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瑞默老師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意?
師:大信心即大菩提心,即願作佛心,即願度眾生心,非凡心是「佛心」,我們是以煩惱身來領受「佛心」的,領受到「大信心」者,雖形相是凡夫,但是已「等如來」了,是凡夫而非凡夫。
得「大信心」的念佛人雖在念佛,已知不是自己在念佛,而是「佛心」在念佛,這叫「無我的念佛」,是非行非善,是「佛心、佛力的念佛」,這點很重要。故《教行信證》言:「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也就是這樣的念佛即南無阿彌陀佛了。
如把念佛當成自己的修行,是驕慢。「無我的念佛」很難很難,因為很多念佛人把念佛當成自己的善,看《阿彌陀經》言:「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如以為這是精進的念佛,那就看錯了!這是二十願的念佛,「無我的念佛」是「十八願的念佛」,是「大信心·大菩提心的念佛」,這點很難懂,二十願的人很多,十八願的人很少。
問:修二十願是否比較容易?
師:修二十願者,得精進念佛,幾乎沒時間吃飯。這很難,所以往生化土的人很少。要去化土,一天至少要念三萬到五萬的佛名,才有一點點希望。所以真正修二十願者,連看電視、講閒話的時間也沒有,即使你來了也沒時間打招呼哦。每人念佛速度不同,如一秒念一聲佛,十小時念三萬六千聲佛,一天除了睡覺外,還要工作買菜煮菜吃飯,所剩時間有多少呢?
妙慈師問:用心念佛如何?
老師:心念佛很難,口念佛還較容易,因口出聲音較容易。心念易被轉,口稱念佛不一定要大聲,小聲也可以。心念佛時,一點聲音干擾,心就被轉了,故《觀無量壽經》下品下生文言:「十聲念佛」,平時心念佛就容易被境轉,更何況病痛臨終時呢?出聲念佛較容易。為何要出聲念佛呢?因口稱念佛,耳朵還可以聽到,如心念佛,一有事佛號就跑掉了。故《觀經》下品下生文言:「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妙慈師有修行,可以心念,但是如果信眾來了,需要接待時,佛號還是會跑掉哦!
問:口念彌陀,心散亂,有用嗎?
師:雖然心是散亂,耳朵還有聽到佛號聲。不相信你們回去拿本佛經看看,如看不懂的話,看個五行十行就打瞌睡,如出聲音念,還可以念一、二頁,所以不出聲較難。
問:可否說,凡夫心就如污泥,念佛似蓮花?
老師:可以如此說。所以口稱念佛很適合凡夫性。我們的心雖散亂,有出聲,還是會被自己的聲音帶著走,如不出聲默念或不出聲看經,沒多久睡蟲就跑出來,出聲還可念好幾頁,這是凡夫的心境。
問:妙慈師的問題,讓我想到父親曾講一個故事,有個老太婆每天認真念佛,但是她的傭人不規矩,不整理家務,所以她就一邊念佛一邊想:「我等一下再來自己整理」, 請問這怎麽看?
師:我們人是身口意的存在,三業不二,是一體的,心中所想的會透過口(窗口)跑出來傳達內心所想的。你的問題是只看到這裡(意識)而已。然人的存在沒那麼單純,除了六識外,還有「超意識」的存在,即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眼看、耳聞的東西,表面是停留在心裡,其實都變成「種子」儲存在阿賴耶識,種子也不會停留於此,還會在心中現行。
我們的心雖充滿妄念,但是有種子現行的構造。阿婆雖口中念佛,心想待會再來整理家務,乍看之下是妄想念佛,那是凡夫知見。因為「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萬德洪名」,具足真實圓滿的功德,所以念佛時「南無阿彌陀佛」的種子就進入到阿賴耶識,是真實的,不是妄念,只是還沒馬上現行而已。
雖然表面上看,六識還是充滿妄念,但是「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具足圓滿功德,即使現在充滿妄念,然「南無阿彌陀佛」進入阿賴耶識是真實的,不是妄想的念佛,故《往生要集》云: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
所不同的是凡夫用染污的心去執著「念佛是自己的念佛」,是這樣的心態不好。至於所念的名號本身,則是功德不滅的。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一、淨土是什麼
二、什麼是阿彌陀佛
四、人生的真實義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本篇)
八、「無所求的宗教」
九、爲信心的聚會
十、身心學道
十一、媽媽的德分
十二、親心勝過思親心
十三、阿彌陀佛有多大?
十四、人生最大的問題
十五、佛教是什麼?
十六、我獲救,如來亦獲救
十七、歸去來,還本家
十八、法雷轍的真髓
十九、大乘佛教的精神
二十、佛入衆生心
二一、極大慈悲母尊
二二、自利利他二圓滿
留言列表(11条)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 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