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心勝過思親心

原創 瑞默老師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剛才《御文章》「自十劫正覺之初,我等的往生已定;不忘此彌陀之恩,就是信心」,老師說這種心是不對的。而下面一段「一向信憑彌陀如來,心不繫戀其他一切諸神、諸佛」,這一段老師說是對的(見本期上篇「媽媽的德分」),不知不同在哪裡?

老師答:「不忘彌陀之恩就是信心」,錯就錯在這個「不忘」。信心它不是「不忘」,而是「忘不了」。信心決定的人不是「不忘彌陀之恩」,因為「不忘」還有自力在,還有勉強的味道。真正信心獲得的人,是想忘都忘不了,而不是不忘。

親心勝過思親心

「一心信憑彌陀如來」,這句話看似很不好懂,用白話說即是:「孩子知道父母恩」。知道父母恩的孩子,他自然而然就會盡心力當個好孩子,聽父母的話,做個孝順的孩子。當他有此心念的時候,他的臉上就流露出此心念出來。表面上看,好像孩子在想媽媽,其實孩子之所以會想媽媽,是媽媽先想孩子,媽媽先愛孩子。是媽媽愛孩子的動力,促使這個孩子想媽媽的喲。所以孩子愛媽媽是「第二」,媽媽愛孩子是「第一」喔。

親心勝過思親心

比孩子思親恩之心更殊勝的心是親心,是父母心。「哇!這個孩子好孝順呢,他在掛慮父母」,或許你会覺得這個孩子很偉大;但是,比掛慮父母的孩子的心更偉大的,是父母的心,父母掛慮他的心比這孩子想父母的心還要更多、更大。

會把「我了解父母的心了」掛在嘴上,表示這個孩子還不是真正孝親的孩子。真正孝親的孩子,這句話是講不出來的,因為父母愛我們的心,比我們愛父母的心更超過千倍、萬倍,你哪裡能了解呢!真正知道父母愛自己的心的人,他是說不出來的,若講的話,就是憍慢。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樣,當你說:「了解慈親心,了解阿彌陀佛」,會講出這句話出來的人,他其實是不曉得什么是阿彌陀佛的。真正體會到阿彌陀佛慈悲心的人,那句话他講不出來。你看法藏菩薩流的血淚,哪是我們能夠想像得來的呢。我们想像不来,這是超乎想像的。

透過「比孩子思親恩之心更殊勝的心是親心」這個比喻,我們知道「我們凡夫是不知彌陀恩」的,我們是不知彌陀恩的人。所以這個「不忘彌陀之恩」乍看之下好像很有理,其實是「異安心」的一種。

親心勝過思親心

真正感受到彌陀慈悲的人,越感受到阿彌陀佛的佛恩「深如海、高如山」,你越會發現自己根本是「忘恩」的存在。真正懂得佛的人,是知道自己是「忘恩」的存在喲!這樣的人他會「忘不了」,這是一種很自然的流露。

因此,説自己是「不忘彌陀之恩」的人,是有古怪的,這是「異安心」的一種。換句話説,真正的念佛人,他發現自己念不了佛。真正念佛的人是發現「自己念不了佛」的哦,且「經常把佛忘記」哦,這才是真正的念佛人。可是假的念佛人,他會強調自己「一天念多少佛」。這就是差別所在。

親心勝過思親心

淨土真宗的教法非常細膩,懂了就是懂了,不懂還是不懂,很細膩。真正孝順父母的人,他不會說:「我對父母有多孝順」,他說不出口,反而是自覚「我多不孝啊」。無論做多少,他都覺得做的不夠,這才是真正的孝子。

以為自己很孝順父母,這是典型的「邪見憍慢惡眾生」。很多人以為「自己在念佛」,這也是「邪見憍慢」哩。所以蓮如上人才會說:「沒有懺悔不能往生」,就是指的此處喲!領受真宗教理越深的人,越會發現自己做的不夠。反之,稍微做了點什么,就使勁念著「我做了什么什么了」,把自己做的都掛在鼻子上,這個就是「邪見憍慢」。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道綽禪師是靠善導大師的禪定力,看到自己做了三樣不如法的事情,他懺悔了才現往生的相,這是道綽禪師。那么信心決定的人要怎么樣知道「自己犯了多少罪」,要怎么樣去懺悔,才能夠往生呢?

