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的理想

瑞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10-15

最高的理想

光海莊嚴

稻垣瑞劔 老師 著

釋瑞覺 中譯

釋蒙光 校訂

倫理和宗教(一)

倫理和宗教(二)

倫理和宗教(三—八)

最高的理想

倫理和宗教(九)

科學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叫做科學。最近科學的發達有驚人之處。現代的青年陷於科學萬能主義,很多人不顧倫理與宗教。在蘇俄的大學也在教「科學的反神論」,德國的尼采説「神死也」。一與科學對照,幾乎所有的宗教一下子就被科學壓倒了。

還有,動物學、生物學、醫學、實驗心理學、植物學、礦物學、天文學、地質學,皆是科學。科學的特色是,人使用機械器具,以數學、物理學、化學的知識,實驗經驗所有的現象。科學原理的基本法則是,「物質不滅」與「能源恆存」之二大法則。又科學研究現象,科學者視現象一切「存在」(有)而出發,不問現象之奧,所有現象的總和為何等問題,只說是現象生現象,把現象作現象。有認識、思維現象的心識方是現象,但是談到現象和心識的關係如何,認識現象為現象的心識為何時,這已非科學的領域,而是哲學的領域。思考這點時,即不是科學萬能主義了。現象的總和為何的問題在科學亦無法說明,科學之奥有非科學的什麼東西在。

教神創造萬物、世界和人皆是神創造的宗教,違反科學的真理。從「物質不滅」與「能源恆存」的法則說的話,神造萬物即說不得。宗教雖非科學,但講違反科學的事是不行的。佛教不講這樣的話,而講「諸行無常」,萬物一切會變化;說「是生滅法」,不說物不說心,現象一切皆會變化,變化者是現象。接下來説「生滅滅已,寂滅為樂」的是佛法。此四句是五十音歌的根源,是弘法大師喜歡的偈語。

最高的理想

「寂滅」指涅槃。佛教講的大涅槃不是在指死,不是在指我們的世界裏苦樂相對的樂。其他宗教説「天國」、「樂園」、「理想國」等,認為是人死後的理想天地,是最上等的樂園。但是佛教不以這般人講的相對的樂為理想,淨土亦非世間所講的樂園是淨土。想要享樂而願往生的人無法往生淨土,願生淨土是為了成佛。成佛,頂戴大慈悲心,如釋迦牟尼佛般復生於世間,永久地說如來的本願名號,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求願往生的。成佛是指永久地相續如來的智慧與慈悲的活動。

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日本的神道也好,所有的新興宗教也好,沒有一個在教人成神的。只有大乘佛教教說凡夫亦能成佛。光看此事即可知道大乘佛教是多麼殊勝的宗教。

佛教統一論

爲我一人

世間虛假, 唯佛是真

最高的理想

淨土之樂不是指苦樂相對的小樂。娑婆之樂,是短暫的樂,不論是什麼樣的樂,不是以苦為終的樂沒有。苦是苦,樂亦是苦,這也叫做「諸行無常」。很多人認為佛教老是講到死,很灰色、很厭世而排斥,真實地說真實之事如何是灰色的呢?

世間之人不知什麼是真的樂?《涅槃經》説:「無苦無樂乃名大樂」,意思不是指浮世那樣苦樂相對的樂,而是超越相對的無常之苦,超越相對的無常之樂的絶對樂是真的樂,這叫「大樂」。基督教講「永遠的生命」,但是這和佛教所說的「無量壽」不同。「生滅滅已,寂滅的境地」叫做「無量壽」,基督教所說的「永遠的生命」不論怎麼說都還是相對的「生命」、相對的樂。若說那是絶對的境地的話,亦能說人可成神(絶對者)。從他們說「無法成神」看,不得不説天國的樂也是相對的樂。超越苦樂的絶對樂叫做「寂滅為樂」。科學說的好像無所不知一樣,遇到像「寂滅為樂」等問題時,無能為力。

