。「敵方」也好,「我方」也好,一切眾生悉是「如來子」。

421  自利利他圓滿的正覺,又叫做「法體圓成」,又叫做「法體成就」。淨土真宗,是眾生「信」也「行」也,於如來方成就而廻向給眾生。其正覺,南無阿彌陀佛是「法體成就」之相,又是「法體圓成」之相。在其他宗教,「信仰」是人類各自的信仰,「行」沒有。講「行」,不是指禮拜的行事,就是指人類的道德,或是祈願祈禱,哪裡也看不到「法體成就」。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淨土真宗和教行信證

422  淨土真宗是廻向的宗教。聖道門(華嚴、天台、真言、禪等)是自調自度(自力)的宗教。忘記這個的話,就會想自己頂戴信心稱念佛求往生,不知不覺中「我」(自我)出頭。徹底廻向的宗教時,「依本願力往生」地安心安堵。

423  淨土真宗又是「超倫理的宗教」。忘記此時,就會想善人被救惡人不會獲救。達超倫理的宗教時,是「善人尚遂往生,況惡人乎。」(歎異鈔)。《御文章》曰:

罪業不論如何深重,一心信憑我(如來)的眾生,必定救度。」

《帖外和讚》曰:

「多聞淨戒既不簡 破戒罪業亦不嫌」

這是淨土真宗。「真俗二諦」,「真諦門」(信心)是根本,「俗諦門」是枝末。倫理道德,不是怎麼樣都行,要盡量地謹言慎行慎身。

424  「依本願力往生」「依佛力往生」「依無礙光明往生」是「唯信正因」。「念佛」是信心的連續,是信心的發露,是報恩行。

聞「念佛成佛是真宗」,使勁念佛,以為依稱念佛往生,以為念佛是往生的正因是錯誤的。

425  「堅強明朗的生活」,不是淨土真宗的本義,是俗諦門的一部分。教「出離生死之道」的是真宗。

此世叫做娑婆,是「苦之土」。一難去了,又一難,有七難八苦的就叫做娑婆。出生到娑婆的話,「生、老、病、死」無法避免。「七難八苦」是附帶物。強健有力時不聞佛法不行。

426  什麼是佛恩報謝呢?「自信、教人信」是報恩。想早點獲得信心,想信心有的話能往生,想往生的話能享樂,為了樂而願往生的人無法往生。往生即成佛,成佛由還相廻向,復出至生死薗,向眾生說法,救度眾生。為此而願求往生。為了自己的享樂願求往生的人無法往生。如何才能往生呢?依本願力往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宗教的要諦

427 一、今臨終呀,安心有嗎?

二、依念佛往生呢?依信心往生呢?  

三、依本願力往生。

四、得信心了嗎?

五、信心是什麼?

六、本願招喚的勅命。

七、神信心是迷信嗎?

八、聖道門和淨土門。

九、神和佛的區別。

十、宇宙萬物的真理。

十一、信心的善知識是誰呢?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一張往生文

428 往生——佛智・大悲的本願力不思議呀,不思議呀。

依本願力往生。

依佛力往生。

還愚痴往生。

凡夫——不論如何皆會落。

不論如何皆獲救。

依就這樣往生。

信知是愚痴、無智、罪惡,妄念外心沒有。

勅命——就那樣地來,必定救度哦。

勅命是信心呀。

不行——知道也不行,想也不行。

「就這樣地哦。」

信心——「是,謝謝,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信心結果是歸於「願力」。

參:破地獄文·一枚往生文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真・假・偽(1)

429 宗教(1)有真實的宗教(第十八願),(2)有假(權假)的宗教(聖道門)(十九願・二十願),(3)有偽(邪偽・外道)的宗教。

四重的廢立(2)

(一)内外廢立—信佛法(内),廢外(外道)。

(二)聖淨廢立—廢聖道門(自力、難行道),入淨土門。

(三)要弘廢立—廢要門(十九願)入弘願(十八願)。

(四)真弘廢立—廢真門(二十願)入弘願(十八願)。

三願轉入(3)

《觀無量壽經》——邪定聚之機——雙樹林下往生。

《阿彌陀經》——不定聚之機——難思往生。

《大無量壽經》——正定聚之機——難思議往生。

真偽混淆的話,迷於生死,無法出離。

參:

四重廢立

三願轉入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二相四法

430 如來的廻向有①「往相廻向」和②「還相廻向」。「往相廻向」是從此土往生淨土,這叫做「往相廻向」。往生成佛之後,為濟度眾生還來生死薗(娑婆)的叫做「還相廻向」。「往相」也好,「還相」(二相)也好,由如來的本願力。

就往相廻向,有「教・行・信・證」(四法)。

431 《教行信證》六卷

(一)教卷

大無量壽經:真實之教·淨土真宗

(二)行卷 

諸佛稱名之願:淨土真實之行·選擇本願之行

(三)信卷 

至心信樂之願·正定聚之機

(四)證卷 

必至滅度之願·難思議往生 

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

參: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

(五)真佛土卷

光明無量之願·壽命無量之願 

眾生成佛的地方

(六)化身土卷

至心發願之願—觀無量壽經之意

邪定聚之機·雙樹林下往生

至心廻向之願—阿彌陀經之意 

不定聚之機·難思往生

(簡非之卷)(正覺的悲用)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往生門和正覺門

432 「往生門」,是眾生信心獲得而往生的法門。「正覺門」(安心決定鈔),依如來正覺的功德力,眾生往生的法門。「信卷」的別序曰:

「迷定(定善)散(散善)自心,昏金剛真信。」

想做點什麼往生的是「定散心」。「取信心求往生」「稱念佛求往生」的是「定散心」,這叫做「自力」。沒有徹底明白「依本願力往生」的話,「定散心」不會退,定散心很頑固。第二十願的人,「定散行」雖捨,但是「定散心」不捨,想稱念佛而往生。十八願的他力金剛心的人,至心信樂忘己,是徹底「依本願力往生」的人。

「三願轉入」,不是因為自己努力了才轉入的。轉入,是「法德自然的妙益」(願力自然)。不論怎麼說,淨土真宗是依「願力」(本願力)往生。大部分的人,不知「願力往生」,而自己取信心、稱念佛想要往生,這是大錯誤。模仿人,三十年、五十年到寺院參拜,模仿人,稱念佛了又如何。因為聞不具足故,信心亦不定。「依本願力往生」地心若定的話,如此信心亦決定。

433 欲得真實的信心的話,得好好的領解「真・假・偽」的三重廢立,確實地領解「二相」(往相和還相)、「四法」(教・行・信・證)、「往生門」和「正覺門」。同時應確實地領解(一)内外、(二)聖淨和(三)三願轉入。