老師答:你這個擔心根本就是多餘的,在你擔心之前,阿彌陀佛已經為你擔心好了。會有這個問題生起的人,表示他是「邪見憍慢的惡衆生」。之所以會有此問生起,表示這人想的「懺悔」根本不是懺悔。

親心勝過思親心

真正懺悔的人呢,是不論怎么樣懺悔都是懺悔不夠的,那才是真正的懺悔。當我們聽到這個典故的時候,心中應當生起這樣的想法:「連善導大師、道綽禪師這樣的大德,尚且要做這樣的懺悔,何況是罪業深重的我們呢?」。

真正正確地頂戴此教法的人,當你聽到、或看到道綽禪師這個典故時,不是去模仿道綽禪師怎么懺悔,而是透過這個典故來看到「我們罪業有多深」。

親心勝過思親心

不要有想要怎么樣把罪懺盡的想法,因這還是一種「邪見憍慢」的心,你不曉得自己罪有多深。有「想把自己的罪懺悔清淨去往生」,有這種念頭的人,是不曉得「何為凡夫」的人,所以才有這種念頭。是把「罪業深重」這四個字看得太輕了。我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懺悔我們「連懺悔都不能懺悔」,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在日本,同朋是看到別人的行為舉止,而端正自己、糾正自己。我們學佛的人是透過別人来發現「自己做的還不夠、自己的不足」,透過外在的因緣,來看自己的不足。真正的佛教徒是「低頭」的,而不是說:「我今天消了多少業障了、我做了什么了、我念了多少佛了、我信心決定了」。不是的!真正的佛教徒不是這個樣子。

親心勝過思親心

懺悔自己「沒有辦法真正懺悔」,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喔!還有,如《阿彌陀經》講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不要有想像某某那樣的心,你就是你,你永遠模仿不來別人。你看到某某人怎么樣,你就想「能像他那樣子該多好啊!」,有這種心就叫「自不量力」。白色想變黃色是變不了的,白色還是白色,黃色還是黃色。「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你不要想去當別人,當你自己吧!

自己是什么樣的存在呢?從佛眼看來,我們人的智慧和貓狗沒有兩樣。貓狗想要模仿人,能模仿得來嗎?模仿不來的喔!貓還是貓、狗還是狗哦!所以透過佛法,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慚愧呀!我的慢心又跑出來了,啊!慚愧呀!」你要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啊!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大經》說:「聞法能不忘」。請問這個「不忘」的形相是什么樣?

老師答:這個「不忘」是什么呢?就是「憶念」!憶念自然就「不忘」了。沒有真正憶念的話,學一百年也沒有用。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正信念佛偈》裏面講:「憶念彌陀佛本願,自然即時入必定。」請問憶念本願的真義為何?

老師答:「憶念彌陀佛本願」就是:睡覺的時候、醒著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甚至跟人家吵架的時候、發脾氣的時候,都是「憶念」的喔!因為有「憶念」,所以當你跟人家吵架,脾氣發作了,「哎呀!慚愧!慚愧呀」,慚愧才跑得出來哦。沒有「憶念」的話,慚愧是跑不出來的。「憶念彌陀佛本願」的人,他才會「念念稱名常懺悔」喔,才会有這種慚愧心跑出來。沒有這個「憶念彌陀本願」的人,會現出「這本佛書我讀過了」、「某部佛經我讀了幾遍又幾遍了」、「老師講的話我都聽懂了」等相狀。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善導大師教導「臨睡入觀法」,請問:應以什么樣的心態學習呢?