真實的安樂

淨土是無生之生

離苦得樂

“爲樂願生”的陷阱

佛法是現實之樂

最高的理想

大乘佛教和科學一致之處是,科學發現「物質不滅」和「能源恆存」的大真理,此真理在大乘佛教(三論宗)說萬物:

(1)「不生不滅」,不說從何時開始也不說何時滅而歸無,不講神造也不講世界之終。

(2)「不一不異」,萬物非一相亦非多相。

(3)「不斷不常」,萬物如瀑布的水一樣,水滴雖是一滴一滴斷絶著,斷絶的當下連續著而成一條瀑布。又像人體的細胞一樣,一個個的細胞每一秒死了又生,斷絶的當下一直持續著而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從這點說,人不斷地死而生,生的當下不斷在死。萬物一切皆是如此的狀態存在著,這叫做「不斷不常」。

(4)「不來不去」,沒有萬物從何處來由誰造亦無何時消失於何處。

以上的四句叫做「八不中道」。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真理。講神的宗教不知此大真理。科學知道這事,在此點科學可說是偉大。在這點,佛教和科學是一致的。其他宗教違反科學,違反科學的宗教不得不說是迷信。

真理的存在

「普遍」的宗教

「善惡淨穢皆消除」

最高的理想

那麼只有科學能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嗎?不行。人生有「善惡」、「苦樂」、「愛憎」、「存在」、「非存在」、「我意識」、「無我的大我·真我」,這些問題,科學無法處理。

和宗教有密切關係的是倫理學。倫理學掌管善惡的問題。在科學萬能的時代,倫理學被認為只是學的一部分。其實,仔細一想的話,倫理學可說是人生的一切。不論做什麼出發點是善惡,收處是善惡。

以前在東洋,倫理學說是「道德」、「道」、「誠」,萬人皆貴之。孔子的《大學》云「明明德」,《中庸》(子思著)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又云:「誠則明矣,明則誠矣(去彼外欲之私,欲見本然之善(誠))」,宇宙人生的基盤和目的是倫理。在西洋,以柏拉圖的「最高善」為始,蘇格拉底的「真」·「善」·「美」傳到了後世,成了康德的三批判(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真·善·美三三圓融,不是個個獨立的存在。有人認為講真·善·美等是跟不上時代潮流,其實不然。

最高的理想

透過古今東西,是人生的主軸,其中與宗教的本質有密切關係的是倫理學,即是善惡的問題。宗教,人從闇(惡和苦)解脫,體達光明(善和樂)的天地,是宗教的本質。因此,倫理學的問題和宗教的問題被當作是同一個問題處理。它們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

基督教最重視的德是「愛」,基督説「愛汝的敵人」,他們唱言:「神是愛也,我等亦愛,唯愛之神」。佛教也是,其最尊者是「慈悲」,不問大乘,不問小乘,「慈悲」是釋尊最重視的德。佛教有「七佛通偈」,這是全佛教共通的標語,偈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倫理學是意思(意志)的問題。從社會的觀點看,不論是什麼樣的善事,那人的動機(意志)若是不純,被私欲染汚的話,其行不能說是善。此故,在佛教講自淨其意,教人要以正當的動機行動。

最高的理想

人不論是誰都有造「罪」。所謂的「罪」是從「我欲」(我執)所作的一切行為,又或是以「愛憎」之情作的一切行為是「罪」。凡夫,都是「我欲」和「愛憎」的奴隷。因此,所有的人是罪人,罪人在此世也苦,未來也不得不苦。這是因果的理法。罪人不論願意與否,死後都必須墮地獄。一切的罪悉是不善,道德的說是「不善」,宗教的說是「罪」。想去掉不善,到達最高善的是倫理。想從罪解脫,到達最高善的涅槃的是佛教。基督教也是,倫理的說,去最高善之地的天國,作為神對最高善的祝福,而獲賜「永遠的生命」,所以基督教也是不離倫理學。

