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蒙光 2021-07-28
蒙光:或許有人只看標題就望而卻步吧!所以要遇眞實教,宿善是必須的。眞正有心於淨土教安心立命、解決生死大事的人,會發現每一則都是瑞劒老師數十年融一大藏於本願海的心法,往生的要訣,是瑞劒老師,亦是親鸞聖人的法身光明。具宿緣者,自能知其尊貴稀有,而珍重頂戴。
同朋問:
141……因有理性命令「惡不可為,善應為之」故,康德説此命令是絶對的説法是正確的。
——末学理解应为“不正确的”,不知是否正确?
答:瑞劔老師此處説的“惡不可為,善應為之”的“理性命令”,是康德哲學的説法。佛教中與此相通的,是傳為“七佛通誡”的“諸悪莫做,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另外,王陽明有四句教:
無善無悪心之體,
有善有悪心之動,
知善知悪是良知,
為善去悪是格物。
“為善去悪”的自覺,是“良知”的作用,是“無善無悪”即超越善悪的“絶對”“心體”的運作,所以說是絕對的命令。
我們能知善悪,且會在行動上積極為善去悪,是被超越善悪的如來大悲大智的光明所驅動。知善悪的倫理,從超善悪的信仰中來。
一般人只在自己身上看時,説此是良心、良知的作用;
溯其源時,良知亦是佛性的顯現,是心性光明的躍動,法界只是一心。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依此理能知,凡夫所頂戴的信心亦來自佛心。念佛人頂戴超越善悪生死的如來本願力,會在世間積極地實踐為善去悪的報恩行,這是來自“絶對界”的命令,故謂之“勅命”。
勅命本意,是為令滯於相對界的人聽命回歸超越善悪的絕對界而發,發出的當下,亦内涵着在相對界知善悪和為善去悪的作用。從信心中生道德,願力自然故,不得不然,聖人頂戴此為“法爾自然”。
同朋:感恩老师详细开示原来康德所说的“绝对”正是祖师开示的“敕命”,是超越善恶的心性本体。末学误以为康德是在把“为善去恶”的相对当作绝对。是末学漏劣粗浅,未能明了祖师的真精神。感恩老师慈悲指正。南无阿弥陀佛
答:康德的思想就人類理性所能達到的程度而言,已是窮盡極致,康德不愧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人。但從佛教的眼光看,他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知道善惡有超越(“絕對”)的源頭,但又苦於人類理性是相對界的産物,不能知“絕對”;就劃出邊界,認爲理性既無法觸及絕對,就不應討論。邊界之外的存在,非理性所能知。所以有人說康德的哲學從前門趕走的上帝,又從後門進來了。因此其思想無法明確回答人類道德的源頭爲何,道德的依據爲何,現實存在的悪與罪的問題要如何處置。
康德思想繼續發展下去,就只有兩條路:
要麽靠自身的自覺自我完善,要麽跳躍式地被神賜予恩典。
前一條路,與宋明理學、心學的自力修善有相通之處。此路説來容易,不明迷悟染淨的因緣法故,結果只能是挫敗或僞善。
後一條路,仍是回到基督教的超因果的拯救,落入與人間道德對立,不談善悪因果的迷信。
這是西方思想傳統中,先天只有唯物唯心二元對立的侷限。
佛法則明確地將俗諦的善惡,接上真諦的超善惡之源。真俗二諦,不二圓融,存出世的理想而不壞世間法。
於救度的真理,是惡人方能得救;於生存的相對時空,當斷惡行善,果報自不虛。
所以念佛人自愧爲惡人,而在他人眼中則視爲良人。
蒙光:南無阿彌陀佛
同朋越是就瑞劔老師的法語提問法談,就越能發現瑞劔老師的深度,發現法雷轍作爲大乘佛法巔峰的高深廣大。所以同朋們的法談,不但可以對法語中不了解的部分提問,已經聽過、以爲懂得的地方,也可以分享心得或提出問題。在法談中,光明和功德就流動起來,能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