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原创 蒙光 2020-02-17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光按:春節期間,應佛友之邀加入某微信群交流。網絡對話,不能要求精確週密,但取自然生動,能見當下之語境與信仰生態。因將對話略作整理刪略,發布於公號,供同朋們參攷。

(一)

“蒙光”加入本群

F同朋:他怕被抓之后,弘愿寺这家公司垮台了倒闭了

所以他不是真信

J同朋:拉进来的是蒙光本尊?

F同朋:是的

谢谢蒙光加入。

J同朋:顶礼老师一下@蒙光 

蒙光:@J同朋 不敢,同頂戴佛恩

F同朋:我也参加过弘愿寺的网络义工,干了一个多月

最后觉得氛围不对,就退出了

蒙光:謝謝群主群友包容。

F同朋:@J同朋 反正我觉得他还是害怕 

我对他自己是否真的相信那些,持怀疑态度

J同朋:个人或阿弥陀崇拜是净土宗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这个得理解,是建立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是驱动力。

F同朋:净宗法师个性也很倔强。

最后崇拜弥陀转移到崇拜他们那几个凡夫俗子了

可悲可叹

J同朋:虽然亲鸾说自己一个弟子没有,处处反偶像崇拜,和临济一样,但这反而增加了他个人的魅力。

蒙光:聖人那是時時面對佛的謙恭。

在佛前老實做個愚人、赤子;

轉身對衆生,自有謙恭之德、慈悲之心,視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不會以師者自居。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蒙光 老师,我记得之前有个说法,就是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句话早期无量寿经的版本里是没有的。因为行文比较突兀,与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渡得本愿也不一样,也与一阐提可以成佛的法理不同,您怎么看?

蒙光: “唯除”一句,今存梵本是有的,此説無據。

經典不能隨自意增删。一般認為,“唯除”是釋尊的補白。

J同朋:有点意思。那与观经中临终念佛救渡的矛盾吗?

蒙光:不矛盾,這句是抑止的方便,説明五逆謗法罪之重,但不是不救。這在善導《觀經疏》中已明白説出。現在學者喜歡繞過祖師自己解釋經典,這種態度學佛不可取。

J同朋:也就是说,若除去方便,一纯到底,还是可以理解为念佛的救渡是无条件的,对吗?

蒙光:無條件就是無條件,不應加上凡夫的計度。

J同朋:「蒙光:

無條件就是無條件,不應加上凡夫的計度。」- – – – – -善哉

蒙光:《觀經》下下品,地獄相現前,臨終始歸命,尚得救度,就是最明確的證據。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蒙光 认同你的观点。我对净土了解不多,但从法华经里的一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的记载,可以推理出,阿弥陀佛无条件得救渡,一念必生,才是圆教法义。所以相对国内的净土,自己比较认同善导亲鸾大师的观点。

您应该是教内的,不过此群不分教内教外,所以学者的东西也会拿来探讨一下,欢迎多多分享。

蒙光:不反對學者討論,其實學術也有規範,要尊重研究史。

所以我們現在談經典,一方面當然要回歸經典,另一方面要充分消化吸收歷代研究(姑名之)成果。作為佛教徒,尤其要尊重師承,尊重祖師、善知識的言教。

親鸞聖人《正信偈》以“唯可信斯高僧説”作結,正是眞宗,也是佛弟子尊師重道的傳統。

J同朋:您费心了,感谢您的分享。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J同朋 國内曇鸞、道綽、善導一系,將本願講得很澈底。尤其曇鸞大師,本為四論宗主,因生死大事而從菩提流支得授《觀經》,一說《往生論》,改宗淨土,所以他的《往生論註》是在眞如和空性的立場講救度,就不會淪於後來“本愿法门”這種違背因果的神教講法。

唐武宗滅佛,會昌法難後,曇、道、善三祖的著作失傳於中土,是日本人代我們傳承弘揚了千餘年,並依三祖著作,開了淨土宗、淨土真宗。民初三祖著作才重回中國,但無人研究。所以國人談本願,是本地風光,也要借助異域明月。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剛入群好像看到大家在談弘愿寺,我很多年不關心他們了。

因為如淨土這様的大宗,只問一件事就知其眞偽:

師承何人?

