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講校 2023-09-20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正文】

建立無上殊勝願  超發稀有大弘誓

如來(法藏菩薩)建立了世間無上稀有的本願,並成就了彼願。一如本願,成就圓滿了具有「威神功德」的「南無阿彌陀佛」(名號)。「本願」成就了「名號」,故「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因此,「力」也好,「功德」也好,其「功用」一樣。

若問:是念佛能往生呢?還是信「名號」(如來的本願力)能往生呢?答案是信「名號」能往生。所謂信「名號」,乃敬信「本願力」,敬信到忘我,此亦是對如來的「勅命(招喚聲)」心生順從,故此即是「真實信心」。

「本願」如果沒有成就的話,我們的往生會不安定。但是「本願」早已被成就了,如來也早已證得了「正覺」,故我們的往生絕對沒問題。

「本願」(本願力)中有「往生」,「名號」中有「往生」。然而同行卻以為「要獲得信心去往生」,這是無法獲「信」的最大原因。「自力」一出,即無法得到「信心」。

所謂「本願」,即如來以「佛心」·「佛智」·「本願力」言:「無條件」地救「汝」,此即是本願。

沒有一個神說要「無條件」地救度人。一般人受到迷信神的影響,總是執著「要做點什麼才可往生」,這都是「自力」(凡夫的思慮)。自力一出是無法獲救的。

雖然聽聞「二種深信」、「六字釋」和「二河譬」很重要,但是若不瞭解「無條件的往生」,一切等於是零。「無條件的往生」又名「願力往生」,又名「名號往生」。

凡夫的「思慮」破除時,即言「佛智不思議」。是依「佛智不思議」往生的。

「自然法爾章」(聖人八十八歲時最後的著作)言:

「捨自力思慮,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建立無上殊勝願,超發稀有大弘誓。「殊勝願」就是「大弘誓」,它們只是一個事實的不同說法。「無上」是指沒有比這更稀有的,這是珍貴難得的,也是唯有阿彌陀佛才有的。祂還是法藏菩薩的時候,不僅發出並且成就了這個誓願。這個誓願最後的成果,就是具有威神功德,能令一切眾生往生成佛的「南無阿彌陀佛」。因此,本願是因,名號是果。名號是本願成就的名號,所以說「本願即名號」。法藏菩薩的四十八願收歸十八願,也可以歸結為名號,這是完全等價的。在如來的世界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芥子可以納須彌,這時候芥子就等於須彌。不要以為芥子很小,那是我們凡夫在這個大小分別的世界中,被「相」所迷惑了。而佛的境界是超越這些相對形態的,所以六字名號不少,四十八願也不多。你展開一部《大藏經》也不算多,因為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

因此,名號可不只是六個字而已。它是活的,所以叫「本願力」。它有生命力、有力量、有功德。功德是什麼?功德就是它的作用。在佛法裏,那麼多詞,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形容說明,實際上它們都是相通的。非要把它們區分開來,做明確的界定,反而是我們凡夫的分別念。分開講,是為了在不同場合便於我們理解。但作為事實,它就是一個。就像一個人同時擁有很多身份,說你是男人也對,說你是丈夫也對,說你是孩子是對的,說你是父親還是對的,而說的都是同一個人。

因此,「力」也好,「功德」也好,其「功用」一樣。名號一出來,在我們凡夫眼裡是六個字而已,但是它是有功用的。你看不到,可以理解為一種「輻射」,如果有人念佛,就是以音聲出現,而在靈界的生命,看到的可能就是光明。無論何種表現,其實都是同樣的功用,因為它是活的。

我們每個人,其實也都有功德,只是功德不一樣而已。有的人一進來,大家立刻就感覺到周邊的氛圍都不一樣了,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功德不同。而阿彌陀佛一出來,所有眾生都被授予了往生成佛的身份,這就是阿彌陀佛與眾不同之處。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若問:是念佛能往生呢?還是信「名號」(如來的本願力)能往生呢?答案是信「名號」能往生。所謂信「名號」,乃敬信「本願力」,敬信到忘我,此亦是對如來的「勅命(招喚聲)」心生順從,故此即是「真實信心」。

我們一般人學佛,總是會執著于要不要念佛?是念佛能往生呢?還是信佛能往生?念佛能往生,也是因為名號有功德哦。你不要搞錯了——不是你的念有功德,是名號有功德。不然你念其他東西試試看?

