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之御文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10-25​

總序之御文

稻垣瑞劔

◎生命的書

《教行信證》是生命的書。想要拜讀之的人數雖有如山一般多,但因為非常困難所以無從下手。雖偶爾有開始拜讀的人,但是往往讀了五、六頁就停止。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拜讀教行信證的資格故。

若思欲拜讀《教行信證》者,首先是尋找老師。如果想不依止老師而隨意拜讀,必定會讀錯。不是不從師用獨學而可讀的書。雖然如此,在跟隨老師之前作為準備,大致地先瀏覽三經、七祖、本典一遍是有必要的。沒作此準備,即使跟隨老師也會所得有限。瑞劔在三十七歲之前因為先瀏覽了三經、七祖、本典一遍,故所得甚多。

其次,若思欲拜讀《教行信證》者,華嚴、天台、真言、禪等之知識如果沒有先大致地拜讀的話,淨土真宗的肝要之處就無法明白。 ​

總序之御文

其次,若思欲拜讀《教行信證》者,如果沒有先準備唯讀的話,即使讀了也會使不上力。說為頭腦之準備,是先閱讀了五本左右的書。

所謂五本書是:

一、西洋哲學史(或是宗教哲學史)一冊(應該是英文版)
二、《正法眼藏》一冊
三、《聖經》一冊(和教會史相同)
四、華嚴的《五教章》或天台的《四教儀》一冊
五、真宗聖典一冊

以上,五册無論如何應先以獨學而用功學習,否則即使跟隨老師也會使不上力。

只如上所說這些,大多數人就會退縮了。說:「那樣的話是出家人的事,在家人即使沒有那樣用功也可以」而退縮。情況好的,就說「非僧非俗」,情況差時,就說「那樣的話是學者的事」而逃避了。那樣之怯懦者從一開始就不要插手最好。瑞劔是在六十歲時才得度之全然俗人一個。有志者,事竟成。

總序之御文

◎學佛真有趣、真快樂

佛教的學問是有趣的,又是快樂者。思「浮世像這樣,這麼快樂的事都有呀」。

思「後生者大事也」地一踏出,佛學就會飛快地進步。又變成快樂。即使女人,若思「後生大事」地努力者、付諸實踐者,就不會輸給男人。瑞劔雖是天生愚鈍的人,但父親久太郎對孩子的教育特別熱心。因此從國小三年級時開始,就另外補習,直到進入中學以前,漢文(四書和日本外史)也好,英語(引導三册)也好,都先每天每天用功學習,所以進入中學後得以持續閱讀佛教的書籍和西洋哲學書。​

總序之御文

◎總序的御文

即使一般的人,於《教行信證》「總序」,都應加以確實的閱讀,其意義也當盡一生涯地下決心好好開始學習,之後能篤實地置入心腹最好。御本典六卷,攝於總序之文。

總序之文,著眼於(一)機法;(二)行信;(三)因果,三點而拜讀最好。​

總序之御文

◎機和法

所謂「機法」者爲何呢,稱如吾等無有出離之緣的一切眾生為「機」,又稱金剛的信心為「機」。稱本願一乘絕對不二之教(行)、南無阿彌陀佛為「法」。

佛法云為「機教相應」,「機」和「教」沒有恰好相應,就無法往生。聖道門的教(法)是最高深、世界第一的哲學。雖在說世界第一的「絕對真理」,但是若說「今日的凡夫依其教法而修行,能夠成佛嗎」的話,因為「教」過高而「機」太低,機教不相應,所以無法修行,無法成佛。總之聖道門不得不說為「機教不相應」。​

總序之御文

若問「世界各國其他宗教如何呢」,無論那一個宗教都是哲學性之真理,只是平凡的宗教而已,雖然任何人都可以信仰,但若問「那麼,能夠成神嗎」,教能成神的一個都沒有。這是比「機教不相應」更低下,不值一提。