禪宗不立文字,見面也是一句:

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

這一句道不得,也就不必再説了。

蒙光:父母之心 偏憐病子

真宗講救度,但是講救度的卻不一定是真宗,甚至不一定是佛教。

基督教,伊斯蘭教,乃至其他神道教同樣講“救度”。這些神道教所講的“救度”與真宗依佛法而談的“救度”,差別何在,大家是否思攷過呢?

——上文,是有同朋轉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講法到我們群裡,我和同朋們借此因緣做的法談。

佛教的救度很難講,很多法師現在還用“移民極樂”的説法,這實際上是墮於我見,非佛法正說。

有事先告退,失禮了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二)

蒙光:面對災疫橫禍,要以怎樣的心態念佛?

我們不論吃飯、坐車、搭飛機、走路時,如果遇到意外,要當成理所當然。如還以為「怎麼有可能發生這種事」的人,是阿呆。從現在開始,我們要有所覺悟,一切事件的發生都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掉入「我知道了」的框框裡。

聖人自身是為了讚歎佛德才作《現世利益和讚》的。

當時在日本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死人無數,當局者感到手足無措的時候,最後求助於淨土真宗的《現世利益和讚》,結果瘟疫就此打住了。

八幡神宫念佛驅疫之事

——以上兩篇公號文字,不知道本群發過没有,冒昧轉發,以供念佛人参考。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欢迎分享

@蒙光 冒昧问句,您是出家僧还是在家啊?

蒙光:眞宗是在家佛教。

所以僧侣也是在家人,但有僧侣的身份和職責。

J同朋:嗯,昨天有师兄分享了铃木大拙的文章,提到了这点。

(六)僧侶·回向·業報·聞·祈禱·超驗

J同朋:所以您是在家的僧侣?不便可以不回答。貌似这群里有些人有成见……

蒙光:是的,没有什麽不便。

相信群裡人多數都能運用理性和良知,悪意的噴子畢竟只是少數。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在真宗的傳統,先是歸敬,成爲正式的門徒。這與漢地的皈依相當。

進一步是得度,成爲正式的真宗僧侶。

親鸞聖人自稱“愚秃釋親鸞”,這一稱謂,形象地詮釋了真宗“非僧非俗”的宗風和精神:

自身是無力持戒修善的愚惡之人,連毛髮般微細的一善一行皆無(愚·秃)。是徹底不動的凡夫,故非僧。

但久遠劫來蒙佛光明照育調熟,唯以解脱生死為人生目標,故非俗。

因此宿善,得遇善知識開顯釋迦出世本懷,信天親、曇鸞等高僧之說,以《大無量壽經》為真實教,信憑佛願而得救度。故以“釋迦”爲姓,“親鸞”為名。

以聖人爲榜樣,真宗道俗,皆以非僧非俗為宗風。

既然如此,何以還要有真宗僧侣呢?

真宗僧侣,是【和】如來【光】,【同】世俗【塵】,傳遞大悲心給有緣衆生的志願者,是如來的信使和管道。

末法無持戒,真宗僧侣唯一的戒律是:自信教人信。

本此自覺,要盡此一期生命,慎言行,守道德,不壞宗門秩序,不汙宗門體面。

所以真宗的道場,寺院之外,最重要的是家庭。正因爲真宗真俗二諦圓融宗風,具出世之理想情懷,又有家族傳承之風範。

之前曾寫過一篇《非僧非俗》,發在原公號,可惜被悪意舉報封了。

上文簡述宗風,只表達出了基本的精神。所轉的文章,有興趣的同朋可參攷,没有興趣的一笑置之可也,還望勿加輕議。很歡迎友好討論。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牛。佛教需要您这样的革新者

蒙光:我不敢當“革新者”,只是遵從祖師聖人和恩師所指示的道而已。佛法首在自身解脱生死、安頓身心。革不革新,則是共業,要看因緣。

P同朋:「蒙光:之前曾寫一篇《非僧非俗》,發在原公號,可惜被悪意舉報封了。」- – – – – 還有原文嗎?可以分享嗎?

蒙光:原文未及保存,上面的文字中已表達了基本精神。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智同朋:非僧非俗?