佛教,是「正因緣」的法。因果業報的道理也不知道的人,不能頂戴信心。

外教,基督教也好、神道也好,是不知正因緣的宗教故,不能離生死。天國也好高天原也好,從佛教看的話是迷界。拜讀「證卷」,聞「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真實證),可知「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淨土)。

434  「宗教的要諦」第七舉有「神信心迷信乎」一條,連「神和佛的區別」也不知道,「宇宙萬物的真理」也不知道的人,想要直接獲得十八願的信心,就好像沒有打地基就要蓋房子一樣。這樣的人連「因果業報」的真理也不知道吧。

佛法是離「生死」之道,但是「生死」一事連作夢也不想,就想頂戴「信心」。「生死」是聞佛法的基礎中的基礎。欲聞《教行信證》的真髓的人,首先知「神和佛的區別」,知「因果業報的真理」和「宇宙萬物的真理」;二六時中,沒有置自己的生死問題『今死的話會如何呢』於念頭,思考思考,想透、碰壁,入佛法,檢討真・假・偽的宗教,入十八願的佛法的話,淨土真宗雖聞如不聞。

想佛法如倫理道德之一,如社會學之一,以為要堅強明朗的是佛法的話,無法觸及淨土真宗的根本寶典《教行信證》的真髓。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35 就「神信心是迷信嗎」的問題說的話,我斷言「是迷信」。究竟神是什麼呢?說造天地萬物,執掌人類的命運的是神,那樣的神哪裡也不存在。

天地萬物,(一)「不生不滅」,(二)「不一不異」(非一非多),(三)「不斷不常」(分子或細胞非斷滅,非連續),(四)「不來不去」(無來處,無去處)(三論的哲學)。這是真理。說「神造萬物,也造人類,執掌人類的命運」是「假偽」,不是真理。就像康德也於「純粹理性批判」所指摘的一樣,證明「神的存在」的理論,古來東西,一個也沒有。萬物是「一即多、多即一、相即相入、鎔融無礙」。這是真理(華嚴哲學)。

淨土真宗的教徒,這般程度的常識沒有知道不行。所謂「門徒不知物」,說什麼都不知道也行,持神信心、做雜行雜修的人,不是真宗的門徒,沒有談「信心」等的資格。只有停止「神信心」,不雜行雜修的人有聽聞《教行信證》的資格。

436 偶而到寺院聽聞說教,但是回到家的話,持「神信心」,淨做著雜行雜修,如此即使聽聞百年也無法頂戴第十八願的妙味。做點什麼求往生之定散心若不捨的話,十八願無法懂得。想稱念佛求往生的心亦是定散心。想頂戴信心求往生的人也是定散心,是沒有從心底信「依本願力往生」的人。

淨土真宗雖然被說是「易行道」,但是住他力廻向的大信心是難中之難。跟自己信任的師匠,打開自己的心胸,幾度幾度的發問,被糾正,方能入十八願的真實信心。

聞而能糾正、棒喝自己的師匠,是真正的師匠。沒有持(光注:尊奉)師匠那樣狡猾的人,是無法頂戴信心的。若沒有開誠布公說出自己心中的領解給師匠糾正的話,這樣的人不得不說是狡猾的人。同朋要讓人聽自己的領解卻不開口,不開口的同朋也是「癖者」,是自己的損失。

437 「雜行雜修的話無法獲救」,這是不論誰也都知道的事。真實地廢捨掉雜行雜修、自力的心的人,到寺院參拜的人之中,千萬人僅一人吧。雜行雜修的人,是根本不知真宗的人。即使捨雜行雜修,要到真實的信心,尚且需要苦勞再苦勞才行。這說太多次的話,來聽聞的人會減少,但是重複講是親切(注:老婆心切,不厭其煩的慈悲)。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二相四法

438  《教行信證》一部的組織是「二相四法」。「二相」指「往相廻向」和「還相廻向」。「四法」,是「眾生廻向」,把如來的財產即如來的「功德」(或功德力用)全部給與眾生,就叫做廻向,即是「廻施」。如來是金滿家,眾生是貧窮人。如來是大智大悲的大功德者,眾生(凡夫)是愚痴‧無智‧罪惡的無德者,無論如何皆落地獄不可的徒然者。此故,如來建立「就那樣地無論如何皆救度」無論如何皆下落的眾生的本願。

「本願」,有救眾生的力量,那叫做「本願力」。故眾生依如來的「本願力」被救。眾生被救不是自己取信心、稱念佛所以被救。然一般的同朋,認為是自己取信心、稱念佛的話被救。忘記如來的廻向,這是不能頂戴信心的根本。

439  「往相廻向」即我們的往生是如來往相廻向之賜。「還相廻向」亦依如來的廻向,往生成佛之後,出生到生死輪廻的浮世,給眾生說佛法,作救度眾生的行業,這叫做「還相廻向」。「往相」、「還相」皆共是如來的本願力迴向。分類「往相廻向」,是教、行、信、證(四法)。

此「往還」二相和「教、行、信、證」(四法)是《御本典》的組織,即這是淨土真宗的組織。教、行、信、證皆是如來的廻向。淨土真宗是廻向的宗教,這叫做「他力」。聞他力的法門,卻「自己信而往生」、「稱而往生」地拿出自力所以錯失往生。

440  有真實信心的人一死,立即往生「淨土」。「淨土」是「無上涅槃的極果」(真實證的世界)。一入「證」(第一義諦)的世界,其處同時是降華的莊嚴淨土,故淨土叫做「第一義諦妙境界相」。「妙」,是第一義諦(略)的原樣是降華的莊嚴淨土(廣),這叫做「廣略相入」(妙)。

「第一義諦」是如來的絕對界故超越善惡、美醜,即是「空」的世界。降華的淨土是「廣」是「色」。「廣略相入」叫做「色即是空」。「色即是空」(般若心經)是萬物的真理,亦是淨土的真理。其他宗教和天國沒有「色即是空」的真理,亦不知那樣的真理,因此,神信心是迷信。

阿彌陀如來的極樂淨土是廣略相入的真理的世界故,這御淨土亦叫做「極樂無為涅槃界」。「無為」是第一義諦。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41 一般人,講「極樂」,認為是只有樂的世界,實際是超越苦樂,是「第一義諦妙境界相」、是「無為涅槃界」。

