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真因

桂利劍老師原著 釋蒙光編校 2023-09-23

涅槃真因

第十通 多屋内方章(Ⅰ-10)

於吉崎本山為多屋1坊主内方2之人,應思誠是先世宿緣匪淺故也,然此是指思後生為一大事,信心亦決定之身而言也。因此,為内方之人應互相勉勵,確實地獲得信心。首先,當流的安心者,於浄土一家中,有超異殊勝之謂故,云他力的大信心也。因此,得此信心之人,十人中有十人,百人中有百人,應領解此度的往生一定也。

問曰:云安心者,應如何領會?我不太明白也。

答曰:誠此問題肝要也。蓋獲得當流信心之旨趣者,首先,吾身是女人故,是罪業深重的五障・三從的無知膚淺之身,是十方如來及三世諸佛已捨的女人,承蒙彌陀如來一人誓救斯機,已發下四十八願,於其中第十八願,救助一切惡人・女人,又因女人罪障深・疑心重,復重於第三十五願,發救助女人之願也。應深念:彌陀如來這般勞苦之御恩,難以言謝呀。

問曰:如此,彌陀如來為救度如吾等之人,而屢次發願的恩德,已領解於心,應如何持機信憑彌陀呢?請為我詳細開示。

答曰:若想取信心,信憑彌陀者,應先思惟:人生如夢幻也,後生方誠是永生的樂果。思惟:人生是五十年•百年間之樂,後生方是一大事也。捨好諸雜行的心,又亦捨思物忌之心,一心一向信憑彌陀,心不繫其餘之諸佛・菩薩・諸神等,唯一心一意歸命彌陀,思「此度往生治定」,感動之餘,可念佛報謝彌陀如来救助吾等之御恩也。此可説是獲得信心的多屋坊主内方之形象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十一日

*1:昔因交通不便,為了方便遠方來的門徒住宿,在本山寺内所設的住宿處,即現在所謂的「會館」之源流。

*2:對多屋坊主妻子的稱謂。

涅槃真因

「多屋」又写作「他屋」,諸國的末寺門徒到吉崎参拜之時的住宿處。帖外御文章14裏記載著加賀、越中、越前三國的門徒,造家號作「他屋」,有一、二百間。又同三十九中記有吉崎火災的様子之文内,從南北的多屋有九間推測,有人説明多屋的総数,多時僅有四、五十間,説有一、二百間的是総合付近的商家、農家之数。又此章御文,不是只給一人,應視是給所有内方的人們,開示應慶其宿緣,決定他力的大信心。想當時的状況,上人下定決心保護吉崎的教團時,先教誨多屋内方。仰此嚴護法城的善巧方便時,上人一直不変地警醒我等的懇念令人緬懷。此章的特色在茲。

「於淨土一家之中, 謂有殊勝故云他力的大信心。」

這是上人常説的話,詳述於第二帖第十五通(「淨土分家章」)。他力信心,不論是淨土的哪一家也都説的,特別是誇西谷(淨土宗西山派,原本分有四派,今唯剩有西谷和深草兩派)正統之傳的西山一派的学者之間,相傳著第十八願者三心是願體的信心正因、稱名報恩,其信心是他力回向的信心,即使聖教有稱名往生的教語,皆應視為依南無阿彌陀佛往生。

「期待相信彌陀也 信憑之心非我起」(我被阿彌陀佛期待、信任著,信憑彌陀的心亦來自佛心)

這首古歌相傳亦是西山上人之作,但口傳著本願的至心是触及阿彌陀佛處,却不説信心的體是佛智。解作:「歸命發願的信心之水若清淨,阿彌陀佛即是其行的佛體宿影」,以發願回向為行者的信相,和據《觀經》的法界身釋立佛體即行,這和真宗相傳有些不同。真宗的相傳以本願成就文定安心的依憑,不取發願回向為信相。法門實是甚深微妙。

 不辨斯深細水邊的我同朋,應誡對他流胡亂地批評法門。自己得以明確地聽聞一流相傳的正意,注意不要違背相承的正意,這不得不感戴受宿緣所催身之幸福。

【首先吾身是女人的緣故,是罪深的五障、三從的可恥之身,已被十方如來和三世諸佛捨棄的女人】

從聖道門的通規,三世十方雖有諸佛的出現然尚未有女體的佛世尊,幼而從親、壯而從夫、老而從子的女性,發心出家、捨家棄欲入佛道不容易,故説這是女人的障碍,此事是此土入聖的聖道之家方有唱導的風俗習慣,但是對往生淨土的真宗之家是任何關係也没有。然此一般的通規,從他力攝接之門眺望時,反而能仰如來本願的尊貴,被知道只有阿彌陀佛視我等女人為正機而發的悲願之難能可貴。唯在我等,三十五願成就的由來,顯於《觀無量壽經》上,以王舎大城的悲劇的女主角韋提希夫人為淨土門的前輩,可仰是彰本願正機的妙風光。

「被諸佛捨棄」者,《悲華經》六曰:「煩惱多衆生,賢劫一千四佛所放捨」。《不空羂索神変真言經》二十一亦曰:「常為十方三世一切如來、一切菩薩摩訶薩所棄捨」。方等弾訶,唯如舎利弗、目連般之聖者方有其功,我等凡夫不關此。二乘開會的《法華經》的會座,成為《觀經》的化前序,五障三從的女人唯有依阿彌陀佛的本願方能獲救。歸入本願一乘海,始知被諸佛捨棄的人,是彌陀要救度的人。在聖道門不是能被洞達的法門。

誠《御文》可仰是使簡易地知道深妙法門的大權聖者之善巧。百讀千讀而徹自然的妙法門時,即能頂戴皆是超越法門的大信海的風光。得此意的話,

【應深念彌陀如來這様的労苦,佛恩難報也。】

的結語,不就是成滿足悦豫我等的本願醍醐嗎。一切的障碍,入恩海而没其影,成為稱名讃歌中的法味樂。

此章有二問二答,初之一問答是問:

【那様的安心應思是什麼様的安心呢?並不詳細明白也。】

答此而示:

【應取的本流的信心之趣是】

令知實機:

【首先吾身是女人的緣故,是罪深的五障、三從的可恥之身,已被十方如來和三世諸佛捨棄的女人】

明示法實:

【感恩彌陀如來一人,發誓欲救如斯之機,已發下四十八願(佛願的生起),其中於第十八願,救度一切的悪人、女人,又因女人罪重、疑心深,又復重於第三十五願發救度女人的願也。】

雖是經常不変的教示,因特以女人為主故,在勸女人當知道機的可恥後,應思佛再三的用心良苦喲。結之,勸發慶喜心:

【應深念彌陀如來這様的労苦,佛恩難報也。】

後之問答,問:

【機應持何而信憑彌陀。】

勸發求法心而示聞法的用心:

【若思取信心信憑彌陀者,首先思:「人生唯夢幻也,後生方眞正是永生的樂果也」等】

亦不知苦輪,亦不知無常輪,亦不知不淨輪者,已不是聞法的態度。唯有知愛欲榮華不可持久,方能發求無上菩提的心。

説:【捨好諸雜行的心】

這不是如要門的行者於嚴粛的意思所講的要法之雜行。此故曰:

【或捨思忌物的心】

這是教訓莫傾聽別解別行異学異見的群族之聲的意思。因為廢立不徹底者,不是正意的安心。此依下文能知:

【一心一向信憑彌陀,此外,心亦不懸其餘之佛菩薩諸神等】

正示安心者:

【唯一心一意地歸彌陀,思「此度往生治定也」】

勸報謝的念佛:

【由感恩之餘念佛,應報彌陀如來救度我等的佛恩也。】

承此結曰:

【這可説是得信心的多屋僧侶們的内方的姿相也。】

為人子像人子者難,為僧侶們的内方像僧侶們的内方者更難。慇懃的教誡,其語寛而其意急者歟。

涅槃真因

风 2009-09-27 18:15:19南无阿彌陀佛。

看到师父发《讲赞》,对我而言就是在提醒我要努力了。惭愧得很,我仅仅抄到师父第三次发的《讲赞》。我會抓紧的。

南无阿彌陀佛。  

2楼 蒙光 2009-09-28 22:32:26南無阿彌陀佛

現在終於跟上師父發講讚的進度了,慚愧慚愧。感恩老師、師父的不捨,感恩師父“爲我這樣的勞苦”,無以爲報。南無阿彌陀佛。

以後爭取師父在發講讚的當天就能抄完。

本章中所言“有殊勝故云他力的大信心”,雖經利劎老師講解,但語簡義深,不易了解,好在老師說在第二帖十五通有詳細發揮,期待到時能有更深入的領解。

①“歸入本願一乘海始能知被諸佛捨者是彌陀救度者。”

如果加個“被”字是否更好些:

“歸入本願一乘海始能知被諸佛捨者是被彌陀救度者。”

②又:

“這是訓別傾聽別解別行異学異見的群族之聲的意思。”

如作:

“這是訓誡莫傾聽別解別行異学異見的群族之聲的意思。”是否好些?因爲“別”字連用,字面上易誤讀。

以上,謹呈師父審定。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頂禮

主人的回复: 9月29日 21:19

①「“歸入本願一乘海始能知被諸佛捨者是彌陀救度者。”

如果加個“被”字是否更好些」

看來若汝懂日文的話,汝可能會向利劍老師建議説此句日文改成被動或許會更好些。

此句原文的意思是:歸入本願一乘海,始知道被諸佛捨棄的人,是彌陀(要)救度的人。

主人的回复: 9月29日 21:22

②又:

“這是訓別傾聽別解別行異学異見的群族之聲的意思。”

如作:

“這是訓誡莫傾聽別解別行異学異見的群族之聲的意思。”是否好些?因爲“別”字連用,字面上易誤讀。

原文已改。

我的回复: 9月30日 10:56

南無阿彌陀佛

慚愧 自己的自大和輕慢,不知不覺中就流露出來。感恩師父的棒喝。唯有慚愧懺悔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頂禮

涅槃真因

第十一通 電光朝露章 (Ⅰ-11)

夫以人生唯電光・朝露的夢幻般之樂耳。縱使窮榮華,極榮耀,隨心所欲,其唯五十年乃至百年間之事也。若今無常之風來誘*1,不知會遇何病苦,空過人生耶。誠死時,生前所倚賴的妻子・財寶等,無一相隨吾身,因此,黄泉路上・三塗冥河,唯一人獨行。依此,唯可深願者後生,又唯可信憑者彌陀如來也。應思信心決定可往生者,安養浄土也。

就此,最近這一帶念佛者的坊主們,對佛法的領解非常謬誤。其緣故,自門徒取物,言其是善弟子,言其是信心之人,此大錯誤也。又弟子者,以為多供養坊主,吾力雖不及,可依坊主之力獲救,是亦錯誤也。如此,坊主與門徒之間,更無一點當流信心的領解分,實是悲哀呀。師・弟子無疑皆不能往生極樂,而空墮地獄,悲歎亦悲歎不盡,哀哉復更哀哉。

然者,自今以後,應尋訪確實知道他力大信心之道理者,決定信心,亦教弟子此信心的旨趣,彼此共遂此度一大事的往生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中旬

*譯注1:日文在「無常」之後,慣用「誘」之動詞,意味不管當事者喜歡與否,願不願意,無常就是會找上門來,且無常之事實是当事者早已知道的,「誘」有此含意。原本此處我翻譯作「無常之風來襲」,但是用「襲」,好像無常是突然來一様,其實無常是毎天與我們為伍的。此故,保持用日文的「誘」字。

涅槃真因

接著前章,本章主誡僧侶的不用心,兼矯正門徒以「施物本位」(指用供養作自己往生的資糧)的弊風。

文章容易明白。應再三地用心拜讀,以歸自信教人信的眞風。初懇切地示無常也好,後簡潔地明信心也好,主要不外是出自嚴護法城之志願的悲切念力。

我等平時披見《淨土見聞集》等,應同心於祖教。即使是信後,忘記此點者,無法顯触光柔軟的願益。説「朝呀朝呀 與佛共起,夕呀夕呀 擁佛而臥」的傅大士,亦説:「我思地獄之苦時,善心如雲油然湧」。有欣求淨土之思者,亦會自具厭離穢土的情操。苟衣食於祖門者,一旦慚愧徒狂奔於利門名路之可恥時,自然能展開一味的世界於自信教人信的光明之流裏,這也是法爾自然的妙用。這雖不是像自力信心的人一様,得勉強地以厭離為先,自勵欲建立至誠心。俗語説的好,「武士知物哀」。何況是衣食於祖門的人們,徒被物欲玩弄的話,嚴護法城的使命無法完成。

