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桂利劍老師著作 釋蒙光編校 2023-12-29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桂利劍老師:《正信偈講話》

親鸞聖人與正信偈

正信念佛

唯信正因

信海流出

信樂一念

久遠實成光壽海

如來的選擇與重誓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光明之德

為示彌陀的果德,以光明之德和名號之益讚嘆此的即是「正信偈」。

光明和名號,是本佛彌陀攝化十方的大本。究極自利利他圓滿妙果的本佛,若無此光明和名號,則無法滿足大悲攝化的善巧方便。自力聖道的行者自己發聖智慧火,欲燒盡自己的煩惱薪,但是像我們這樣障多根機的拙者,無法自己發無漏的聖火。如斯生死之海無限際,生生生,不知生之始;死死死,不知死之終。然本佛彌陀是二利圓滿的覺者故,不忍坐視我們的生死大苦患,發同體的大慈悲,放無礙的大光明,普照無邊的國土。由此光明,我們的無明黑闇漸漸被破,終得成就金剛心。

普放無量無邊光

無礙無對光炎王

清淨歡喜智慧光

不斷難思無稱光

超日月光照塵剎

一切群生蒙光照

「無量光」,指貫三世的無限光明。「無邊光」,指盡十方的絕對光明。前者顯煩惱即菩提的智德,後者明生死即涅槃的斷德,此智·斷二德是諸佛之體。十方無礙人,皆同入此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之無礙道,而成無上正遍知的佛。三世諸佛的內證,不外是此。然本佛彌陀,全此諸佛的智慧,令我們得大力。此點是彌陀如來的光明超勝諸佛,所謂是光明中之極尊的由來。極言之,持此大力用之二利圓滿的彌陀法王,是即三世諸佛的本師本佛。由彌陀本佛垂跡的十方三世的法、報、應諸佛,皆是彌陀的化用。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此無礙光的大總相各別地顯示,是為以下八光。即彌陀的十二光明之中,「無礙光」是統一、統攝其他光明的光明。十方三世諸佛,和彌陀對立的想時,顯彌陀別德的光明,有「無對光」和「炎王光」二光。「無對」,指無法相提並論之意。「炎王」,指光明中之王的意思。「無對光」,《和讚》(No.7·五)曰:

清淨光明無有對 遇斯光者托佛願

 一切業繫皆盡 畢竟依歸命

遇斯光明故,破無始以來的業繫,此是諸佛的光明所沒有的,彌陀獨特的光明之德。炎王光者,聖人在《和讚》(No.8·六)曰:

佛光照最第一 光炎王佛故

 三塗黑闇蒙光啟 大應供歸命

彌陀如來的光明,具有滅六道生死苦的力與德。縱使我們身處三塗黑闇之底,炎王光的照益無有不照之時。依光明滅我們的苦果,此是諸佛所無之處。諸佛之法終於苦集滅道之四諦。在自調自度的聖道門,即使遇諸佛的光明得無生法,其實是長時深心植見佛聞法的良因,善根力成就時,即能見諸佛的光明,和像我們這樣薄地底下的凡夫,連真如的名字也不知之徒輩,默默地被光明照育,顯領受佛的大慈悲時,法德自然六趣四生之因亡果滅的願力攝取的法門,非同日之談。我們往生成佛的原因和結果,全是彌陀的光明所使然。

我們誠是依如來的「清淨、歡喜、智慧光」的三種光明滅三毒,獲賜佛因的信心,攝取光明中,被成無一念疑退之身,終於在閉眼絕息之夕,成就往生成佛的妙果。

「不斷光」者,指不斷地救濟十方三世的眾生,經常照護念佛行者的光明。「難思光」,指度依自力無論如何也無法度的生死難度海,「無稱光」,指令往生即成佛故,令我們的因果全成就,直到二利圓滿的妙證·無上涅槃的極果。這些暫以淺顯的言語比喻,讚嘆為超日月光。「超日月光」者,指彌陀如來的光明連日月也超勝的意思。如來有此光明之大德故,無礙光所照之處,不論什麼樣的無明煩惱,無不破除。一切群生依此光明的照破,獲信心成為攝取光中之身。一度信心獲得者,必遂安養的往生。所謂:

「無礙光佛之光攝 清淨歡喜智慧光 

 其功德不可思議 十方諸有利益」(淨土和讚No.57·七)

