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蒙光 2023-07-14
《正信偈講讚》(二)
釋蒙光 解說
(一)
歸命無量壽如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
「如來」,指從「如」(真如)來生之人,又指「真如」自體。「真如」乃宇宙萬物的「根本真理」,「萬物」非神造,本來即:
⑴不生不滅
⑵不一不異(既非一,亦非多)
⑶不斷不常(既非斷絕,亦非恒常、連續)
⑷不來不去(既不言從何處來,亦不言往何處去)。
「萬物」即「八不中道」,「八不中道」即「根本真理」,即「真如」、即「空」、即「法身」、即「法性」。
「萬物」與「大乘佛教」皆同一真如。因「如來」是如此真理的存在,故尊貴無比。
這是非常深的大乘佛教的真理。所以,淨土教不是那麼膚淺的東西:「哎呀!你要信佛、你要拜佛呀!」很多人把佛只當成一個肉身的保姆。要知道阿彌陀佛如來的來處是什麼?是真理。
「歸命無量壽如來,南無不可思議光」,這是親鸞聖人模仿天親菩薩《往生論》作的句子。佛法始於歸命,歸命徹底了,也就完成了。因為真正的歸命就是與佛合一,與真理合一。「歸命無量壽如來」就是與無量壽如來合一。那麼,如何能夠與無量壽如來合一呢?是被無量壽如來所吸引。凡夫的心是起落、生滅不定的虛偽存在。所以不是「我」去歸命、「我」去依靠哦!而是我這個「鐵屑」被阿彌陀如來這個「大磁鐵」給吸過去了。一旦「鐵屑」被吸引了,它也會被磁化、具有磁性,對不對?所以,一個真正信佛的人,從他的身口意中,也會流出佛的功德來。
「南無不可思議光」,「南無」就是「歸命」。「不可思議光」就是「無量壽如來」。這兩句是重複的,為什麼重複呢?因為讚歎的時候,說一句是不夠的。就像我們要表達「太好了」,一般都會說:「太好了!太好了!」是吧?只說一句,那是客氣。「太好了!太好了!」地重複說,是發自內心的。同時這兩句的意思也相互補充,前一句講「無量壽」(時間、慈悲),後一句講「無量光」(空間、智慧)。
「如來」,是指從「真如」而來。「真如」就是真理。因為真理用我們的語言沒辦法說明,所以我們就說一個「如」,表示「那個樣子」。這其實已經在文字上提示我們,我們的語言再怎麼說,也只能說個大概,你用語言夠不到事實,事實是需要去體證的。
我們在學校裏學到的思維模式是:道理是道理,行動是行動;理論是理論,事實是事實。而在真理的世界裏,真理和事實是一體的。有這個「事實」才會有這個「真理」,有這個「真理」也就會有這個「事實」,事、理是一致的。所以,一個人的作用,就是這個人本身。你說這個人怎麼樣?其實無非就是看這個人的表現,對不對?你不能把他的表現和他這個人分開來說。真理也是如此。阿彌陀佛是從真理而來,並起作用的一個人。他為什麼要化現成人的形象呢?因為我們是人,真理不得不化現為人的形象,我們才能夠體會得到。但要知道,阿彌陀佛同時就是真理本身。
「真如」又是什麼呢?是宇宙萬物的根本真理,也就是本體。宇宙萬有,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體的。我們現在所見、所知的這些事物,它們都不是由誰創造出來的。只要有神去創造,這個神和萬物就不是一體了。但在佛體證到的世界裏,它告訴你,宇宙就是一體的。這裏沒有主體、沒有客體,沒有制造者、也沒有被制造物,都是一體的。
一個世界如果有制造者(主)和被制造物(客)的話,這個世界就是分裂的。分裂的世界裏,一定會有矛盾、有沖突。兩個事物不能夠和諧,它自然就會起沖突。很多一神教的信仰,它們一開始就是「二」,是對立的姿態。
道家在這裏,其實就比神教更高明。《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一開始就講到,真理是「一」。但是我們人不能夠體證到這個真理,所以就分裂為「二」,從這個「二」裏,就開始發生對立、衝突了。所以什麼叫「二生三」?「三」不是數字,是「參」,就是指對立事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兩個事物一相對,它就可以產生各種各樣的作用,也就生出了萬事萬物。
所以萬物不是神造,因為萬物本來就是一體的,神也是一體的。在佛法裏,有沒有神?有。那這些神在哪裏呢?這個神跟我是一體的。你也曾經做過神,神也曾經做過我。在這一整個世界裏,彼此間沒有一個絕對的分界。
