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原創 蒙光 2023-06-09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晚高峰時段的福州上渡街頭
攝於2023-06-06

上次课说到一句话:“学佛人,要有罪恶感”。这个“罪恶感”其实就是“机之深信”。学佛没有罪恶感是不行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辜负了众生。学佛人要知恩、要报恩,佛法讲要“上报四重恩”。扪心自问一下,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这四重恩我们真的有体会过吗?

四重恩里,又以师长恩最为重要。这师长恩又称“三宝恩”,是通过“三宝”我们才知道一切众生的恩。如果从近及远,首先就是父母恩。虽然佛教给人以舍欲出家的印象,但是佛教经典对父母恩讲得也最多。儒家有一部《孝经》,佛教的大藏经里可不止一部“孝”经。这说明佛教的世界观所看到的世界,超出了儒家只关注人道的范围,他看到的是整个宇宙、整个法界。

而你要与法界契合,要回归真实,也要从知父母恩开始。父母恩就是我们的来处。任何东西都有个来处,我所得到的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对其来处有一种自然的回应,以“心”体会其“因”,这就叫“恩”。父母是我们肉身的来处,所以身为人首先要知父母恩。然后你生在这个国家,这里的环境和文化养育了你,让你有因缘能接触到佛法,这都是国土恩。至于众生恩,其范围包括了我们看得到、看不到的种种众生。

報父母恩

父母之心  偏憐病子

父母輸送的血液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知恩海广大,自然其生命境界也因之广大。是谁让我们知道这些广大“恩”的存在?是佛法,唯有佛法讲得最透彻。父母给予我们肉身的生命,三宝给予我们法身的慧命。有了这两条生命,我们才能够真正去领受和报答国土恩、众生,也才能够回馈父母恩。“三宝”其实是不需要我们去报恩的。但是,当我们懂得去知恩报恩的时候,如来的本怀也就满足了。就像父母看到孩子有出息的时候,父母也就满足了。

我们公号里有一篇文章:“子之罪,是父母之罪”。瑞默老师说这句话时,是对我说的。我当时非常震撼。孩子的罪过是父母的罪过,有这样自觉的父母才叫父母哦。反过来也就知道,孩子的成功和喜悦就是父母的成功和喜悦。

所以,当一个众生走向佛道的时候,最满足的其实是佛,这才是佛心。对这样的佛心,没有如实去顶戴的话,我们是真的不知道佛恩有多深重。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我们现在能够考虑到什么呢?能够顾及自己的家庭成员已经不错了。现在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尤其在当下的文化环境里,“自我”强化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个人都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的利益为目标,相互利用伤害。鲜有人能够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以同理心去同情理解,更不要说去付出了。这个时候,你才知道佛心对我们有多重要。

离开这个佛心,我们的人心也是不完整的。是佛心使我们的人心成为人心。大家知道吗?人心就是仁爱之心,仁爱之心不会只爱某些特定的人,他会普遍地爱一切人。这种仁爱之心也不会只停留在人身上,它一定会普及到一切众生身上。是因为顶戴了佛心回向的功德,人才能够成其为人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如果没有佛法的信仰,其实作为人道是不完全的。不要说“我只要做人就好了”。不对,你没有看到人性的全貌。人性的最高处和最底层,其实是在佛法中才能奠定的。当你看到人性的最高处和最底层时,就会发现人性是被佛性所包容的,因为佛法是整全、圆融的。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如果我们对于超出人性的佛的世界完全无知,那么你的人性也一定是残缺、不完整的。那些信仰鬼神、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单看平日的相处,他也可以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表现。但如果用佛法的眼光去看,就会看到他还是有缺陷:要么爱心不完全、要么智慧不彻底。比如有些人对其他人很慈悲,但是吃起动物就毫无愧色。

乃至于,现在很多地方为了表现出“人道”,对那些痛不欲生的人,实施“安乐死”。死的确死了,是不是真的“安乐”了呢?活着的时候,你觉得自己痛不欲生,但是在要死的那一刻,你突然想法改变了,那时还有机会吗?我们人真的能够主宰、控制自己的死亡吗?谁赋予你这个权利?这些都是问题。所有的宗教都反对自杀,包括安乐死,还有堕胎,这难道真的是愚昧?还是因为他们以更高的智慧,看到了生命更完整的景象?知道人在死后生命还在继续。所以,如何去死,也会决定死后生命的基本质地。如果你是昏迷状态下死掉的,那么你很容易相应愚痴,可能就沦落到畜生道。如果是自杀,还得加上自杀的恶业,那就可能直堕地狱。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如果你根本不相信人会转世为畜生,不相信有地狱存在,你会想当然地认为,通过“安乐死”你解决了一个人的痛苦,甚至会以此为自己的一项成就。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想的话,那么更进一步,是不是可以说某些人其实是不值得活着的,所以我把他们杀掉也是帮他们超度呢?所以人对生命的认知,其实都是非常有限的,都是颠倒的。没有来到佛法的世界,对生命缺少透彻的通观,就会产生各种各样错误知见,自误误人。