「至心信樂欲生者 十方諸有普勸

 不思議之誓願顯 真實報土(淨土和讚No.58·八)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名號之益

親鸞聖人在上一章御讚嘆光明之德,今復讚仰名號之益,顯阿彌陀佛的果德。

《大無量壽經》說的三種莊嚴的淨土,是二利圓滿的妙果,一一莊嚴悉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凡夫是,無法同天親菩薩一樣,直觀宇宙的真相·法性的「略」和極樂莊嚴的「廣」,及「廣略相入」的微妙不可思議的境界相而入信的下根下劣者,但是彌陀如來以名號救濟如此淺薄劣根的我們,這實是如來大悲之至極,是特別發的本願不思議。

本願名號正定業

至心信樂願為因

成等覺證大涅槃

必至滅度願成就

本佛彌陀如來正覺的意義和本質在眾生往生之中故,親鸞聖人以眾生往生之因的行和信,及行信結果的大涅槃,來讚嘆如來正覺的果德。這是佛為了讓我們信名號不思議的利益所費的苦心,正信念佛偈為正信念佛偈之緣由在此。

「本願名號正定業」者,是選擇本願的大行。在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根本願故,提到本願,即言選擇本願,即只限於第十八願。

元祖法然上人依善導大師的「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業,順彼佛願故」(觀經疏)一文,捨天台宗入淨土門,宣言淨土宗的獨立,是振「別依善導」之宗風的真宗的祖師。

授給高祖聖人畫像的銘文中,記著: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被視為《選擇集》之結文的「三選章」,在最後很明確地斷言道:「稱名必得生,依佛本願故。」

原本是聖道門的行者的人們,輕視此文,只著眼於名號的功德,不信本願不思議,徒標榜稱名的機功,不知不覺中迷失如來大悲的恩德。高祖聖人悲憫這些人,闡明善導大師和法然上人的「稱念」是如來回向的大行之緣由。「行卷」曰:「斯行即是攝諸善法,具諸德本,極速圓滿,真如一實功德寶海,故名大行。」

御示『真實行』者,並非指眾生以自力的心稱念云行,而是名號功德大寶海於眾生聞信一念之處,迅速令眾生圓滿成就其功德故,名為大行。又此信海流出的稱名,和十七願諸佛稱名的價值相等,絲毫亦不夾雜自力的不純分子。我們不可忽視將此大行的淳心原樣地移到下之「信卷」的高祖之御深意。

元祖依《觀經》的教義,明《觀經》是從假入真的經,其傳道的形式即令回歸《大經》的真精神故,稱名行之中攝信心以對抗聖道門的行,比較對照聖道門的行和淨土真實的行,示聖道門的行既難且劣,而立「難易對」和「勝劣對」。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淨土真實之行是他力易行之至極的緣故,稱名一行不止圓備了萬行,此行其原樣是南無阿彌陀佛,從南無阿彌陀佛迴向來的緣故,唯有體得此深義,方始契合《選擇集》「三心章」的祖意。此事以「三心章」的眼目之御文,即可分曉:

「當知生死之家,以疑為所止;涅槃之城,以信為能入。」

此文已超脫稱名、名號等論理的概念,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與南無阿彌陀佛融為一體的稱名,其原樣是大信。故聖人說:

「爾者稱名能破眾生一切無明,能滿眾生一切志願,稱名則是最勝真妙正業,正業則是念佛,念佛則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正念。」(註:正念指信心。)

此文天月玲瓏,不留半點雲影。大信海波靜,船揚帆之處,已無行信之諍·論能稱所稱的必要。在此等雜念盡掃的唯信世界中,稱名的聲音自然地成為讚歌,成為音樂,可對應極樂莊嚴。

「正定業」者,是法藏菩薩為我們所正確選定之業,又是正確地決定我等往生的業因。大凡在佛教,論迷界和悟界的因果時,云業因、業果。我們轉無始以來的惡業,得無為無漏的佛果,不是能以一稱一念的機功可成的。阿彌陀如來為無盡法界,圓滿成就了無窮無盡的願行,乃二利圓滿的覺體故,能起光明和名號的攝化大用,照盡法界眾生的無明黑闇,攝取此,令往生無量光明土,令直接與光壽的覺體冥合。