於淨土真宗,「機」是「極惡最下之機」;救助極惡最下之機者是「極善最上之法」的「南無阿彌陀佛」(難思弘誓和無礙光明)。即此機能依此法而被救,唯有是「法」能救是「機」。真正「機教相應」之教,唯有淨土真宗。(機法一體、佛凡一體是另外的問題)

可是,雖入「機教相應」之門,但是都不思「機」(極惡最下的人)為「機」,都不思「法」(極善最上之法)為「法」,因為只是「自己想取信心而往生、想稱念佛而往生」地,自力計度、反復思計之人,所以變成生死苦海,無法度呀。​

總序之御文

◎總序本文

「竊以,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然則淨邦緣熟,調達闍世興逆害;淨業機彰,釋迦韋提選安養。斯乃權化仁,齊救濟苦惱群萌,世雄悲正欲惠逆謗闡提。

故知:圓融至德嘉號,轉惡成德正智,難信金剛信樂,除疑獲證真理也。

爾者凡小易修真教,愚鈍易往捷徑。大聖一代教,無如是之德海。捨穢忻淨,迷行惑信,心昏識寡,惡重障多,特仰如來發遣,必歸最勝直道,專奉斯行,唯崇斯信。

噫,弘誓強緣多生叵值,真實淨信億劫叵獲。遇獲行信遠慶宿緣。若也,此迴覆蔽疑網,更復逕歷曠劫。誠哉,攝取不捨真言,超世希有正法。聞思莫遲慮。

爰愚禿釋親鸞,慶哉,西蕃月支聖典,東夏日域師釋,難遇今得遇,難聞已得聞。敬信真宗教行證,特知如來恩德深。斯以慶所聞,嘆所獲矣。」

總序之御文

◎如來的齒輪

在總序之御文中稱為「機」,雖有「欲惠逆謗闡提」,那就是「機」。頂戴如來救助的眾生稱為「機」,也有說為「齒輪」的意思。如來的大齒輪「南無阿彌陀佛」一轉動,小齒輪的我也就跟著轉動,而往生御淨土,故稱眾生為「機」。

離我無如來,離如來無我(瑞劔)

如來是「法」,「我」是「機」,機和法就如齒輪般地咬合著。咬合而一直轉動之相就是本願力,是「南無阿彌陀佛」之相。

總序之御文

◎機法一體的正覺功德力

離「機」無「法」,離「法」無「機」。如果自己取信心的話,就不是初始成「機法一體」。是從發起本願之初直到成正覺之相為止之「機法一體」。

世界的宗教雖多,但是說「以成就『機法一體』的一正覺功德力救助」之宗教,在其他宗教無法見之。多數的人都悲歎說無法頂戴信心,那是因為不明白「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機法一體的大正覺」故。​

總序之御文

本願力(法)的齒輪是清淨真實殊勝的大齒輪,此外大小粗細的小齒輪都沒有獨立運轉的力量,都沒有功德。凡夫的齒輪,於「總序」言之為「逆、謗、闡提」。所謂「逆」指造五逆罪的人,所謂「謗」是誹謗佛法的人,所謂「闡提」,無宗教、反宗教與佛法完全無緣的人稱之為闡提。此等是必定落入無間地獄的人們。如此等人在淨土真宗稱為「機」。

這樣的人如何得救,如何能夠成佛呢?此是對已經徹底明白了「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者」所説之事。對「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之機」賜與救助,即是「無上甚深功德法」,即「南無阿彌陀佛」之「法」,即稱為「威神功德不可思議」的「無量壽佛」之「法」(人)。是法能救是機,是機唯依是法而獲救。

總序之御文

◎所謂逆、謗、闡提者誰乎

所謂「逆、謗、闡提」者是誰呢?注意此處而思考看看最好。不是各人自己嗎?「逆、謗、闡提」,亦被說為「逆謗屍骸」。忘記自己是「逆謗屍骸」,就會模仿人而自己也在「想取信心、想稱念佛、想要歡喜而往生」地,只著眼於彼方而已。因此大多數人都是失敗呀。

