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明長夜之燈炬

原創 蒙光 2023-07-17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信偈》講讚(四)

【正文】

祖師親鸞聖人敬信阿彌陀如來,所作的告白文如下:

「歸命無量壽如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

我們見到聖人如此地信順如來,自然亦能無條件地信順如來。

「歸命」、「南無(歸命)」給阿彌陀如來,即是信「南無阿彌陀佛」,這即是真實「信心」。「南無」,即是「歸命」,信順如來所說的話,這即是「信心」。

無明長夜之燈炬

祖師親鸞聖人的態度是怎樣的?天親菩薩《往生論》一開篇就是「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而親鸞聖人在《正信偈》的開篇是「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圣人和天親菩薩的態度是完全一致的。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如來呢?是「無量壽如來」,也是「不可思議光如來」。「歸命無量壽如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上一句講的是「壽」,是「慈悲」,這是阿彌陀佛的「體」。下一句「不可思議光」是講「智慧」,是阿彌陀佛的「用」。所以,這兩句講到了如來的慈悲和智慧,真宗是以「慈悲」為體,來統一整個佛教的。

佛教的宗派很多,每個宗派都有自己立宗的宗旨。不同宗派的佛教眼也不一樣。天台宗是以「中觀」來統一,華嚴宗是以「華嚴三昧」來統一。而我們真宗是以「慈悲」來統一。

淨土的法門是「以情趣(趨)入」的法門。因為慈悲心,我們才能夠契入。凡夫的智慧不夠,可是我們都有感情,因而佛的愛心、慈悲心就能感動你。「以情趣入」是凡夫唯一能走的路。

當我們領受到慈悲,自然而然地,智慧也會開始起用。所以,頂戴佛心的人,也會開啟佛智。當然,佛智的開啟要隨因緣,不同人有不同的時節,不是說一下就開悟了,我们到不了這個程度。但是頂戴了佛心,佛的智慧自然而然也會在身、口、意起作用,念佛人看待事物的態度和眼光,也會變得不一樣。只有慈悲,沒有智慧,這不是佛法。

無明長夜之燈炬

親鸞聖人的態度就是「歸命」,「南無」也是歸命。「歸命無量壽如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這兩句是聖人用重複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歸依信順之心。聖人是如此信順如來,那麼我們的態度,跟隨聖人一起「歸命」就好。聖人這麼不可思議的人物,尚且如此無我地、如孩童般地單純信順如來,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請好好體會這一點。

有人説,任何事持續做一萬個鐘頭,你就可以成為專家。親鸞聖人在比叡山,隔絕凡塵修行了二十年,在當時被稱頌為「比叡山的麒麟兒」。我們現在看「本典」,聖人對天台教法的深入也是不可思議的。但是,聖人雖然達到了很高的層次,他只說即使如此,自己仍然感覺到不能夠以自己的修行去解脫生死。因此,他一定要為自己,也為一切眾生,找到真正的出離生死之道。

在那個年代,圣人三十多歲就名滿天下,而後被人流放,示現肉食妻帶、破戒還俗的形象。在流放途中,就不畏艱苦、不懼死難地在各地傳道。九十年的歲月裏,圣人經歷了幾番大波折,甚至因為長子背離了佛法,而要與其義絕。一個經歷了這麼多挫折的人,還能活到九十歲,沒有如來無量壽的加護,內心沒有佛力的加持,這是無法想象的。

所以,若將聖人的生平仔細看過一遍,不得不承認,這是個不可思議的人物,即使在人類歷史上,都是頂尖的人物。而這樣的人,他在如來面前,是像孩子一樣無我地敬信。一个孩子見到媽媽,他表達自己欣喜之情時,不會只叫一聲,他會叫兩聲「媽媽!媽媽!」這樣的呼聲帶着感情,跟媽媽很親。我們不要因為《正信偈》是古典的題材,好像一定要正襟危坐地拜讀。雖然圣人的表達很典雅,但是所表達的感情其實是非常生動、深情的。

無明長夜之燈炬

我們信的是什麼樣的佛呢?是「南無阿彌陀佛」,不只是「阿彌陀佛」。這二者的區別是,「阿彌陀佛」只有佛;而「南無」是眾生的歸命,「南無阿彌陀佛」裏面有佛也有我。阿彌陀佛所成就的功德,是把我的往生一起包括在內的哦。「佛的成佛」(阿彌陀佛)和「眾生的往生」(南無)二者若沒有同時成就,阿彌陀佛也不能成就。一般人念佛,只念「阿彌陀佛」,佛和我是隔開的。而實際上,阿彌陀佛所成就的正覺世界裏,是連眾生的往生也同時成就了。