所以我們本來就是不生不滅的。「生滅」是在時間中才有的現象。在我們有限的認知觀察中,確實會看到生滅的現象。比如孩子的出生和老人的死亡,這不都是典型的生滅嗎?我們不反對有這些現象存在,但你不要把這當成唯一的事實和真理。這個孩子出生以前,他也曾經是老人。你在這邊看到他出生,其實是因為他在另外一個地方滅了,才能在這裏出生。當你看到一個老人去世,其實他又生到另一個地方去了。所以「生即滅,滅即生」。當你具備了貫通三世的眼光時,會發現原來並沒有真正的生和滅。只是我們在現象界不得已要使用這些概念語言,而語言是相對性的,是有局限的,我們可以暫時用它,但是不要被它所限制。我們人造出語言之後,以為自己說的就是完全的事實了,不知不覺我們在用語言的同時,也在強化著我們所說的是事實這樣的執著。我們這還只是就個體生命的輪回這一件事上講。這已經足以看出我們認知的局限性了。如果真的體證真理,根本就不會認爲有一個個體生命的輪回現象,當然,這樣說是更高的一個層次,這裏先打住。
「不一不異」:它與你不是一體,但也並非不一樣。你看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叫「不一」。但是,我們之間都沒有關係嗎?我們之間真的不能夠契合嗎?你看我們不是在一起聽聞佛法嗎?這又是統一的。說一樣又不一樣,說不一樣又一樣,這叫「不一不異」,這是從現象上來看。
阿彌陀佛跟我們也是這樣「不一不異」。阿彌陀佛跟我們是一體的嗎?那現在明明他成著佛,我還在這裏輪回墮落。但阿彌陀佛他立誓要救到我,沒有救到我,阿彌陀佛的成佛也就不圓滿。因此,阿彌陀佛是否成佛,取決於他能否救到我。我和阿彌陀佛難道是絕對的不一樣嗎?如果絕對不一樣,他想救我都救不到。所以,說到底大家都是一體。但從現象界來說的話,你又不能說我們都一樣。這叫「不一不異」。
「不生不滅」超越了時間,「不一不異」超越了數量。在現實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使用眼前林林總總的事相,但是我們要懂得去看透它們,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不斷不常」:「常」是永恒,「斷」是斷絕。有些人講「人死了就是一了百了。」這就屬於「斷見」。也有人想「親人過世後,一直在陰間裏,我要給他們燒燒香。」這些人則以為人就始終是那個人,無論在陽間還是陰間,都是那個樣子。甚至轉世投胎了,還是那個人,沒有變化。這叫「常見」。
就以河流來比喻,你能不能說上游的水就是下游的水?不能說它完全不是,但也不能說它完全就是,因為水一直在不斷的流動變化中。我們的心也像河流的水一樣,你不能因為死後接下來的一段自己看不到,超出了自身現有的認知,就說它斷掉、消失了,這是不對的。看不到是因為自己眼界有限。而另一個人,則認為這條河會一直流下去,永遠沒有盡頭。這也不對,因為同樣的水會有不同變化的形態。你遇到一場雪,根本沒有意識到,它就是你曾經看過的那條河。所以,它不是恒常不變的。實際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中。大多數人的印象,雪水就是雪水,河水就是河水,並非如此。我們是人,但也不會永遠做人。《浮生六記》裏,一對恩愛夫妻恩愛發誓說:「願生生世世永為夫婦」,雖然聽起來很美很浪漫,但實際上是無知,根本不了解生命的真相。你怎麼能保證兩個人會一直做人?而且一定能在人間相遇,又有結爲夫婦的因緣?如果我們對生命沒有正確的眼光去看待,那麼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有可能摧毀你。到最後,你只剩下一些空洞的願望而已,人生這樣是很悲哀的。
所以佛法說在現象界不是「常」,而是「無常」。那佛法裏有沒有「常」呢?有,當你證入真理的世界,那就是「真常」。我們凡夫所講的「常」,是指在時間裏永遠不變的假象。而佛法講的「真常」是超越時間的。所以,它並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外相,不是說做人就永遠做人,做貓狗就永遠做貓狗。這些都是局限在自己的經驗裏,用自己的想法去編造虛構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你靠虛構、靠臆想來過你的人生,這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嗎?為什麼不去聽聞真正洞徹真理的聖者們的教法?
