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利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4-01-04
桂利劍老師:《正信偈講話》
能發一念喜愛心
不斷煩惱得涅槃
凡聖逆謗齊迴入
如眾水入海一味
這是別顯信之得益中,明本願一乘的因果者。高祖聖人在《銘文》御釋:
「言能發一念喜愛心者,應知能發一念慶喜的真實信,必生本願的實報土。言不斷煩惱得涅槃者,應知煩惱具足之吾等至無上的大涅槃。言凡聖逆謗齊迴入者,小聖、凡夫、五逆、謗法、無戒、闡提,皆迴心歸入真實信心海,如眾水入海乃同一味,此即云如眾水入海一味也。」
「能發」者,指他力發起之義。「信卷」言:
「獲得信樂,發起自如來選擇願心。」
我們凡夫無清淨真實的心,如來迴向的佛心方為無上菩提的真因。依無礙光明的照育宿善開發時,才能聞信代代善知識所傳持的實相法·本願的名號。覺如上人製作的《願願鈔》中言:
「至心信樂之念,是現今造罪不善之凡機所無者。偶然發得欲往生之深信,皆依法藏因中之強願,與正覺彌陀之智力,內薰密益,成一念歸命之往益。因此至心信樂者,非凡夫自力之心,而是佛心。下之乃至一念,亦是由願力所成,應知。」
在聖道門是如何說明成佛的樣相呢?即言我們的心中與生俱來即持有尊貴的佛性,雖然是講有佛性,並不是像箱中有物那樣,而是指人人本來具有能覺悟成佛的性質。此佛性用其他言語說,亦云如來藏。一般在自力聖道門,是大乘佛教的話,皆立如來藏佛性。此佛性持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力用,佛性即真如,從內部把無明煩惱驅趕出去,而常和無明煩惱交戰著。無明煩惱這傢伙雖是相當頑強,終於被真如佛性由內部擊潰、感化、淨化。無明煩惱雖自無始已來欺負真如,但是其並非有自體,只不過是像影子般妄想顛倒之見故,終於最後舉白旗投降。此外,又被諸佛菩薩大悲願力的光明從外部照育,終於無明煩惱的冰原樣地化為菩提水,以致本來具有的真如發揮其自體的光明。此又云證悟、成佛,或云顯現本來的面目,亦云顯本具的佛性。一旦到此境地,所謂的真如、佛性、佛等,並非是別有可貴的存在,甚至不需要立那樣的名目,是所謂的絕對境,是言亡慮絕。原來如此,是既無可憎的無明煩惱,亦無可捨之物。
然如何才能到達這個境地呢?即非依坐禪觀法不可。此處弘法大師亦在《心經秘鍵》一書中提到:
「無邊生死如何斷?唯有禪那和正思惟。」
這就是修行。富士山頂雖一望可見,但是欲到達彼處,非得從山麓努力地一步一步登上山不可。修證不二之上,暫時是需要修行的。聖道門者,不論是小乘教、大乘教,華嚴、天台、真言、禪、法相、三論等,不論何者皆需要瑜伽的修行。一言以蔽之,自力聖道的法,以真如佛性的內薰密益和普賢願力的光被為根本原理,為發顯本具的佛性,因人漸漸地修得斷惑證理的法門。
云淨土真宗的本願一乘者,雖同是佛教,和聖道門則完全不同。在聖道門教在凡夫地位的眾生,即因人,依自己的努力漸漸修行,而體達宇宙真理的方法。但是,淨土門本願一乘,是以彌陀如來的正覺而成立者。因此,眾生往生一事,往生之因的信心、往生的極果、無上涅槃的覺證、覺的現象方面的極樂莊嚴,乃至聖道門的一切教行、其證果,一切皆在彌陀正覺的一念中語之。因此,不論往相迴向、還相迴向,不論行、信,無一不是彌陀正覺的功德力用,此云果上圓成的法門。彌陀的正覺云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誠此彌陀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之外,別無自己本具的個性。即不談論如聖道門所言,以真如佛性從內部將勢力擴及無明煩惱,依自力修行轉迷開悟等。
本願一乘,因彌陀如來已於正覺一念成就三世十方眾生往生成佛的因和果故,身為眾生,願也好行也好,沒有自己去勵修的必要。彌陀的正覺,即成就一切眾生之緣由,彌陀一佛取正覺時,山川國土亦同時成正覺,此云「法界一法身」。法界一法身的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是彌陀和眾生成為一體的境地,此云「生佛一如」。
本願一乘是為極惡最下眾生的法門,作為法門是極善最上者,是一點也不劣於華嚴、天台、真言、禪的殊勝之法。
彌陀的正覺是生佛一如故,此正覺其原樣運作、起動時,即為同體的大慈悲,此真實智慧建立於同體的大慈悲上,是誓願度生之法,即四十八願是懇切呼喚、攝取一切眾生之法。誠一切眾生開涅槃的覺證一事,除此本願招喚的救濟法外,無二亦無三。大乘者,指成佛之法,即是佛乘。言佛乘者,唯是本願名號信受之法,此言「唯是誓願一佛乘」,是即云本願一乘。