所以,眾生是不需要經過什麼「考試」才能往生的,因為「考試」已經在法藏菩薩成佛的那一刻過關了。現在他將這個功德回向給眾生,眾生唯有信受、頂戴的份。所以,信「南無阿彌陀佛」,這即是真實「信心」。

那么,我們平常怎麼念佛呢?當然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當然,念「阿彌陀佛」,知道「阿彌陀佛」裏也包括著我,這也可以。所以,佛法不是那麼僵化死板,最重要的是活的心意。阿彌陀佛成就「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個法是完整的,有佛、有我有你,我們共同成佛。明白這個意義時,念六字也好,念四字也好,都沒有關係。一般情況下,我們都念「南無阿彌陀佛」,語義圓滿。佛與我是共生的,是「共命之鳥」。在極樂世界有共命之鳥,一只鳥同一軀體卻有兩個頭。「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佛與我的「共命之鳥」。

知道阿彌陀佛與我是共生的,那麼一個念佛人,不管身處何地,阿彌陀佛都必定和你同在,你並不孤單。如果你念佛,還感到孤單,那是還沒念到真實的佛,還沒體會到佛心。佛心不是因為你念才有的,而是從成佛的那一刻,就已經如影隨形地跟隨着我們。只要有我在,阿彌陀佛就在。念佛人是要用一輩子,去體會這樣的真實。體會到的人,這一生就沒有白來。

無明長夜之燈炬

信順如來所說的話,這即是「信心」。如來說的話有很多,在這裏說的是「南無阿彌陀佛」——「我不離開你哦!」。所以,聽話要聽重點,不需要自己到《大藏經》裏去找。重點就是「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就是「我在守護著你。」這才是如來真正要對我說的話。聽到這句話,發自内心地相信這句話,就是信心。要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生命的真實,而不要只是當成一句話而已。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文】

「佛說」即是「勅命」。信順「勅命」,即是「信心」。「勅命」能轉為我們的「信心」。

好好的吟味「勅命」,即知此是如來的「佛智」,是「大慈悲心」,是如來的「本願」。

前面說,信順如來所說的話,這即是「信心」。祖師很體貼,就怕這句話我們還是看不懂。所以這裏再解釋:如來所說的話,就是「勅命」。「勅命」是皇帝對臣民所發的命令。阿彌陀佛是法界的法王,現在他對三界眾生發出「敕命」(呼喚),就是「你來!」

「歸命」就是「回來的命令」,命令我們回到阿彌陀佛的身邊,你不要再迷失、不要繼續在三界六道裏輪回了。「歸命」有好幾層解釋。親鸞聖人尤其獨到的解釋,就是「歸命是阿彌陀佛呼喚眾生歸來的勅命。」

我們讀到「南無」的時候,不要只想著「我要去南無阿彌陀佛……」不對,是阿彌陀佛發出命令叫你回來。當你聽到這句命令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乖孩子,就回答「是!」,這就是「歸命」。

信順「勅命」,即是「信心」。在那個當下,阿彌陀佛在呼喚我,我發出響應,這就叫「感應道交」。在這中間,連一個「我要相信」的念頭都沒有,這就叫「無我的信心」。就像現在被別人拍一下肩膀,你回頭的當下,不會想著「我要回頭」,而是自然而然的反應。同樣的,真的把佛當佛,阿彌陀佛對你呼喚「回來!」,你回答「是!」,那個當下就是「歸命」。

這是要通過聞法,聞到徹底時,自然而然會升起這樣單純而直接的回應。如果你想的是,「你看我都回頭了!我有聽話哦!」有這個「我」跑出來就不對了。所以信心不是凡夫的,也不是凡夫能夠發起的,而是佛我之間無我的感應。在凡夫這邊叫作「信心」,但是此處不能再加上一個「我的信心」。因為信心的來源不是自己,是「勅命」轉為我們的「信心」。我們會回應,是因為「敕命」來到我的心裡了。