註:《優婆塞戒經》二説不淨説法名賣法。淨土的《觀無量壽經》亦有説不淨説法是無間業。《大論》十一説有求財寶、名誉等報償的心的布施是不淨施。「我的力量雖不足,靠僧侶的力量能獲救」作如此想時,那又是異解的一計度。在中宗的時代也有這様的事。雖然是名聞利養的心難廢的凡夫,金剛心的行人的讃嘆不是不淨説法。就此,首先重要的是信心。上人説「無信最悪」的警句是千古的金言。

(昭和13·12·18)

涅槃真因

2楼 蒙光 2009-10-03 09:48:52南無阿彌陀佛

拜讀一過,有數處存疑,懇請師父開我愚蒙:

①無常風來誘的話

——師父,以前的印象中,無常風是猛烈無人情的來襲,此處何以說“來誘”,是否有特別的用意呢?

②如斯,僧侶和門徒之間,對當流的信心連一點體會也没有,實不可悲乎。

——師父,這最後一句,作“不實可悲乎”或“豈不可悲乎”,在不違原義的前提下,是不是較合乎表達習慣呢?

③這雖不是像自力信心的人一様,得勉強地以厭離為先,自勵欲建立至誠心。

——師父,這裏的“雖”字,普通是表語氣中的讓步,後面往往跟著“但是”表轉折。但再三拜讀,不知其前後轉折之迹。似乎沒有“雖”字語義反而更順,是否如此,懇請師父定奪。

④「武士知物哀」

——此句不解其義,懇請師父開示。

以上,慚愧無智闇鈍,敢請師父得暇時爲作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頂禮

主人的回复: 10月3日 15:09

1、來襲,只有打撃的意思。利劍老師原文不用「來襲」,而是用「來誘」,意味無常風不只是來襲,並引發人,誘人深思。

2、原文的意思是:「眞的是不是很可悲嗎」,日文的表達和中文不一様。3、那就把「雖」字去掉吧。4、意指「武士亦有人性」。

主人的回复: 10月3日 15:18

2、可改成「誠不可悲乎」。

4、武士亦有人性,亦知恥,何況是行步佛道之人,怎能辱祖門、愧對佛祖?

我的回复: 10月3日 18:39

慚愧慚愧。這個無慚無愧的人,是被“唯除”的大慈悲所攝取啊。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善因 2009-10-03 14:01:39师父,请问文中“念佛者的僧侶們”是什么意思?谢谢师父!南无阿彌陀佛!  

主人的回复: 10月3日 15:13

此處指明是念佛人(淨土真宗)的僧侶,不是在説其他宗派的僧侶。

4楼 觉恩 2009-10-05 21:36:53説「朝呀朝呀 與佛共起,夕呀夕呀 擁佛而臥」的傅大士,亦説:「我思地獄之苦時,善心如雲油然湧」。

師父,請問文中“善心”應當怎樣領解?

覺恩頂禮

主人的回复: 10月5日 21:59

老師答覺恩

此處的「善心」指老實。當人知道地獄的苦有多苦時,不老實也會変老實了。

觉恩 的回复: 10月5日 22:07

南无阿彌陀佛

总是等着其他的师兄來问问题,自己想要吃现成的饭。闻法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问了之后才知道自己之前想的都错了。

顶禮老师师父

我的回复: 10月9日 00:11

南無阿彌陀佛

這句話我也想錯了。幸虧覺恩師兄的代問,得到老師的開示。真是一針清醒劑!不然又錯過了。感恩感恩。

涅槃真因

第十二通 超勝寺門徒章(Ⅰ-12)

近幾年來,超勝寺*1門徒對佛法的領解非常荒謬。其謂:首先,有座衆計較要如何登上座,計較酒菜等比人先飲杯,計較比座中及其他任何人受到重視,以為如此才是佛法的肝要,此種心態根本非為往生極樂,唯似世間的名聞利養。

然於本流,每月聚會*2由來為何呢?即以在家無智之身,徒虛度歲月,一生空過,終沈三塗之身,雖一個月僅一次,至少念佛修行之人能聚集道場,可就「我的信心・人的信心如何」地法談信心,本為此的聚會,最近却完全不就信心做法談,實是言語道斷,可悲可歎也。

總之,自今以後,應堅持於聚會座中做信心的法談,是可遂真實往生極樂之謂故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下旬

*1:超勝寺,在日本的福井市藤島町,由本願寺綽如的第三子所開創。 

*2:為緬懷先德之恩,每月於法然上人的忌日(二十五日),或於親鸞聖人的忌日(二十八日)所作的聚會。

涅槃真因

本章在誡越前藤島超勝寺門徒的聚會,没有契合真宗的宗風一事。應頂戴上人在上上章誡坊守、上一章誡僧侶、本章誡門徒的懇切慈誨。

超勝寺原本是高田顯智坊的弟子,慶圓的子孫,和田的信性的道場。信性死後,長子和次子争繼承的結果,門徒分裂。長子的門徒欲別立一道場時,逢長子早逝,故請巧如上人的弟弟頓圓鸞芸住持,在藤島建立道場,號超勝寺。蓮如上人住在吉崎的當時,適由孫子的巧遵住持著,上人見其非器,令其隱居,令其子蓮超(九歳)為住持,請加賀本蓮寺的頓如尼養育之。

本文易解:

 【計較比座中及其他任何人受到重視,以為如此才是佛法的肝要,】

此文似在誡以世間的名聞為本位的意思。

 【雖一個月僅一次,至少念佛修行之人能聚集道場,可就「我的信心・人的信心如何」地法談信心,本為此的聚會】

依此誡文,尊仰上人念願著欲興自信教人信的宗風。

画繪系図策動寺門的興隆(註:覺如上人的時代,佛光寺派所行的方法。即將入信者的男女肖像画下以顯血派,藉以擴大教線的發展)等様的事發生,令人質疑同朋主義的真宗教團將如何。一宗的淳風良俗,不是外張威勢,人我共不外浸於如來的恩海裏。交給自然的照育,護持教團的願望亦自能達成才是,今昔皆不変的是我等要深深的反省處。

涅槃真因

蒙光 2009-10-11 23:54:43南無阿彌陀佛

師父,“血派”一詞不常見,是否是“血脈”之訛?