佛教講的最高善的「涅槃」境地是「無我」和「無分別智」(超越愛憎的境地),即超越「小我」體達「大我」(真我)的境地,是大智大悲的世界,之云涅槃。小乘的涅槃叫做「灰身滅智」,指滅却所有的意欲之境地。大乘的涅槃(大涅槃),智慧與慈悲不滅的活動叫涅槃。求願往生彌陀淨土,到達大涅槃的也是其主要目的。世人不知淨土教的真精神,而非難說往生極樂之道是「厭世教」、思想太灰色等,不得不說是錯得很離譜。

「善惡淨穢皆消除」

最高的理想

倫理和宗教(十)

人類被說為萬物的靈長,又說為理性的動物。為何是「靈長」,為何是「理性的動物」呢?這是不得不思考的事。

人和其他動物一樣有「生」「老」「病」「死」之苦。這其他動物也有。其他動物不自覺之,又對之無所反省。只有人,有「自覺」與「反省」。無自覺與反省的人是狂人。「自覺」與「反省」最強烈的人是釋迦牟尼世尊。釋尊達自覺之極,極反省之奥底,而且從什麼人也免不了的罪惡與苦惱解脫,到達了什麼人也到達不了的最高善(涅槃)的境地而成了佛陀。佛陀是神以上最尊貴的人。

最高的理想

神的種類有很多。也有造天地萬物,全智·全能·遍在·愛的神,也有以絶對的真理為神的學者,也有以真善美之極·地盤之神聖者為神的學者,以最高善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柏拉圖,視「理想」為神的學者也有。如日本的神,以佛教說的「佛性」為神,又視民族的最高權威者、或忠臣義士死後被祭祀為神的神也有。其他,以天人為神、以鬼神為神、以天使為神、以基督為神、以精靈為神的宗教也有。又以自然物為神的民族也有。「神」的種類千差萬別,種類雜多。

什麼是佛?法界絶對的真理,即法性或真如是「法性佛」,完成願行的佛是「報身佛」,又如釋迦牟尼佛,取人的模樣,誕生為人的是「應身佛」。三身常是一,此云「三身即一」。其他取種種形為「化身佛」的有無數。總之,不論什麼佛皆與絶對的真理合一,以「大智」、「大悲」和「本願」(名號)濟度衆生。

最高的理想

「神」與「佛」的不同,神稱「獨一真神」,是萬物的創造者,是最高的權威者。「佛陀」,所謂「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涅槃經)、「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看萬物是不生不滅,立於萬物平等的立場的是「佛」。

在其他的宗教,不允許人類成神,但在大乘佛教論「山川草木悉皆成佛」。其他宗教是個人的、人類的、倫理的,不能說是普遍的宗教。光看「人無法成神」一事,神是專制的、獨斷的。為何神不講人能成神之道呢?神造人時,為何沒賦與人能成神的可能性呢?神意令人置疑。

神既是全智全能,之所以沒賦與人能成神的素質即神性,那是因為怕有許多神出現的話,會影響神的最高權威而不賦與神性的吧?此處亦可見到一神教和汎神論的不同。人絶對無法成神的話,為何神給與人絶對無限的向上心呢?不是命令人的理性向上到神的地方嗎?神給人這理性的需求,却說人無法成神,又是為何呢?此處留有個大問號。此處亦可看到一神教的缺陷。又神沒有必要造萬物却造了萬物,這令人無法理解。又神内在於萬物之中而支配萬物,這亦是難理解處。

最高的理想

萬物,如佛教所說,「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是萬物本來自然的性質。又所有的物,由因緣生故,之云「空」。「空」的真理亦被承認是「原來如此」。又「因果」的法則,無始無終,是萬古不易的真理。即使是神也無法造此法則。無因果即無萬物。不能造因果的法則的話,也就無法造萬物。「無因果即無萬物,無萬物即無因果」,亦是絶對的真理。又「無主觀(心)即無客觀(物),無客觀即無主觀」,無關神與佛,這亦是法爾自然的大法則。這樣說的話,一神教的人們會大反駁吧。不論如何反駁,都不能無視法爾自然的法門。