以為「極樂」是快樂的場所、無苦的世界,想要樂而願求往生的人很多,想要自己一人獨樂,早非佛法。阿彌陀如來的本願,與一切眾生共入廣略相入的妙土的是本願。

一般人的想法和真的淨土真宗大不相同。一般人希望的樂的世界,是苦樂相對的樂的世界。佛法的樂是超越苦樂的大樂。離生死是大樂,救濟一切眾生是大樂,這是佛法的真樂。

聞極樂是快樂之所,想要享樂而願求往生的人,不能往生。

442 「往相」和「還相」,哪個是主呢?立於佛的立場的話,攝化無窮故,「還相」是主;從眾生的立場說的話,轉迷開悟是目的故,「往相」是主。「還相」是「證」的悲用(大悲的働)。

「證卷」曰:

「言還相者,利他教化地之益也。」

「證卷」的「證」是:

「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

這是如來最終的目的地,又這是佛法的目標。

康德的最高善是生到天國完成人格,淨土真宗是,如來的覺證是「自利圓滿」,自利圓滿之姿是眾生救濟的「利他圓滿」,這叫做「自利利他圓滿的妙位」。如來,特別是阿彌陀如來是這樣的御方。神是萬物的「造主」故,是具備「全智、全能、遍在」的德的「ONEMAN」(光注:此名意謂著神獨一無二,與所救度者有絕對不可逾越的距離,與佛教的絕對平等心完全不同)。「自利利他圓滿」故,被救的眾生亦得無上涅槃的極果成佛。這是淨土真宗。

在基督教及其他宗教,人類無論如何皆不能成神,這樣的話,不能說是完全的、理想的宗教。如「基督教」之「一神教」不是完全的宗教。如日本的「神道」之「多神教」也是不完全。如佛教這樣「唯心論的汎神論」(汎神論的唯心論)是最高完全的宗教。

外國人看佛教,因為佛‧菩薩的像有很多故就以為佛教是多神教,這是錯誤的。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43 還相廻向的菩薩們說的佛教,大多是權教。所謂「權教」,是成佛的佛‧菩薩假現種種的形說佛法故云權教。

444 「教」是釋迦如來說的「經」。淨土真宗的「教」,《大無量壽經》為主,《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為副。宗教,教主很重要。在基督教,教主基督說是「神子」,被釘在十字架死了。在斷氣之前,說「神喲,神喲,爲何捨棄我呢?」這樣的話,不能說是「神子」。天理教是無學的「美伎老婆婆」自稱被「神」附身所推出的宗教。穆罕默德教是基督教的翻版。日本神道的諸神,不在地上走的神也有,在地上走的神也有。在神道的神,有相似基督教的神之處。又連蛇和狐也當神祭祀的神道也有。

佛教,是彼時世界第一的文明國印度國王的太子,有相當教養的釋迦牟尼如來說的宗教。八十歲全天壽入了涅槃。佛教有其他宗教沒有的殊勝之點,那就是「禪定」(三昧)。又如淨土真宗所說,是「自利利他圓滿」。在佛教講「八不中道」、「般若空」,在華嚴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鎔融無礙」,在淨土真宗講「願力往生」之深遠的宗教味是其他宗教無法看到的。

445 「四法」的第二,是「行」。淨土真宗的「行」(念佛、名號),是「信心」的顯現,是「信」的繼續,亦是「報恩行」,從十七願起。「南無阿彌陀佛」(行),是眾生聞而信,不是眾生稱此往生的。

446 第三的「信」,是被阿彌陀如來的「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的佛力、本願力打動、打動,徹底打動,於本願力之中,信心歡喜,安心安堵,此云「信」。

447 第四的「證」,依信心(行信)往生,體達「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云「證」。

這樣的、廣大無邊的「教、行、信、證」,是其他宗教所無法見到的。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行信不二不離

448  「行」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力),「信」,信如來的本願力(名號的功德力)的是「信」。「行」和「信」不二、不離。口上說「念佛的話獲救」,但稱念佛的人很少。沒有信心的人,不論如何努力想要稱喲,念佛不是能稱的。有信心的人,自然地稱念佛,此云「信海流出的念佛」。「信海流出」故,「信」和「行」不二、不離。

信證直接 唯信正因

449  真實的信心有的話,自然地至真實的證果(無上涅槃),此云「信證直接」。往生是稱念佛往生呢?是依信心往生呢的話,是依一信心往生,此云「唯信正因」。認為稱念佛的話往生是錯誤的。主張依念佛往生的是云「稱名正因」的邪義(異安心)。有人因為頂戴十八願的信心很難,所以自己想稱二十願的念佛往生,這也不宜。「依信心往生呢,依念佛往生呢」之問題是很重要的問題。「依信心往生」、「依本願力往生」地徹底信念是重要的。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三法和四法

450 「三法門」是「教、行、證」,「四法門」是「教、行、信、證」。淨土真宗用「三法門」(《教行信證》的表題)和「四法門」二者。「三法門」示「法體(在佛方)成就」,「四法門」示「眾生頂戴信心往生」(機受趣入)。

四法和真實六法

451 「四法」者,指教、行、信、證。「六法」者,指教、行、信、證、真佛土。「化身土」是正覺的化用(大悲的働)。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正覺門和往生門

452 淨土真宗,拜讀《本典》,有兩種看法。一是「往相廻向」,二是「還相廻向」,從這二相看《本典》者云「正覺門」。

又從「教、行、信、證」(四法)(眾生往生的法門)看《本典》者云「往生門」。

「正覺門」,依佛的正覺的働看眾生往生的是「正覺門」。

自證門和攝化門

453 拜讀《本典》,看《本典》是明「彌陀正覺」(光壽二無量)的書的是「自證門」。看是使眾生往生、救濟的書的是「攝化門」。

《教行信證》是無上甚深的寶典,雖是僧侶,亦尚難解,精讀之人甚少。然,因為有此寶典問世,淨土真宗方開,又是眾生安心的御典範故,想得正確的信心的人,置此於座右,應依止良師拜讀。瑞劔亦五十多年拜讀此書,恭敬地拜讀再拜讀,感覺有如在挖掘金礦。

《本典》是引導眾生自「攝化門」至「自證門」的寫法。《和讚》,彌陀正覺的「自證門」為根本。「正信偈」及「和讚」是《教行信證》的縮圖,應精讀。《御文章》是示現「信憑一念時,往生一定、御助治定」之重要的書。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教行信證」拜讀記(七)

總序

454 「總序」極重要。《本典》一部從「總序」開,《本典》一部應歸「總序」吟味。

「總序」寫著(1)讚嘆法義。(2)勸誡有緣者。(3)述本典製作的造意。

455 題目

「顯淨土真實教行證文類序」

「顯」者,是高祖聖人顯,但說是七高僧顯。

「淨土」者,淨土的法門。

「真實」者,一切宗教的究竟之教。

「教」者,釋迦牟尼如來的教說。

「行」者,法藏菩薩因位的行業、本願一實的大道。南無阿彌陀佛也。

「證」者,無上菩提・大涅槃。利他圓滿之妙位、無上涅槃之極果。

「文類」者,文(聖語)之類聚。

456 「總序」,暗記之,最好每天於佛前讀誦。恩師桂利劔老師御在時,說教的讚題一直都是引用「總序」之文說:

「噫,弘誓強緣,多生叵值,真實淨信,億劫叵獲,遇獲行信,遠慶宿緣。若也,此廻覆蔽疑網,更復逕歷曠劫。誠哉,攝取不捨真言,超世希有正法,聞思莫遲慮。」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57 瑞劔三十八歲時,做了利劔老師的弟子。老師朗讀最初的文: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慧日。」

朗朗的聲音,尚響於耳底。父親(久太郎)七十歲,於瑞劔三十七歲時死去。父親死後經過數月出現於夢裡,唱念「難思弘誓」的聖句,說「最三,這裡呀,這裡呀。」其後五十多年,瑞劔每天憶念此聖句,已透入骨髓。父的夢也無法忘,那成為瑞劔的信心。幾十年每天憶念聖句是獲得信心的秘訣。            

458 桂老師四十歲左右,滋賀縣比叡山山麓真盛派(天台宗)的佛教大學的校長森尾則如(天台學日本第一的學者)二年到桂老師的座下學習《教行信證》。首先教授「總序之文」。森尾師拍腿發出讚嘆聲。親鸞聖人雄渾自然的御言語,不論什麼樣的學者亦不得不感動。「總序之文」真尊貴。 

459 「總序」的組織分五段。(六要鈔)

(一)標彌陀廣大的利益。 

(二)依《觀經》明教興(真宗的興起)。

(三)舉名號希有的勝德。

(四)顯聞法宿習之緣。

(五)悅受三國傳來的師訓。

460 「總序」先顯「願力」,此為「行信」。勸有緣誡疑慮,述蒙佛祖的矜哀(憐愍)。

往生是依願力往生。

「總序」結語「願力」作「行信」。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61 《大無量壽經》,文雖廣,其要是「願力」。

「竊以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本文)。

依《大經》明他力的法本。

同朋眼迷惑於要得信心,不知「淨土真宗」之宗教從何處開始。因為人說就盲目地想要「信心」、想頂戴信心而去聽聞佛法。信心,順「法」的道理是「信心」。不知真宗是何物(法),因為人說就想要頂戴「信心」是不行的。「信心」者,佛教的他宗的信心也有,基督教的信心也有,神道的信心也有。

462 「淨土真宗的信心」,是記於《大無量壽經》的信心。這信心很重要。《大經》的信心,「至心・信樂忘己,歸命本願力(勅命)」「歸命不可思議尊」是真宗的信心。這信心教是依「難思弘誓」「無礙光明」(佛力)的働往生喲。像無頭蒼蠅「想要想要信心」是不行的。

換句話說,「真宗的信心」,信如來的「本願力」的是真實的信心。信本願力就是信「南無阿彌陀佛」(行),信「大智・大悲的本願力」(信)。不是信此「行信」的信心的話,不能說是真實的信心。又,真宗的信心是信《大經》、《觀經》和《阿彌陀經》(淨土三部經)的「心」。三經的心,眾生的「信心」也好「往生」也好,阿彌陀如來已「南無阿彌陀佛」地成就,是信(信順)「就那樣地來」地呼喚我的勅命。勅命也不聞、不信,只想著要取、要取信心是不行的。

463 信願力即是信「行信」。是什麼「行信」呢?「圓融至德嘉號,轉惡成德正智(聖智)(行),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信)」地信,是信「行信」。此「行信」之中,「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收納著,「本願力」收納著。被此大悲的佛力打動、打動、打切(注:徹底打動)的是「信心」。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64 「總序」顯著(1)如來的「行信」,和依如來的本願力被見、被信的「機的深信」。(2)機法和(3)如來成佛的因果三三圓融顯現著。吟味淨土真宗,沒有留意「機法」、「行信」和「因果」三點的話,無法吟味《教行信證》。

(1)「機法」。大部分的同朋著迷於要自己頂戴信心求往生淨土,「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之深的罪惡感沒有。這樣的話,聽聞說教什麼也不成。

(2)「行信」。又,大部分的同朋不知「行信」。不知「依本願力往生」。光是想取信心求往生地執著著。

(3)又不知「如來成佛的因果」。此處落第的眾生有故,本願生起,名號成就。儘管是「如來成佛的因果其原樣是眾生往生的因果」,依然想要自己取信心求往生。是不知淨土真宗的「因果」者。

要頂戴《教行信證》,一定要著眼於(1)機法、(2)行信、(3)因果的三法,沒有用心的心,《教行信證》無法懂。學者知道而不信的人很多。同朋淨是不知不信的人。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總序之文

465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

        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此一句因《大無量壽經》示他力真宗的本源。「難思弘誓」,是阿彌陀如來的大智大悲不可思議的本願。「無礙光明」,是「盡十方無礙光如來」的「無礙光明」。「無礙光明」是如來的十二光明的代表。光明是如來的「德用」。淨土是「無量光明土」。於淨土,「光明」和「佛身」相即而同一。淨土莊嚴其原樣是佛身,此云「依正不二」。「依報」者云極樂莊嚴,「正報」者云佛身。於淨土,三十六百千億的光明之端,顯現佛身,佛身說佛法,重重無盡之此狀態,是阿彌陀如來的報土。

又「無礙光明」引導、照育眾生使得信心。「光明」和「名號」如雙親,由信心的業識(如子)至「無量光明土」。「無礙光明」好懷念呀。為我們破一切眾生的無明闇,使我們得信心。今日,我們獲得信心亦是依自久遠劫來的如來光明的照育。

如來的光明是「佛智」。「無量壽」示「法身常住之妙理」;「無量光」是「佛智觀照之妙用(働)」。

466 在基督教,「神是永遠的生命」,被救的眾生亦是頂戴永遠的生命。但是,在基督教,入天國者唯有人,被救者只限於人。在佛教,被救者是一切眾生,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因有「佛性」,一切眾生成佛。在淨土真宗,如來的大慈大悲(本願力),有朝一日救度一切眾生,令往生成佛故,如來的大慈大悲云佛性。在基督教,雖說被神救者得「永遠的生命」,但是不說神性(佛性)故,人絶對不能成神。即使去天國,也只是坐於神的左右而已。此處是一神教的缺陷。我們得信心也是「無礙光」的德用。

淨土真宗的「無量壽」,云「法身常住之妙理」,與天地萬物的「不生不滅的真理」合一的「絶對的真理」云「無量壽」,與迷界的「生和死」,和在相對上講的「永遠的生命」是不同的。雖然說天國是樂處,是「苦和樂」相對意思的樂園。佛教和基督教,法門的構造有很大的差異。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67 「難思弘誓」者,和「超世的悲願」是同樣的意思。