又,畫繪圖系爲何與同朋主義的宗風相衝突,因不知歷史背景,能否請師父有暇時爲作開示?

南無阿彌陀佛

蒙光頂禮

主人的回复: 10月12日 00:03

繪系圖如引號內所說.標榜只有獲信(特殊)的人才上榜,這和同朋主義的宗風是相違背的。在彌陀的救度前,互是同朋,何來特殊份子呢.

“血派”不是“血脈”之訛.你和道勝好奇怪.看不懂的就說字是否有錯.血派是指這種認為已獲信者所組成的派系.血脈是指代代相承的血統.

我的回复: 10月12日 00:12

南無阿彌陀佛

慚愧,剛剛發出就覺得自己的措辭有問題,還是憍慢的心在作怪啊。感恩師父的棒喝。感恩師父耐心釋疑。

蒙光頂禮

涅槃真因

第十三通 十劫安心章(Ⅰ-13)

最近,於這一帶的念佛者中,有人使用不思議之用語説:此方是獲得信心之相喔,而且一副只有我最清楚本流信心之模樣,其言道:「不忘十劫正覺之初已定吾等往生的彌陀御恩的是信心」,此大錯也。

雖然知道彌陀如來成正覺之由來,若不知吾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之由來者徒然也。然於今後,首先,應確實地知道本流的真實信心也。信心者,大經説「三信」*1,觀經言「三心」*2,阿彌陀經顯「一心」*3。三經所言,其名雖異,其意唯在顯他力之一心*4

那麼,信心之相如何呢?首先擱置諸雜行,一向信憑彌陀如來,亦不心繫其餘一切諸神・諸佛等,一心專歸命彌陀者,如來以光明攝取其身不捨,是即吾等一念的信心決定之相也。如此領解之後,應領解是報謝彌陀如來給與吾等他力信心之御恩而念佛也。以此,可説是信心決定的念佛行者也。

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下旬

*1:三信,指第十八願的至心、信樂、欲生。

*2:指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

*3:《阿彌陀經》的一心,親鸞聖人開示,在顯義是自力的一心,在隱義則是顯他力的信心。

*4:他力之一心,指信心。

涅槃真因

這章叫作「十劫安心章」、又或名「三經安心章」。

【其言曰:「自十劫正覺之初,已決定吾等往生,不忘此彌陀佛恩的就是信心」,這大過失也。雖然知道彌陀如來成正覺的本末,却不知吾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的本末的話,無益也。】

真宗的正意,第十八願有往生門和正覺門。「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正覺門,成就衆生的往生是彌陀成就正覺的本末,之言「法體成就門」。三心、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往生門,其中以三心為願體,開之而建立四法佛土的是往生門。第十八願是誓衆生的往生的本願故,應見是往生門中之正覺門。但是不談論本願之要的一念歸命的他力信心,而説不忘為吾等的正覺成就之謂的是信心,是不解領釋尊發遣正意的邪義,是乃明確。二帖第十一通和三帖第八通亦有提到十劫邪義的事。帖外亦示:

「詳細拜閲御文,就此知信心的事。所謂十劫正覺之時,我身的往生決定一事,是不可説者説的事。因此,捨平時的悪心,從此以後,唯一心信憑阿彌陀如來救度後生,不論多麼罪業深重,必受彌陀攝取,不可有絲毫懷疑。」

此文誡忽視一心歸命的能歸的安心之邪義。在法體成就門處,語正覺同時的往生,是法門上的事,知之而直接以為是安心的眞髄的話,很明顯這不是本願成就一實圓滿的眞教真宗的正意。此故誡:

「不知吾等可往生的他力信心的本末的話,無益也。」

勸道:

「應思報彌陀如來給與吾等他力的信心之恩而念佛也。」

唱十劫邪義的人們,連因為神往而禁不住念佛的様子也没有。

十劫邪義從什麼樣的系統來、興起於何時,不得詳考,大概可以想像是誤解《安心決定鈔》的産物。《安心決定鈔》不是真宗正統的聖教,恐是西山派的著作。今日尚無是誰的著作的確切史實。蓮如上人讃嘆其猶如是挖掘黄金的聖教,從覺如上人的時代,真宗亦盛行為法味愛樂而拜讀此書。例如懷感禅師的釋義亦入横川之流而成高祖的依用一様,《安心決定鈔》亦因為蓮如上人的緣故,脱胎換骨而成了莊嚴真宗的書。

因《安心決定鈔》光顯十八願中的法體成就門,頗入妙處,所以為詳他力的法源,將之列入愛樂佛法味之中,為本願的醍醐的是蓮如上人。

説回正覺一念即是。正覺一念是久遠的眞証,與聖道門所説的性海大異其趣,乃説久遠實成的一念正覺者。成就三世的往生的正覺一念,和説一心歸命的心印的本願成就文,且不可無法門的影響。

又真宗的安心以本願成就文為依憑,而《決定鈔》據《觀經》的法界身義,立佛體即行之義,如特以還源之義釋歸命,決不是一流相傳的書。但如火燼於薪、日輪之喩是顯攝取不捨、佛凡一體的法德之妙釋。

《御文》的機法一體,據本願成就之意,是能歸所歸機法一體;《決定鈔》的機法一體,主要是配合若不生者和不取正覺的能成所成機法一體。《御文》顯安心的肝要,《決定鈔》顯他力的法源,令兩兩相對映的是,入中宗之手而被洗練的《決定鈔》。

十劫邪義的人不知此,厭煩一心歸命,是唯眺望法體成就之邊而空嘯的邪徒,是不知眞的法體成就的人們。無一心歸命的安心的話,没有起慶喜報恩念頭的道理,只不過是自以為懂的風情。

「此信心,《大經》説三信、《觀經》説三心、《阿彌陀經》顯一心,三經所言其名雖異,其意唯顯他力的一心也。」

高祖的「化身土卷」中曰:「三經眞實,選擇本願為宗也」,《觀經》和《小經》有隱顯,今彰其真實,説「其意唯顯他力的一心也」,即是釋其意者。勅命言:至心地信樂之,欲生我國故,信順斯本願的勅命的一心歸命之外,没有一流相傳的正意。