神可說有,也可說無。天地自然的大法則,不可議論有或無。即使說是無,不從自然的法則者,一分鐘也活不下去。「法」(法則)很神嚴,「法」是真理。違反真理者云「誤謬」,又云「迷妄」。「誤謬」和「迷妄」,生一切的苦惱,這亦是自然的道理。

最高的理想

人性,愛善憎惡。只有人有善惡,這是人為萬物之長的所以。倫理學研究善,研究什麼是最高善的是倫理學。道德判別人要到最高善得做什麼才好,實踐善的是道德。

為善的話幸福來,為惡的話招不幸,這是因果必然之理。

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七佛通戒偈即是,所謂: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是諸佛教」

從倫理學上看佛教的話,如前述。因此於某意思上,佛教能說是最高的倫理學。這時候,佛教是倫理學,能說是最高的實踐倫理。此偈中包含著一切善。

諸佛教即彌陀教

「不可得」

最高的理想

作為人的理念,蘇格拉底尊重的是「真」「善」「美」。真·善·美三三圓融,真者是善,善者是美,美者是善,善者是真。

「淨其意(意思)」,是倫理的核心。倫理學,當然也關係著知識和感情,主要是意思(意)的學問。

問題是如何「淨(令清淨)其意(意思)」呢?這問題是最大也是最終的問題。文明國家的宗教,全都是倫理的宗教。雖教「清淨意思喲」,却不教如何才能清淨的方法。聖書說:「心淨者幸也,其人得以見神」。是很漂亮的話,但是古往今來,縱觀西東,一般人(凡夫)完全地淨心的人無有一人。聖書中,沒有教完全清淨心的道。所有的人盡是罪人,故不得不說「心淨者」之語是空文。如柏拉圖、蘇格拉底、康德般的聖人,也不能說心完全清淨了。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不能說心完全地清淨。那是因為不知迷悟染淨的因緣故。完全的德,必須與完全的智慧一致。心完全清淨的人,只有大聖釋迦牟尼世尊而已。心完全清淨的人叫做佛陀。

最高的理想

佛陀完全清淨自心,亦教其他人類完全清淨心的道。那是華嚴、天台、真言、禪等的聖道諸宗教。這些宗教是「即身成佛」「是心是佛」的教法。淨土門是往生即成佛的教法。

美是什麼呢?最高善是什麼呢?心清淨是善。凡夫的心依三毒(貪欲·瞋恚·愚痴(邪見))的煩惱而染汚著。怎麼辦才會清淨呢?這是大問題。這問題除了修「戒律」「禪定」和「智慧」(禪定完成的智慧、心力)的三學外沒有道。大聖釋尊自己實踐之,也把此道教了一切眾生。這是聖道門自力的修行。那修道是善,其完成是最高善。佛教以外的宗教不知這個。

最高的理想

倫理和宗教(十一)

心淨的狀態是什麼樣呢?那是「無我」。離私利私欲,煩惱的波浪沈靜,心性(心自體)的光明(活動)完全地發揮者云「心澄淨」。是即佛陀。沒有如此的話,不能說是「心淨了」。心澄淨是最高的善,佛陀是最高的善。於淨土門,最高的善是如來廻向的清淨真實的信心。

雖云「神愛也」,純粹的愛從純粹的智慧生。心不澄淨的話,純粹的慈悲不能生。有大智即有大悲。在如來,大悲是「佛智的大悲」,大智是「大悲的佛智」。佛智和大悲是不二一體。又在佛陀,「真理」和「智慧」是不二一體。故大悲的佛是真理的佛,真理的佛是大悲的佛。即人格的佛陀(Buddha of Personality)是原理的佛陀(Buddha of Principle)。神的創造說不是真理故,神的愛亦不能說是普遍的、絶對的愛。這從神裁判人類,處罰惡人一事可以知之。處罰人類的神,是人類的神。佛菩薩決不處罰人。佛菩薩教人「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之自然的因果,垂教誨要人努力修善莫為惡。