無明長夜之燈炬

要好好的吟味「勅命」。聞法,就是用一生的時間,來吟味阿彌陀佛的呼喚聲。「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阿彌陀佛在真理的世界,向一切眾生發出的呼喚,呼喚我們回到真實的世界。

在我們凡夫的錯覺中,只看到自己,還以為佛是佛,我是我。而在佛眼中看到的,是佛凡一體的法界真相,這是佛才有的智慧。身為凡夫的我們不能夠真正明白,只能通過凡夫世界的親子關係,多多少少體會一點。當你真的體會到佛智為我們揭示的境界時,你會發現,原來佛是把我當成自己、把我當成孩子呀!你會體會到佛的關愛之心,這就叫「大慈悲心」。

這種無條件的關愛,就是如來的本願。如來為什麼要發這個願?就是為了救到我一人。這個本願就是佛智慧、慈悲的結合。我們為什麼會發願?這個意願的背後,一定有思考、有觀察、有感情。如來的思考、如來的觀察就是如來的智慧,如來的感情就是如來的慈悲。智慧和慈悲的融合,就是阿彌陀佛發出的這個願。這個願已經成就了,因此它就有力量,所以叫「願力」。

「願力」一直在法界中運作著。我們現在能夠聽到佛法,聽到真宗的教法,這都是願力運作的結果。它一直在向我們起作用,所以本願不是空願。我們凡夫也經常發願,但發完也就算了,過後自己都忘掉了。這樣的願就是虛的。而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所以他不會發虛願。法藏菩薩一成佛,這個願也就成就了,成就了就有力量出來。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這十劫以來,他一直用這樣的力量召喚、牽引著我們,讓我們能夠聞法,能夠信受,能夠往生成佛。這就是「本願」。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文】

「信心」不難。對如來說的話(勅命),心生順從,這即是「信心」。執著地要「獲信」,要「領受」信心,事情才會變得複雜。「往生」,即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

我們真宗是以「信心」為根本的。說到「信心」,大家總是不明白它到底是什麼?用凡夫的經驗,就會想「我要信」。這裏就有「我」。用佛法的理論去解釋,這「信心」也可以講得很複雜。但實際上,我們不要被概念所迷惑,不要糾結在文字上。什麼叫「信心」?就是「如來說的話,就是對我的呼喚聲。」是阿彌陀佛在對我說:「相信我、依靠我。」(勅命)。而你會心生:「啊!阿彌陀佛,真的輸給你了。」「是!我聽到了!」「知道了!謝謝你!」這就是「信心」。所以,「信心」就是这样非常樸素的回應。

有些人聽說有「信心」,就會執著著想要得到「它」。我們人都是這樣,聽到有一個東西,就會想要得到它。這「得失心」就跑出來了。在文字上,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講「獲得」。可是,你如果只是把「信心」當成一個事物,去執著去抓取,那事情就變得複雜了。

「往生」也是很單純的事,就是依如來的「本願力」往生。「本願力」已經成就了,不是嗎?所以不需要你做出一點的努力啊。「本願」是法藏菩薩發的,阿彌陀佛成佛了,本願力就出來了。這「本願力」就可以救到一切眾生,這「眾生」裏,當然就包括你呀!但是,你有沒有看到,這「一切眾生」裏面有「我」?本願不是在對別人說,而是對「我」說的——我的往生已成就在阿彌陀佛的誓願裏面了。聞法,就是要聞到徹底,要對這個事實完全沒有疑慮,完完全全地領受。在「往生」這件事,完全沒有我們可以努力的地方,沒有我們可以插手的餘地。

若你非要問「那我怎麼辦?我現在就去往生嗎?」也不是。你先要明白這個事實。怎麼明白?靠不斷地聽聞和熏習。我們凡夫在虛假的世界泡得太久了,所以我們不習慣真實,而習慣於虛假。要通過聞法,讓真實慢慢地滲透我們的身心。如果你非要說「我們也要做點什麼吧?」那你就老老實實地聞法,要相續地聞法,一直聞到真實浸潤我們的身心。你的每一個毛孔都知道這個事實了,無論你到哪裏去,都不離淨土。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文】