蒙光:無能持淨戒、修禪定而證悟,唯仰如來本願力救度,不敢自命為僧,故非僧。

以解脱生死,解決後生一大事為人生目的,不逐俗流醉生夢死的生活,故非俗。

以是故,眞宗以“非僧非俗”爲宗風。

聖人自省愚癡無功德可莊嚴,故自稱“愚秃”。

然受彌陀如來救度,釋尊傳眞實教之恩,不敢不盡身為釋子的本分,盡形壽報佛恩,故名“釋親鸞”。親鸞者,天親與曇鸞也。聖人之名,亦見其謙敬頂戴祖師聖教之心。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肺腑之言,群里想学佛的,但到现在还对法理不那么通透的,建议可以考虑跟着蒙光师兄去学习净土真宗,毕竟是易行道。

毛同朋:理解不通透接着理解啊 难道理解不通透就学净土 哪如当初就净土?

J同朋:相对而言,净土确实易行,尤其是了义净土。我那么说,也是多个选项。

毛同朋:佛有明确说  末法时代说第一义

乙同朋:净土的“一念”与禅宗的“顿悟”意思差不多

J同朋:@毛同朋 第一义是教,与宗无关。以这两天的了解判断,净土真宗确实可以体现出第一义。

毛同朋:我觉得最靠谱的理 悟后起修

蒙光:@乙同朋 確有相似處。然浄土的“一念”,為佛所回向,非己所成,此身仍是凡夫。

禪之“頓悟”,則一超直入如來地,所悟同佛,非我等所知。

J同朋:「乙同朋:

净土的“一念”与禅宗的“顿悟”意思差不多」- – – – – -是的。但了义净土,今天真没几个懂的

J同朋:@蒙光 此凡夫已具足三千世界之诸佛。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智同朋:@J同朋 佛,法,僧。僧—非僧—非俗?

J同朋:当然,我理解的了义净土,就是建立念一句佛号即往生的信心之法门。

非修持之净土,更不是念佛机一样的净土。

J同朋:能建立一句佛号即往生的信心,和顿悟的“效果”也差不多。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霖同朋:@蒙光 有没有当期生命既得解脱的。

蒙光:@智同朋(以戒为师) 認為自己有僧侣資格的人,可能也是一種自信吧!我只知道蕅益大師認為自己還不够做沙彌。

J同朋:是的,戒律问题

蒙光:@霖同朋 有,禅、密、華嚴、天台等圓頓教大法。

關鍵是機相應否?

乙同朋:@J同朋 修持之净土,与北宗的渐修,类似

J同朋:@乙同朋 是的。

蒙光:法然上人在當時號稱“全日本智慧第一”,在天台本山比叡山修行四十年,不能解脱生死,閲藏五遍,遇善導《觀經疏》始得安心。

我們的機如何呢?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智同朋:@蒙光 沙弥是僧啊。皈依佛法僧三宝,僧—非僧非俗在理体上如何融通。

蒙光:僧在印度語原意只是“衆”,入了漢地之後,就只能有一個意思了?

而且已經説“非僧”,是在家佛教了,您還糾結什麽呢?

智同朋:皈依佛法僧某种程度上说是戒,在家学佛可以无戒?

无戒是不是就是俗了

蒙光:唯心所現而已。對我來説,僧侣的身份在大陸没有增加任何方便,反倒可能帶來你懂的麻煩。

但我常常謹記,自己在佛前聖人前發過:“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眞成報佛恩”的誓約。

我平日都着便衣,袈裟是穿在心裡的。

九同朋:「智同朋(以戒为师):

皈依佛法僧某种程度上说是戒,在家学佛可以无戒?@蒙光」 – – – – – – 人家就这么设定的

妙同朋:六祖坛经曰:‘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九患:何欢欢︱袈裟搭在西服外:穿在身上的净土真宗

蒙光:@智同朋(以戒为师) 您好像没明白何謂戒。三皈當然是佛子必有的,這個不必説。前面已提到歸敬了。

妙同朋:僧者,净也。我理解的自性三宝,【自性】在前

智同朋:@蒙光 恰好我这段时间就在看戒律

J同朋:这是两个体系。我先中立,大家开放讨论。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要害是“肉食妻帶”,即能娶妻食肉,不持出家淨戒。當然,個體的素食是提倡的。