老師答:這個你可以模仿去做,盡量去做。模仿去做,要模仿就模仿好的,你不要模仿「怎么賺到錢」。我們人啊,有些事你模仿做了很好,有些事你模仿做了不好。就像小朋友一樣,你教育孩子時,有些事小孩子模仿了,會誤導孩子啊。

有些事模仿了會有助益。有孩子的媽媽,請你讓孩子模仿你每天念佛、誦《正信偈》,請你一定讓他模仿這個。如果你生了一個有善根的孩子,却沒有辦法好好教育他背誦經文、禮佛,這様的媽媽就不是好媽媽。很可惜這樣有善根的孩子生到你們家,却得不到佛法的教育,這樣的母親就不是好媽媽了。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南無不可思議光」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從哪裡來?是怎么樣到這個娑婆來的?

老師答:祂的源頭是「宇宙的大生命」。什么是「宇宙的大生命」呢?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量壽」,指壽命無量,這是時間,沒有限制;「無量光」,指空間,所以祂是遍滿宇宙的。「宇宙的大生命」就是阿彌陀佛!這個匾額也好、這個地也好,都在無量壽、無量光裡面喔。為什么往生淨土呢?往生淨土就是到這個無量光壽的世界,回歸「宇宙的大生命」。

親心勝過思親心

你問「是怎么到我們這個世間來」?這個跟你說了你也不懂。(眾笑)這個不是講一次就聽懂了,就是跟你講一百年也聽不懂。因為這個不是我們人腦可以思議來的,因為我們凡夫是阿呆呀!不是聽了就能明白了,但是你往生淨土的話,就明白是怎么樣到這個娑婆來的。

諸惡莫作 衆善奉行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報恩的世界要怎么樣去做?

老師答:你不要擔心這個問題呀,你成佛了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報恩是自然的流露,不是給你定個框框,「這樣做就是報恩,不是這樣做就不是報恩」。人哪,就是該擔心的他不擔心,不該擔心的他偏偏去擔心,這就是人。剛才你問問題的時候,你有想到今天晚上會死嗎?你今天晚上死的話怎么辦?你真的做好準備了嗎?如果你今天晚上死掉的話,你辦喪事的費用(光按:師意指往生之資糧)夠嗎?你準備好了嗎?我們人啊,應該擔心的他不擔心,不該擔心的他偏偏擔心。

親心勝過思親心

你們不用擔心,因為凡夫就是這樣子,會這樣子就是因為沒有智慧,所以請大家不要擔心。等你們成佛了就有佛的智慧,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在我們還是凡夫的時候,不論你覺得多么有智慧,凡夫那樣的智慧,還沒有真正智慧的一撇。我們凡夫都只看到很小的東西,然後在那裡鑽牛角尖,為一點小事情在那裡鑽,看不到大的世界。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敘述自己經歷死亡的體驗)那時候不知道死後會是什么結果?

老師答:你想這個問題,是很聰明!想那個時候死的話怎么辦?你問的問題是比較實在的。然後你就會聽到阿彌陀佛對你說:「好孩子,不要操這個心,阿彌陀佛已經為你準備好了,所以你就安心的死吧!」(眾大笑)。不論我們多么會想,阿彌陀佛比我們想的更周到。我們人不論怎么聰明都是笨蛋、都是阿呆,很有趣是吧?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老師之前說:「真正的念佛是無我的念佛」。我想,無我的念佛是不是超越我們的意識心、分別心?好像辦不到?

老師答:凡夫無我的念佛,什么是「無我的念佛」呢?佛心回向的念佛才是無我的念佛。你問「無我的念佛」,這很難,你不要想「無我的念佛」了。「比孩子思親恩之心更殊勝的心是親心」,這個「親心」就是指的「佛心」。孩子會想念媽媽,是媽媽的心讓這個孩子想念媽媽的。這個「親心」就是「佛心」的回向,慈親的心是大無比的,超乎我們的想像,所以你在想媽媽的當下,那個就是佛心的回向。

「無我」是淨土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無我的念佛」是否是超越意識的念佛?