若不信此不可思議的威神力,即無法迴轉我們無始已來的罪業。光明名號的因緣實是不思議的善巧方便。正定業者指順本願故,能為正定的業因,得此意拜讀善導大師之釋文,於念念不捨之稱名處,亦可云正定業。《尊號真像銘文》一書中言:

「言〈正定之業者,即是稱佛名〉者,正定的業因即是稱佛名。言正定之因者,指必開無上涅槃的覺證之因也。」

其他如《唯信鈔文意》、《末燈鈔》、《執持鈔》、《歎異鈔》、《持名鈔》、《真要鈔》、《顯明鈔》、《步船鈔》、《古德傳》等,有很多類文。

又於「一心專念彌陀名號」之文,亦能解釋名號為正定的業因。《執持鈔》說:

「聞決定往生的第十八念佛往生之願因的名號也」、「名號名為正定業者,乃指持佛的不思議力,往生之業正定故也。」

其他如《持名鈔》、《步船鈔》、《顯明鈔》、《正信偈大意》等,類似此的御文頗多。

名號的真因投進我們的妄念心中,而為信心,此信心之體為稱名之用顯現時,此行中攝信、稱名業因的法門成立。本是純真的安心問題,動不動就看到有人樹黨張陣的互相諍論,再怎麼說是末法濁亂之世,亦是可悲之事。

要言之,以信心正因,明稱名業因的真髓,是祖聖的法門。信心正因的宗風經過親鸞聖人、蓮如上人發揚光大的今日,固執稱名本願的人們,是不解祖聖真意的人。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本願名號正定業」,是大行,「至心信樂願為因」,是大信。

元祖法然上人,比較選擇本願的稱名行和聖道的諸善萬行,闡明諸行既難且劣,稱名既易且勝,並且以斯稱名之一行決定是正定的業因。當然如實修行的稱名中具有三心是不用說的。但是,聖道自力的機執尚未廢棄的人們,忘卻元祖上人的真精神,不知願力回向的他力稱名一事,稱稱念念地勵機功,不知不覺迷失如來的大慈悲。因此,高祖聖人不得已被大慈悲所驅,而闡明真實和方便的不同。即聖人由念佛往生的一王願第十八願中,開第十七、第十八、第十一、第十二和第十三的真實五願。成立於此五願開示之上的即是教行信證的法門。他力的念佛稱稱念念,皆是南無阿彌陀佛,絲毫不容半點自力的機功,即是無作的念佛。無作的念佛,即是南無阿彌陀佛自身。

我們稱念的念佛在開顯五願前,是位於第十七的諸佛稱名之位。所以第十七願的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被定為往生淨土的真因。聖人御示我們:信此名號之一念處,蒙受攝取不捨的利益。此故六趣四生的因亡果滅,必入滅度之證。認可此意,見「本願名號正定業」之文時,其中亦顯有信心正因之義。聖人說:

「信弘誓定為報土的業因,是名正定之業。」

又蓮如上人的《御文章》亦明示道:

「言歸正行者,任何樣也沒有,唯一心一向地信彌陀如來之理也。」(二-7)

因此,稱名正定業的真實義非得是信心正因不可。讚嘆此作「至心信樂願為因」,這是五願開示的法門。以此意來看前面的「本願名號正定業」之句,前句為第十七願之意。聖人之所以名第十八願為「至心信樂之願」,是針對第十九願名為「至心發願之願」,第二十願名為「至心回向之願」,意在明斷真實與方便。不能真地信如來的本願力的人們是,誤解以自力的發願回向心是信心,不信他力回向的信心體即佛智,因而迷失如來廣大恩德的人們。聖人在《和讚》說第十八願是如來招喚的勅命:

「至心信樂欲生者 十方諸有普勸

 不思議之誓願顯 真實報土(淨土和讚No.58·八)

聖人在《銘文》解釋此本願文說道:

「言至心信樂者,至心指真實。言真實者,如來的誓願真實,名之至心。煩惱具足的眾生,本即無真實心,無清淨心,濁惡邪見故。」

誠法藏菩薩的願心,是全久遠實成的真證·真如法性的全體,法爾自然地震動而來,到底不是我們凡夫裝飾虛妄顛倒心的自力心影所能留得住的清淨真實心。此如來的真實心回向眾生時,為同體的大慈悲,其大慈悲為金剛不壞的大信海,復又為攝取十方眾生,令往生嚴淨國土之如來的大方便心。

《銘文》說:

「言信樂者,無二心地信如來的本願真實,無疑者即言信樂。」

不疑如來的本願為眾生的安心故,信順此勅命之一念外,無往生的正因。此信一念的當處,離脫生死的大怖畏,是滿足往生的志願之心故,亦云一念喜愛心。

「此至心信樂者,即勸令十方眾生應信樂我真實誓願之御誓的至心信樂也。非凡夫自力的心。言『欲生我國』者,以他力的至心信樂,思欲往生安樂淨土也。」(尊號真像銘文)

親鸞聖人如此說,是本願為勅命的御註釋很明確。

我們凡夫只是不夾雜任何的計度,忘己地信順此勅命而已,往生由佛方決定地得大安心。此即是眾生的信樂,此信心的體·佛智云「至心」,住此信心的往生治定之心,得大滿足處,云「欲生」。如果信順無疑之外,尚疑歎歡喜之念薄而無法往生的人,是尚未獲金剛心之相。

「願為因」者,是對下一句的「必至滅度願成就」的願果之句,示願因者。願因願果者,指我們往生正因的信心,其果的滅度之悟,都是本願成就的法。立本願海之外無因亦無果,云「願心莊嚴的法門」。

誠往相·還相也好、因果也好,莫在我們凡夫的虛妄顛倒的心上築之,應一任願力成就的如來之所為。如來於同體的大慈悲上,建立此救濟眾生的大法故,捨我們的小自我,一任如來時,如來的威神功德顯現在我們身上,我們即為南無阿彌陀佛的主人。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成等覺證大涅槃,必至滅度願成就」者,指前之行信是往生的因,今此滅度是往生的果。

《銘文》曰:

「言〈成等覺證大涅槃〉者,成等覺者,指正定聚之位,此位,龍樹菩薩曰即時入必定,曇鸞和尚教入正定聚之數,是即等同彌勒之位。」

第十一願文誓言:

「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故正定聚似只限於彼土之利益。但是,並非說有「國中人天」的字眼,即不能解釋正定聚是此土之益。高祖聖人決定往生的正因在信心一因,定往生的果是滅度的一果故,於此土取《淨土論》五果門中的大會眾門(正定聚),而立「現生正定聚」。特別是《銘文》依龍樹菩薩道:

「成等覺者,指正定聚之位,此位,龍樹菩薩曰即時入必定。」

又龍樹菩薩所言之「即時入必定」,乃依本願成就文所做的解釋。現生正定聚是第十八願的別益,是高祖聖人體證的世界。

金剛堅固的信心決定時,即是被攝取心光攝護時。一旦為攝取心光中之身,不論如何地思墮地獄,亦墮不了地獄,必為生淨土之身故,此望過去的生死者是不退轉;望未來的佛果者是正定聚,又從順次生極無上涅槃之位言者是一生補處。

現生正定聚的法悅世界,是有漏穢身的原樣常住於大慈悲心的心蓮華中,忝為如來淨華聖眾之一分子。然,這是讚嘆大信海之德者,絕不可作為我們的自誇。唯仰遍身的恩德,不起憍慢心,應徹底地住於恭敬之心。《銘文》曰:

「言證大涅槃者,必至滅度願成就故,必悟大般涅槃,應知。」

云滅度者,解釋為「大患永滅,超度四流」,這是我們凡夫所無法想像的境地。聖道諸經所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彼之無礙一道,是悟「真如實相」的菩薩始能證見其一分,若我們說煩惱即菩提,就落入放縱的世間生活,那樣的涅槃是惡魔的世界,持這樣的想法,只是永遠沈淪於三塗苦難的生死海而已。為此,才捨「未有一人得者」的聖道諸教,明示淨土一門是「可通入路」。現代的學者,很容易就陶醉在錯誤的自我內觀的世界,不知業火可懼,不知業風是不可如何的,漫然地囚於一偈半偈的法門,不信如來的大智慧光明的世界,實是令人悲歎。求道之士,唯有任何事都抱持謙虛的態度,方能明白聖教的真精神。

光明之德與名號之益

大無量壽經玄義:

總說: 誓願一佛乘

第一章 如來興世的本懷

第二章 彌陀超世的願力

第三章  一乘圓頓的真利

第四章 諸佛同讚的覺體

第五章 眾生往生的廣益

第六章 時機相應的捷徑

《正信偈》講讚

《正信偈》真髓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12-29 15:13
Next 2024-01-01 20:15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