阿彌陀如來的本願,是云救度一切眾生,不令往生成佛者,我亦不取正覺之本願。亦是云被救度的眾生能成與彌陀同體的佛之本願。亦是依如來的「光明・名號」之力必讓眾生頂戴信心之本願。

信心,不是用自己的力量能頂戴的。即使想取信心,不是用自己的力量能取得的。不是自己這樣信、這樣求往生地用自己的努力能頂戴的。一出「自己要如何」的「我」時,佛法死翹翹。說「原來如此」而不聞佛法,遊手好閒的話,信心無法頂戴。不惜身命的努力很重要,深念無常很重要,又確實地把「因果業報的道理」入腹很重要。

468 淨土真宗,所謂「惡人正機」,是救度惡人的宗教,是由如來的本願力往生成佛的宗教。因不是如基督教般的「倫理的宗教」,所以不是講做善事往生的宗教。是想做善事,但是反省能做到否時,見寸善尺魔,不造罪一秒間也活不下去的是凡夫的實態。反省此,而教歸(歸命)本願(本願力)。凡夫是無法做善者,因有佛性故,想做善事,不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做善,即使如此亦盼望善事。洞穿凡夫的實態,徹底深刻罪惡感的是「機的深信」。機的深信中有仰本願力的「法的深信」。有「機法二種深信」云「頂戴信心」。

總之,若沒有救度惡人的本願,人類一個也無法被救。沒有感恩對惡人(凡夫)、為我們建立「就那樣地救度」的本願地深仰本願力不行。救度惡人的本願是「超世的本願」,是「難思的弘誓」,此云「超倫理的宗教」。其他宗教雖然也在神的面前說「我是罪人」,但是和真宗的「機的深信」有天淵之別。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逆謗闡提

469 「逆」者指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壞僧團、出佛身血),「謗」指誹謗正法。「闡提」指佛法之緣無的眾生。「逆」「謗」和「闡提」這三種人,云「難治的三病」、「難化的三機」,指今日一般的民眾、指我身的事。親鸞聖人取此為我身,深仰本願力。阿彌陀如來特別憐愍逆・謗・闡提而建本願。作為逆・謗・闡提獲救的證據,舉提婆惡人、舉阿闍世殺父,這些人亦被救,以此眼讀《觀無量壽經》好,聖人如此說。聖人視這些惡人亦是如來的權化。權化是方便示現的意思。於聖人的御心,這些惡人雖然是惡人,視皆是阿彌陀如來權化的御方。又女人不能成佛,但是觀見《觀經》,舉韋提之女性云被如來救度了。韋提從此世悟無生法忍,求願往生淨土,阿闍世亦受釋迦如來的化導成為佛弟子。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難思的弘誓

470 「難思弘誓」云不可思議的本願、不可思議的願力。凡夫就這樣地往生成佛,是不可思議中的不可思議。想取信心求往生、稱念佛求往生的人,不知、不思「不可思議」,被自力的計度絆住。信心,頂戴不思議是不思議,於不思議的本願力中安心安堵的是信心。

471 思不思議是,仔細地看清楚罪業深重的地獄行的自身,尊敬尊貴的如來,尊敬之極是不可思議。安心之極、歡喜之極是不可思議。能成佛之處一點也沒有卻能成佛故不可思議。想「取信心求往生」「稱念佛求往生」的人,不知道不可思議的滋味。「難思弘誓」者,仰不可思議的本願不可思議而安心安堵之姿。

像其他宗教「神喲!請幫助我、請救救我」地祈願祈禱的心境,一直都是不安地恐懼著。安心也沒有,不可思議也不知道。宗教的極致是,仰不思議是不思議,安心安堵的信心。還想著要做點什麼求往生的時候不行。親鸞聖人在《教行信證》的開頭一開始就舉「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想要信心」「想頂戴信心」、想做點什麼求往生的人,「難思弘誓」也好,「無礙光明」也好,是做夢也不想的人。聞說教,記住法門的道理・理論,那又如何。知道也不能往生,想也不能往生。我們往生是,唯依如來的本願力被往生。

說教的話要講信心,「應說依本願力往生之旨」。教出離生死之道的是說教。「出離生死之道」是「依本願力往生」此一樣。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圓融至德嘉號

472 這是指名號。於信一念,如來把名號的功德全體全部廻向給眾生,此謂「圓融」。「至德」者,無上的大功德。「名號」,是阿彌陀如來本願修行的結果,其如來功德的全體作為「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的名號廻向給我們。這不思議。

歐美人說真宗的信者要「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地不斷重複地稱念,神叫一次的話就能聽到了,沒有必要重複幾次地稱念。歐美人無法知道「念佛」。

念佛是信心的顯現,是憶念如來的憶念的顯現。憶念有處,念佛有。真的念佛是真的憶念。憶念是念佛。「憶念」如子慕父母,是眾生慕如來之情。此情,若是有信心之人,是不絶連續。信心的連續是念佛。「念佛往生」的念佛,是信心。「信心往生」云「念佛往生」。

473 想稱念佛求往生的同朋,努力想要稱念佛,但是信心沒有故念佛完全不出口。念佛不是想念就能稱念的。信心有的人,行住坐臥,二六時中,自然地稱念佛,念佛會出來。古歌曰:

「雖我稱 我聞 南無阿彌陀

帶汝去喲 慈親的呼喚聲」

不是稱而往生,是被稱。欲稱求往生是謬誤。念佛,自己出聲稱不是念佛,「憶念」(信心)是「念佛」。「念佛」是「南無阿彌陀佛」。真宗的念佛是這樣的念佛。若問依念佛往生呢?或依信心往生呢,當然是依信心往生,此云「唯信正因」。

念佛和信心很難。信心,信知「依本願力往生」的是信心,但是一般把「信心」當作是往生淨土的車票,這是謬誤的開端。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教行信證的宗教

474 《教行信證》是「淨土真宗」,「淨土真宗」是《教行信證》。就信心或宗教起疑問時,可就《教行信證》判斷之。《教行信證》是宗教中的真實的宗教,在佛教中也是占著第一位的御聖教,所謂「宗門第一書」。《教行信證》的特徴,與講「神的創造」的宗教不同,又與以戒律・禪定・智慧為主的宗教也不同。

475 《教行信證》,是說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的宗教。《教行信證》是使第十八願鮮明的宗教。《教行信證》不是自調自度的倫理的宗教,是依本願力往生的宗教。《教行信證》是他力中的他力的宗教。