如果你以為是自己的念有功德,你是在名號的功德裏又加進了自己,那麼名號的功德也打折扣了。就像瑞默老師說的,你是零分的時候,名號就是一百分。但是你若覺得自己念的有功德的話,你是一百分之外的零分。名號已經一百分了,可是你還要自己另外做一份試卷,結果你只能拿零分,而且你還會比較喜歡自己的那一份,這就叫顛倒。可是我們凡夫最經常幹的就是這種事情。

很多人講「信」,卻不知「信」的內涵。信佛就是信「名號」,「名號」就是如來的「本願力」。因此,信「名號」,乃敬信「本願力」這個「信」不是知識的「信」,是態度的「信」,是心念的「信」,是在佛前,在名號前垂恭敬之頭:「啊!阿彌陀佛!好感恩!謝謝!」

敬信到忘我,這很重要。凡夫不能無我,但是可以忘我。忘我的程度大家多多少少還是能有點體會吧?在佛前能夠忘我,那個當下就是信心。

此亦是對如來的「勅命(招喚聲)」心生順從,故此即是「真實信心」什麼叫「敕命」?如來喊我「來!來我這裡!依靠我,相信我,你來!」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呼喊聲。你聽到了,「啊!阿彌陀佛好可靠,我有依靠了!」於是心生順從,這就是真實信心了。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本願」如果沒有成就的話,我們的往生會不安定。但是「本願」早已被成就了,如來也早已證得了「正覺」,故我們的往生絕對沒問題。

如果阿彌陀佛沒有成佛,本願也沒有成就,它們都還只是進行時的話,我們的往生怎麼能確定呢?但是,本願是已經完成的事實,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阿彌陀佛如果沒有完成本願,名號沒有出來的話,阿彌陀佛是不成佛的。在佛的世界裏,是不存在名實不相副的問題的。

所以「名」即「體」,「名」即「德」。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他的法體,也是他的功德。不是非要阿彌陀佛站在你面前才行,當你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來了。不然,你以為阿彌陀佛是怎樣的存在呢?用我們現在的話說,阿彌陀佛就是全能的信息場,你以任何方式想到他、看到他、聽到他……你都和他感應道交。凡夫有多少種感受的方式,阿彌陀佛早就以這麼多種方式和你結上緣了。現在就等待你全然信受的那一刻。

名號是如來早已證得正覺的證據,因此我們的往生絕對沒問題。阿彌陀佛一出現,你就知道自己下輩子是能夠在淨土成佛的人,這是托佛的福。既然是下一生要成佛的人,這一生發生什麼事情也都可以接受了。如果你知道明天自己就要去當總統了,今天有人罵你一句,你還會很生氣嗎?根本不會跟他一般見識!不要忘記你是念佛人,是下一世要成佛的人。當你以如此心態生活在世間,阿彌陀佛的德分就已經在你身上起作用了。雖然你還沒有完全得到,但是已經有這種氣場出來了。就像王子雖然還沒登上王座,但王者的氣象還是要先出來的吧?所以念佛人和一般世間人還是應該有不一樣的。這個不同,不看表象,看內在,知者自知。

所以,說「本願」就是「本願力」,因為它已經是事實。是事實就有力量。「本願」(本願力)中有「往生」,「名號」中有「往生」。你走到哪裏,都是跟阿彌陀佛在一起,這就叫往生。阿彌陀佛是不離開你的。往生是這一生結束之後,在淨土成佛。但你現在已經獲得往生的身份。「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中,「南無」就是你,南無阿彌陀佛已經跟著你了。這名號就在告訴你往生是確定的事實。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然而同行卻以為「要獲得信心去往生」,這是無法獲「信」的最大原因。共學淨土,同行白道者,就稱為「同行」。可是很多同行不知不覺就走到自力的小道上去了。是同行而未同行,這是很可惜的。很多同行想要「獲得信心去往生」,請問這個「信心」是什麼東西呢?真實的信心,除了阿彌陀佛的功德之外,沒有其他。不要在自己的心裡再另外捏造一種心態,然後稱之為「信心」,這是不對的。

就算這個世間的男女相愛,也不是說要在你我之間找到一種「愛的感覺」。愛的當下是只有你,只有你的當下就叫愛了。而不是說我要找到一種特別的感覺,跟別人不一樣的感覺。這還是一種自我的做作。真正的愛就是心裡完完全全無我,而只有你,那個當下就叫愛。