因此,不闻佛法的人所讲的话,都是“虚假、谄伪,无有真实”。因为,连最基本的生死问题,他都搞错了。这个问题一错,对生命的价值他就更不会正确定义了。就像我们要跑一千米,你总不能只算其中一百米的成绩吧?哪怕你在最初一百米跑了第一名,但是等跑到一千米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一名了……那你还是最后一名,对不对?如果我只看这一世,觉得自己创造了最高的价值,可是两三世合起来看,我掉到地狱去了,我的人生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如果你对生命拥有一个更完整的认知,就会发现我们很多基于自己短暂浅薄的经验冒出的想法,都是非常错误的,是“虚假、谄伪、无有真实”。你认为的“真实”,只是基于不完全的经验,基于错觉。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什么叫“谄伪”?就是碰到比自己强大的势力、思想,自然就低头了。你说自己这是“从善如流”,其实你不是“从善”,只是看到它的势力比较大,不知不觉被它裹挟了。当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实,也就没办法做到中流砥柱、确立不拔,只能是随波逐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来到佛法,都是不真实的。这不是要我们关起门来妄自尊大,大家可以放眼看看,世界上那么多哲学、宗教……有哪一家能够达到佛法的高度?他们对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有解答吗?有解决的方案吗?一个完整的理论,一定要对生命、对宇宙要有完整的解答。而且,这个解答还必须对我们有用,能解决我们当下生命的困苦。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导,其教导的内涵,也就是“佛法”。“法”是指真理,是觉悟的真理。这个真理跟我们是什么关系?它使我们获得解放,使我们获得真实的自由。实现它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佛道”。因此,佛教的内涵包括了教、法、道。教是如来的言教,法是教的内涵,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

而回到净土真宗,我们真宗的建立,首先是依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願海。”世尊来到世间,他真实的心意就是告诉一切众生,唯有依阿弥陀佛的本願得救。这是本願海的教法。这个教法是不是法藏菩萨向壁虚造,造出的一个空中楼阁?不是,其本身就是来自于法性真如海的示现,也就是真理本身。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所以,佛的解脱不是让我们到一个地方,然后与世隔绝,而是为了让我们能够通达无碍。因此,如来的光明又名“无碍光”。而依“无碍光”的作用,我们得以成佛,进入无碍的世界,你和任何人、事、物,都是一体的。这样的世界,我们要如何到达呢?依本願名号。这就是净土之道。

不依佛的教导、不知真理的全貌、不走通往真理的道路,都是不完全的。以这个标准来看一看,世界上有哪一家学说、哪一种宗教理论,能够达到这样的层次?这不是人的头脑能够捏造出来的东西,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学过佛法,再回过头看世间的那些理论,常常会对凡夫的愚痴感到震惊——佛法来到我们世间已经三千年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不知道佛教?还在那里背道而驰,硬去撞南墙不肯回头?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最近让我很震惊的,所谓的“女性主义”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非常流行。“女性主义”最主要的一个主张,是“男性的存在,造成了女性的苦难。所以女性应该独立自强,与男权抗衡。”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固然是较弱势、受苦的一方,但是这样的主张其实在加剧苦难。因为它加剧了分裂、对立和矛盾。没有一种理论能够通过激化矛盾去解决矛盾的。

所以,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讲求“和为贵”。能够让我们产生亲切感、喜欢的事物都是因为它能够跟我们和谐相处。以佛教的眼观来看,万事万物都有法身的功德,没有一件事物在告诉我们冲突是对的。一种主张对立冲突、激化矛盾的理论,必定只会带来痛苦。而主张这种理论的人,自身也一定不快乐。对此,我们可以同情、怜悯他。性别本身不是原罪,有分别对立的心才是原罪。世尊最初在菩提树下觉悟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分别、执着不能证得。”凡夫的无明,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分别”——有你有我、有男有女——因此才产生了对立冲突。

非佛心無以成人心

如果你能够在女性身上看到“男性”,在男性身上看到“女性”,在男女两性身上看到共同的“人性”,进而在人性之上还能看到“佛性”,那么这个世界就太平了。当然,这也只有在净土能做得到。所以才说“至安养界方证得”。但是,至少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尽量不去加剧两性的冲突,而去寻求一种人性的和谐。至少我们佛教,乃至整个东方文化,都在努力实现这一理想。你看中国传统,说到“齐家”的前提是个体的“修身”,每个人都要回归自己的身心修养,因此才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一个人格完善的人,一定能做到与人为善,爱人如己。有这样自觉的人,他去建立家庭,就能实现更大的和谐。反倒是西方文化一直在走极端,才会出现“女性主义”这样对立冲突的理论。

因此,要回到佛法的立场,从最高的真实反观我们的人生,会有不一样的观感和立场。这就是所谓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023年5月18日於心天下書院,《正信偈讲赞》講座。聞濬整理,蒙光修訂

《讚佛偈》

念佛人的两个世界

我勸學佛重抖擻

佛教關鍵詞:

皈依

八正道

因緣法

法性·真如

貪嗔癡三毒

五正行

法報化三身

他力

自力

“信心”與“安心”

四重廢立(三重廢立)

往生成就五重之義

行信之義

回向:

(1)往還回向

(2)從本回向·約末回向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6-12 09:42
Next 2023-06-12 11:07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