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即過好此生

原创 蒙光 2021-07-11

往生即過好此生

一 苦中之樂

有念佛沒念佛,人生都是苦。

念佛人是苦中有安慰,直到生命盡頭也有希望。

臨終時,是帶著自己業力的種子去做貓做狗,還是被阿彌陀佛下的種子帶入淨土,再還來娑婆度化有緣,兩種人生截然分塗。

不要覺得自己學佛多久,資歷多深;只要正見不透徹,因緣一到,就會動搖,乃至改信他教、誤入歧途。多年來,身邊的道友如此者,已見得太多,不論如何痛心疾首,亦無可挽回。

佛號光明進入我們的心裡,我們的心漸漸被調熟。身仍是凡夫之身,心已經被轉爲佛心,此為佛凡一體。

世間虛假不實之事,不必太較真。就像做了一個夢,不必待到醒後,知道是夢的當下,就不再去執著夢境的好壞,好好享受劇情吧!大家都在夢中,夢中不是夢的,是如來的名號。真正被這句名號喚醒的人,在娑婆眼一閉,再睜開眼時,看到的就是淨土。

瑞默老師在病重時,整夜痛到不能入睡,但仍然以法為樂。平時老師好像都在打盹,可是一到講法的場合,就生龍活虎,在法座上,真如獅子一吼,百獸腦裂。在老師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法與生命合一的力量。

往生即過好此生

二 喫苦是補

人身難得。人的生命很寶貴,六道之中,只有人能學佛法。地獄太痛苦,畜生道愚癡,餓鬼忙於爭奪,天人耽於快樂,阿修羅被嗔恨淹没。所以《大經》說,在人間學佛一天,勝過在淨土百歲。這樣看來,人的生命何止是一刻千金。

人間具足十法界,我們要擡高眼界。身而爲人,可以有高級的欲求,更可以有超越欲望的精神生活、心靈境界,而不要只過欲界的人生,更不可隨波逐流地過三惡道的生活。

我們的努力要有價值,讓更多的人得到利益。現在的環境中,我們如果不是在憶念佛,一定就在造業。造業必受報,又不得不造惡業,這就是我們的宿業。要改變過去,創造未來,關鍵只在當下的心念。

為佛法喫的苦,會成為解脫的功德;為眾生喫的苦,都會成為福報和德分。

人道的基本是孝。但不要忘記,孝順,順的是道。父母違理的亂命不可從。

最大的父母,是天地,是道。

父親的溫暖

父亲节的话题

如來的苦惱

往生即過好此生

三 學佛先做人

為何淨土教在日本可以得到如此長足的發展?那是因為在今天的日本,文化傳統還保持完整,人倫社會還保持著父慈子孝,盡忠職守,敬畏天地神明的道德風尚,社會整體是穩定而深度和諧的。在此基礎上,佛法的領受實踐,得以水漲船高。沒有人性失序、道德淪喪的後顧之憂,佛法就能有序傳承,深入人心。

佛法是真俗二諦圓融之教,而非空中樓閣。站在真宗的立場,我們不是靠自己做一個“好人”而往生的,但如果沒有努力做好人的自覺,這樣的人在佛前也不會真正低頭,很難領受佛的功德。

真宗方便之極,不需要持戒修定,但需要人有正常的感情。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很難信順佛語。如果做人做事都不誠實、不忠厚,這樣的人厚著臉皮說自己在學佛法,結果最多也只是學個嘴皮子功夫,邪見憍慢。

因此,對自己的日常生活、做人做事,是否“言忠信、行篤敬”、“孝親尊師”?我們都應有徹底的反省才行。

往生即過好此生

四 大心凡夫

一個說自己去了淨土不想回來的人,也去不了淨土。淨土是如來以大悲心成就的報土,因此是以大乘心才能相應的世界。不是我們去了淨土,在那裏發大乘心,而是人還在娑婆,頂戴到佛智、佛心,被阿彌陀佛二利圓滿、利他的悲心打動,而自然會將所領受的利益與人分享,盡己所能地行報恩行、利他行,不自居功,這就是大乘心。所以淨土教是大乘佛教。

凡夫的眼裏只有自己,起心動念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的果報只有輪回,不會有解脫。如果心眼爲佛智所開啓,看到更廣大的整體,頂戴到人我一如的真實,信受佛回向的功德,也自然會從“他利”中開出“利他”,把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心上。此時,雖然身是凡夫,但已和一般的凡夫的所思所見不太一樣了。