第十八願是「念佛往生之願」(善導大師),亦是「選擇本願」,亦是「本願三心之願」、是「往相信心之願」,亦是「至心信樂之願」。亦是「至心信樂忘己,歸命不可思議尊,歸命本願力」的宗教。

凡夫,是「我」很強者,是自己信、自己稱、自己想、自己知道、自己安心欲往生的人。捨此自我,偏任憑如來的本願的是《教行信證》的宗教。

就第十八願(大經上卷)疑義起時,應依《大經》下卷的成就文決之。

476 舞弄自己的想法,偏向「倫理的宗教」的人,不懂《教行信證》。不捨自己的「計度」,乘他力(本願力)的話不懂。

頂戴《教行信證》沒有就良師匠的話無法「成器」。不依止師匠,不信師匠故,無法頂戴「本願力的不思議」是「不思議呀」。信心是人格的接觸。首先沒接觸師匠的人格不行。光聞說教的話,不能說充分。何況想吟味《教行信證》的話,良師匠一定是必要的。

學《教行信證》,要好好地頂戴「總序」,然後入本文好。

遇信者聽其言語是好,但是像《教行信證》這樣最高的聖典,沒有依止學者・信者的師匠不行。信者亦希,學者兼信者的師匠更是少之又少。

《教行信證》、「正信偈」、《和讚》和《御文章》等重要的御文,背誦是重要的。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本文

教卷

477 「教」指佛教。「佛教」指佛陀釋迦牟尼如來的言教,是(1)教說,亦是得悟。(2)是修道,亦是修行完成開悟,(3)其證悟的境地亦云佛教。

淨土真宗是依《大無量壽經》開的宗教,故此云「經宗」。華嚴宗、天台宗、真言宗及禪(以上四家的大乘)之中,華嚴宗依《華嚴經》、天台宗依《法華經》、真言宗依《大日經》,禪是不依經的宗教。基督教依聖經、回教依可蘭經。禪不是經宗,是經外,師匠的證悟傳給弟子的宗教。故禪是「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佛性)成佛」。在美國,禪現在流行著,是鈴木大拙師的功績。禪,停止凡夫的主觀客觀的意識流,直參「物其自體」「心其自體」的宗教。停止意識流,直參「物其自體」時,宇宙萬物的真理能知,這是「悟」(證悟),之云「見性」。禪是「禪定」(三昧),持「禪定」的宗教只有佛教。「禪定」,云「息慮凝心」,息思慮凝心,這,像我們通常的凡夫無法做到。白隱禪師作了首「叩塵埃」的詩,

「啊呀,以為又遇到寶貝了,開始禪坐才知道:

腰酸腿又痛,想起三年前借給鄰居黑豆三斤,妄念紛飛。」

親鸞聖人在「化身土卷」說「息慮凝心」(禪)就如在空中蓋房子一樣,不是凡夫能做得到的。

478 親鸞聖人討厭的是雜行雜修(向諸種神佛祈求、做八卦、占卜等迷信)和「定」(禪定)・「散」(散善|思修善求往生的心)二善。定散二善,「善」故,不是惡事,但違反一心一向信憑彌陀所以被嫌。

一般的同朋雖然不做定散二善,但是有思「做點什麼求往生」的「定散心」,這很難捨得掉。思稱念佛求往生的心也是「定散心」。沒有一心一向拼命地聽聞、不苦勞的話,「定散心」是捨不掉的。以「定散心」稱念佛求往生者云「二十願」。入「十八願」的信心非常難。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79 在淨土真宗云「教」是《大無量壽經》。《大無量壽經》說什麼呢?「教卷」曰:

「說如來本願為經宗致(主要的意趣),即以佛名號為經體也。」

《大無量壽經》的宗教,是世界第一殊勝的宗教。凡夫,就這樣地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成佛的宗教。凡夫(智慧・力量也沒有的普通人)往生成佛的教法是淨土真宗。這是《大無量壽經》的教法。

480 《大無量壽經》(教)之中,「信」「行」皆含藏著。就如《大經》的鞘中收納著的刀一樣,取出裏面的刀的是「行」。揮刀斬敵首的是「信」。知道稱御念佛的話能往生、頂戴信心的話能往生,那又如何?加上「的話」是不行的。無常的風不嫌時間。「就這樣地」御助。「就這樣地」的滋味,沒有十年思惟、思慮的話,無法懂得這意思吧。《大無量壽經》的宗教是「就這樣地御助」的宗教。

《大經》的宗教,是相應「時機」的宗教。「時」,是末代。「機」是「極惡最下」的凡夫。這樣的人不依彌陀的本願(本願力)無法被救。

481 淨土真宗,和聖道門比是「易行」,但是「信心」很難。真宗的信心這樣困難、殊勝的信心,其他宗教無法見到。「依本願力往生」地信知的是「信心」。成「謝謝,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的是「信心」。「知也不行」、「想也不行」,成「依本願力往生」的是「信心」。

482 淨土真宗裏,有「真」有「假」。「真」者指十八願,「假」者指十九願、二十願的人。「十九願」,是或散善、或定善地思做點什麼求往生的人。「二十願」,是思稱念佛求往生的人。從十九願轉入二十願,從二十願轉入十八願的云「三願轉入」。不踏此徑路者不得入十八願的真實信心。「三願轉入」也不知的同朋,尚是幼稚園。

淨土真宗以外的宗教,不是「聖道門」(自力、難行道)就是神信心的宗教,這是「偽」的宗教。信宗教的人有「真」、「假」和「偽」三種類,沒有分別此不行。神和佛的區別不知道也不行。

「他力」「他力」,「他力」者,信知「依本願力往生」的是他力。雜行雜修的人是「偽的宗教」。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83 真宗的人,沒有分辨「往相廻向」和「還相廻向」,沒有分別「真」「假」和「偽」三種的宗教不行。孔子之教是道德(倫理),不是宗教。雖然不是邪偽之教,從佛教看的話,入邪偽的部類。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的教法,入邪(偽)之内。「真」、「假」(聖道門和十九願・二十願)和「偽」(其他宗教)的分別也沒有的人,無法頂戴信心。

484 「往相廻向」者,阿彌陀如來將御自身的功德廻施給眾生,教共往生成佛之道的是往相廻向。

「還相廻向」者,往生淨土後,為濟度眾生,以種種方便說佛法云「還相廻向」。「往相」也好「還相」也好,共是如來的本願力。說此二廻向的是淨土真宗。往相廻向中有「教行信證」。

485 《大無量壽經》是阿彌陀如來發本願,哀憐凡夫,把名號的功德(正覺的功德)施給凡夫,施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的是《大經》的大意。「本願」是肝要(宗),「名號」是《大經》的本質(體)。淨土真宗是善聞「本願」和「名號」,信心歡喜,往生成佛的法。也不好好聽聞,只想取信心求往生的是一般的同朋。聞本願名號的由來,感恩喲地入腹的是信心。