為開説此義,以善導大師的六字釋詮釋之,這是上人一直不変的教誨。

「應思報彌陀如來給與吾等他力的信心之恩而念佛也。」

此文亦可説為:「治定往生的彌陀佛恩」、「易救度的佛恩」、「一旦受彌陀如來救度後,歡喜被佛救度的念佛故,斯念佛,亦言佛恩報謝的稱名,是信上的稱名」。「信卷」有曰:「然常没凡愚,流轉群生,無上妙果不難成,眞實信樂實難獲。何以故,乃由如來加威力故、博因大悲廣慧力故」,此是今文的依據處。所謂南無阿彌陀佛的回向即是言之。聖人的言語雖簡明,頂戴其中所含的義趣,是廣大甚深微妙難思處,展開著無限的光海莊嚴。

(昭和14.1.18)

涅槃真因

1楼 蒙光 2009-10-19 00:18:00南無阿彌陀佛

師父,頂戴到這一句:“説回正覺一念即是。正覺一念是久遠的眞証……”“説回正覺一念即是”一句不明所以,與上下文的關系也不能明白。懇請師父開示。

蒙光頂禮

主人的回复: 10月19日 21:41

這句話看不懂的話.表示之前的文也沒有真懂.

主人的回复: 10月19日 21:49

此句在明:蓮如上人在《安心決定鈔》所挖掘到的本願的醍醐味——「回(回歸、回返)正覺的一念」。

涅槃真因

第十四章 自法愛染章(Ⅰ-14)

於本流念佛者中,不可誹謗諸法。首先,於越中・加賀指立山・白山・其他諸山寺也。越前者平泉寺・豊原寺等*1也。

大經已誡曰:「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因此,念佛者不可故意誹謗諸宗也,又,聖道諸宗的學者們也不可隨便誹謗念佛者。所說經・釋其文甚多。首先,八宗祖師龍樹菩薩於《大智度論》深誡之,其文曰:

「自法愛染故,毀呰他人法,

 雖持戒行人,不免地獄苦。」

如此的論判分明時,不論何者亦皆佛説也,切勿誤謗。夫一宗自有一宗之教法,差別僅在吾不信憑而已。特於本流之中,不加辨別地誹謗他宗,千萬行不得也。身為一方之坊主者,應嚴視此事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下旬

*1:越中,指現在的富山縣。加賀,指石川縣。立山、白山,是修驗道的道場。越前,指福井縣。平泉寺、豊原寺是天台宗的寺院。

涅槃真因

這一章又叫做「誡誹謗章」。中宗上人告誡門徒的大家説:「念佛者不可特意地誹謗諸宗也」。在前一章誡十劫邪義徒之誤宗義,今章繼之,値他宗的謗難熾盛之時,對吉崎教團首先自行懇切地告誡説:「身浴真宗宗風之人,無意義地誹謗他宗,是舉為亂吾家淳風者。」外不揮破邪之劍,内護眞風處,嚴護法城,開闡法門之聖業自然的成處,能仰見中興上人躍如的面目。文章雖平易,上人打消退去吉崎之念,而燃顯揚祖風的懇切熱情,反而令人感動,不是嗎?

文分三段,初引《大無量壽經》文,誡念佛者的誹謗他宗。次對他宗,特別是引用被稱為八宗的祖師龍樹菩薩的大論之文,誡他宗的人也不可誹謗真宗。終結語道:「特於本流之中,不加辨別地誹謗他宗,千萬行不得也。」。此文可拜察到上人的矜哀之情。

謗法罪的可怕,曇鸞大師的《論註》有詳論:

「若無諸佛、菩薩,説世間、出世間善道,教化衆生者,豈知有仁義禮智信耶。如是,世間一切善法皆斷,出世間一切賢聖皆滅。」

與《大乘起信論》亦有自真如生世間、出世間之善因果對照,世間和出世間的真實者,皆是從一實真如的功德寶海流布出的正法。《論註》下卷明示道:

「衆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呰賢聖,捐痺尊長(尊者君父師也,長者有德之人及兄党也)。如是之人,應受抜舌苦、瘖瘂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

將上卷和下卷之文作對照的話,論意愈發清楚。中宗所以説「念佛者不可故意地」之意,和以下的《論註》之文互相呼應著:

「如是等種種諸苦衆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説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繋縛,皆得解脱,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又高祖的《和讃》慶讃道:

「諸佛三業莊嚴就

 畢竟平等無差別

 衆生虛誑身口意

 回施對治令解脫」(No.162·四四)

這亦是歸入功德大寶海的風光。如此,念佛者没有道理誹謗他宗。又説:

「夫各宗皆有各宗的教法,差別在於自己有無信憑而已。」

這不是入光海莊嚴仰法雲彌覆相的法德談,因應是諭「機受趣入」的一路淳一者,這是行者的用心。曇鸞大師亦如是辨,歸一佛即是歸一切佛,十方無碍人,皆從本願圓頓一乘出生死,而料簡專勸西方的旨趣。

「不分青紅皂白地誹謗他宗,不應該也。」

諸佛各各随緣攝化而應其機,所以此佛境界的不思議,不是因人可測之處。在我等,但仰信皆在南無阿彌陀佛之中,即足也。若從機論之的話,文因執見而隱,義追機感而顯;又從法達觀之的話,諸佛如來随緣攝化,應種種的機感,其淵源不外是無量壽海。此故,高祖曰:「念佛者無碍一道也」。念佛者不止遊於此無碍一道的甚遠廣大的法門海,而且真實地吾愚,而專安住於念佛三昧中。被宗我所囚,而奔走於争論之巷者,是忘記如來大悲的恩德者。

瑞覺 2009-10-31 18:06:39老師這次住院,我深深感受到是我沒有好好用功辦道的結果。連説慙愧都没資格啊。老師辛苦為誰忙?老師辛苦為誰忙?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莲子 2009-11-01 07:31:44南无阿彌陀佛,老师师父早安。

在拜读法语时,在领解这句法语上有一些疑问。“念佛者不止遊於此無碍一道的甚遠廣大的法門海,而且真實地吾愚,而專安住於念佛三昧中。被宗我所囚,而奔走於争論之巷者,是忘記如來大悲的恩德者。”

1、“吾愚”是否即为老师经常说的“阿呆”?

