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己身比慈親身

原創 同朋 整理 蒙光 2023-04-12

將己身比慈親身

一 報化身土

悉到:

念佛是被愛占有,出手的是“愛”,是無量壽的慈悲,與無量光的智慧,以阿彌陀佛的形象(即報身)來爲自他、你我的生命做主。——用愛占有,還是被愛占有

老师,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报身?为啥不是化身?

蒙光:報身是如來自證境界,化身是順應凡夫因緣示現。

報身從法身出,化身從報身現。法、報、化三身的關係,如月亮、月光與月影。月亮在天上遙不可及,能令地上人仰望的,是從月亮而來的光。月光投於地面水中,則有月影。

真宗的本尊是報身。法身是我們凡夫不可及的無形無相的本體。報身是從法身示現,成就福德智慧,有慈悲願力的功德作用,具足萬德莊嚴的形相。我們一般說“萬德莊嚴”,即指報身,是如來修行的“果報之身”、“酬(累劫修行之業與利生之願成就之)報身”,是功德體。

報身有利他的作用,曇鸞大師稱爲“爲物身”,這個“物”,指的就是衆生。在佛自身證得法身全體,是自利;與衆生發生關聯,起利他大願成就的功德體即報身,也就是“爲物身”。由此功德體,才有示現人間應化有緣的化身,化身是爲衆生的方便。這是三身的關係。

真宗的本尊,是“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報身;真宗行人所往生的淨土,即“無量光明土”的真實報土。報身報土,皆是如來圓滿二利的大正覺,於自證境界回向衆生的修德果報,具體化爲“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令衆生聞信,所以名號也稱爲“方便法身”,與佛真實報身不二。這是佛智不思議的方便,而不是以凡夫世界的經驗和數量計量、觀察、描述的境界,如釋尊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化身,和依凡夫有漏修習所顯現的方便化土;更不是本來就是依凡夫業報示現的娑婆穢土。所以親鸞聖人判在《觀經》“第九真身觀”中行者所觀的如來“真身”,實則仍爲化身,因爲有形有相可觀測之故。善導大師說爲“真身”是報身,因爲那是從報身所顯現的化身,換句話說,“化土是報土中的化土,化身是報身開出的化身”。善導大師是粗判,親鸞聖人是細判,二者並非矛盾,只是在親鸞聖人這裏,淨土教的教相達到了極致的嚴謹週密。

明確以上分別,才知道在真宗,往生即成佛,因往生報土即成就報身,報身成就即意味著三身成就而圓滿成佛。所以真實的淨土教,行者往生後就即刻依還相回向而行普賢行,於一切世界度化有緣。而在其他宗派,往生只是修行的方便,往生後還需要繼續歷劫修行才能成佛。因爲他們是以自力心行修功累德回向發願往生,所生只是方便化土,非佛心真實境界。

參:

報化二土

化土與瑞相

親鸞聖人追求的真實

教行信證之真實教與方便教

將己身比慈親身

二 置身佛地

归去来:

將己身比慈親身

——师父吉祥,请问《本願海涛音》卷头言8提到的“将己身比慈亲身”如何领解呢?

蒙光:換你來做父母的話,如何呀?

小時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吧?孩子扮成父母的時候,就不會只是孩子氣的自我中心,而變得親切溫柔了。

感受到父母心的孩子,對自己會有慚愧、有感恩,能精進,對兄弟姐妹也會有一種超出個人利益計較的愛和關心。

將己身比慈親身

归去来:感恩师父 明白了,是指体会佛心、体会佛的慈悲,通俗讲就是“换位思考”,孩子知道换位思考体谅父母了,就能多少体会到父母心,也就不会让父母那么操心了。

蒙光:這裏要注意避免的陷阱是,體貼佛心,不是把自己當佛。假父母之名行父母之實,自大輕人,對兄弟姐妹頤指氣使的孩子,不但傷害了兄弟姐妹之情,也完全違逆了父母心。

如有宣說“果地覺”邪義者,號召信衆以化佛自居;又如某法門說“彌陀如何對我,我即如何對人”,都是輕浮可鄙的妄語,不自量力,既不知佛(法的深信),亦不自知(機的深信),完全入了魔道。

归去来:师父提醒的是。“以化佛自居”,弟子之前听到过类似这样的邪说,说阿弥陀佛“光中化佛无数亿”,就是化成念佛人。信了这样的邪说,恐怕再难升起惭愧感恩心了,剩下的只有盲目自大、无惭无愧了。