486 「淨土真宗」是廻向的宗教。自己想頂戴信心求往生、稱念佛求往生時,忘記如來的「廻向」。一忘記廻向,不知不覺中,「自我」(我)出來、自力出來。「忘己」、無我,如御言原樣地頂戴的是信心。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87 釋迦如來說《大經》,是為令知阿彌陀如來的「本願」、令知名號的功德力。聞「本願」「名號」外,沒有真實的利益。頂戴真實利益的話,雖是凡夫,是萬福長者。思自己是日本第一的幸福者的是信者。

488 往相也好還相也好,皆是阿彌陀如來的廻向,是「本願力的廻向」。不知「本願」,也不知「本願力」,想著自己「取信心」的人,無法頂戴信心。淨土真宗的本是如來的本願力。是依本願力,頂戴信心被往生的。無論如何,不可忘記「依本願力往生」,這是信心。「本願力」之外沒有信心。

「依本願力往生」,很難入心。未入心者,不能說是明白《大經》。

489 《大經》的「宗」(所尊崇者)是「本願」,《大經》的主質(本質)是名號。用帶有獅子模樣的腰帶說的話,獅子是「本願」,腰帶的質地是「名號」,如此成為一條「獅子的腰帶」。雖說獅子,質地製成獅子的形狀故,獅子(宗)是質地,質地(體)是獅子(宗)。本願和名號是這樣的關係,此云「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是一物。其他宗教,「本願」也沒有,「名號」也沒有,又「禪定」也沒有。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90 大乘「佛說」乎「非佛說」乎之論,自明治時代以前也有過,明治時代村上專精博士在《我觀真宗》中,說提唱「大乘非佛說」最初的人是自己。七十餘歲,說「『唱大乘佛說也』的第一人者也是自己。」

大谷光瑞師說「大乘非佛說的話,佛陀以外誰說呢?」從内容說,佛說是明確。西洋人大都是「非佛說」。彼等有人說「阿彌陀思想,是基督的弟子多瑪從事東方傳道,那成為阿彌陀如來的教義。」又愛略特等說「彌陀思想是從中央亞細亞的宗教變化者」。

491 (A)淨土教(大乘佛教)是佛說。(參照南傳大藏經)

(B)淨土教於釋尊滅後二百年時已經存在。

(C)《大無量壽經》的梵文現存著。

492 淨土三部經(經的製作年時不明,紀元一世紀或二世紀頃被製作)。

(一)大無量壽經—說依聞信名號的「信一念」往生。

(二)觀無量壽經—說「觀佛三昧」和「念佛三昧」。

(三)阿彌陀經(小經)—說一心不亂執持名號者往生。

493 《大無量壽經》—「宗」(宗致)(趣旨)是「如來的本願」,「體」(本質)是佛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494 如來的「本願」「名號」者「不可思議」。「信心」亦「不可思議」。「妙力用」不可思議。

495 阿彌陀如來以大智・大悲為本質的救濟意志(本願、願心、本願力),救濟眾生。如來「悲智」的運作是「光明」,「光明」具體顯現的是「名號」。「名號」具備如來的「妙力用」。如來是名號,名號是如來(名體不二)。又「本願」是「名號」,「名號」是「本願」。又「名號」如父,「光明」如母。

496 《大經》說著如來的「妙力用」,即說「本願」(本願力)、說「南無阿彌陀佛」。

497 名號之流是,(一)名號(往生的真因)、(二)信心(往生的正因)、(三)稱名(報恩行)。是「信心正因、稱名報恩。」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98 安心

(1)「機」—被救度的凡夫(我)云「機」。「機」1無智、2無能(無力)、3罪惡的徒然者。

(2)「法」—救度的如來、本願、光明、名號、佛智、大悲、威神力,云「法」。

(3)「行」—「行」者指「南無阿彌陀佛」。

(4)「信」—信「念力、願力、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仰、仰、仰切此等的云信心。

(5)「因」—真實信心是往生的「因」。因是因種,是根本、原因。 

(6)「果」—依真實信心一個所得涅槃的證果,云「果」。

(7)極惡最下之「機」,唯依極善最上的「法」被救。

(8)凡夫不想自己是無智、無能、罪惡、無有出離之緣者。

(9)凡夫是自大者。凡夫是「我」的我(自力)強者。

(10)凡夫是疑強、計度強者。凡夫的地性淨是「妄念」(計度)者。

(11)有「疑」的話無法獲救。出「自己」之「我」的話無法被救。

(12)凡夫的知、情、意的「計度」皆是「妄念」,皆是「計度」。

(13)云「雜行、雜修、自力的心」者皆是「計度」、「自力」、「疑」。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14)聽聞說教、讀書,思「好,這樣好」、「知道了,這樣能往生」皆是「計度」。

(15)想做點什麼求往生的亦是「計度」。

(16)想「這樣行」、「這樣不行」,「自己」決定往生的亦是「計度」。

(17)凡夫心的計度皆是「妄念」,所謂罪惡,是指和清淨真實的佛心比較。

(18)佛心、佛智,不映於凡夫的心鏡故,遂生憍慢,「自我」出來。

(19)信者是把自己的心映於佛鏡故,謙下地說「是生死罪濁的凡夫」。

(20)照鏡(被照本願力),徹底的自覺自己的無知膚淺者云「機的深信」。

(21)被本願力的鏡子(大悲的佛智)照,反省自己,云「機的深信」。仰「本願力」,云「法的深信」。

(22)「機的深信」和「法的深信」同時出來者,云「真實信心」。

(23)「二種深信」以外,凡夫的想法、知識,皆是妄念。用「知解分別」不能往生。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499 「爾者,則此顯真實教明證也。誠是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讚之誠言、時機純熟之真教也。應知。」

淨土真宗說「三時」(參照傳教大師的《末法燈明記》),把釋尊的時代和滅後的時代分為三種,作「三時」。

(一)正法—滅後五百年為止—有教、行、證。

(二)像法—滅後一千年為止—有教、行。

(三)末法—滅後一千年以後,唯有教,無「行、證」。

500 「行卷」曰:

「一乘者大乘,大乘者佛乘。…大乘無有二乘・三乘,二乘・三乘者入於一乘。一乘者,即第一義乘,唯是誓願一佛乘也。」(乘者,車的意思)。

501 於現代,華、天、密(真言)、禪等之「一乘教」雖有,能修的有情一人亦無。「教、行、信、證」事實活著,是永久持續的教法。

502 說於十七願的「南無阿彌陀佛」是「行」。「行」是「真實」,說行的真實之旨的是「教」,故是「教行不二」。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503 依「信一念」往生成佛的教法是淨土真宗,門徒的大多數是「自己到寺院參拜,自己聽聞、自己信」,拿出「自己」(自力)故佛法死。「真實教」,御言的原樣,就那樣地被成為阿呆,於是「真實教的月亮」一輪高高皓皓地為我們輝耀。信釋迦・彌陀二尊的「御言語」(教)以外沒有信心。