沒有徹底於「逆謗屍骸」(機)不行。真正的徹底者,徹底於「法」,「機」的徹底就會出來。「依本願力而往生」地徹底之處,即是「逆謗屍骸」的徹底。「逆謗屍骸」的徹底者即是「本願力之御救助」的徹底。稱此為「二種深信」,亦云為「二種一具」。​

總序之御文

所謂不可思議者,云為「法中有機,機中有法」,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獲救」、「罪業深重的徒然者」地思徹底之處,同時,阿彌陀如來的「我就在這裡啊!莫擔心」地呼喚之聲就能聽聞到。又,「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不盡」地仰信如來之處(法的深信),即會「像我這樣的徒然者呀」(機的深信)地自覺。

一信心打開,而顯為「機的深信」和「法的深信」的兩面。若是自己想那樣地兩面地思惟之處,自己的信心無法同時分別顯現兩面。真實的信心者必定具備著兩面,此處即不可思議之處。

深深地頂戴機法二種深信教誨,吟味之,就「機的深信」也好、「法的深信」也好,皆同是佛智不思議所使然,是本願力所使然。​

總序之御文

◎在宗教最大的問題

機和法的問題在宗教是最重要的問題。「二種深信」是宗教的至極,學者應須徹底之。然實際如何呢?即使看歐美的宗教哲學史,又即使看聖經,是連一人,不,是一處,都不見「機法二種深信」的思想。日本的宗教也是同樣。徹底於「機」則徹底於「法」,徹底於「機法二種深信」之事,若非佛智,即使再如何聰明的人,都非人力之所及。

若夫以「二種深信」之眼來看各國的宗教史,都是望塵莫及而已。即大多數的宗教雖然相信神的愛、力和正義,而且也信自己是罪人,但直到瀕臨死床而最後斷氣為止,仍是「神喲,請救我吧」地祈禱之宗教,和「二種深信」的信心比較,可知有很大的差距呀。

二種深信是宗教的奧堂。將問題集中於「二種深信」一個究竟之,諦明之,後生的問題解決。真宗安心之要者,唯在此一點。學問性地研究雖也是困難之事,但是與之相比,作為自己全生命問題而體驗實證之,更是至難之事。​

總序之御文

關於「逆、謗、闡提」,看親鸞聖人依《涅槃經》詳細引用於「信卷」之事能明白,此是聖人御自身深切感受的問題。於「信卷」曰:
「夫佛說難治機,《涅槃經》言:迦葉,世有三人,其病難治,一、謗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闡提」。

其他宗教者說人是「罪之子」,信徒雖也在說自己是罪深者,那和佛教徒一樣大多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縱使於彼有罪的自覺,也只是信前的罪惡感,而並非真實「機的深信」。若沒有「法的深信」,其罪惡感即不是信心的範圍內者。真正的信心必須是:

「無論如何都無法往生,因為本願有故能往生」地,「信機」和「信法」都一次齊全者。

於前雖說在讀了《宗教哲學史》或《正法眼藏》或《聖經》之後而頂戴《教行信證》最好,但其實是在讀了那些書後,因為很困難,所以能明白自己的愚鈍才好。或是在祈禱的宗教,沒有「機的深信」、沒有「法的深信」之事就會明白才好。

「總序之文」者,恩師教導說:「是應注意於(一)機法、(二)行信、(三)因果之三點而頂戴之」。這三點不僅是「總序之文」,亦是貫通著本典全篇的要點。無論教學,或即使在安心上,都要常注意此三點,而一生涯中必須將此御教示常住於心。​

總序之御文

◎「機」的意義

言「機」,是指被救助的眾生。在信心獲得之上論機法時,是將本願一乘之教,即南無阿彌陀佛稱為「法」,將金剛的信心稱為「機」。

一般稱為「機」之意義者:於(一)者素機,稱尚未聽聞佛法的人為素機。於(二)者正定聚之機,得到第十八願信心之人,或者稱為信心之位。於(三)者稱絕對不二的「金剛信心」(本身)為機。