將己身比慈親身

三 如子憶母

選擇:南无阿弥陀佛

顶礼师父 南无阿弥陀佛

师父吉祥。印光大师说:如子忆母,自然上契佛心,感应道交。"请问法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如子忆母”是否可以理解成”孝子思慈亲"。因为如来与众生的关系是母子关系,《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蒙光:子憶母,是衆生心對母尋子憶子的呼喚聲的回應。

只在孩子這邊琢磨,要如何用心才是孝子,是失去根據的空想。若孝心不來自父母心,這種“孝”也只是孩子單方面的表演和自我滿足而已。

如來與衆生的關係是母子關係,問題是自己認到這位大慈母了嗎?而不是只在經教的文字上琢磨,要如何用心才能湊合、迎合經教的文字、符合標凖,而要真正體會佛心。這是我們一直在談論的主題。

你今天提問的內容,和上面這篇文章(《凡夫智愚皆毒》)的問題看似不同,心態和做法是一樣的。如果問過的問題得到回答後,不能好好反思,就會一直卡在原地,不論問多少問題,其實都是同一個問題。

選擇:师父,那我怎么去体会佛心呢?🙏 🙏 🙏 

蒙光:

聽說要“念死念佛”,就想“那我就念死念佛吧!”這不是“念死念佛”,而是想要趕快完成任務、達到標凖的算計。
聽說要“機法兩種深信”,就琢磨著如何得到信心呢?如來爲什麽不可憐可憐我,不體諒一下我的努力,難道沒有看到我羨慕信心羨慕到流口水嗎?

——你一直在這裏打轉。上面的話,現在可以再加上一句:

聽說要體會佛心,就問“我怎麽去體會佛心呢”?

實際上之前你還問過一次同樣的問題:

聽說要“還愚癡生極樂,請問怎樣還愚癡呢?

答案一直在那裏,而你問了那麽多問題,其實只是一個問題。

極於聽聞。以念死、念無常的心聽聞,直到被佛心打動。

選擇:师父,您的意思是,所问的问题还有我执,所以一直不清楚无我的大悲心,佛心不能去体会,“体会”还有“我”在出头,只知顶戴佛心,顶戴大悲心。

蒙光:著眼點要放在佛心,要看佛。

對著天上月亮,一直問身邊人,“我要怎麽看月亮?”這樣是看不到月亮的。

哪有標凖答案呢?看就是了。

看月亮看到忘我,“啊,好大好圓的月亮啊!”,連這句話都不用說,身心已被月光充滿。

蒙光:我們公號的內容應該夠你看的了,其他的說教,哪怕是印光大師的說法,其中都有真實說,有方便說,本身並不統一,非明眼人不易抉擇,更不能與師教相合。所以與其左顧右盼地看其他人的講義文字,想找到信心的秘訣,不如將師教再好好多聞多看幾遍,直到從中聽到未曾聽過的慈親聲爲止。

選擇:好的!师父

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归去来:南无阿弥陀佛

選擇:仰见佛力之明月,唯仰,唯仰,仰至忘我,"月亮好圆,好大啊!”此时,仰月之”我",不捨而捨。

蒙光:你引用的話出自這篇文章:人間真實。是我對同朋提問的回答。

那位同朋當時提的問題是:

他力的念仏是不是单纯的怀抱着“阿弥陀佛是为我们而来,我们要报佛恩还要在念佛中让佛的功德传播给其他众生”的心态去念仏 

——這同樣是自我的計度。問“是不是這樣”,“是不是那樣”,想著要如何才能做得正確,這都是以機方爲本位——即自我中心——在琢磨法,越琢磨離“他力”越遠。

大家的病根都一樣,都是“聞不具足”。沒有如實地聞師教,不肯放下自己的成見,而是習慣性地在之前道聽途說的其他法門那裏東翻西找,看有哪些更適合現在的自己著手的方法。

其實無始以來我們最習慣、最擅長的,就是依自己的宿業習氣造作新業。現在來學習他力教法,仍然不脫這一習氣。因爲以前在生死海中頭出頭沒,被業風所卷,感覺上除了“自己”,沒有可信任的抓手。事實上“自我”當然不是可靠的抓手,否則我們就不會一再入輪回,但一旦說要放下這些習慣,就會爲抓不住任何東西擔心,感到恐慌。

其實這些依宿習的造作,都是在喂養自己的“自我”。以自力心想要製造出一個“他力”境界,用自我想象的“他力”概念強化“我執”,這是南轅北轍。所以越努力,離佛心越遠。結果都在自己得失生滅的心上起起落落,與自己的業力玩相撲。所謂信心“若存若亡”,就是指這樣的狀態。

归去来:感恩师父和同朋。同样的话,从不同人口中说出,果然力量是不一样的,顶戴师教、老实听闻吧,法是真理,自然会“除疑”。

參:

聽到聲音的孩子

父母輸送的血液

如是我聞

正見爲眼,自利利他

將己身比慈親身

四 日用飲食

法尔:

凡夫是用愛占有,打的雖是“愛”的名義,出手做主的卻是“我”。

念佛是被愛占有,出手的是“愛”,是無量壽的慈悲,與無量光的智慧,以阿彌陀佛的形象(即報身)來爲自他、你我的生命做主。

用愛占有,是自己吞並了他人。

被愛占有,是自身成爲愛的使者而與人分享愛。這樣的愛是無我無私的,愛中有難思智慧,有清淨歡喜,無邊不斷,令被愛者得到祝福,而不會帶來傷害。

南无阿弥陀佛

刚刚顶戴完公号今天更新的法文《用爱占有,还是被爱占有》,被这段文字深深触动。

生活中,我经常感觉我是个对朋友亲人占有欲很强的人,我爱他们在乎他们,但我其实是打着“爱”的名义行占有之实。这种爱让我自己,也让我的亲人朋友感到深深的无力和痛苦,但我又很难从这种“我执”中脱离出来,对他们的感情越深,有时越深深体会到这世上诸多感情,却没有一种能够止渴。将情感寄托于人,无论是至亲的父母,交心的挚友还是爱人,终归逃不过患得患失的困境。因为这种爱并不清净和究竟,我付出这样的爱也许只是为了得到他们同样的爱,但这种等价交换的爱异常沉重,即使在世间最亲近的人也给不出完满的爱,当然我自己也给不出来。因此我很长一段时间纠结在这种占有式的爱对自己和身边人的折磨中。

读到这篇开示,尤其是这段法语,我才意识到,如果能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面对世间的情感,这种不究竟的“爱”的葛藤也许就会不攻自破。

但是具体如何完成这种心念到行为的转变,我还比较迷茫和困惑,又反复顶戴了几遍,心中也没有答案。恳请老师开示

蒙光:

痛苦的背後有愛

法尔:南无阿弥陀佛
请问老师的意思是以上的问题应从这篇开示中寻找答案吗?

蒙光:其實,你的問題,每一篇文章都在回答,何止是這一篇、那一篇。

如果我問你,什麽比較急?喫飯還是喫藥?現在的你一定回答,是喫藥。

但是人生來就應該喫藥的嗎?

不是,是不得已才喫藥。

通常,喫飯才是常態。

你現在都是用喫藥的心態在“用”佛法,卻不是用喫飯的心態在“活”佛法。

前面說到,很多同朋,聽到“佛法是如何如何”,習慣性地問“我要怎麽做才能符合要求”?這就像問“這個病要喫什麽藥才能好?”其實,比起“怎麽喫藥”的問題,更重要、更根本的,是“好好喫飯”。

不知佛法是日用飲食,不能以平常心享用,只在字裏行間找藥方和秘訣,不論喫什麽,都會變成病。

法尔:南无阿弥陀佛

感恩老师提点,我确实是用“吃药”的心态在“用”佛法,而不是用“吃饭”的心态在“活”佛法。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并不是现在才存在,但我一直没有意识到,一直都在舍本逐末。就像只想着从父母那里获取什么,却没有意识到安心地做父母的孩子,去做一个孩子该做的事情,才是最切实的,最首要的。感恩老师

蒙光:能有這樣的自省很好。

我轉上面這一篇(《痛苦的背後有愛》),既是爲了讓你看到,所有文章都已經回應了你的問題,只要你願意,都找得到明確的回應;同時也是希望你能自我發現,你提的所有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

當真正發現問題所在,才有藥到病除的時候。

藥補不如食補,能將五穀養身的日用尋常心行,用在以佛法養心,那麽即使因宿業因緣,仍不免身心之病,也不致成爲大患。不必像現在這樣,日日爲身心病苦手忙腳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归去来:感恩师父和同朋。细细思维,弟子也有“吃药”的心态,内心隐藏着想通过听闻得到什么、让自己改变什么样的心,还有其他的名利心、企图心。

法尔:南无阿弥陀佛

老师不愧是老师!

感恩老师教导!

將己身比慈親身

參:

久遠慈親的真實聲音

父母輸送的血液

名號實相法

機法一體與信心

聞法落實於生活

依經教傳承,立正見正信

教義的標凖

説法的用心

極於聽聞

凡夫智愚皆毒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勿改動並請註明出處:https://www.horaicn.com/
讚! (0)
Donate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網站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微信掃碼支持原創
Previous 2023-04-12 11:08
Next 2023-04-20 15:39

發佈留言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留言列表(7条)