九同朋:这是两个体系。我先中立,大家放开讨论。

蒙光:@智同朋(以戒为师) 所以你可以説不合漢地傳統的“僧”的定義,甚至不承認日本的僧侣是僧侣,站在漢傳佛教傳統,這個完全没問題。

對於我,原本只是求解脱生死之道,無處安心,幸運地遇到了眞宗教法,得大安心,願終身頂戴師教,念佛報恩。

所以我只是個學佛人,念佛人,是佛子而已。

後來有同朋希望我能在教法的傳承上多做些事,同時也有非常特殊的因緣成就,我才去日本得度入了僧籍。對我來説,這個身份更是一種責任和動力,在個人生活中,也多了些羈絆。以前還想隨心所欲,現在得有責任感,有致力於教法傳承的自覺和行動。且個人言行,也要更加謹慎,不敢以一己之私,有辱宗門和如來的體面。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J同朋:@乙同朋 维摩经云:发菩提心即为出家。

没有形式主义的要求。

J同朋: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考虑戒律的本质是什么?为何原始佛教会分裂为法部与律部?大乘教戒律为何和小乘不同?到了不同地区,为何会发生变化?谁有资格去变?变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为何汉地可以发展农禅,日本就不可以肉食妻带?

九同朋: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J同朋:这种东西不能双标,但要想单标就得找到最核心的东西。

蒙光:@J同朋 説得好。要回到佛家的宗旨上來,以解脱為目的,而不滞於外相。

智峰:@J同朋 您的问题建议您看看圣严法师写的(戒律纲要)

J同朋:@智同朋(以戒为师) 这个对我而言不是问题

罗侯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修罗于五众中),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淤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心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难值’。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许),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智同朋: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

毛同朋:核心 见性

妙空:唉,这下就完了  各有各的主张。

蒙光:漢地的佛教,始終以出家為主,所以很難走入大衆。

J同朋:就禅宗而言,无佛无法无僧,尚能接受,更何况半僧半俗?所以对我而言,我是可以理解这个多元性的。

@蒙光 [抱拳]

@智同朋(以戒为师) [抱拳]

乙同朋:非僧非俗,与密宗,差不多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我帶過很多大學生去寺院親近佛法,而那些出家人無一例外,都是勸大學生:

一,喫素。二,出家。

把大學生都給嚇跑了。

蒙光:@乙同朋 此説得矣!

蒙光:本來學生信任我,看我尊重出家人,也聽那些出家人的。結果那些出家人開口就喫素修福,持戒律,出家。學生被他們説得亂了分寸,家庭都鬧不和。我現在都不敢再帶學生去寺院了。

我們現在在家自學。

乙同朋:非僧非俗,与密宗,差不多。

只不过密宗打坐,真宗念佛

J同朋:@蒙光 这种是汉地寺院普遍的特征,懂法理法义的僧人,十分之一都不到。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九同朋:「蒙光:

我帶過很多大學生去寺院親近佛法,而那些出家人無一例外,都是勸大學生:一,喫素。二,出家。把大學生都給嚇跑了。」- – – – – – – 汉地又不是没居士

蒙光:@九同朋 現實如此。

漢地傳統以出家為主,居士是二等,所以僧人説話比較有人聽。

出家人都是勸别人出家,我不讚同。

我的想法是:信仰只求出世不能入世就不是真理。信仰不能入世,只有死路一條。

那些出家衆多滿足於辦活動吸引信衆入佛門、遁空門,就跟學生説不要聽我這一套。所以前幾批學生多服從出家人權威,不聽我的。大家都熱衷於舉辦佛學夏令營、短期出家、持戒。但時間一長,想在信仰上深入一步,矛盾暴露出來了。多數人實際上就沒有可能出家,親友家人反對的勢頭也很大。喫素持戒,和世俗的生活方式、人際交往也多有衝突。

另外,就算出家,老實說,耳聞眼見,理想的道場也少之又少。

所以後來,這些年輕人中,極少數人一直於在家出家中糾結,現實生活往往過得亂七八糟“非僧非俗”——真宗隨談。少數滿足現狀,不求進取。有些則不學佛了。還有些有點想法和追求的,多跑到外道去,追求些附體神通和靈修之類的相似佛法。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九同朋:这不僧不俗,僧娶尼嫁的,唉@蒙光

蒙光:@九同朋 我本來在家人,有妻有子,合理合法,追求信仰,不礙着誰吧?