阿彌陀佛的心裡只有眾生。因為祂已經是圓滿無瑕的存在,沒有任何自我的分別和顧慮。正是因為阿彌陀佛是無我的,所以阿彌陀佛與我們是沒有界限的。你以為自己離阿彌陀佛有多遠呢?你的身邊就是阿彌陀佛,其實你裏面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把你整個包起來的。就像魚在水裏一樣,水在魚的什麼地方呢?在外面也在裏面。阿彌陀佛在我們的裏面,也包圍著我們。這是佛真實的境界。凡夫雖然不知道,但是佛的生命一直向衆生湧動而來,讓我們慢慢開始去了解,慢慢去體會。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當你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不離開我,在你歡喜的時候、痛苦的時候、乃至在你苦痛絕望過不去的時候,你都念佛看一看,阿彌陀會回應你的。不要以為阿彌陀佛只是像空氣一樣,其實空氣也是活的哦。空氣如果不是活的,我們怎麼會活得下去?空氣也是有生命的,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仍然是用非常狹隘的觀念去看周遭的一切。所以我們會覺得這個凳子是死的,桌子是死的,只有我是活的,因此就變得很孤獨。但是在佛的眼光裏,這一切都是大生命,都是活的。我們是被這個大生命包圍著,守護著的。

如果這時候,你還想自己捏造出一個「信心」,作為自己往生的「保證」,這才是你不能和佛心相應的原因。所謂:「自力」一出,即無法得到「信心」。為什麼會有自力?因為有自我。我們人一出生,這個自我就很難擺脫。正是因為有自我,所以才一直輪回。我們輪回多少世了?到這一世你想把這個自我斷掉,這不太可能。只有在聞法中、在如來的功德中學會忘掉,唯有如此而已。

所謂「本願」,即如來以「佛心」·「佛智」·「本願力」言:「無條件」地救「汝」,此即是本願。如來是有心的,而且是大悲心;而佛智就是真實。要知道這個宇宙不是像我們所見、所想象的那樣,而是存在更高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佛才知道,這叫佛智。佛智就是真實。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佛心是什麼?佛心是大悲心,是對你無要求、完全無保留的心。並且以祂的大生命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你,呵護你、成就你,這叫大悲心,這叫佛心。佛心、佛智的凝聚,就是本願力。因為你不知道,所以佛要示現法藏菩薩來發願、然後再示現阿彌陀佛成就淨土。阿彌陀佛為什麼是報身佛,因為他發願成就了,報身就是佛的果報。他完成的身體叫「報身」,完成的淨土叫「報土」。我們要得到的就是阿彌陀佛為我們完成的真實境界,祂在這完成的境界中有足夠的力量接我們回淨土,讓我們與淨土同體,這叫「本願力」。

本願力為誰而來?是為我而來。不是為別人,就是為我這樣無法靠自力修行成就的眾生。阿彌陀佛在祂的境界中完成其自體,功德回向給我。為回向我而發的願叫「本願」。這個願成就了,就有力量,這個力量能夠讓我成佛。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沒有一個神說要無條件的救度人,因為神自己也不圓滿,神還有「我」。有條件是因為有「我」,只有「無我」才能無條件。如果有一件事,我需要跟你商量,說明我自己沒法把事情做徹底。就像人世間的很多事,都要定個合約,我做百分之八十,你至少也得承擔百分之二十。少了你的百分之二十,完整的百分之一百也就沒法實現。凡夫的世界是如此,神的世界其實也一樣,因為神的世界依然不離相對界。而一般人受到迷信神的影響,總是執著「要做點什麼才可往生」。但你好好想一想,佛還需要你的什麼呢?在佛面前,凡夫有什麼是拿得出手的呢?所以這都是「自力」(凡夫的思慮)。就像一個孩子想著要怎樣才能讓爸爸媽媽滿意,往往是怎麼想都不對。

自力一出是無法獲救的。因為佛的境界,不是凡夫能體會得到的。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雖然聽聞「二種深信」、「六字釋」和「二河譬」很重要,但是若不瞭解「無條件的往生」,一切等於是零。

這「二種深信」、「六字釋」和「二河譬」都是善導大師在教義上的貢獻。

「二種深信」,一是對佛的真實和功德的深信,是為「法之深信」;一是對凡夫自身惡的了解,即「機之深信」。

「六字釋」就是對「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蘊含功德的解釋。很多人說要通過稱念六字名號達到某種境界才行,但善導大師說:不!這六字名號已經圓滿具足了往生的功德。這是善導大師獨一無二的發揮。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善導大師是高僧,是阿彌陀佛再來,所以他說的話,我們要當佛經一樣去頂戴。善導大師自己可沒說,因爲是我的話,所以大家要聽。他是在禪定境界中,親見阿彌陀佛,在這樣的境界裏,得到佛加持教導,他如實地記錄下這些教語,所以才囑咐後代在抄寫他的註解(《觀經四帖疏》)時,要像佛經一樣,一字一句不可加減。

我們要知道,一位高僧這樣發誓、向我們作證明,這是非同小可的事情。善導大師本身的功德已經很不可思議了,人稱「光明和尚」,念佛一聲口出一道光明。唐朝的皇帝為此頒賜他所在的寺院為「光明寺」。是三十多歲,活著就被道宣律師寫進《高僧傳》的人物。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偉大,他說的話豈能等閒視之?