如果在說教的話,則好好地聽聞說「地獄行之機」或是「落機」的法語。又說自己「如果玩弄機(心,頂戴的心)的話不行 」等事也要好好地聽聞。又說「連頂戴了信心的人都有地獄行之機嗎」等議論是從以前就盛行呀。無論何者,都是相對於賜與救助之「法」,而將被救助之「人」、或是「心」說為「機」。又,稱「信心」其自身(本身)為機。

總序之御文

◎「法」的意義

言「法」之意義者,於(一)者教法,釋尊的說教;於(二)者稱佛教或者修道之事為佛法;於(三)者稱諸佛如來所證悟的法界絕對真理為「法」。

在真宗的話以更加廣泛的意義,將如來方,即如來、本願、名號、佛智、大悲、佛心、佛力等全部賜與救助眾生方稱為「法」。​

總序之御文

在其他宗教的話,「神」和「神的教義」就是「法」,人就是「機」。在其他宗教的話是只有人被神救,其他的昆蟲不是救助的對象。又在其他宗教教人無法成神。又在其他宗教,只能稱為是連自力、他力都不相關之半自力、半他力的宗教而已。又在其他宗教,稱「神是神聖,是全智、全能、遍在」,而說「人是罪之子」而因此有根本性的分別。大乘佛教沒有那樣的分別,萬物其自體(本體)是「法性」,是「真如」。人雖也罪業深重,但心性是清淨,即云為佛性。佛教的舞台很大,佛陀的證悟很深,禪定的世界甚深微妙。遇到斯等廣大無邊的無上法,卻說「佛和佛法無法信呀」是怎麼一回事呢?不得不說為努力精進不足。​

總序之御文

◎要先作「機」和「法」的研究

於聽聞佛法研究者,第一是應該確實思索「機」(人與人的能力)和「法」(佛與佛的真理)。疏忽「機」和「法」的研究,後生的問題不得解決。

◎關於「總序」之中的「機」和「法」

「總序」中,親鸞聖人於「機」,例舉殺父親的大罪人「阿闍世」為男子之代表;作為女子之代表,將為了我子阿闍世被關入牢獄而悲痛至極的「韋提希夫人」作為淨土之「機」。又,指末代無智的在家止住之徒然者而言:

「迷行惑信,心昏識寡,惡重障多」。

總之指今日之我等而說為「機」。

救度這樣的「機」之「法」者,是什麼法呢?聖人言:

「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

又言:

「圓融至德嘉號(名號),轉惡成德正智」。

聖人如斯開示著「機」、「法」,因此吾等應深深感佩聖人的御慈悲,而常雙眼見「機」和「法」,於往生的問題破疑。​

總序之御文

◎總序的聖語三句

 如來的本願是「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光明是「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惠日」。名號稱為「轉惡成德正智(聖智)」。仰信此三句,後生的問題就能解決不是嗎?若於此三句捨棄「計度」,而如文字地即刻領受者,後生的問題亦即刻解決。然而多數人,說著「如何做的話能頂戴信心呢」、或是「以信心而得救呢,或以念佛而得救呢」等地疑問百出而徬徨失措,是爲何呢?

仰而再仰此等聖句,幾十年地將此三句仰徹,那就是信心。於仰徹者,即使數十年也得付出。

「機」若無法知,「法」就不被仰信。「法」若不被仰信,「機」就無法知。「二種深信」是信心獲得的秘鍵。​

總序之御文

「教行信證」拜讀記·總序之文

「教行信證」拜讀記(二)

「教行信證」拜讀記(三)

「教行信證」拜讀記(四)

「教行信證」拜讀記(五)

「教行信證」拜讀記(六、七)

「教行信證」拜讀記(八)

本願名號眞實教

本典拜讀清規

聖人弟子

本典總序及“教卷”白話述意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1)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10-28 07:27
Next 2023-10-28 08:2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