「不來不去」:有來有去,也就是有一個空間相。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因為我們認為這個身體就是我,是這個身體在來去。那讓我換一種稍微詩意的說法——其實我的心是沒有來去的。雖然我的身體離開了這裏,但我的心還可以流連在這裏。事實上也就是如此,我們的心是不來不去的。我們的身體並不是一個穩定的存在,它不能永恒不變。而我們心卻始終能遍一切處,這是宇宙的本體。既然是宇宙的本體,那麼請問它不在哪裏?哪裏都是它的顯現,但它不是只在那個地方而已。
比如我們晚上都會做夢。做夢的時候,你夢見自己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見到了一些人、結交一些朋友,然後就醒來了。在夢裏你好像去了某個地方,但一醒來,你躺在入睡時的同一張床上。所以,在現象界裡有來有去,你感覺很真實,但醒來的當下,你就知道自己沒有來也沒有去。我們現在就是如此,我們一直活在一種變動的假象裏。但是只要身在人間界,我們顯現為人的形象,就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擺脫人類與生俱來的整體幻象。但是你要明白,實相是我們和宇宙本來就是一體。我們現在經歷的,只是一場輪回之夢。在這個夢境裏,我們有來有去,醒過來你會發現其實大家完完全全就是一體、一樣。
泰戈爾有一句詩:「有一次,我夢見大家素不相識。醒來後,才知道我們原來相親相愛。」為什麼醒來後,發現我們相親相愛?因為醒來之後,發現我們都是一體的。既然是一體,肯定是相親相愛的,我的手沒有理由不愛我的腳,對不對?要達到這種境界很難,因為我們生生世世一直活在分裂的幻覺中,這種慣性非常之強大。但是,佛傳達了一個信息給我們,原來我們本是一體的,原來我們現在在做夢。我們常常要提醒自己這個事實,這樣才不會一直在夢中追夢,也會比較容易醒過來。在做夢時,如果你知道自己是在做夢,那也就比較容易醒過來,也能以一種更超脫的心態去看這場夢。這樣的經驗,大家應該都有吧!此時雖然還是在夢裏,但也會有一種接近覺悟的品質出來。
所以,「萬物」即「八不中道」。「八不中道」,就是剛才講的「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和「不來不去」。「中道」就是用真理的眼光來看事實。「八不中道」就是根本真理,這個真理你是無法辯駁的。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你去觀察,都跳不出「八不中道」。阿彌陀佛也是從這個真相中生出力量,把我們帶回覺醒的世界去。
佛教裏講「真如」、「空」、「法身」、「法性」,都是用不同的詞、從不同的角度來講同一個事實。你覺得「真如」就是滿滿的嗎?不是,它是「空」的。「空」不是沒有,「空」中能生萬物。它不是「empty」(空洞的),也不是「nothing」(虛無的),而是「everything」(靈動無形,能生萬法)。但它不顯現一個固定的形象。當我們顯現為某個形象時,就沒有辦法同時再變成其他形象了。可是如果在夢裏,你的創造力幾乎是無限的,可以變出各種各樣的人,甚至能變出一個世界。你的心其實本就有這樣的能力。如果現在你徹底覺醒了心性的能力,你也能像阿彌陀佛一樣造一個極樂世界出來。這很稀奇嗎?你可以好好去想想這個事。淨土就是「空」的世界,所以才能創造出在這個世界上想象不到的、不可思議的極致莊嚴美好。
「法身」不是肉身,不是業障之身,而是真理之身。因為我們人喜歡用身體的概念來交流理解,所以叫「法身」。「法身」也包括了淨土。在我們凡夫的世界,講「身體」,是和「環境」相對的。我們說「我在房間裏面」,「我」是指身體,「房間」是指「環境」,這二者是各自獨立相對的。而在法身的世界裏,身體就是環境,這叫「身土不二」。所以,你有什麼樣的身體,就有什麼樣的環境,而這又取決於你有什麼樣的心。一個人的房間如果亂糟糟的話,他的身體恐怕也會有很多毛病,因為他的心不安定、不清淨。這都是一體的,這叫「身心土不二」。所以講「法身」的時候,就包括了身、心、和土(環境)。阿彌陀佛的國土為什麼是淨土呢?因為他的心清淨,他的身體也清淨。所以你往生到淨土,就不會有煩惱、有災病。
「法性」是指真理的本性。這樣講比較抽象,其實就是真實本身,事理不二。
「萬物」與「大乘佛教」皆同一真如。大乘佛教就在講萬物的本性,講萬物一體的真相。所以,佛教不是我們在事實之外,另外捏造出一個不存在的東西來信仰,而是對真理的了解、對事實的相信。我們相信,是因為它真實,而不是要通過一些共同的想象建立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人為地制造出教義去信仰。民間有些信仰,是自己捏造出一個對象去崇拜。這種東西,弄久了也會弄假成真,就是所謂的「疑心生暗鬼」。佛教不是這樣的。佛教是,真實是什麼,我們就接受什麼。所以,信佛就是接受真理、相信真理。別的宗教也會以真理相標榜,這些我們可以去探討。在佛教的立場,如果你是真理,那麼你就是佛教,這沒有問題。因為我們追求的是對真理的覺悟,「佛」的本意就是覺悟者,是自己覺悟又能覺悟他人的人。如果你是真理,那我們信你就對了。所以,佛教不是要貼上一個什麼標簽才叫佛教,也不是必須要形成個利益共同體才成為佛教。我們只是單純地去追求真理,與真理合一,這才是佛教。
「如來」就是如此真理的存在。阿彌陀佛是從真理而來,釋迦牟尼佛也是從真理而來。因為是從真理而來,我們才能夠相信他。我們被如來帶到真理的世界,那時我們也能和佛一樣,再回到這些虛假的世界,把真理帶給他人。佛不是高高在上等著接受我們膜拜的存在,佛覺悟於真理,看到他和我們生命的一體性,不忍心看著我們在虛幻的世界中虛生浪死,所以必定會伸出他的救援之手。佛對這種生命關聯性的自覺和行動,就是慈悲和本願。「如來」是如此真理的存在,所以才尊貴無比。
二〇二〇年九月十七日於心天下書院
聞濬整理,蒙光校訂
上篇:自己的問題
瑞劔老師《臨濟錄講話》:
《金剛經講義》系列:
留言列表(4条)
[…] 真理的存在 […]
[…] 真理的存在 […]
[…] (二)真理的存在 […]
[…] 真理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