2、“宗我”是否为我的知见?

3、“是忘记如來大悲的恩德者”是否为“是忘记如來大悲恩德的人”之意呢?

南无阿彌陀佛,感恩师父。

觉华顶禮  

主人的回复: 11月1日 11:22

1、“吾愚”,指我之愚痴。覺華的心態還在真宗的門外,汝的提問中少了:「是否即为老师经常说的“阿呆”就是指我?」如果這様問就對了

2、“宗我”指我信的宗派(教派)(常住)、別人信的宗派(教派)(常住)。

3、“是忘记如來大悲的恩德者”,指這人是忘记如來大悲的恩德者。

涅槃真因

第十五章 御宗名章(Ⅰ-15)

問曰:

當流被世人傳稱為一向宗,此有何緣故呢?令人費解。

答曰:

稱吾流為一向宗一事,祖師並未制定,或許因一向信憑阿彌陀佛,故大家如此稱呼吧。雖然如此,經文説:「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故,依一向地念無量壽佛之意時,名一向宗亦無不可。然,開山明定此宗為浄土真宗,因此,應知一向宗之用語非出自本宗也。然,自餘的浄土宗,允許諸雜行。吾聖人選捨雑行,是故遂真實報土的往生,有此由來故,別加真字也。

又問曰:

本宗已名浄土真宗一事,已聽分明,然此宗體教人,哪怕是在家罪業深重的惡逆之機,纏住彌陀的願力,可容易地往生極樂一事,請詳細為我開示。

答曰:

當流的旨趣,信心決定者必可遂真實報土的往生也。那麼,信心者何様乎?任何煩憂也沒有,一心信憑彌陀如來,亦不心繫其餘諸佛・菩薩等,唯一向無二心地信彌陀也。以此名信心決定也。

信心二字讀作「真實心」。言真實心者,依行者惡的自力心無法獲救,是依如來他力的善心獲救,故言真實心。又以名號,任何體會亦無,唯稱念者無法獲救也。此故經云:「聞其名號,信心歡喜」。「聞其名號」者,非無名無實地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是遇善知識,受其教,南無地信憑此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者,必受阿彌陀佛救助之道理,經云此曰:「信心歡喜」。依此,應領會「南無阿彌陀佛的體是救助吾等之相」也。如此領解後,行・住・坐・臥中口所作的稱名,應領解唯是報謝彌陀如來救助之御恩的念佛。以此,可說是信心決定往生極樂的他力念佛之行者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九月下旬的第二日,至於巳刻,加州山中湯治之内,書集之訖。

涅槃真因

自第一帖的第八通至此第十五通為止,皆是文明五年九月写的,看到本章記有「文明五年九月下旬於加州山中湯治之内 書集之訖」時,可緬懷上人當時的心境,自成真宗的防難篇而極一連環之妙。應知前章對聖道,今章在淨土門中,對自餘之淨土宗發揮真宗的特色。在德川時代的末期有過宗名的論諍,中興上人的時代還談不上是論諍,只是他門他宗的学者们排斥稱聖人的一流為真宗,是感情上無可奈何的。依此,学龍谷的正統者,應用開山聖人定的宗名。就此,領解聖人名淨土真宗的眞意是第一義為本章的用意。

元來高祖的法門是大信海自爾的大莊嚴,言其教者,本願一乘是絶對不二之教;言其機者,金剛的信心是絶對不二之機。法界唯是歸命盡十方無碍光的照耀外無它,三世的諸佛亦依彌陀三昧而成正覺,一切諸佛悉從蓮華藏界的莊嚴光明顯現,垂其化儀,故聖道門者,乃為其機未調,且顯示三乘,善立方便,即所謂的「皆遵普賢大士之德」的示現相,令仰是光海莊嚴者。求機受趣入的要津者,就釋尊一代教中,且分聖淨二門,於淨土門中,就願海的眞假而開示之的法門,可分別有弘願法、要門法和眞門法,故高祖為明斷其眞假,建立教行信証的法門。在吾宗的学者之間稱其為絶對判釋和相對判釋。高祖説:「三國的祖師各興行一宗,所以愚禿所勸更無私」,應頂戴是大成七祖,完成教相判釋,高顯一宗的高祖聖人的偉勳才行。

静静地拜讀本章時,可窺知中祖攬眞假明斷的極致,且平易簡明地與門流的手腕,亦能感戴矜哀之切。

所謂眞假明斷的極致者,

「自餘之淨土宗允許諸雜行,而我聖人選捨雜行,此故遂眞實報土的往生也。有此因緣故,為別之而加上眞字也。」

此文明示眞假的大要。正雜廢立之至極處,即所有的定散自力心之廢處。要門以定散行為其體,眞門雖捨定散行,然尚残留著機執的定散雜心,極論之,即非完全捨棄定散。本典後序之文曰:

「愚禿釋鸞,建仁辛酉暦,棄雜行兮歸本願。」

御文亦示:

「以捨諸雜行歸正行為本意。其歸正行者,無任何猶豫,唯一心一向地信憑彌陀如來之理也」,即是此意。這是尊中興上人肝要的筆致,粗枝大葉地見法門是實是非常惶恐的事。

詳細地述之的是三願轉入,若論機相,要門的機類亦有千差萬別。眞門的機類亦有定專心、散專心、定散雜心之三機。在我等不可一概而論。

「允許雜行」,是鎮西派的学者間所論的法門,他們亦認定《選擇本願念佛集》允許雜行往生。然有学者説彌陀亦有総願和別願,於総願中攝雜行之機而許往生,主張説若令捨雜行之人流轉的話,彌陀的本願則有攝機未盡之失。由此能知元祖門下有諸行本願、非本願之争。但不可忽視鎮西的人們亦有超越法門至心念佛的人。不知絶学無為的閑道人在何處,是皆依自然的化育。学者的論争間,宗門的生命不躍動。