最高的理想

首先說神掌管人的苦樂和幸不幸很奇怪。若神掌管人的運命的話,「誰來掌管神的運命呢?」又說神造世界的話,「造神的是誰呢?」一神教的不合理從此處可看到。

倫理學,離宗教的領域,有獨立的存在價值。假令神和佛不存在,人是人以上,即有倫理學。很多的宗教家,知神和人的差別,忘記看神和人之平等的方面。以平等價值的眼看的話,山川草木、禽獸蟲魚、人類、神和佛皆不過等於大宇宙(法界)的一個圓弧,是不二、平等、即一、是圓融無礙。一神教的人們不知這樣的真理。

法界的真理是平等。不問國民如何,不問宗教如何,不謂男女老少,皆不可不從2+2=4的真理。與2+2=4持相同價值的真理,是云萬物「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的真理,此謂「八不中道」(三論宗)。不論什麼樣的宗教,若非建設於「八不中道」之自然、普遍之真理上的宗教,不能説是真理的宗教。立於違反「八不中道」的真理之說,建設於其上的宗教,不得不說是迷信。各國宗教的大多數是迷信。

在何處看迷信和正信的區別呢?「因果」(因緣)的尺度也有,「禪定」的尺度也有,般若「空」的尺度也有,雖有種種的尺度,以三論宗「八不中道」的尺度是最容易明白的。「天地創造說」不用說是與「八不中道」的真理相反。宇宙觀(世界觀)立,人生觀立,人生觀立,宗教觀確立。若持神的創造說之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也好,宗教觀也好,皆無法生起。

最高的理想

人生最高的目標或理想是什麼?謂到達最高善。倫理學的目標正是此,同時宗教的目標亦必須是此。為了得到現世的幸福而向神佛祈願,以為這就是宗教的話,是大錯特錯。這只不過是醜陋的利己主義。

於佛教的最高善是什麼?這幾乎是如一切的大乘佛教所教一樣,透過「戒」、「定」、「慧」三學修行的結果,離私利私欲,心成澄淨的狀態,無任何不安、無恐怖、無任何疑慮,更無什麼可期望的,體得宇宙的真理,精神完全滿足的狀態,云最高善。其他一切的宗教,按理應如此,但是實際上,其他的宗教,於生前、死後,皆不說、不教、不指望成神之道。如此沒有談最高善的資格。神不是最高善嗎?若不能成神的話,最高善就等於只能眺望天上的星星一樣。

佛教並非如此。教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論什麼樣的人都能成佛。其他宗教没有這樣最高的理想。持最高理想者只有大乘佛教而已。有沒有理想是很大的問題,是任何人也都必須仔細檢討的問題。

最高的理想

最高善的理想是自古以來各國的哲人所想的問題。釋尊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涅槃經),孔子云「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柏拉圖持有「理想」之思想。康德效柏拉圖以最高善為理想。

「最高善」是「神」、是「佛」,但是「佛」和「神」非同一。說神創造萬物,但是佛不造萬物,反而說萬物是法身佛。又說神是獨一真神,說神一人是神。但是佛,不論什麼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又實際上遍三世十方有無數的佛存在。「人有無佛性(或神性)」「人能否成神(佛)」等問題,是極大的問題。作為宗教,這個問題和「神創造天地與否」的問題,可說是兩大問題吧。略去這兩大問題,既沒有宗教哲學也沒有比較宗教學。

佛教很難。歐美人的佛教研究是有驚人的進步,但是只要沒有捨去人類的「神的創造說」,他們完全無法了解佛教吧。「神的創造說」在印度是佛教以前就有的思想,並不是稀奇之物。佛教思想很難,首先「空」很難,「第一義諦」很難、「佛性」很難、「禪定」很難,又阿彌陀如來的大智·大悲的本願思想很難。從倫理和宗教上看,佛教思想最高。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10-14 10:11
Next 2023-10-22 19:5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