九同朋:没碍着谁

乙同朋:@九同朋 人家不是早就说了,他不是僧

九同朋:是啊,不是僧,也就无戒可破@乙同朋

蒙光:可以反省自己:動過淫念否?有過淫行否?

若有,不知何故嘆息?

眞持過戒,才會知道有多難持。

乙同朋:@九同朋 你就把他们看成是,读了些佛经,劝人念佛的在家人吧

蒙光:@乙同朋 是的

九患:「乙同朋:

@九患你就把他们看成是,读了些佛经,劝人念佛的在家人吧」- – – – – – -藏密某些教派也是娶妻生子的

妙空:其实也不是啊,非僧非俗就是即僧即俗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啊

九同朋:能理解

蒙光:@乙同朋 日本的僧尼,自成傳統,不以漢地為標準。

然念佛報恩,不落人後。

妙空:善

乙铖:@九同朋 只不过他们劝人念佛,是发了资格证书的

蒙光:@乙同朋 確實如此。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乙铖:阿弥陀佛

蒙光:如来的管道—— 桑原老師的一課

——這個資格證是有門檻、有難度的。此文記叙了在下得度時的一些心得,供同朋們參考。

蒙光:和群上同朋交流很愉快,各位都非常友善和理性,感恩大家包容!

暫且告退,回頭再向同朋們請教!

三石君:日本佛教学术做的相当好

J同朋:@蒙光 感谢分享,收获很大[抱拳]

J同朋:凈土真宗不講奇蹟、神通,學習淨土真宗不是為了改善我們和生活環境,而是學會面對、接受事實。

凈土的力量不是只在死後的往生淨土,也給我們力量面對生活的苦難。

J同朋:其实法华经就是这样的,临济禅也是这样的,彻底的人间佛教。

J同朋:@蒙光 看了你这篇,不谈信仰植入的真诚,单就传播方式而言,真的已经领先内地几个数量级了。

嘹亮:不是僧侶才會說法,是有法的人的,才能成爲法的使者。——此句,棒!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將以上對話發到“大悲願船”群上的法談)

中勇:大乘和小乘戒律的区别根本在发心。

密法中以在家大瑜伽士身份的『非僧非俗』,是建立在行者真实的出离心、菩提心和金刚乘见地之上,超越『出家』『在家』之分别。完全是圣者功德的显现。是自力道成就的功德。不是一般凡夫能行。很多转世自在者会示现此相。这和真宗的『非僧非俗』不同。

蒙光:密法是自力聖道門,與眞宗不同。“非僧非俗”的示現相似,不必非得在其間立同異。

敬止:剛看到老師在其他群上的討論,很有感觸。

學佛一定要有師承,各宗派雖同歸而殊途,有各自的判教和教理。如果沒有傳承,沒有善知識,一定會在自己的概念偏見中打轉,不知正法為何,無意間就會有謗法之過。

最感動的是,面對大家對於“非僧非俗”的疑問,老師的回答不僅從教理解釋,更是立足于自己的生死大事:這不是理論的問題,是因為得遇真宗,方才明白阿彌陀佛為我一人而來,頂戴佛恩師恩,故不得不行“自信教人信”的報恩行。

南無阿彌陀佛

“非僧非俗”——真宗隨談

蒙光:聖人自居凡夫,我們也把聖人當凡夫,那就眞不知何謂聖人了。

實際法然上人也好,親鸞聖人也好,蓮如上人等等,迄今留下不少不思議的聖跡,感應更不計其數。只是聖人以還,示同凡夫,而真宗亦徹底破除對偶像、與個人感應的迷信,故不多談而已。

否則在包括密教的諸傳統佛教中,眞宗如何能立足?

不但立足,且蔚為第一大宗。此中功德如何,令人深思!

同朋們切不可因祖師聖人們以凡夫自居,而以為不如他宗之祖師,如此有輕慢祖師之過。不能視親鸞聖人、蓮如上人乃至瑞劔老師、瑞默老師為如來代言人,則不能得師承之利益。

佛空:呼唤声四十三:瑞剑老师法语

信  圣人的言语  往净土

七高僧和开山祖师这样的人物, 不是“普通人”,不教我们无法做的事。信心,不论是任何人也都能获得的,此处有佛智的不思议,和大悲的方便。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2-03-02 19:19
Next 2022-03-02 21:4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