在西山,因深草流立有開會念佛,所以姑且可視是廢諸行者,但是在誇西谷正統之傳的人們之中,没有可認的痕跡。相傳著:「歸命發願的信心之水若淨,阿彌陀佛即是其行的佛體宿影」,這是根據《觀經》的法界身義的佛體即行論(不言唯信心的體為佛智,相傳至心是指触及阿彌陀佛,其體是衆生心。留一分的定散機執,可斷是眞門的極處)。

因真宗是本願成就一實圓滿的眞教真宗,所以終南的六字釋應視是如大經説的本願成就的文意。「聞其名號」顯機法相應,即是六字釋的「即是其行」。高祖説:「言即是其行者,即選擇本願是也」,這就是本願即名號,名號即本願。「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是機受滿足,是六字釋裏的「言南無者,即是歸命」。「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是六字釋義的「必得往生」,定成就文的「至心回向」於法體上而作六字釋的「發願回向之義」的是一流相傳。中宗的御文不外在詳示此。示:「當流之趣,信心決定者,必定往生眞實的報土也」,而曰:「信心二字,讀作眞實的心。眞實的心,指依行者有漏(悪)自力的心無法獲救,依如來他力的善心而獲救,故言眞實的心」。這實都是決判涅槃眞因唯以信心,示至心之體為名號,攬教行信証的真髄給我等者。「信卷」至心釋的極致,盡於此一語。用《最要鈔》、《眞要鈔》、《願願鈔》等之語調是當然。

(《最要鈔》云:「此信心者,讀作眞實之心,明非凡夫的迷心,全是佛心也。授此佛心給凡夫時,言信心也」。《眞要鈔》云:「爾者,言至心信樂者,不是凡夫自力的心,但是佛心也」。《願願鈔》云:「此一念歸命的信心不是凡夫自力的迷心,如來清淨本願的智心也」。)

(昭和14.3.18)

涅槃真因

御文章講讃Ⅱ-①浚信心渠章 師父发表于2010年07月15日 16:34

第二帖 第一通 浚信心渠章(Ⅱ-1)

耳聞於此度一連七日的報恩講*1期間,多屋内方和其他人大都決定信心,此佳音實是心願所在。然若就此打住的話,信心亦會消失,俗語説得好:「信心之渠細細清,彌陀法水滾滾流。」

就此,女人身是連十方・三世諸佛亦捨之身,是蒙阿彌陀如來的恩德方有救。其故,女人身不論如何説已有真實心,都還是疑心重重,又物忌之心更難去除。特別是在家之身,因忙於生計、忙於兒孫等,唯沈迷今生,儘管知道人界老少不定,生命無常,今一點也不掛心於墮三塗・八難一事,而徒空度歲月,此是常人之習,説愚痴膚淺亦多餘也。

因此,一心一向歸命深信彌陀一佛的悲願,捨修諸雜行的心,又討好諸佛・諸神的念頭亦皆捨。彌陀如來為如此吾等無知膚淺之女人所發本願故,誠信佛智不思議,深思吾身是罪惡之無用者,應持深深歸入如來之心。因此,應思此信的心、念的心,皆由彌陀如來之御方便所發起,如此地領會,即云獲得他力信心之人也。又此位亦云「住正定聚」,亦名「至滅度」,亦說「至等正覺」,亦言「等同彌勒」也。又此亦云「一念發起」的往生治定之人也。如此體會後的稱名念佛,應領解是報謝彌陀如來易定吾等往生其御喜之御恩而作的念佛也。                                     

慚愧敬具 慚愧敬具

就此,首先應確實遵守當流之掟,其謂者:若如今述的信心體解者,應深藏身中,不好表現給他宗・他人看,亦不語信心之様,一切諸神等僅我不信而已,不可對之輕慢。如此之信心及擧止皆善之人,聖人説「善領解信心之行者也」。唯應深樹心於佛法也。

慚愧慚愧 敬具   

文明五年十二月八日,書此贈與本山多屋内方們,此外尚有不解之處,請再提問。

所送寒暑,五十八歲。

為後代之憑證而書,法之言語亦為遺物。

*1:為報恩,在祖師親鸞聖人的忌日所擧行的法會。浄土真宗自本願寺派的覺如上人著作《報恩講式》後,報恩講的形式已趨完整。今日在大谷派本願寺、佛光寺、興正寺等派,報恩講的期間是農暦十一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在本願寺派本願寺、高田派專修寺等派,報恩講的期間是一月九日至十六日的七天七夜。

涅槃真因

《御文章》自然地分有序、正、流通三分。在正宗分中,若視第一帖是大綱篇和防難篇的話,自此以下可説是護法篇。其中有吉崎時代、巡化時代、山科時代和大阪時代。中宗不論在化儀或化法,皆以一南無阿彌陀佛一貫著,波瀾重重的生涯,展開為一大曼陀羅,於應化的薗林遊戯有當機相應的善巧方便。這可從其背景知之,而瞻仰自然展開的妙趣。而唯有能信此法身的曼陀羅今亦嚴而未散者,方能聽聞如來的直説。

本章又叫作「浚河章」,由正文、附加和批註構成。正文明示安心,附加指示誡規。本章是上人改変歸洛的心意,再歸返吉崎,在舉行祖師上人的御正忌(報恩講)後,教誨多屋的内方們的内容,親切叮嚀的口吻,拜讀來動人肺腑。

「耳聞多屋的内方們和其他人於此次一連七天的報恩講期間,大都信心決定了,此佳音實是心願所在」

因為多屋的内方們來到上人前面告白説:「由於這次難得的七天的報恩講法座,不用説是我們,其他大部分的人也都在這次的聞法中信心決定了」,所以上人就順著她們的話説:「此佳音實是心願所在」。七里和上的言行録説到:没有必要想「人大都如何了,法大都如何了」。「此佳音實是心願所在」是上人的對答,這話語下有著上人無法就這様棄捨之的悲愍,因此上人誡道:「然若就此不再精進的話,信心亦會消失」。「和讃」曰:

「本願相應若不得

 雜緣惑亂動搖也

 信心亂失之緣故

 正念缺失即謂此」(No.199·八一)

「利他信樂獲得者

 願心相應之緣故

 教說佛語皆隨順

 外之雜緣自然無」(No.197·七九)