聖道諸教,雖暫說眾生有本具的佛性,此姑且同意之。原本聖道門所說的佛性,並非如我們凡夫所想的那樣膚淺,不論何者皆是從證悟的境地才有的佛性,以凡夫的頭腦是無法斷定有無、內外、或遍滿什麼的。但是,法界唯一心的一心之外,或介爾的眾生心之外,不允許有任何一樣存在是聖道門的原則故,從此邊而說「本具」。
若夫從本願一乘·果上圓成的法門看,講唯一心也好,講眾生心中本具的佛性也好,本是本佛彌陀的法性法身,遍滿眾生心中,及遍滿宇宙之相,欲種種地解說、論究、實證此彌陀正覺廓中的法性法身風光的即是聖道諸教。然彼等不示彌陀如來(方便法身)的誓願,只能說是方便權門,不能說是真實。法然上人云聖道雖講真如的實體,尚未知其實用,徹真如的實體·實用者唯有淨土宗。
親鸞聖人的眼中,視聖道門乃權假的存在,修此之人實際是天下一人也無。於真實的意思存在者唯有淨土門,及可入淨土門的人而已。假如於聖道門有進入高位的修行者,那都是為引領我們入彌陀願海,而暫時示現的人們,即是所謂的權人權作。彌陀的法性法身,不是十劫或十八劫以前成佛的御身,實是久遠的古時,即無始之昔即已證悟的正覺身,誓願度生的方便亦是從久遠(法身)現於宇宙法界的大總相。因此十方眾生中不論是誰,無有一人不蒙此法爾自然的強願,及正覺智力的光澤。因此,以自己的努力為內因,思彌陀的光明為外緣的人們,尚是自力的信心。不止如此,賣弄自己的小猿智慧,去解釋如來和如來的本願者,一切是疑心。用自己的智解以為已得信心者,皆是自力的信,是義解教道的分齊。又只知道願力的一部分,不知信心的體是南無阿彌陀佛者,亦是自力的信。因此,聖人示云至心信樂者,不是凡夫的心,而是佛心也。
■令信 被信 是彌陀 信心亦無我
因此,所謂「一念喜愛心」者,是歸佛祖傳持的佛語,領受如來迴向的信心,唯是信順本願招喚的勅命「信憑佛救度我」之歸命一念。此一念正是離生死怖畏的大安心,是愛樂佛功德的大滿足心,此故云「喜愛心」。
誠在五濁雜亂的世中,五痛五燒的我們唯有歡喜此恩德的廣大,於痛燒的火炎中才能真正地受用清淨的法味樂。
「凡聖逆謗齊回入」者,顯齊救度人、天人、聲聞、緣覺、菩薩之五乘的本願之意,明示一乘的因果為何者。第十八本願文添「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之御語,乍看之下似乎不是五乘齊入之法,但是此語是為了令知五逆及謗法罪之重,即教十方一切的眾生皆是被誓願不思議救度而往生者。《論註》有釋:
「此愚痴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
無心悔改重罪的人如何能有願生之理呢?這話中亦含有迴心願生的話皆能往生之意。故曇鸞大師在《論註》下卷明阿彌陀如來之所以莊嚴清淨的三業,是為淨化眾生虛誑的三業之旨曰: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以造罪輪轉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用治眾生虛誑三業也。」
又特別對誹謗正法的大罪,釋道:
「眾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呰賢聖,損痺尊長。如是之人,應受拔舌苦、瘖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繫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
不止是五逆謗法的惡人應迴心,即使是等覺的彌勒,以自力願行亦不允許入願心莊嚴的報土。《和讚》(No.190·七二)讚此意道:
「願力成就之報土 自力心行不能及
大小聖人皆悉共 如來弘誓乘依也」
十方群生應齊迴心歸入彌陀願海。
五乘齊入的真實義,雖云十方善惡的眾生,其實是指惡人正機的如來大慈悲願海之一味的機類。
■諸侯亦得彎身進,蚊帳中。
如此,一到彼土,得一味平等的無上涅槃之證果是當然。
原本雖是三三之品(九種機類),今則是無一二之異的無上涅槃的妙果。「迴入」作證入之意解時,即對應「不斷煩惱得涅槃」之句,顯果上的一味。「迴入」作歸入解時,是對「能發一念喜愛心」之句,顯大信的一味。
雖然也有人以《法華經》所說的龍女成佛為女人成佛的證明,以彼惡逆的提婆得到解脫,語惡人成佛,但是這些皆是聖者的權化,與像我們這樣實際的惡人·女人是不可相提並論的。救實凡的女人·實凡的逆謗者,除了本佛彌陀的本願外,絕對沒有。
十方法界中,講機,唯是惡逆的一機;講法,唯是本願的一法。機是一類故,法是一法;法是一法故,機類是一種。將此定為本願一乘的綱格者,實是見真大師。
留言列表(1条)
[…] 本願一乘的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