「二河譬」即「二河白道」,講的是信心。在其他地方說過,這裏先不展開。

這三個教法都非常重要。

有些人會執著於善導大師字面上的講法,看到大師說名號很重要,就覺得要多念名號,這是不對的。要知道這六字名號本身就在告訴我們「無條件」,這六字就是無條件的證明。不了解這點,聽再多教法也等於零。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無條件的往生」又名「願力往生」,又名「名號往生」。往生為什麼能無條件?是因為願力。阿彌陀佛的本願有力量讓你往生,所以你就不要再加上自己的力量了。你的力只會是背道而馳的力。為什麼叫「名號往生」呢?因為願力就體現在這句名號裏。說「名號往生」、「願力往生」,只是從不同角度不斷重複和強調,這就是苦口婆心。

要救你是一個事實,是很簡單、很單純的事實。但是凡夫的心太複雜,所以不得不反反複複變換著詞來說這件事。如來為了我們真是煞費苦心——阿彌陀佛講了,我們沒聽到,那就化成世尊來跟我們說;世尊說了我們還沒聽懂,那就化成龍樹菩薩、天親菩薩、再化成曇鸞、善導,源信、源空,乃至親鸞聖人……一代代出世,我們卻一代代錯過,錯到現在,都還不聽不信……但是阿彌陀佛還會再來,祂總是不捨棄,直到救到你為止。在此之前,阿彌陀佛是不會休息的。正所謂「欲使前生者導後後生前,連續無窮願不休止,為盡無邊生死海故。」(《安樂集》)

阿彌陀佛願意無止境地救度,問題是我們還想再經受多少次輪回呢?佛跟我們說的都是真實語,但是我們有沒有把佛說當真呢?就像我們現在,雖然是在一起學習,但是捫心自問,我們有把它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問題嗎?還是只是在做戲論,在人情上打轉?好不容易遇到真實的教法,自己有沒有受用?能不能相信?

凡夫的「思慮」破除時,即言「佛智不思議」。「佛智不思議」始終是一個事實,只是我們用自己的想法把它遮蔽住了,就好像把自己裹進一個殼裡,外面的陽光照不進來。陽光一直在照,總有一天會把我們曬破。你還有什麼想法,盡管來吧,反正凡夫總有黔驢技窮的時候,只是你越折騰,最終受損的還是凡夫自己。到頭來,仍然是依「佛智不思議」往生的。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佛的力量有多大?佛的智慧有多高?真實是怎樣的?淨土是怎樣的?本願力怎麼讓眾生成佛?這些都不是凡夫所能想象的,都是「佛智不思議」。凡夫的思維和語言都是輪回的產物,用輪回的產物去思考超越輪回的境界,這本身就是背道而馳。真正到最後精疲力盡之時,你都要放下這些徒勞無謂的掙扎。

而阿彌陀佛是真實,只是單純地顯現佛自身,顯現的當下,衆生即爲佛德所染、所化。所以親鸞聖人在八十八歲時,寫下《自然法爾章》,就在告知我們,阿彌陀佛救度我們只是自然。因為祂看到眾生還在受苦,就坐不住。就像父母看到孩子掉到水裏,他會袖手旁觀嗎?一定是三步並作兩步,趕緊過去把你拉上來,這才叫父母。那個當下,父母有想什麼嗎?什麼都沒想。「想」是人的事情,父母只是去做,這就是自然。所以「自然法爾」是不經過思惟,就自然流動出來的。那是超越思慮的境界,故言「佛智不思議」。所以聖人在他最後的著作中講捨自力思慮,但憑佛智不思議作(《自然法爾章》)小朋友不要用小朋友的想法去猜測父母心,只會越想越不對,反而讓父母傷心。我們都是小朋友,都在用自己的想法,才會讓如來生生世世為我們受累。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佛智中不摻雜自我的染汙,我們但憑佛智做主,這當下豈不是已經頂戴到佛的智慧了嗎?你還缺什麼呢?你為什麼還要用自己的心?只能說明我們還不明白佛是有多珍貴。

要去了解佛有多真實、多尊貴。否則我們還會覺得自己那套不錯,然後繼續做出錯誤的選擇。所以捨自力思慮,就需要通過不斷聞法,去破除自我的偏執。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二日,講於心天下書院 聞濬整理,蒙光校訂

但憑佛智不思議作主

《正信偈講讚》系列講座:

(一)自己的問題

(二)真理的存在

(三)敬信佛祖傳承

(四)無明長夜之燈炬

(五)慈親物,即兒物

(六)大乘即一乘

(七)因果一如

(八)真實的安樂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9-20 11:05
Next 2023-09-25 21:42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