「無量壽如來」一意,即如來的「無量壽」是大悲;「不可思議光」是如來的光明,是佛智。如來佛以「大悲」和「佛智」(本願力)來救度我們。

如來就像慈母一樣,我們就像小朋友一樣。感受到母愛的小朋友,自然會叫「媽媽」「媽媽」,這就是「念佛」。並不是「念佛」才往生的。

無明長夜之燈炬

「無量壽」就是有很長的時間,來接受我們的錯誤,等待我們改正、期待我們相信。在如來的世界,它當然是超越時間的。可是在我們的世界,有時間、有空間,所以用「無量壽」來表示「我有無限的耐心。」

「無量壽」是指大悲。為什麼?你看,我們這個世界一般也是媽媽更有耐心。這是用我們的人情,讓你能體會到。為什麼真宗很可貴?因為它讓我們以凡夫的人情也多少能體會得一點佛心。你要說「智慧」,說「空」、「無我」……哪怕概念上說得天花亂墜,這跟我們的現實經驗就是有距离。那你要怎麼體會?唯有通過禪定,可你又沒辦法入禪定。而只要你是人,你就有感情,多少都能體會這「無量壽」好慈悲。她不離不棄,一直呼喚、等待著我,直到我回心轉意為止。在人世間也是媽媽最有耐心,所以「無量壽」是大悲。

但是,如果媽媽只有耐心,這樣的媽媽也是沒有能力的。所以,媽媽還需要在適當的時候點破你一下,給你一束光,是「不可思議光」,也就是「佛智」。我們人間的媽媽沒有這樣的力量,而阿彌陀佛是無與倫比的。光明照進來,就能打破我們的「無明闇」,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不再糊里糊塗、混混沌沌地隨業流轉。所以「佛智」也是「本願力」。

「如來佛以「大悲」和「佛智」(本願力)來救度我們。」我們要把這些概念,當成活生生的感受和經驗來體會。你看到「大悲」,就要知道這是佛沒有條件的愛心。「佛智」是佛洞察真實的力量。這些都凝結成「本願力」。既包容我們,也點醒我們,最終是要守護我們回到淨土。

所以,佛的大悲不離智慧。沒有智慧你怎麼幫得到人呢?我們人間是不均衡、不平等的世界。人有愛心的時候常常就沒智慧;聰明一點的人,往往又比較刻薄,沒有耐心、不包容。聰明的人不慈悲,慈悲的人不聰明,這個世間真是不圓滿啊!而在佛法裏,慈悲圓滿,智慧也圓滿。這樣的人格有誰不向往呢?可惜在這個世界得不到。你只有往生淨土才能完成。不往生淨土你怎麼辦?一直忍受生命殘缺不全的様子嗎?

但是說「智慧」,凡夫真是夠不到的。我們更能夠體會到的還是慈悲心。阿彌陀佛就像慈母一樣。感受到母愛的小朋友,就會叫「媽媽!媽媽!」如果你念佛,會說「我今天已經念了多少聲了,我已經完成任務了」,那麼你和佛的關係一定在哪裏出問題了。真正的念佛是報恩的念佛、是歡喜的念佛。「報恩」不是一種要求和命令,是先有母親的恩,然後孩子自然而然地回應以親切的「謝謝媽媽!」

孩子哪怕沒有見到媽媽的面,在心裏面也會一直念著。儒家講孝道,也講「大孝終生慕父母」。哪怕你已七八十歲,父母也早已不在人世,但你心裏也還會常常念起媽媽,這就是自然而然的母子感情。佛法就是讓我們通過這樣最自然的感受,知道何為「佛」。生而為人,我們都渴求母愛。不管我們在何時何地,宇宙間都有一位大慈母在守護着我。我們就像一個瞎了眼的孩子,雖然看不到母親的存在,但是母親一直在身邊。

為什麼說我們是瞎了眼呢?因為我們瞎了慧眼和法眼。我們看不到佛,但是阿彌陀看我們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有一位母親,她的孩子是瞎眼的,那麼母親更是會時時刻刻不離身邊地守護著孩子,不是嗎?這就是阿彌陀佛和眾生的關係。

孩子如果真的知道了母親的心,自然而然會對母親心心念念,而不會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叫媽媽。沒有需要的時候,心裏一樣念著媽媽,這才是真正的念佛。那個當下,他的心和佛是相通的。所以,什麼叫念佛?念佛就是心和佛是相通、相應的。