老師答:超越意識的念佛你做得來嗎?你做得到嗎?做不到!凡夫做不到!你做不到。如果凡夫說:「我的念佛是無我的念佛」,如果有人講他的念佛是「無我的念佛」,大家要知道,那樣的「無我」都是假的。你就不要在「無我的念佛」裡打轉了,請你把「無我的念佛」放下吧!世界上有些話不該你聽,你聽的話就中毒了。我們人不知道、做不到的就不要去想它,就像小朋友一樣,小朋友是「巧克力好好吃啊」(眾笑)。人呢,老實一點兒的好,好吃就是好吃。所以凡夫要像凡夫,我們凡夫就做個凡夫相就好了,你不要想像佛啊!這個世上有些東西可以模仿,有些東西還是不要模仿的好。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老師剛才說「自十劫正覺之初,我等的往生已定,不忘彌陀之恩的就是信心」是錯的,重要的是「令我們往生的他力信心生起本末」這個才是最重要的。「令我們往生的他力信心的生起本末」可不可以請老師把他做一個具體的簡單解說?謝謝!

老師答:你把剛才那段話做解釋、說明那就錯了,把它看作解說就錯了。蓮如上人不是解說,他是講「佛心」!他在給你講「要看佛心」。「佛心」是什么?「令我們往生的他力信心的本末」是什么?你要知道什么是「願意」(願心)呀!他在點我們這個啊!所以這是《御文章》很難的地方,可惜人卻把這當文字來看,但是這不是文字,因此《御文章》沒有老師指導,會讀不懂,學不到。

親心勝過思親心

同朋問:感受老師剛才講的「子思親心是親心」,「他力信心的生起本末」就是「子思親心是親心」。小孩子想媽媽,是媽媽的心讓小孩子想念媽媽。

老師答:「生起本末」*是親心,你要知道親心。所以那個「生起本末」他不是說明喔,他是「願意」(願心)喲!因為我們都沒有願意,「願意」跟「願意」不一樣喔*。所以孩子能夠長大成人,是因為父母心的運作,孩子才會長大成人哦!是父母的愛心、操心,是這個親心讓孩子長大的喔。這個不是理論,但是我們學佛都學到理論上去了,這是要不得的。

*注:本願的「生起本末」,即本願爲衆生「生起」,如來發起本願,成就名號,稱「本末」。「無明闇」(因)與「難度海」(果),是衆生迷妄的因果,亦是本願所「生起」之因緣。「難思弘誓」(本願,因)與「無礙光明」(名號,果,即末)是如來因地修行與果地的成就。聖人「總序」合而言之,即:「難思弘誓,度難度海大船,無礙光明,破無明闇慧日」。此句亦是真宗的肝要。

*注:如來從無心大智、無我大悲中為衆生所發的大「願」,與凡夫從我執分别心中所發的「願」,不可同日而語。佛心眞實,超越時空而常住,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永恆相續地回向衆生,令同入佛道。凡心以我欲為中心,縱發清心,猶如畫水,旋生旋滅,起落無常,未證無心,皆虚假不實,於虚偽之世中,唯念佛為眞實。如聖德太子説:「世間虚假,唯佛是眞」;《歎異鈔》亦言:「煩惱具足的凡夫,火宅無常的世界,萬事皆空言戲言,無有真實,唯有念佛是真實。」(後序·結文

「身心徹到」才是真正的佛法

【2001-2004香港說法系列】

一、淨土是什麼

二、什麼是阿彌陀佛

三、阿彌陀佛的「救濟教」

四、人生的真實義

五、淨土法門的「菩提心」

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七、「身心徹到」才是真正的佛法

八、「無所求的宗教」

九、爲信心的聚會

十、身心學道

十一、媽媽的德分

十二、親心勝過思親心(本篇)

十三、阿彌陀佛有多大?

十四、人生最大的問題

十五、佛教是什麼?

十六、我獲救,如來亦獲救

十七、歸去來,還本家

十八、法雷轍的真髓

十九、大乘佛教的精神

二十、佛入衆生心

二一、極大慈悲母尊

二二、自利利他二圓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1-07-29 13:15
Next 2021-07-29 21:06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