504 依聖人的「言語」腹滿足的是信心。腹飢腸轆轆,乞丐根性的人,想取信心、稱念佛求往生。

505 淨土真宗是凡夫「速」「容易」且「確實」能得大涅槃的證果的宗教。

506 在「一神教」,說「獨一真神」。在「多神教」,說諸多眾神。在汎神教,視萬物是神。在大乘佛教,說十方有諸佛、有淨土,又說凡夫能成佛。在其他宗教,人能被救,但不說能成神。在此有一提問,「萬物」是「多」,統一大宇宙者是「一」,「一即多・多即一」「心佛及眾生」是「多」的同時是「一」。又「一」之中有「多」,「多」之中有「一」,此亦是真理。然而「為何人不能成神呢」地提問,求解答好。

507 探求真理的話,勝華嚴、天台的真理的真理(哲學)沒有。淨土真宗,原樣地承認「華天的哲學」,然後說凡夫被救之道的是淨土真宗,故云「真實教」。

508 就一乘,華嚴是「華嚴一乘」,天台是「法華一乘」,真言是「秘密一乘」。淨土真宗是「誓願一佛乘」「本願一乘」,是一乘中的最高峰。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509 安心

(1)在禪和真言,不用「三時」之說,真宗用「三時」。時代的變遷是事實。明治五年為止,高野山(真言)還是女人禁制。

(2)想到「時機」,生於「末法」,「極惡最下之機」(人)唯依彌陀的本願救度,是難能可貴之事。

(3)說「科學的無神論」亦好,但連大乘佛教都放進無神論之中是盲目的。

(4)搬弄理論的人,科學也好、哲學也好、倫理也好、藝術也好,從哪方面都行地玩弄理論好。「物自體」知道嗎?「心自體」知道嗎?什麼也不知道不是嗎?

(5)宗教的話,不是任何宗教都好。有迷信、有正信、有邪教、有「真實之教」。

(6)淨土真宗是「真實之教」,是立於法界的大真理「空、無我」之上且凡夫獲救之教。

(7)無智、無能、罪惡的凡夫真的被救、往生成佛之教,唯獨真宗。

(8)釋尊為救末代無智的泥凡夫,出現於此世。

(9)自力聖道門的哲理是高遠,但今日的凡夫能做什麼呢?

(10)在他力真宗厭嫌者,「自己」之「自大」最厭嫌。

(11)覺醒自己的無智和煩惱,仰「佛智不思議」是不思議的是「信心」。

(12)充滿妄念、煩惱和罪惡的凡夫,幸福來的事沒有不是嗎?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510 依「教」(大經)知「行」(名號),聞信名號由來的是「信」。依信,得「往生即成佛」的證果,此是「證卷」。「證」的場所是「真佛土」,「化身土」從「證」展開,是正覺的化用。「教」(大經)是顯淨土真宗的法義全體之卷。

511 教從何處生呢?悟法界的真理的釋迦牟尼世尊入「彌陀三昧」,成與彌陀如來一體不二之佛,說《大經》。佛陀的三昧(禪定)不可思議,亦極其殊勝。哲學家用哲學論真理者,尚有「主客」(客觀和主觀)故,無法捕捉絶對的真理。主客合一的世界(真理)是佛陀證悟(涅槃)的世界。諸神的教法是主客分離,不過是講相對的、人的真理。諸神亦是人間的神,無法脫離善惡、相對之域。其實講諸神亦是人造出的神。

512 「教」(大經)的體(本質)是「名號」。名號與阿彌陀如來一樣是「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佛」(法身佛)無色無形,對凡夫而言過高、無法理解之。此故,現色和形的佛是如來,阿彌陀如來即是此(報身佛)。

513 「法身佛」,此亦云「法性法身」;報身佛,之云「方便法身」。「法性法身」和「方便法身」不二,此不二之佛是我們所信的「阿彌陀如來」,即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大無量壽經》是把阿彌陀如來的本願名號(佛智和大悲)告知人類的最初經典。

514 「教、行、信、證」是《大無量壽經》的展開,亦是淨土莊嚴的展開。淨土(依報)和阿彌陀如來(正報)是不二一體,此云「依正不二」。在其他宗教,不講「神」和「天國」是「不二一體」。

515 依「教」聞信「名號」(行)的是「信」(信心),即「信心」是「名號」(行)的展開,此云「行信不二不離」。自己信的不是信心。是「行」的展開,依本願力,「行」滿入我的心,成為「信心」。不可認為「行」和「信」是異物。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516 淨土真宗的教義歸結於「名號」。名號獨用是淨土真宗。

《歎異抄》一部亦不外名號的獨用(又曰名號的獨立),可知,應留意「彌陀誓願不思議」和「名號的獨立」之兩點。

「名號的獨立」和「本願的獨用」是淨土真宗。下定決心於此處者,想「取信心、稱念佛求往生」之自力捨。

517 「真實之教」的「真實」,「信卷」末的「真佛弟子」之釋曰:「真之言,對『偽』、對『假』」。「假」者指聖道門的教義(或人)云「假」,又「淨土門」的「定散之機」(十九願)云「假」。

「偽」指的是六十二見的外道思想,指九十五種的邪道。

518 《教行信證》明斷「真」和「假」,又也是明確地辨別「真」和「偽」的御聖教。真宗人不可不知「真和假」或「真和偽」。

519 《教行信證》是宗教批判的一大決定書。真宗人,入第十八願的真實信心為止,得先辨別「真和假」,判別「真和偽」,捨假・偽者才行。看今日同朋的實態,「真」「假」「偽」什麼也不知道地混合著。聖人也會悲嘆此吧。

真宗云「三願轉入」,不離十九願(要門)的「定散行」、不離二十願(真門)的「定散心」入十八願(弘願)的真實行信不行。

520 「要門」之人的往生云「雙樹林下往生」,「真門」的往生云「難思往生」,「弘願」(十八願)的往生云「難思議往生」。

521 「真實」的意思云「全性修起」,順法界的真理,如來修「願」「行」,成就「名號」,其功德力用以施眾生。這是如來的真實,這是名號的真實。此由來,通過釋尊的言說,為開顯,釋迦如來出現此世。

「教行信證」拜讀記(八)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9-17 21:01
Next 2021-09-18 09:1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