往生即過好此生

五 聞法要徹底

真宗所講的“易行道”,是指在解脫生死這件事上,阿彌陀佛已經幫我們完成了。我們不需要在解脫生死這件事上再做些什麼。

但我們的心太粗略了,要麼不容易相信佛的救度現成,要麼又覺得自己可以輕易得到。以為自己念一句名號就能得到往生、成佛的果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這是將解脫生死的果報拉到自己身上來計功,當下是忘了如來的。如此散漫而自我的心念,頂戴到的不是佛的慈悲,只是自我的放縱和沈溺。

解脫生死,說到底還是自己的事。把佛法、把生死看得太膚淺,自己也會變得懶懶散散。很多人以為自己有“安心”,其實只是凡夫的知、情、意的範疇——我知道了什麼,我感受到什麼……這些都還停留在概念和感覺上,都是會變的。同時,我們日常的見聞,都還不停地在心靈深處播下邪見的種子、貪嗔癡的種子。阿賴耶識中,正法的種子太少,邪見的種子厚重,正法都被掩蓋在心識的底層發不出力量。業風一來,只能隨業流轉。

若真的體會到阿彌陀佛是慈親,自己也該有個孩子的樣子啊。心裏有慈親的孩子,是怎樣的呢?有一位真宗的僧侶,得了老年癡呆,忘了女兒的名字,也認不得女兒是誰,但還會記得每天拜佛。這是什麼樣的人格和信念?

佛法的學習,要身心徹到才行。

法語即是佛心·至死是天鵝

往生即過好此生

六 真實與方便

佛法中,有真實,有方便(權假)。二者不可或缺。在相對的世界中,我們需要通過“方便”去通達真實。此“方便”必須是從真實中出來,故“方便”亦是真實。若“方便”不以真實為前提,則不稱其為“方便”,而是虛偽。(此即“真、假、偽”的分判)

佛法是先有結論和目標(佛道的真實),從結論的地方向衆生的起點處倒推演繹。不論起點在何處,終點都是一致,此謂殊途同歸。因而順應不同時代,不同眾生的根器,在“方便”上會有所變動,但“真實”(結論)不變。我們在學習時,首先要分清“真實”和“方便”。(真實即成佛,方便即方便眾生成佛的方法)

佛法在不同地區,如藏地、漢地、西方,應不同時代和文化風俗,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相應的引導方法。在甲地的“方便”,到了乙地可能就不那麽方便了,若固執於此,則變成執著,反而偏離了佛法的目標。不要將包裝當成佛法,不要將方法當成目標。學法要直達真實,而不是拘泥於方法和包裝。

往生即過好此生

教育亦如是。

我們今天的教育,都喜歡談技巧和方法,卻往往忽略了教育的內涵。這內涵從根本上說就是目標,教育是要實現什麼?

教育應該要建立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

基於這一前提,施以相應的方式。

建築師在打地基之前,要先繪製藍圖。而我們今天讓孩子學很多東西,但卻很少去思考他學這些是為了什麼?

須知,沒有真實,不能成立方便。

僅有方便,卻不知真實何在,請問要歸宿何處?最後只能是方便出下流而已。

單從方法和表現上,有時候傳銷大師們(邪教)和真正的老師,是很難區分的。甚至於今日的傳銷、邪教(乃至於一些教育流派)在方法的研發上,比傳統正派都來得更豐富、精彩和有效。但到一定程度,則必然會暴露其不足和弊病。

往生即過好此生

區分二者的關鍵在於,真正的老師是無我的,他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夠利益到你。

傳銷大師嘴上也會說“我這樣做都不是為了我自己,而是為了你喔!”可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把你的錢放進他的口袋。這還算好的,有時是把人也裝進他的口袋。

能否遇到真實的善知識,需要觀察,如孔子所說,“察其所安”,攷察他的見地,他真實的動機。自己的心真是以解脫爲目標,自然會遇到教自己解脫道的善知識。

因此,不要只在表相的形式和方法上打轉,那只是工具和包裝而已。同一柄劍,持在文殊菩薩手中能斷煩惱,落在魔王手裏就要斷慧命,而阿彌陀佛卻手不持劍。

善惡因緣

往生即過好此生

佛教關鍵詞:

皈依

八正道

因緣法

貪嗔癡三毒

五正行

法報化三身

他力

自力

“信心”與“安心”

四重廢立(三重廢立)

往生成就五重之義

行信之義

回向:

(1)往還回向

(2)從本回向·約末回向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8-24 17:02
Next 2021-08-27 07:08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条)

  • 光明與煩惱同行_淨土真宗法雷學派

    […] 最近反复拜读顶戴以下几篇法文《了生死才有真安乐》《为尽无边生死海》《往生即过好此生》《念死,就会做什么,像什么》《“解决后生一大事”与“过好今生”》。感恩老师、师祖、同朋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为后辈留下这么多珍贵的足迹,让我们有迹可循。感恩,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