現在教誡道:「信心之渠細細清,彌陀法水滾滾流」。於茲可拜見到上人生動的面目。「信心之渠細細清」是指置心聽聞,是「置心聽聞的話,依佛的慈悲,可獲信也」的意思。不置心聽聞的話,彌陀的法水不會流來。教誨此道:「應思此信的心、念的心,皆是自彌陀如來的方便所發起」。「細細」,亦可説是「對法生疎乃悪」、「首先聽聞必會有失誤」。

【註:古詞道的好:至堅者石,至柔者水,水能穿石。心源若徹,菩提的覺道何事不成。不論如何不信,置心於聽聞,依佛的慈悲,可獲信也。佛法唯極聽聞也 云云。(御一代聞書)】

從「關於這點」開始表示安心,先令知女人的機實道:

「關於這點,連十方三世的諸佛亦捨的女人之身,是阿彌陀如來故方能有幸蒙救。」

正是彰顯佛願的生起本末。

這句話應和上人的:「阿彌陀如來一人想若我不救的話又待何佛來救呢,發無上的大願,我勝諸佛救女人,五劫間思惟,永劫間修行,發超世的大願,起女人成佛的殊勝願的彌陀也」一語相照應玩味之。示其所以,而説:

「女人身不論如何説有真實心,皆還是疑心深且重」

這是特別地令知女人的疑心有多深之文。這裏説的「真實心」當然不是指他力真實心,亦不是要門和真門的人們自力的真實心。不論如何對人説有真實心,那只是在装飾表面的言詞實是自欺欺人的話。顯露之,「疑心深且重」是指自彰不詐的機情。更舉證據説:

「且嫉物之心更難除」

道此語處,實是触及人情機微的教誨。

「特別是在家之身,被俗務、兒孫等事纏身,唯沈迷於今生,儘管知道人生無常,是老少不定,却絲毫不担心現在就會堕到三塗八難,虚度光陰,這是常人的習性。説愚痴亦嫌多餘。」

此文在令知不単是女人,這亦是止住在家的一般人難免的悲哀。一生労苦的上人嘗盡人生苦的亦是在於無法逸脱此痛燒外。也正因為此,方能頂戴到利行同事的大慈悲。讀來讀去,在思索穿透人情機微有痛烈刺骨之感的同時,亦有悠揚不迫我人亦自被導入欣淨厭穢的妙術的大信海處,能仰信大權攝化的妙風光。

「因此,一心一向地歸彌陀一佛的悲願」

這是高祖所謂的「歸選擇大寶海,念佛成佛」之意。承之説:

「深深信憑」

這指的是深信,是金剛心之意。更開示之説:

「捨修諸雜行的心,又也放下想討好諸神、諸佛的心」

此文洋溢著中宗嚴粛廢立的懇念。蘇東坡所謂的行雲流水行止於行處能見文章的妙處。

「所謂彌陀如來,即是為救如我等般膚浅的女人而發下本願」

此顯佛願的生起本末,之受於下句的

「誠信是佛智的不思議」

此彰「信不思議的佛智,是為往生報土因」的祖意。

「往生般的一大事非凡夫可計度」

「唯信是不思議,千萬不可計度」

「種々計度百出,真是奇怪」

此法語實是簡単扼要地明示出離的要津。又此開機法二種,道:

「深思吾身罪業深重,應深持心歸入如來。」

如此地懇勸是何時也不変的中宗的化風,真情自然地流露出來,極其和藹可親,令人不勝感激。接著結語道:

「應思此信的心、念的心,皆是自彌陀如來的方便所發起。」

之所以如此述道,和讃亦有「釋迦彌陀慈父母,萬有衆生之依怙,種々善巧施方便,令發無上大信心」。「方便」這句話,有權方便和善巧方便之別,這是身為宗徒應該有的認知。在誇正直捨方便家,僅知權方便而忘了善巧方便,曇鸞大師釋言:「正直曰方,己外曰便」。正直是証諸法實相,此是佛道的實體。而實體必没有實用不行,所以曇鸞大師説:

「以知實相故,則知三界衆生虚妄相也。知衆生虚妄,則生真實慈悲也。」

己外者,是從斯大慈悲起的方便的誓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是置己之正覺於外,置衆生的往生於内處,成就二利圓滿的妙果。即使是《法華經》,方便未必是權假方便,這從説諸法實相的品名為「方便品」可知道。

「能如此領會者,即言得他力信心的人。」

此是上來示安心的一段的結語。這是一念發起。一念發起一定不能離平生業成之義,這從示:「當流談一念發起、平生業成」的中宗的教化,以下辨之道:

「此位或名「住正定聚」(成就的文意,依據《論註》)、或名「至滅度」(十一願文)、或名「至等正覺」(正信偈)、或名「等同彌勒」(大經)、又名「一念發起往生治定的人」。

這裡的「至滅度」不注意不行。原來中宗早已明了地決判正定聚是此土之益,滅度是彼土之益,即是二益,不可只作一益,因此於此没有疑點。然到此處,見之好像和正定聚同様地對待,這決無留有一益之影。謙敬院會之,説「必至滅度」從「能至」取的話是現生的利益,從「所至」取的話是彼土的證果。今從「能至」取,必能至滅度的機故是正定聚之意。以上示安心,接著述報謝道:

「如此領解的稱名念佛,應思是歡喜念報彌陀如來易定我等往生的佛恩而作的念佛。」

「易定往生」,特指對疑心重的女性,教令但捨計度,仰彌陀如來的方便吧的悲愍情懷。

附加和批註的内容也都很親切。在下一章可知其意,所以今省略解釋之。

「此外若有問題的人,應再重問。」

添上的這句話,令千年後為人子的人讀之不得不聲涙倶下。

「為後代留紀念,留此法語,是為遺言。」

從文意可知道這首詩歌不単只是為當時多屋内方的人們留下而已。

(昭和十四·五·十八)

黙子

涅槃真因

桂利劍老師:《御文章講讚》

(一)烈烈教語,諄諄慈訓

(二)日本佛教和蓮如上人

(三)宗風與安心

(四)教化與領解

(五)真佛弟子的態度

光按:原譯至第二帖一通止。《御文章》譯文先後有不同,此次發布則參照新舊譯有所修訂,達意爲主。其他解說討論,於文義領解有關者,盡量保持其舊貌。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9-21 22:17
Next 2023-09-25 21:5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