剛才我們講「信心」是佛與眾生的感應道交。「念佛」也同樣是佛與眾生的感應道交。所以,有「信心」就一定會「念佛」,這是自然。我們講「報恩念佛」,這不是一個命令、也不是一個教條。真正的報恩,就是自然。感受到愛的人,你沒有理由不流露出感動和回應。所以,念佛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念佛,也不是那種計數、跟媽媽算賬的念佛,而是對媽媽的愛有感動、有回應的念佛。

並不是「念佛」才往生的。因為在你念佛之前,媽媽早就已經把你當成孩子了,你也已經在媽媽身邊了。可是,如果還不知道這一點,你就會在自己的錯覺中,以為自己被拋棄了,所以才會有輪回的幻夢,有向佛祈求救度的痛苦。

在這個地方,淨土宗和淨土真宗就不一樣。淨土宗是把「念佛」當成條件。但事實上「念佛」不是條件,念佛是結果。是先得到「往生」了,得到媽媽的守護和愛了,那時候才會有真正的念佛。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文】

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一心歸命」即是「信心」。

所謂「給彌陀救助」即是「歸命」的意思,是「信順勅命」的意思。「阿彌陀如來的勅命」和「釋迦如來的勅命」一樣。親鸞聖人言:

「歸命(信心)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佛說)也」。

不順從如來的勅命,只想要獲得信心往生的心態是「自力」。

無明長夜之燈炬

親鸞聖人的「歸命無量壽如來」就是從天親菩薩的「一心歸命」出來的。「一心歸命」就是一心一意。一個孩子有幾個媽媽?當然只有一個。這樣他才能心心念念,對媽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恩。感恩的當下是無我的。佛法最高的境界就是無我。在聖道門,要通過很深的禪定達到無我,而在信心中,感謝的當下就有無我的妙味。這是我們凡夫能夠做得到的。

在這裏,天親菩薩不是以菩薩的高位顯現自身的德分,而是單純的表露赤子之心。因此我們凡夫才能夠有共鳴。「一心歸命」,就是「信心」。所以,信心沒有那麼複雜,其實就是「皈依」。我們講「三皈依」,你真的皈依了,也就沒有問題了。我們現在為什麼,學了佛還有這麼多問題、還走錯路呢?就是因為沒有真正的皈依。在真宗,皈依就是對阿彌陀佛的歸命。「給彌陀救助」即是「歸命」的意思。所以,「歸命」是有內涵的。阿彌陀佛呼喚著你:「讓我救哦!」在佛方,這是佛發出「歸來」的勅命;在凡夫這裏,是歸順佛的勅命,這樣二者才能相應。這不是語言學的解釋,這是人性學的解釋。

阿彌陀佛的「勅命」和釋迦牟尼佛的「勅命」是一樣的。阿彌陀佛的勅命是「歸順我」;釋迦牟尼佛的「勅命」是「信阿彌陀佛」,二尊的指向完全相同。親鸞聖人言:「歸命(信心)者,本願招喚之勅命(佛說)也」。這「歸來」的勅命就是「本願」,是在召喚眾生信順阿彌陀佛的命令。

不順從如來的勅命,只想要獲得信心往生的心態是「自力」。不管佛怎麼說,我就是要照自己所想的做,這就是不聽話的孩子。特別是我們這個時代,大家都很張揚自我。雖然有如來的勅命,但也沒覺得很可貴。為什麼不能信順如來呢?因為他還沒遇到瓶頸,覺得自己還能走路。小孩子覺得自己能走路的時候,就不要媽媽來扶。等到摔了一跤,才知道哭著喊媽媽。你要碰到瓶頸了,才真知道如來勅命的可貴。

為什麼會有自力的心出來?就是因為覺得自己有能力。我們的這個「自我」很強大,問題就在這個「自我」想出頭。淨土的教法,就是要打掉這個「自我」。只要還有「自我」,一切的無明,就會如影隨形跟著出來。佛的光明就是要破除這個「自力」的心。「自力」是我們往生最大的障礙。

在世間法要努力,是另外一回事。在佛法裏,我們要接受已完成的佛的功德,而不是自己另外捏造一個佛的境界出來。這是兩回事,不可以混淆。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文】

阿彌陀如來的「阿彌陀」三個字,乃「無量壽」·「無量光」之意。「光明」能破我們的「無明」(煩惱、罪惡的根源),「壽命」能渡我們出「生死海」。「正像末和讚」(No.273·三六)言:

無明長夜燈炬也   智眼雖昏莫哀傷

生死大海船筏也 罪障雖重莫悲歎

以此「和讚」一首,即能獲得信心。

無明長夜之燈炬

「阿彌陀」三個字,「阿」是「無」,「彌陀」是「量」。「阿彌陀」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這是作為總的概括。其實一切都無量,「功德」也是無量,「方便」也是無量,阿彌陀佛是以無量的功德、無量的方便來救助我們。這些都總攝在「無量壽」和「無量光」裏。

佛的「光明」是為我們的「無明」而有的。在佛自身,本不需要特別彰顯佛的光。是因為眾生有「無明」,所以需要佛的「光明」來破除。何謂「無明」呢?就是看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在淨土法門,「無明」尤其是指我們的「自我」,這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光明」破除我們的「無明」,「壽命」引導我們出「輪回」,度我們超越「生死海」。我們眾生也是「無量壽」哦!但是我們的「無量壽」是無窮無盡的輪回。阿彌陀佛以他「無量壽」的生命一直陪伴、守護著我們,一直到引導我們出輪回為止。

無明長夜之燈炬

《正像末和讚》說:「無明長夜燈炬也」。在我們的生死長夜中,這個「燈」就是阿彌陀佛的智慧。「智眼雖昏莫哀傷」,我們的智眼昏了不要擔心,阿彌陀佛的智慧眼始終是開著的,他看到你了。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以依靠阿彌陀佛,不要以為自己是孤獨的。我們經歷了很多事情,其實都在阿彌陀佛智慧眼的觀照之下。

不要想著去逃避這些苦,很多時候這些是我們必須去經歷的事情,因為這是我們造的業。等到這些都結束了,你會發現所有經歷的事情,它不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是在阿彌陀佛的照育之下,所以不要擔心。你老想著自己受不了,要回避,你也不會成長。在輪回的世界中,如是因如是果。這些事情是我們自己造的,就要去承受這個果。但是,阿彌陀佛會以他的力量在身旁守護我。

阿彌陀佛可不只是無能為力地安慰我,他一直在守護我們,不會讓我們無法應對。在佛功德的加持之下,再怎樣的苦,我們都能夠平安度過,從中真正獲得成長。你要有這樣的信心。沒有這樣的信心,是因為你還不知道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你可能會覺得阿彌陀佛很薄情,而其實是我們很無知。

無明長夜之燈炬

「生死大海船筏也,罪障雖重莫悲歎」,這個生死大海的波瀾起伏,是誰引起的?是我們自己的「業風」扇起來的。我們以自己的無明,將業海掀起萬丈波瀾。而我們這艘小船上又裝滿了「罪障」,隨時都有可能翻船。但是你不要擔心,你以為你是一艘小船,其實只是自己的錯覺。阿彌陀佛的本願船可大著呢!你是在風平浪靜的阿彌陀佛的光明功德海上,做著狂風巨浪上要顛簸沉船的夢。這是阿彌陀佛一直想讓我們醒來看到的事實。其實阿彌陀佛早就把我們置於本願船上守護著。當你看到這個事實時,你甚至可以欣賞生死大海的驚濤駭浪,而不用擔心自己會掉進去。

日本有一句古歌:「人生如下保津川,恐懼不安見風景」保津川是日本第一的觀光漂流地。川上時而平緩,時而湍急,在河道彎曲,行速最疾最險處,風景最美。人生亦是如此,若只願平緩而行,恐怕人生也少了很多樂趣。何況,河道是天然設定,不以自己的意志爲轉移,不是自己寧願平安不想冒險,就可以不歷險難的。所以只有依靠經驗豐富的好船師爲我們掌舵,在風急浪高,石險流急中,感受著驚心動魄的同時,也能安心欣賞唯有此時此地能見,將來再難一睹的風景。

頂戴到阿彌陀佛的信心,就有這雙重的境界可以玩味——一方面,內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的慈悲守護之中;另一方面,在現實生活中,你也還沒脫離生死大海驚濤駭浪的幻覺。但這時候你可以去欣賞,反而覺得人生有時候也蠻有意思的。

以這樣的和讚一首,我們就能夠體會到什麼是「信心」,什麼是「真實」。

二〇二〇年十月五日

於心天下書院

聞濬整理,蒙光校訂

自己的問題

真理的存在

敬信佛祖傳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7-24 09:32
Next 2023-07-24 10:4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